時間:2022-08-20 17:29:05
序論:在您撰寫問題教學法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1)對美術現(xiàn)象與時代背景的關系把握不夠。
藝術是時代的鏡子,任何的藝術流派和藝術現(xiàn)象都有其存在的歷史根源。社會的變遷、經濟的發(fā)展和意識形態(tài)的變化都會影響藝術發(fā)展的方向和特征。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只掌握單純的藝術現(xiàn)象,對其背后的時代背景知之甚少。例如,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圖》中出現(xiàn)的人物大概有八百多個,但其中女性很少,不足二十個。當提問學生作者為什么這么來創(chuàng)作時,大部分學生回答是:封建社會,女性地位低,所以不能上街。如果對宋朝的社會生活了解的話,應該會知道,與其他朝代比較起來,宋朝女性的地位相對是比較高的,宋朝女性詩詞歌賦樣樣擅長,甚至有的女性參與到了政治當中,還出現(xiàn)了來自民間的劉皇后,她垂簾聽政,四川地區(qū)紙幣交子的流通就是在她的建議下形成的,如果簡單地用女性地位低來回答這個問題是有失偏頗的。
(2)中國美術史與外國美術史之間的交叉聯(lián)系太少。
在《中外美術史》的教學中,很多任課老師的教學方式為先講完中國美術史再講外國美術史,如果在教學時間不足的情況下,外國美術史更是簡單進行講述。這樣的結果就是,在學生的知識構架里,中國美術史與外國美術史沒有任何關系,甚至即使是在中國美術史的學習中前朝和后代之間的關系也不清楚。筆者在教學中實際提問學生:中國唐朝美術對應外國美術史中的哪一段?基本沒有學生能回答出是歐洲中世紀??梢妼W生對世界美術史的整體時間概念缺乏統(tǒng)一的認識。由此可見,傳統(tǒng)的課堂講述的方式已不再適用于《中外美術史》的教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2何為問題式教學法
現(xiàn)代建構理論主義認為,學習并非是一種個體被動的吸收過程,而是一個以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是能動地建構新的認識圖式,不斷完整新認知結構的過程。所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很重要。隨著的網絡的發(fā)展,學生查找資料變得異常方便,教給學生查什么資料和如何查資料比單純的灌輸給學生知識有用得多。在此基礎上,筆者提出了問題式教學法在《中外美術史》課程中的運用。所謂問題式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出具體問題,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新問題、提出新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分析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并在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獲得終身學習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完成課程教學過程,實現(xiàn)課程教學目標的方法。實施問題式教學法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轉變教師觀念。
在問題式教學法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要轉化為學生的“同盟軍”。主要的職責是考量學生查到資料與所設問題的關聯(lián)度,適時地給學生以解決問題方式的指導。
(2)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個性化特征。
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查找資料的方式有差異,思考問題的角度多種多樣。在問題式教學中,不否定學生,在尊重其個性的基礎上又能回答出問題是關鍵。
(3)既要注意問題設置的科學性也要注意問題設置的藝術性。
在問題式教學法中,問題的設置是關鍵。問題的提出既要符合教學的目標,又要能讓學生拓展思維。筆者提出結合教學目的進行問題設置: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師的輔導下,進行探究式學習。如適當安排課時,讓學生在課外搜集資料、圖片,以小組討論、整理、歸納的形式完成課外作業(yè)。在課堂上讓學生講,教師聽,集體總結,讓學生們充分積極地參與學科的學習,大家共同探討,創(chuàng)造一個平等、互助的交流平臺,將藝術批評的氛圍引入課堂教學。
3問題式教學法中問題設置
中外美術史的教學中基本以理論講授為主,且課時容量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到更多知識,培養(yǎng)出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就成為問題教學法中問題設置要考慮的首要因素。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針對目前中外美術史教學中的尷尬,提出以下幾個問題設置的關鍵點:
(1)基于美術作品的問題設置。
美術作品是美術史學建立的基礎,學習美術史也要掌握每一個階段代表性的美術作品。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不知道還如何掌握美術作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設置問題幫助學生可以分步驟掌握。例如,在講述到戰(zhàn)國時期的帛畫時,我們會講到《人物龍鳳帛畫》。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觀察作品,然后回答以下問題:作品中描繪了哪些元素?圖中的女子是誰?圖中的龍鳳代表著什么?這幅畫象征著什么?剛開始學生的回答可能會出現(xiàn)很多不當甚至錯誤的觀念,逐步糾正,當學生把這些問題回答出來時,對這幅作品也就掌握好了,這樣的問題設置同樣適用于其他關于作品的賞析上。
(2)基于美術作品與時代背景關系的問題設置。
