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8 06:41:39
序論:在您撰寫文學欣賞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論文摘要:表象有其獨特的特點,具象性、概括性、可塑性、間接獲得性。因其獨特的特點,創(chuàng)作者根據文學創(chuàng)作規(guī)律把現(xiàn)實世界里豐富多彩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塑造出豐滿、形象各異的文學形象。表象的存在也是讀者欣賞的基礎,在文學欣賞中,讀者只有借助于頭腦中固有的表象,才能將文學作品呈現(xiàn)給我們的奇異美妙的世界還原成一個形象生動的審美世界。表象在整個文學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表象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
文學創(chuàng)作和欣賞就其過程而言,都是綜合了多種因素,諸如作家讀者的生活、經驗、學識、興趣、感知、理解等,都是各種因素經過復雜融合的過程。我們無法把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欣賞中的要素進行單
一、細化、明晰的分割,形成科學定理、公式一樣的內容。但為了研究的需要,我們仍然需要從不同細小的點出發(fā),來認識它們在文學創(chuàng)作和欣賞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更好地促進或完成文學的創(chuàng)作和欣賞。
什么是表象?表象是保持在記憶中的客觀事物的形象,即當感知過的事物不在面前時在腦中再現(xiàn)出來的形象。表象與感知種類一致,可分為視覺表象、聽覺表象、運動覺表象等。表象有具象的表象和抽象的表象,它不僅是一個或幾個畫面,一個或幾個形象,還可以是一段故事,一段情節(jié)、一種體會、感觸甚至可以是一種意境、一種寄托、一種憧憬。表象具有五種形態(tài)。第一,個別表象,即是某一個具體、個別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在大腦留下的印記,它具有定性的特點。第二,概括表象,它是指記憶中某一類事物的形象。它比第一種帶有概括性,帶有類的特點。第三,回憶表象,是指頭腦中重新浮現(xiàn)出的過去生活經驗的積淀,如,我們每一個同學,在頭腦里可以呈現(xiàn)出小時候玩伴的形象、自己以前住過的房間的布局及各種用品的模樣等等。它是再生的表象。第四,想象的表象,是指大腦中未曾記憶過的憑借聯(lián)想和想象創(chuàng)造出來的內心表象。例如,日本的富土山,即使是沒有登過它的人,也能在頭腦中浮現(xiàn)出一座巍峨的雪山。第五,不同感官感覺知覺的表象,即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和通感所獲得的不同的表象。
文學創(chuàng)作不像其它科學創(chuàng)造發(fā)明,是直接對物質實體的加工、改造,那么,文學創(chuàng)作的對象是何物,我們從直接來源上看,就是表象(當然是源于對生活感知的結果)。從某種意義上說,表象就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源,沒有表象,文學創(chuàng)作就無以為托,缺少了加工的原料。當然,如此說,也不是有了表象就有了文學創(chuàng)作。表象不僅作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源,它也貫穿文學創(chuàng)作的始終,金開誠就說過“從量上說,文學創(chuàng)作的自覺表象運動貫穿于全過程,無所不在,因此它在整個創(chuàng)作的心理活動中占有巨大的比重。但更重要的是從質上說,自覺表象運動本身就是反映客觀事物、進行藝術構思、結出藝術成果的主要手段。rr(1]101文學創(chuàng)作不是一毗而就,它是個過程,這里試從文學創(chuàng)作的不同階段和文學欣賞來分析表象在創(chuàng)作和欣賞中的基源和手段作用。
在文學創(chuàng)作的發(fā)生階段,首先是材料(信息)儲備,無論作家的材料是來源于自身的直接感知,還是源于間接的文字閱讀,他們都終將轉化成一種記憶表象,作為材料存儲在作家的頭腦中,黑格爾說過,藝術家需要“通過常在注意的聽覺和視覺,把現(xiàn)實世界的豐富多彩的圖形印人心靈里”,川形成創(chuàng)作的基礎。普希金娜的相貌表象存儲在托爾斯泰的腦中,幾十年后,作家依此創(chuàng)造了安娜的相貌;凡爾納在書刊中獲得的信息表象,成就了他的一百多部(篇)幻想小說。