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美術作品與時代背景是獨立的,了解作品,但不一定知道相應的背景知識。這一點也是學習中外美術史的大忌。如果在學習過程讓學生把兩者統(tǒng)一起來,也可以通過設置問題讓學生在課下完成,然后一起探討。例如,學生都知道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圖》,知道作品是畫的汴河兩岸的風光。但缺乏對時代背景的了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提出問題:在這幅作品中,女性形象出現(xiàn)的非常少,為什么?這個問題如果學生想回答清楚,需要查大量的資料。當學生能從在家學習沒時間上街、裹小腳沒力氣上街、夫妻恩愛不想上街、幫丈夫處理工作不能上街、有女性上街但作者不能畫這幾個方面考慮這個問題時,對宋朝時期的社會情況就了解比較清楚了,并由此知道了社會背景對作品的影響。問題的設置既能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又能很好的了解作品。同樣的一件作品我們設置其他的問題,如分析《清明上河圖》中出現(xiàn)的人物、小吃飯局、動物、五行八作等,這樣對于宋朝社會背景對藝術作品的影響也會理解地很深入。
(3)基于中國美術史與外國美術史關系的問題設置。
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國美術史也是世界美術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美術史與外國美術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但很多學生對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知之甚少。而在《中外美術史》的教學中,中國與西方孤立教學是不合適的。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在教材的選擇上注意,另外一方面可以通過問題設置要學生找資料回答問題。例如,請學生比較分析蘇美爾人、中國、古希臘的青銅藝術。請比較分析歐洲文藝復興與中國明代人文情懷的關系。這樣既掌握了不同地區(qū)的學習,同時又形成了專題學習。這樣的問題設置后,可以讓學生形成小組,分工協(xié)作,整理資料,最后學生匯報。這種方式既鍛煉了學生溝通協(xié)調能力,又讓學生知道了一個獨立的課題該如何查找資料,如何較全面的解決。
(4)基于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設置。
1.主要方法
(1)預習提問法。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前認真預習,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教師也可根據(jù)對學生認知水平和個性差異的預測提出問題,并對這些問題加以整理,形成課堂教學的重點問題,作為教師備課和實施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jù)。
(2)卡片提問法。學生的認知水平有一定的差異性。用卡片提問法,讓處于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不同的問題,使教師能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差異實施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促進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
(3)情境提問法。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設置多樣化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越是新穎、越具有強烈對比度,學生的注意力越容易被吸引,感覺就會越敏銳、強烈,越容易誘發(fā)他們的好奇心,產生探索的強烈愿望。
2.提出問題的兩大關鍵點
(1)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問題。在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人們能看到的僅僅是部分現(xiàn)象,既看不到它的形成歷史,又看不到它引發(fā)的未來,更難以看到的是事物內在變化的必然規(guī)律。因此,可以說問題就是依據(jù)已知,尋求未知,尋求事物內在變化的必然規(guī)律。
(2)怎樣才能恰當?shù)奶岢龈哔|量的問題。要引導學生恰當?shù)奶岢龈哔|量的問題,前提是認識事物的基本結構,了解問題的基本分類,認識過程中相關的基本系統(tǒng)。問題的分類,根據(jù)認識的狀況可以化分為兩類:探究性問題和評論性問題。探究性問題是在尋找未知和未見的;評論性問題是對已知的真?zhèn)蔚膶彶椤L骄啃詥栴}又可以分為常規(guī)性問題和非常規(guī)性問題;顯然的問題和非顯然的問題。所謂常規(guī)性問題是條件充分、結論確定的問題;而非常規(guī)性問題是條件不充分、結論不確定的問題。所謂顯然的問題是根據(jù)已知可以推斷出的問題,而非顯然的問題是根據(jù)已知極難甚至無法推斷出的問題。國際上關于問題分類的這些研究成果對幫助學生全面的、高質量的提出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他們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一定的意義。
二、教師以問題為依據(jù),開展集體備課,設計教學過程
我校的集體備課獨具特色,“問題備課法”是集體備課的一大亮點。通過集體備課,一方面形成共同的教學思路,解決學生預習時提出的問題,另一方面全體教師在集體智慧的啟迪下,結合自身的優(yōu)勢,就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作充分的討論和準備,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校集體備課的另一特點是教師從備“教案”轉到教學設計,使備課簿不僅成為教師教學計劃、實施、反省的記載,而且成為對師生共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的預測與設計。以往對教師備課的評價,是把教師備課薄收上來,蓋章驗收,檢查更多的是教師是否按照備課要求把教學步驟周密的程序化,以字數(shù)與筆跡整潔作為教師是否工作認真的標準?,F(xiàn)在從備教案轉到教學設計,對教師備課評價的重點是評價教師合作水平,評價師生提出問題的質量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水平,以及教師解決生成問題的應變能力,展現(xiàn)出教師觀念轉變的過程,記錄了教師自己成長足跡。
三、課堂以問題為依據(jù)安排教學過程
1.以問題為重點,整合認知目標、情感目標、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確立課堂教學的目標體系
以問題為基點確立課堂教學目標的關鍵是:正確處理基于問題的學習和課本知識的系統(tǒng)性之間的關系,問題是基于問題教學法的核心,所有學習活動都是圍繞問題而展開的,當然,基于問題教學,并不是為了問題而設置問題,設置問題的目的是為了完成課程目標,如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基礎與各種能力等。概括地說問題是綱,知識是目,綱舉目張。知識是解決問題的工具和手段,因具體問題不同而產生變異,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將藉學生獲取知識并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而得到發(fā)展。但是,我們要注意,如果完全打破學科知識的系統(tǒng)性,完全為解決問題而組織知識,又可能導致另外一個極端,即所獲知識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和零散性。因此,在設計和實施問題教學法時,我們需要在學科知識的系統(tǒng)性與解決問題中所獲知識的隨機性之間保持一定的張力和平衡,基于整體課程與知識結構的系統(tǒng)性來設計問題,要使各問題之間所包含的學習議題(如專業(yè)概念、原理等)多次的相互鄰接和交叉重疊。
2.以問題展開課堂教學,安排教學程序
(1)體現(xiàn)學生自主性學習。課堂上,凡是學生或通過學生群體交流能夠解決的問題,教師堅決不教,學生的自主學習占據(jù)了課堂上的絕對優(yōu)勢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帶著思考題在規(guī)定時間內自學相關內容,完成檢測性的練習,并通過討論、質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決自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同時,通過一定量的練習或訓練,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加深理解課堂上所學的重點、難點。
(2)體現(xiàn)學生探究性學習。問題解決教學法,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生可以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流,教師引導學生投入到這些活動中,讓他們親身感悟知識的產生和發(fā)展過程。由于學生各自的生活經歷和學習體驗各不相同,通過各自的體驗和探究,學習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3)體現(xiàn)學生合作性學習?!氨瘫笔菑拈L期的教學實踐中探索出來的一條有效的教法,是典型的合作學習。針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以及練習中的錯誤,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教師只作評定、補充、更正。不僅在課堂上,在課后還開展了“一幫一”、“兵教兵”活動,讓優(yōu)秀生和后進生搭配坐在一起,結成“幫扶”對子。
3.以問題解決的效度來檢測課堂的教學效果
在課堂上,留出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運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集中或分散檢測問題解決的效度,并以此確定課堂教學的效果。
四、整理課堂教學中生成的新問題,作為后續(xù)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內容
在課堂上,課前預設的問題得到圓滿解決,標志著一堂課的圓滿結束,但并不意味著問題解決的終結。因為在問題解決過程中,還會生成新的問題,也會遺留有些學生已經解決、而有些學生尚未解決的問題。對這些問題加以整理,作為后序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問題,通過集體備課,結合新課中提出的新問題,重新設計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形成了一個一個相互關聯(lián)的、問題解決的鏈節(jié)。因此,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解決了問題走出教室,這還不夠,教師還要以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新生成的問題走出教室,使問題成為知識的紐帶,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3級護理專業(yè)的護理3班、護理4班學生176名為觀察組(實施問題教學法),2013級護理2班、5班學生175名為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教學法)。兩組學生年齡為16~25歲,平均年齡為18歲,均為一年級新生,均未學習醫(yī)學基礎課程,兩組學生年齡、醫(yī)學課程基礎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材
選用教材: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護理概論》,全國衛(wèi)生職業(yè)院校規(guī)劃教材(第3版)。
1.3方法
1.3.1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教學法,即學生課前預習上課內容,教師課堂使用課件講述。
1.3.2觀察組
每5~6人為一個小組,學生根據(jù)教師提前下發(fā)的預習要求進行預習,收集資料,教師課堂提出問題,隨機選擇一學生回答,學生互評,教師點撥,結合情景表演、案例分析教學,具體實施如下。
1.3.2.1提出問題
為保證在要求課時內完成教學內容,教師在課前2~3周要認真研究教材,同時查閱相關資料,根據(jù)學生基礎及特點設計問題。在設計問題時,教師將問題分為3個層次:第一層次問題:這一層次問題在書本上可直接找到答案,如何謂倫理學、護理倫理學等概念性的問題,這種問題學生易在課本中找到答案,回答時正確率高,易得到老師肯定,提高學生自信心。第二層次問題:這一層次問題學生則需做簡單的歸納總結,如舉例說明各種類型的護理診斷、護理診斷的陳述有哪三個要素,舉例說明護理診斷的三種陳述方式及其適用范圍等。這種問題學生需對課本知識做歸納、總結,而不像第一層次的問題在書本找出即可,可鍛煉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第三層次問題:學生需查閱相關資料,思考甚至小組討論后才能回答,如根據(jù)肺炎球菌性肺炎患者資料寫出護理診斷,需要層次理論在護理中怎樣應用,描述護士幫助護理對象滿足基本需要的方式等問題,通過這一層次問題,鍛煉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借助資料的能力,通過小組成員的補充,多啟發(fā)誘導,盡量讓學生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