作家頭腦中儲存的表象數量不可計數,不是每個都轉化成了作品,這就要經過藝術發(fā)現(xiàn)階段,也可以說成是,作家對表象的意義的一種發(fā)現(xiàn),周敦頤在蓮花身上看出了君子的本色。有了這些,在一定的動機下就可以使作家投人文學創(chuàng)作中,在這個過程中,表象有時可以成為創(chuàng)作的誘因、動機。巴金一次夜里醒來,看到黑暗中濕流流的閃著微光的抹布,在這一表象的觸動下(創(chuàng)作時離開了具體事物存留的就是表象了),開始了小說《抹布》的創(chuàng)作。
具備了上述內容后,文學創(chuàng)作進人了構思階段,開始形成創(chuàng)作的內在意象?!耙庀髮τ谌魏挝锵蟮脑佻F(xiàn),本質上都是主體對記憶痕跡的再現(xiàn)”,〔’〕所以說,構思階段就是對表象進行加工改造的過程,就是各式各樣的自覺表象運動,主要是表象的分解和綜合。這常被說成是運用想象(對已有表象加工、改造,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心理活動)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過程。創(chuàng)作中將形成的形象都非作家頭腦中儲存的表象,它已注人了情感、思維的改造。關于構思中表象的分解和綜合,許多作家和理論家都結合實際的藝術經驗做過生動的描述。歌德在講他對《少年維特之煩惱》中女主人公夏綠蒂形象塑造時,就說得極為明確:“我寫東西時,我便想起,一個美術家有機會從許多美女中擷取精華,集成一個維納斯女神的像,是多么寵幸的事。我因不自揣,也模仿這種故智,把許多美女們的容姿和特性合在一爐而冶之,鑄成那主人公夏綠蒂;不過主要的美點,都是從極愛的人那)L擷采來的。好診索的讀者因此可以發(fā)現(xiàn)出與種種女性的相似之點,而在閨秀們中,也有人關心到自己也許是個中的人物。>.y)so這是構思中表象自覺運動(分解和綜合)的很好診釋。構思過程中,無論是表象的分解和綜合,還是表象的深化、異化,都是創(chuàng)作構思中對表象的加工,正是因對表象的創(chuàng)造,才有了文學形象的胚胎。
內在的構思要借助語言文字外化于筆端,才算完成了作家角度的文學創(chuàng)作?!罢Z言的斟酌是始終聯(lián)系著作者的表象運動的”,f}lu2>賈島在創(chuàng)作“僧敲月下門”一句時,對“敲”的選擇到底是“推”或“敲”,他總在做手勢,這不難想象他腦子里正在進行相應的表象活動。還有,作家根據情感進行創(chuàng)作,一定要把情感加以客觀化,使它成為一種意象。“他自己對于這個情感一定要變成一個站在客位的觀賞者,然后才可以得到形式的完美。..}a)作家需要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進行反復思考,所描繪形象是否貼切、真實傳達了自己的審美理想,這一過程是必要有表象的參與。還有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各種創(chuàng)作手法,如比喻、象征就是各種各樣的表象聯(lián)想。
從狹義上可以說,文學創(chuàng)作就是積累表象—加工表象—創(chuàng)造新表象的過程。
二、表象在文學欣賞中的作用
按接受美學的觀點,作家完成創(chuàng)作并不等于真正完成了作品,作品需要讀者的閱讀、欣賞,才算真正的完成了。表象在創(chuàng)作中是創(chuàng)作的基源、手段,并貫穿文學創(chuàng)作的始終,在文學欣賞中表象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為文學作品的閱讀不同于其它科學、哲學著作的閱讀,文學以形象性為主,為更好地欣賞作品,同樣需要借助于表象。這里表象的作用可以作為一種更好閱讀、體味的手段使用吧。例如,讀一首唐詩,大概只要幾十秒,可如果人們真的只用這短暫的時間去讀,那就決不能算作欣賞藝術?!爸挥袑υ娋溥M行反復的吟詠和玩味,才能由本身并不具形象性的語言符號引起相應的的表象、聯(lián)想,從而產生豐富的形象感,并領略其中的意境或理趣。a[1)373表象可以加深你對作品意韻的體味,并形成深刻持久的閱讀記憶。新晨
文學欣賞課分兩種類型:
一是語言欣賞課
語言是文學作品的精神外衣,最具魅力,最值得回味,也最值得鑒賞,令人受益無窮。而且可以通過語言之美來涵泳情感之美、體悟精神之美,從而提升生命的質量。我們語文教學工作者應該引領學生在語言的大花園中涵泳,領略它的含蓄、它的壯美、它的樸實、它的清新、它的無窮韻味。我們的文學欣賞課應該幫助學生揣摩語言,發(fā)現(xiàn)弦外之音,了解言外之意,品味韻味之致。
二是情感思悟交流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任何文學作品是傳情達意的,都會具有動人心魄的魅力。文學欣賞無論是技法還是形象的欣賞,它的落腳點都應該歸結到對情感的思悟上。例如《端午的鴨蛋》使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對兒時生活的懷念和對故鄉(xiāng)的熱愛,而《藤野先生》使我們感受到了魯迅深深的愛國之情。這樣的課型最大的好處就在于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凈化心靈,以靈魂的真善美,情感的美好和高貴,引領學生一生做善良的人、真誠的人、高尚的人、正直的人、堅毅的人,一個大寫的人。
不管是哪一種文學欣賞課,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因充滿美的張力而成為審美的對象,為讀者提供了無比闊達的審美空間。文學欣賞課是語文教學中最值得咀嚼回味的大餐,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體現(xiàn)教師文學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興趣、體現(xiàn)語文魅力的最佳領域。在文學欣賞的過程中,不僅能習得語文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領略古今中外豐富的文學作品,能夠繼承人類優(yōu)秀文化,滋養(yǎng)豐厚心靈,豐富精神生活,培養(yǎng)高尚品德,提升個人修養(yǎng)。同時豐富人的想象力,拓展延伸思維能力,提升審美鑒賞能力,激發(fā)對生活的真誠熱愛,對真、善、美的執(zhí)著追求,激勵人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學會做人和做事,為回報社會奠定堅實的精神基礎,而這正是教育的本質所在。
關鍵詞:文學欣賞 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通稱美育,是以藝術和各種美的形態(tài)作為具體的媒介手段,通過展示審美對象豐富的價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從而潛移默化地塑造和優(yōu)化人的心理結構、鑄造完美人性的一種有組織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它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審美教育作為審美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審美活動在教育領域的延伸,也是審美活動與教育活動的結合,與其他教育一樣同是人生實踐的重要方面。通過審美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與趣味,可以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使學生的生活更富有情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全和完整的心靈和人格。審美教育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就在于它是以藝術和美作為其特殊的教育手段,它既要服從于審美教育的目的,又以其特殊性必然會反過來制約審美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學中必須要處理好審美與教育這二者的關系,既不能以審美吞沒教育,把審美教育變成一種消遣、娛樂活動,又不能不顧藝術和美自身的審美特性,從而導致審美教育主旨的喪失。把審美與教育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這正是確定文學課審美教育獨特內涵的基本出發(fā)點。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的任務在于,把美感和許多世紀以來創(chuàng)造的美變?yōu)槊總€人心靈的財富,變?yōu)閭€人的和人們之間道德關系中的審美素養(yǎng)?!蔽膶W課的審美教育,正是這一理論的具體實踐。
一、借助多種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審美教育是一種“動之以情”的美感熏陶式教育,是一個寓教于樂,感染陶冶的過程。文學課的審美教育,可以通過剖析形象來教育人,通過朗讀來感動人,使學生通過一個個鮮活的形象,體會作品深邃的思想內涵,進而轉化為自己對美的欣賞,從而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例如:《祝?!罚宫F(xiàn)了封建禮教對婦女壓迫的深重慘酷,講授時可以借助影像資料再現(xiàn)祥林嫂悲苦的一生,使學生有一個形象認識:婦女解放必須自身沖破封建思想的束縛,才能進行有效的斗爭。同時也認識到悲劇的美感作用?!稅凵徴f》塑造的是“出淤泥而不然,濯清漣而不妖”的君子形象,講解時借助繪畫手段,完整地再現(xiàn)蓮花“亭亭凈直”,“不蔓不枝”的高潔形象,使學生由蓮花的形象聯(lián)想到一切具有蓮花品質的人,進而明白托物言志手法的運用,體會到作者的寫作目的,寓情于景于物,意境優(yōu)美。