1.3.2.2制作預習要求
如果學生未做好預習,問題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時間很難把握,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適當進行引導,教師提前一周將預習要求發(fā)放給學生,預習要求包括:學習目標、上課要回答的問題、要表演的情景、選代表發(fā)言的案例分析、教師認為需拓展的知識等。
1.3.2.3收集資料
學生根據(jù)預習要求自己查閱教材、相關文獻,收集相關資料,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資料,進行探討。
1.3.2.4課堂學習
選擇任一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闡述,其他學生補充發(fā)言、討論。
1.3.2.5歸納總結
學生討論完畢,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情況進行補充、歸納、總結,對學生有分歧和疑難的問題,系統(tǒng)講解相關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起啟發(fā)、引導和協(xié)調的輔助作用。
1.4評價方法
期末考試時,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都采取閉卷考試,按統(tǒng)一標準進行考試,即統(tǒng)一命題,教考分離,滿分100分,試卷內容涉及面廣,難度適中。學期結束后發(fā)放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調查表內容包括是否喜歡該教學法、是否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是否有利于掌握理論知識、是否培養(yǎng)了溝通能力、是否領悟團體合作重要性、是否增加了學習負擔、是否完成案例有困難、是否提高了課程學習興趣8項內容,要求學生對8項調查內容是否選項如實進行選擇。共發(fā)放調查問卷351份,收回有效問卷351份,有效回收率100%。1.5統(tǒng)計學方法對上述資料應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比較應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討論
2.1問題教學法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問題式教學法要求學生提前做好預習,當然常規(guī)教學法也要求學生預習,但常規(guī)教學往往是“我講你聽,我做你看”,雖在課堂中偶爾也會提問部分學生,那也是很有限的,教師無法掌握學生預習情況,而問題教學法整個教學過程都以“先問題,后內容”,通過課堂上教師隨機選擇學生回答,每次課程抽查到的學生可達到40%,甚至更多,教師可清楚掌握學生預習情況,對學生有爭議、易混淆的問題教師也很易了解,利于教師更有的放矢進行教學。
2.2問題教學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由于提問的面廣,而教師又是隨機選擇學生回答,每一學生都有可能在課堂上回答問題,這就促使學生認真預習、查閱資料,主動與同組學生交流、分享信息,問卷調查中有94.8%的學生認為問題教學法可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3問題教學法增強了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在問題教學法中運用案例分析、情景表演等教學方法,學生不但要發(fā)揮自己的主體性,還要發(fā)揮小組的社會性。學生作為一個學習團體,共同承擔任務和責任,同時各自承擔一定的認知工作,彼此在知識建構上緊密相連。避免了常規(guī)教學中教師講完課不見學生,學生各自為戰(zhàn)的狀況,促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經常性的溝通,使師生、生生關系更加融洽。
2.4問題教學法與常規(guī)教學法的主要區(qū)別
問題教學法是學生課前做好預習,教師在課堂上分層次提出問題,檢驗學生預習效果,改變常規(guī)教學教師“滿堂灌”的現(xiàn)狀,充分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同時運用情景、案例分析教學,此方法不僅有既定問題,而且依照學生討論沒有涉及的、討論不徹底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穿插講解基本理論知識并強調重點、難點。改變教學方法后,觀察組考試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護理概論一體化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可提高教學效果,有助于學生全面掌握知識及培養(yǎng)自我學習能力。
2.5教學思考
以我校藥學院2007級藥學專業(yè)1班為對照班,以2班為實驗班,每班人數(shù)各40人。
1.1教學方法實驗班選用崔福德主編的全國高等教學藥學專業(yè)第7版規(guī)劃教材《藥劑學》中固體制劑(8學時)作為這次PBL教學法嘗試的內容,學生每10人分為1個組,每組1名教師,共4組、4名教師。首先由4名導師共同組織提出問題,然后由各位教師提前1個月布置給學生,實施PBL教學法;對照班教學過程采用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法,教材、大綱內容與實驗班相同。