審美教育在朗讀中也有所體現(xiàn)。朗讀是完善學生審美心理結構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陶冶學生美好情操的重要手段。朗讀可以帶給學生一種愉悅的美感,這種美感來自文章斑斕的色彩,來自閱讀過程中產生的種種發(fā)現(xiàn)的喜悅,欣賞的感動。輕吟漫誦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將會陶醉在那注入了純情的一個個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別的一段思緒和一步幾回頭、欲別不能的纏綿情誼,“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揮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鼻槿缭骑h逸,情如水清爽。在一遍遍的朗讀中,美感自然滲透于學生的心靈。正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p>
二、欣賞文學作品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人們欣賞文學作品而感到愉快,一方面因為他在這一活動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另一方面也因為他感到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在欣賞對象中得到了肯定,審美能力只有在具體的審美活動中才能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審美能力是人們發(fā)現(xiàn)、感受、鑒賞、評價以至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睂W會欣賞文學作品正是發(fā)現(xiàn)美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文學欣賞是一件艱難而復雜的事情,需要我們多閱讀、多思考、多品味。比如:在讀《紅樓夢》時,有人只是看到了撕心裂膽的寶黛愛情悲?。挥腥藚s從愛情悲劇中看到了封建叛逆者的形象,看到了深刻的愛情悲劇變成了深刻的社會悲劇,看到了圍繞著寶黛的愛情悲劇,作者展開了對于封建主義統(tǒng)治的全面的廣泛的揭發(fā)和控訴,聽到了作者對于封建制度必然滅亡的挽歌。這兩種人中,顯然后一種人的鑒賞水平較高。前一種人只是被動的著眼于故事,后一種人著眼于藝術,他們從現(xiàn)實的描寫中看到了問題的實質。這就是一種較為復雜的欣賞,而這種欣賞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在欣賞文學作品時,首先,要對作品進行考察、研究,閱讀時要加入自己的情感活動,想象活動,理解活動。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始終要處于主動地位,要多問幾個為什么,閱讀每一部作品都需要仔細玩味咀嚼。藝術史上曾有這樣一個著名的事例:“唐閻立本至荊州,觀張僧繇舊跡,曰:‘空得虛名耳?!魅沼滞?,曰:‘尤是近代佳作?!魅胀?,曰:‘名下無虛士?!熳杂^之,留宿其下,十余日不能去?!弊鳛樘拼螽嫾?,閻立本的審美能力不可謂不高,但他初見張氏的畫作,卻未能發(fā)現(xiàn)其真正的藝術價值,這說明藝術欣賞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我們不斷的思考、不斷的研究,不斷的揣摩。如:《哈姆雷特》表面看寫的就是一個復仇故事,但實際上它真實地描繪了文藝復興晚期英國和歐洲社會的真實面貌,表現(xiàn)了作者對文藝復興運動的深刻反思以及對人的命運與前途的深切關注。這深一層的意義只有在深刻閱讀理解之后才能體會,只有這樣的閱讀,才能稱為文學欣賞;才能從好的作品中得到更深刻更自然的感動;才能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其次,加強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人的素質可分為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審美素質和勞動技能素質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要注意這些素質的培養(yǎng),并能把良好的素質與文學欣賞結合起來,那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高教師自身的審美素養(yǎng)
教師除應具有世界觀、人生觀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等素養(yǎng),還應有審美素養(yǎng)。審美素養(yǎng)包括對美的感知能力、欣賞水準、評價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等方面。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心理品質,只有具備相當的審美素養(yǎng),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健康的審美情趣,才能通過自身的修養(yǎng)影響和塑造自己的教育對象。盧梭說:“你要記住在敢于擔當培養(yǎng)一個人的任務以前,自己就必須要造就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睂徝赖母泄傩枰幕摒B(yǎng),借助修養(yǎng)才能了解美,發(fā)現(xiàn)美,一個有著高品味審美修養(yǎng)的教師必然具有美的師德,這是審美化人格的外化力量。教師加強審美修養(yǎng),提高審美素質的過程,也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過程,教師要有一定的審美經驗,并以此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美的創(chuàng)造能力。烏申斯基說:“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陽光?!敝酁閹?,身正為范。教師一方面按照既定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向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另一方面又以自身的品德、學識、情操以及儀表影響學生。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教師給予學生的教育和影響,不光是科學和藝術的知識,而且有道德和人格的示范,這是一個遠比傳授知識復雜得多、深刻得多的道德和審美施教與受教過程。因此教師作為人類文化的傳播者和各類人才的造就者,不但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自己的素質,而且還應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藝術知識和完美的人格,提高教師的審美素質,是學校實施美育的基本條件和根本保證。
文學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實質就是在審美情感的參與下,充分挖掘作品的各種審美因素,把課程的理性內容與感性形式、抽象概念與鮮活形象有機結合起來,把深奧的知識傳授與動情的美感體驗結合起來,以達到完善學生人格學會審美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法〕盧梭:《愛彌兒》,商務印書館,1978。
[2]杰普莉茨卡婭:《教育史講義》,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58。
一、根據現(xiàn)實情況,分析幼兒園文學作品欣賞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在幼兒文學作品欣賞活動中,由于幼兒教師文學素養(yǎng)水平有限且缺乏有效的指導策略,此類活動的開展難以達到課程設計者期望的質量要求。具體表現(xiàn)為:在目標和功能上,過分關注知識的灌輸和記憶,而忽略了文學作品本身的審美價值;在教學過程中,單純強調教師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與分析,卻弱化了幼兒對文學作品的主動建構與創(chuàng)造;在學習方式上,過多地采用單一的感知記憶,而忽略了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意境感受、意義建構,更忽略了幼兒主動參與的意愿、情感的體驗、合作分享與創(chuàng)造性想象。這些狀況都表明目前的幼兒文學作品欣賞活動,難以發(fā)揮幼兒文學作品的多方面教育價值。諸如此類的問題,其根源在于幼兒文學作品欣賞活動中教師缺乏具體有效的指導策略。因此,探究出一套適應幼兒文學作品欣賞活動的切實可行的指導策略,使幼兒成為幼兒文學作品欣賞活動過程中的合作者、參與者、文本解讀者和意義建構者,需要我們做認真、深入的思考。
二、重建活動目標,找準幼兒園文學欣賞活動的價值定位
文學欣賞活動是幼兒語言活動的高級形式,是一種引導幼兒主動投入并沉浸于文學活動的過程。兒童文學作品是以精練、生動的文字,表現(xiàn)兒童真摯感情世界的人和事物,重視意象的浮現(xiàn),營造音韻、圖畫美感的意境,讓幼兒樂于閱讀且能促進其正面成長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學欣賞活動是一個能實現(xiàn)兒童發(fā)展的過程,它最能集中反映幼兒語言發(fā)展水平、思維能力及情感體驗。