1.2教學過程對照班的學生以教師講授課程內容為主,將該章的內容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從掌握、熟悉和了解三個層次給學生講清楚,讓學生從教師的講授信息中獲取知識。實驗班的教學中,首先由4名指導教師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協(xié)商、組織并共同提出本章需要解決的學習問題,并將問題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問題:(1)固體制劑的共性是什么;(2)簡述倍散的混合方法;(3)片劑的各種制備方法及其優(yōu)缺點;(4)片劑的崩解機制及常用輔料。第二部分問題:(1)說明濕法制粒壓片法的應用價值;(2)說明片劑制備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的問題及其防止措施;(3)簡述粉末直接壓片法的應用前景;(4)說明制備片劑和膠囊劑的異同。第一部分問題要求4組學生都必須解決。每個組在輔導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看書、到圖書館查閱資料,然后對問題進行討論和總結。第二部分問題中,學生每個組針對性的解決其中一個問題,具體操作方法:(1)各個組抽簽決定解決第二部分里的問題;(2)在輔導教師的參與下,每個組針對所抽到的第二部分里的問題進行廣泛的查閱資料并進行分析整理、做講授的課件,準備10min的講課內容。(3)以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式學習,最后選出二個優(yōu)秀小組,都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1.3教學評價和效果
1.3.1以無記名的方式對2007級藥學專業(yè)兩個班的8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自行設計。發(fā)放問卷80份,問卷回收率100%。調查結果顯示,大于70%的學生認為PBL教學突破了課堂教學的限制,使學生研究和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得到了拓展,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1.3.2由4名教師共同出一份小結測試題,在兩個班都結束本章內容學習后同時進行測試。結果,對照班中成績54~88分,平均成績78.3分;實驗班中成績67~94分,平均成績86.5分。由此可見,PBL教學法在學生掌握知識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方面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法。
2討論
PBL目前正成為醫(yī)學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從我們的調查結果和本章知識測試成績來看,采用PBL教學法,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變被動學習為積極主動地學習,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改變了以往學生完全依賴教師的情況,讓學生有機會獨立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其獨立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于學生未來走上工作崗位后積極應對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具有深刻的意義。
2.1PBL教學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交流和表達的能力傳統(tǒng)教學一般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為本位,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課堂上只有少數(shù)學生可以與教師提問交流,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機會參與。PBL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給學生提出問題,然后每位學生都要參與對問題的分析和討論,學生通過查資料和討論等方式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增加了學生之間溝通與交流的機會,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記憶,又提高了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也可以影響學生的性格及其行為。
2.2PBL教學法對師生的要求PBL作為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對教師自身能力和教學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但對本專業(yè)、本課程內容熟練掌握,還應當扎實掌握相關學科的知識,并要具備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等,要善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寓教于樂、控制課堂節(jié)奏等技巧。PBL教學的成功開展,需要學生的主動配合,學生從準備回答問題的資料開始就要去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并積極與其它同學交流溝通,大家同心協(xié)力找出最佳結論。這樣的學習,花在前期準備工作上的時間、精力大大多于普通的課堂學習,因此需要學生們有主動學習的自覺性,否則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和目標。
(一)要圍繞著教學內容展開問題情境教學法
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要根據(jù)教學需要展開,在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設置問題,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創(chuàng)設問題時要層層深入
語文老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時不應僅僅知識設計一個問題,應提出多個有因果關系并由簡單到復雜的問題,既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又能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探究。例如,學習《給媽媽的禮物》可以設置一下問題:應該送什么禮物給媽媽呢?為什么要送這種禮物?送禮物給媽媽會有什么結果呢?等等,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三)答案的創(chuàng)新性