文學欣賞活動的目標應當關注以下幾方面:第一,作品審美。幼兒文學欣賞活動的突出功能是培養(yǎng)兒童的美感和審美能力,具體包括語言與韻律美、幻想與想象美,而活動在智育、德育等方面的功能也是在審美過程中實現(xiàn)的。第二,作品體驗。促使幼兒體驗和理解作品,輕松、自然地接受情感教育。在目標定位上,應由從對作品做理性分析轉為運用直接感受,強調意會、體悟。第三,作品情感基調。引導幼兒與主人公產生情感共鳴,激發(fā)想象,鼓勵幼兒以多種方式再現(xiàn)作品。第四,激發(fā)想象,以多種方式再現(xiàn)作品內容。
三、依據欣賞過程,探索幼兒園文學欣賞活動的指導策略
對作品意境和情感的體驗,是幼兒文學作品欣賞中的重點和難點。在幼兒文學作品欣賞活動的各階段,應當根據幼兒的認知規(guī)律和年齡特點,分別采用不同的指導策略。前期經驗的準備是加深體驗的基礎,教師應當根據即將欣賞的作品內容,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和體驗,并在活動開始時配合相關的談話和討論,喚起幼兒原有的經驗或體驗。通過教案分析、觀摩課評議、錄像反饋等方式,我們總結出了幼兒文學作品欣賞在選材、導入、提問、體驗、多媒體使用等方面的具體教學策略。
(一)選材策略
文學作品的選擇是幼兒園文學欣賞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幼兒文學作品欣賞活動總體上要求作品的復雜程度較低,作品應當情節(jié)簡單、主線分明、形象生動、語言優(yōu)美、趣味性強。依據幼兒年齡特點,小、中、大班選擇的作品應當有所區(qū)別,如關于故事的選擇,小班的故事簡短、主線單一、角色形象鮮明、語言淺顯易懂、有一定的韻律感、循環(huán)中有變化;中、大班在選材上,應選擇作品情節(jié)較復雜,多主線、語言優(yōu)美、豐富而有變化的。
(二)導入策略
導入是引導幼兒為即將開始的文學作品欣賞活動做好心理準備的過程。一般可分為穩(wěn)定幼兒情緒、啟發(fā)相關經驗、營造情緒氛圍等方式,根據幼兒的經驗水平,不同年齡導入方式也各不相同。小班幼兒生活經驗有限,注意力容易轉移,教師宜多采用直接導入的方式。中、大班的幼兒有了相對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欣賞活動的經驗,這對于即將開始的欣賞活動是很好的基礎,有助于幼兒對作品的感知和理解,教師在進行作品感知活動之前,可通過談話啟發(fā)幼兒的相關經驗和情感體驗,以便于幼兒對作品更好的感知和理解。
(三)提問策略
提問是利用作品引發(fā)的問題引導幼兒深入地感知作品內容、體驗作品情感、評價作品形象及其行為,從而提升幼兒欣賞水平的重要方式。常用提問方式有:事實性提問(如故事里面都有誰、故事里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某一個角色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因果關系分析提問(故事里發(fā)生什么事情、結果是什么?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評價性提問(如你喜歡這個故事嗎?喜歡故事里面的哪個角色?為什么?這個故事美嗎?美在哪里?)。
針對不同的年齡,提問的方向應各有側重。小班多用事實性提問,且不要求幼兒按照角色的出場順序和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回答,只是在幼兒回答之后,教師給以歸納;中班在小班的基礎上,應強化因果分析提問關系,引導幼兒理解角色之間的關系和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大班在中班的基礎上,要強化評價性提問,引導幼兒對故事和故事中的角色進行道德評價和美學評價。
(四)體驗策略
角色行為扮演是在幼兒對作品和角色初步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幼兒重復作品中角色的行為、語言、表情和神態(tài),促進幼兒體驗相關角色的心理活動和感受,從而加深幼兒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討論、表現(xiàn)和表達對故事、角色的理解和體驗;通過交流各自的理解和體驗,提高幼兒的欣賞水平。如在欣賞故事《小蝸??蠢牙选窌r,對于“小動物的游行、爬行、飛行速度”,較難理解,此時教師可以通過讓幼兒扮演小鴨子游泳、梅花鹿奔跑、大雁飛行來讓幼兒加深體驗。
一、開放的觀念是形象再創(chuàng)造的基礎
開放的觀念易于形成科學思想,科學思想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靈魂,形象再創(chuàng)造是文學欣賞中創(chuàng)新思維的前提,因此可以說,開放的觀念是形象再創(chuàng)造的基礎。文學欣賞水平的提高、能力的形成,除了接受者具備相應的文化儲備、滿足期待視野和落實科學的訓練步驟外,首先要進行觀念上的革命。19世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盵1]錢夢龍先生也認為:教師“教”的重點“在于激勵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喚醒學生沉睡的求知欲,鼓舞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獲得成功的自信心。”[2]從根本上說,文學欣賞的過程,就是欣賞者的對文本的形象再創(chuàng)造過程,是感覺、知覺、思維、想象、情感相互激活的積極的協(xié)作狀態(tài)。各種心理活動構成的心理能力影響著欣賞的形象再造及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揮。富于形象再創(chuàng)造的文學欣賞實踐,是以接受者積極主動認知的狀態(tài)為基本條件和導向,在強烈的認知內驅力和良好學習情感的驅動下,接受者以高漲的熱情從事學習思考,探索深藏的奧秘,形成新穎獨特或達到更高認知領域的結果,根據臺灣學者賈馥茗的分析,這—過程包含三個方面:其一為能力,其二為心理過程,其三為行為結果,他綜合三者認為,“創(chuàng)造為利用思維能力,經過探索的過程,借敏銳,流暢與變通的物質,做出新穎與獨特的表現(xiàn)”。[3]這一表述同樣適合于文學欣賞過程中形象再創(chuàng)造的內涵特征。
二、形象再創(chuàng)造依賴于良好的思維品質培養(yǎng)
開放觀念支配下的文學欣賞實踐,其形象的再創(chuàng)造培養(yǎng)依賴于接受者良好的思維品質,良好的思維品質是發(fā)展智能的突破口,也是文學欣賞中形象再創(chuàng)造的立足點。文學欣賞中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往往需要從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流暢性、變通性、批判性和獨創(chuàng)性六個方面著手,同時思維品質之間也是相互聯(lián)系、密不可分的。思維的深刻性是—切思維的基礎,思維的發(fā)散性是在深刻性的基礎上延伸的,思維的批判性也是在深刻性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品質,只有深刻的認識、縝密的思考,才能全面而準確地做出判斷,也只有在不斷批判中調節(jié)思維過程,才能使欣賞者更深刻地揭示作品蘊含的人文思想價值。思維的敏捷性、流暢性、變通性是以其它幾個品質為必要前提,同時又是其它思維品質的具體表現(xiàn)。綜上所述,文學欣賞的形象再創(chuàng)造還應當具備探索性和深刻性的特征。按照發(fā)散思維特點進行再造想象和感知訓練,在認知層次上,會形成較強形象再創(chuàng)造能力。人想象的觸角是以形象感知為中心向各個方向擴展延伸的,發(fā)散想象能力是欣賞者必備的能力和心理素質。文學欣賞中形象再創(chuàng)造的主要特征就在于鼓勵接受者應用文學想象力,特別注意營造自由、安全、和諧的情境與氣氛。激發(fā)興趣,鼓勵表達,容忍不同的意見,不急于下判斷等。文學欣賞中的形象再創(chuàng)造,如何保護創(chuàng)造性火花,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習慣,需要我們營造出開放的內外環(huán)境,促進良好的思維品質養(yǎng)成。
三、良好思維品質依賴于營造開放的內外環(huán)境
教師:邊城,一方拂去了人間煙火的如詩如夢的樂土,一片未曾被現(xiàn)代文明污染的青山綠水,坐落在鐘靈毓秀的鳳凰小城。翠峰如簇,薄霧繚繞;沱江似練,緩緩流淌。這里縈繞著淳樸的湘西情調,更承載著作者的美好理想:這是一座供奉著人性的“希臘小廟”。邊城是一泓透明純粹、不含任何雜質的清泉,邊城是一首田園牧歌式的無韻之詩,邊城是一幅不飾雕琢的天然之畫。
二.檢查預習效果,理清小說人物關系
教師:邊城風景如畫,邊城的人至善至美。時隔多年,《邊城》這部經典之作,仍然款款走進我們的心靈。今天我們就從文學欣賞的角度來重溫經典。請同學們回顧《邊城(節(jié)選)》中的人物,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人物形象。
學生:天保、儺送兄弟同愛翠翠,但沒有為爭翠翠兄弟反目,而是互相謙讓,手足情深。爺爺五十年來守著渡船,忠于職守;“對于自己女兒的愛情表示理解,不加一個重的字眼”,表現(xiàn)了他的通情達理。
教師:如果說這些人物的心靈都是一顆顆璀璨的寶石的話,那么翠翠就是這些寶石環(huán)繞著的最亮的一顆。
三.學習新課
教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傾聽翠翠的心靈歌謠吧。文學作品中的典型景物能夠襯托典型人物。同學們能不能舉出一兩個例子呢?