小學生的思維是發(fā)散性的,如果一個問題只有一個或幾個標準答案,就會限制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因此,語文老師設置問題時要大膽創(chuàng)新,解答問題時也要注意不要一味追求標準答案,多問問學生,鼓勵學生提出不一樣的答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法
(一)故事導入問題情景法
對小學生而言,小故事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所以語文老師可以在課堂中結合實際教學內容講一些生動的小故事,用小故事引導他們進入課堂的學習中。至于小故事,可以講一些名人軼事、傳奇故事等,這樣還可以激發(fā)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開闊他們的視野。例如,在上《觀察》一課時,語文老師可以講達•芬奇畫蛋的故事,通過問題引導,讓學生對觀察產生興趣,更好地學習。
(二)問題導入情景法
語文老師在提出問題時可以制造一些懸念,讓學生帶著疑問聽課,進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這樣可以培養(yǎng)他們思考的習慣,產生一種探索求知的課堂氛圍。例如,學生在學習《北京》時,語文老師可以在上課前播放視頻,展現(xiàn)北京的魅力,然后提出:同學們,北京不僅是我們的首都,也是一個富有魅力的城市,你們想去北京嗎?這次老師就帶著你們去北京旅行。這樣就點燃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角色扮演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為了讓教學內容更能被學生接受,語文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如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和換位思考,這樣便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例如,學生在學習《草船借箭》時,語文老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表演,然后再提出問題,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熟悉故事發(fā)生的起因、經過、結果,也能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諸葛亮的智慧。在學生解答問題后,語文老師適當點評并鼓勵學生多參加這種活動。
(四)結合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法
知識源于生活,但是小學生比較缺乏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所以語文老師在設置教學問題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將生活中的一些經驗帶入課堂,提出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問題,讓學生積極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從而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三、結語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英語閱讀教學;自主;創(chuàng)新思維
問題教學法,就是以問題為載體貫穿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設問和釋疑的過程中萌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欲望,進而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在實踐中不斷優(yōu)化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具體的英語閱讀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善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努力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那么,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實施問題教學法呢?
一、在預習中運用問題教學法
英語閱讀課程是自習性較強的學科,預習得法,對于學生的自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問題教學法來預習學習內容,主要有兩種方法:
1、指導性預習,這種方法用于篇幅長,難以理解的文章。劉乃銀主編的《英語泛讀教程》(以下簡稱《教程》)中的閱讀文章新穎而有趣,且篇幅較長,閱讀量明顯加大,課文長度從第一冊1200個詞增加到第四冊2000多個詞,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完成閱讀任務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在課前,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3-5道引悟性的預習問題,用以指導學生明確開展該單元內容學習的主要思路。例如:《教程》第四冊第一單元課文一GeniusandtheCraftsman,在上這課書前,教師設計以下幾個預習問題來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和結構,為進一步理解課文打好基礎:
(1)Whydoesthewriterthinkitnecessarytothecreativefunction?
(2)Howisastoryconceived?
(3)Whatistheprincipleofastory’slife?
(4)Whatarethefunctionsofthecraftsman?
(5).What’stherelationbetweengeniusandcraftsmanship?
(6).Howtounderstandthesaying“Practicemakesperfect.”?
2、自主性預習。自主性預習是指不設計具體的問題,由學生自己通過自主預習,認真理解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詞,新詞,對文中的優(yōu)美語句,重要語段,進行適當記錄和摘抄,通過其它書籍或網上查閱初步了解作者作品,文章的背景;以及對篇章結構,思想感情,表達方式,寫作特點等多方面的內容,進行思考和領悟,用筆記本記下預習中的收獲,把對預習內容的疑惑,自己整理成問題,以便在課堂上提問老師和同學,通過大家的討論,探究,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二、在閱讀課堂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
問題教學法是以問題為中心來展開教學活動,整個課堂教學以問題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以問題開啟學生的思維,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學生閱讀文章后,總會對文章的某些方面有所感受,或者對文章的內容、作者的觀點做出自己的評判,或者對文章的一些事實和內容進行補充。針對那些內涵豐富、有真知灼見、給人以啟迪和聯(lián)想的文章展開討論,最能觸發(fā)學生的精神世界,使閱讀達到高層境界。因此,在閱讀課堂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主要是課堂交流、討論問題。
教師首先指導學生交流預習的收獲,以此了解和檢查學生預習的效果。可以啟導提問幾個學生,讓他們主動講述怎樣進行預習,通過預習自學,獲得了哪些新的知識,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認識,新的感受和樂趣等。學生的講述交流是根據(jù)他們的學習實際情況而談的,是開放的,不預設的。學生可以談到課文的思想內容,寫作特色,語段分析,字詞辨析與運用等。教師通過學生的講述,可以大致了解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可以把全班分為若干個小組進行交流討論,在討論中學生把在預習中遇到的疑問,困難和問題提出來,互相討論,在小組討論中,鼓勵每個小組成員都參與討論活動,各抒己見,學生之間互問互答,對于在本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跨組討論,也可以師生之間,合作探究。在這個課堂討論交流中,使學生發(fā)揮了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主動地提出問題,主動地思考問題,主動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自覺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思維,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學探索能力、發(fā)展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三、拓寬閱讀、深化問題
創(chuàng)造積極輕松、活潑高效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大膽探索、自由爭論,培養(yǎng)學生的挑戰(zhàn)意識、懷疑精神和發(fā)散思維,最終解決問題,把課堂教學逐步引向深入學習、思考與研究。學完一個單元,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回顧反思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對本節(jié)課或本教學內容進行概括性的簡要總結,歸納所學內容的知識要點和能力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歸納、總結、提高的能力。接著由本單元內容延伸、聯(lián)帶,設計更深層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課外的廣泛閱讀。鼓勵學生多讀書,積極感悟作品,讓學生在讀書中發(fā)現(xiàn)自己、發(fā)現(xiàn)社會、發(fā)展自我,使學生通過課外的大量閱讀,增加他們的知識,擴大他們的視野。例如:《教程》第四冊第三單元課文SevenWaystoBeatShyness.學完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為害羞者提供的克服害羞的方法,問題如下:
(1)Whatisthemainideaofthearticle?
(2) Howmanykindsofshynessmentionedinthearticle?Whatarethey?
(3)Whichofsevenwaysisthemostworkabletoyou?
(4)Doyouthinkfemalesareshyerthanmales?
(5)Whatphysicalsymptomsthatashypersonwillshowwhenhe/shespeaksinpublic?
然后鼓勵學生課后作進一步的相關閱讀,探尋更多的方法來克服害羞,并列出一些書目供學生參考和閱讀。這些書是:
PhilipZimbardo,Shyness:WhatItIs,WhattoDoAboutItChristopherMcCullough,AlwaysatEase:OvercomingAnxietyandShynessinEverySituationJonathanCheek,ConqueringShyness:APersonalizedApproachArthurWassmer,MakingContact:AGuidetoOvercomingShynessJonathanBerent,BeyondShyness:HowtoConquerSocialAnxieties
教師希望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能找到更多更好的克服害羞的方法幫助自己或幫助別人,最后,教師提出新的問題供學生課后討論:
Ifyouareashyperson,howwillyoudo?Doyouhaveanyothersuggestiononhowtoovercomeshyness?
問題教學法的教學過程是開放的,發(fā)展的,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與閱讀內容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對形成學生的知識建構,促進其全面發(fā)展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實施問題教學法,問題成為貫穿英語閱讀教學全過程的一根主線,是教學的靈魂和精髓,而不是如平常一般教學中僅僅是教學的一根線索,一個引入點,或者僅僅是作為教學的輔的手段或形式。問題教學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可以說是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有機的結合,打破長期以來受灌輸式教學影響而形成的惰性實踐、線性思維,引導學生通過自學獲取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課堂啟發(fā)學生、交流討論、整合知識、解決問題,使師生雙方真正成為學習與研究的主人。
參考文獻:
〔1〕蔡梓權,《新課程新成果精粹》,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在實施問題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求學生提出問題,這樣一來就促使學生認真地閱讀課文,認真思考,增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防止了學生上課不專心聽課現(xiàn)象。由于學生參與較多,所以就避免了對政治課的乏味、枯燥甚至反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又節(jié)省了時間。同時,在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理解、比較、批判、評價、表達等能力逐步培養(yǎng)起來。問題的討論與解決是個學習互動的過程,通過對自我認識的反省與對他人認識的評價,提高了學生進行批判和評價的能力。學生在參與問題討論的過程中加深了對知識本身的理解,能深刻領會知識的內涵,提高了比較、鑒別、分析的能力。在討論過程中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lián)系,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對時事熱點問題展開討論,要求學生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敏捷的思維力,較好的綜合分析能力。參與討論的關鍵是學生能清楚明白地向其他同學闡述自己的觀點,要做到言簡意賅,突出重點,提高了文字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運用新方法授課后,剛開始也許有些不適應,但是因為這種方法很新鮮,所以學生上課時十分專心,而且隨著學生對這種教學方法的熟悉,學習效果會越來越好。問題教學法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上具有重要意義。
二、激發(fā)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眾所周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封閉式教學已經不適應當今社會,以自我為中心、孤芳自賞、人格不健全的學生亦不是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政治課教學除了要傳授學生知識,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意志、思想素質等,不僅要重視提高學生智的因素,而且要注重學生整體素質發(fā)展的過程。問題教學法的實施過程特別強調“體驗”這一心理過程,特別關注學生情感體驗和積累,其目的在于通過實踐體驗,在改變學生的心理態(tài)度、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這些人的發(fā)展最深層的指標上有所長進。老師們所見到的學生感受力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藝術的美;對事物缺乏興趣,缺少好奇心和探究欲;缺乏對成就感、自尊心的體驗,缺乏對親情、人性的體驗,某種程度上都與忽視情意目標有關。問題教學法的實施突破了傳統(tǒng)的認知性單一的課程目標,把情意目標提到與認知目標、能力目標并列的重要地位。問題教學法作為一種開放式教學,是群體活動,它會使學生體會到集體智慧的力量,進而幫助學生學會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國家,擺脫自我中心,增強集體意識;問題教學法要求學生樹立團體協(xié)作意識、增強競爭意識,培養(yǎng)自信、自強精神,增強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所有這些都對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曾有人說過:終身受益的東西從來是看不見的,是學生內在的情感、態(tài)度和人格。問題教學法激發(fā)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和完善的人格,提高知識學習的效果。
三、指導了學生的行為實踐
問題教學法這種教學方式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它能夠減少或防止以往“灌輸式”教育給學生造成的逆反心理,而能在開放民主的氛圍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比較自覺的學習,切實關心國家、社會、家庭、他人及自身,進而達到教育的目的,有利于指導學生自覺的良好的行為實踐。如果教師只以“灌輸”的方式進行教學,而不經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激蕩,就很難解決學生思想中的許多疙瘩,一旦遇到實際問題,就只能進行“紙上談兵”了。我們知道,學生對他所學的知識有沒有興趣,有沒有認同感進而自覺地去學習,關鍵在于他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能不能幫助他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生活的世界是個充滿矛盾的世界,他接觸到的社會現(xiàn)象紛繁復雜、良勞混合,由于立場、思維方式、知識構成之間的差異,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個問題所持的態(tài)度可能完全不同;即使是同一個學生,他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個人經驗也可能與書本上的說法大相徑庭。這些知識學習上的矛盾、實踐過程中的矛盾、理論與現(xiàn)實的矛盾,這些客觀存在的矛盾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解決,會使學生覺得“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感到無所適從,有時就會對書本知識產生信任危機。從根本上說,這些矛盾的解決要靠學生自己,然而由于知識、經驗和社會經歷的限制,單靠學生個人的力量往往很難對諸如此類的問題做出正確的解釋,大家在討論中能各抒己見,各種不同的觀點和矛盾能交融在一起,在群體思考的過程中,在思維的相互碰撞中通過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互相批評、互相教育、歸納綜合的過程來共同認識矛盾、解決矛盾,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實際運用能力,指導了行為實踐。
參考文獻:
[1]謝利民,鄭百偉.現(xiàn)代教學基本理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魏國棟,呂達.新課程與課堂教學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1):287.
[3]王躍新.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與培養(yǎng).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2(1):85.
[4]丁家永.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