學生:林黛玉葬花,“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漫天飛舞、枯萎凋零的花瓣恰似她愁緒滿懷無法排遣;水生嫂月夜編席,“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勤勞能干的水生嫂,勞動場面富有詩意。
教師:典型景物對典型人物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景與人水融,使人物鮮活生動起來。同學們看,《邊城》中與翠翠聯(lián)系較為緊密的景物是什么?
學生:白塔、碧溪、渡船、桃花色的晚霞等等。
教師:翠翠在風日里長養(yǎng)著,她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孩童成長為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漸漸懂得一點人事了,對生命有了奇妙的感悟,會想到生死,能感到孤獨;而這一切對她又非常飄渺,如夢一樣,不久便消失了,愛情也在這朦朧中降臨。文中對什么植物的反復描寫讓我們能體味到翠翠這種青春的萌動呢?
學生:虎耳草。
教師:對,虎耳草?;⒍莸幕ㄕZ是“真切的愛情”。請同學們找出文中幾處寫虎耳草的地方。思考:為什么寫虎耳草濃墨重彩?虎耳草與翠翠有怎樣密切的聯(lián)系?
(學生找出《邊城(節(jié)選)》有四處地方寫到虎耳草。教師展示虎耳草盆景:葉,心形;花,紫紅色。)
教師:中國文學作品傳達感情的方式很含蓄,感情往往借助一定的意象表現(xiàn)出來。不光虎耳草,我們學過的文學作品中傳遞愛情的如:
水鄉(xiāng)――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南國――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我們今天學習的重點就是通過虎耳草這一意象,解讀自然之女翠翠的愛與夢。
教師:下面我們來賞析文中第一次寫虎耳草的地方。
一生讀:“老船夫做事累了,睡了,翠翠哭倦了,也睡了。翠翠不能忘記祖父所說的事情,夢中靈魂為一種美妙的歌聲浮起來了,仿佛輕輕地在各處飄著,上了白塔,下了菜園,到了船上,又復飛竄過對山懸崖半腰――去做什么呢?摘虎耳草!白日里拉船時,她仰頭望著懸崖上那些肥大的虎耳草已極熟悉。崖壁三五丈高,平時攀折不到手,這時節(jié)卻可以選頂大的葉子作傘。一切全像是祖父說的故事,翠翠以為這夢做得頂美頂甜?!?/p>
教師:虎耳草結合了什么在寫?為什么要寫歌、寫夢?“頂美頂甜”反映了翠翠此刻怎樣的心理?表現(xiàn)了她怎樣的性格?
學生:虎耳草結合了歌與夢在寫。寫歌和寫夢是因為在歌聲中、在夢中去摘虎耳草。歌是愛情的歌,寫夢體現(xiàn)翠翠對愛的憧憬?!绊斆理斕稹狈从沉舜浯湫老残腋5男那?反映出她天真純潔的性格。
教師:那翠翠欣喜幸福之前,她有怎樣的心緒呢?請同學們跳讀課文并歸納。
學生:翠翠感到欣喜幸福之前,心緒是“薄薄的凄涼”;假想出走嚇唬祖父,感到“空落悲傷”。少女的春心萌動,但無人可訴說,聽了父母的愛情故事后“神往傾心”又“沉重”。
教師:翠翠憧憬著愛情,她的愛情之旅是否一帆風順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賞析第二處寫虎耳草的地方。
(生齊讀)
教師:“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了?!笔鞘裁春x?反映了翠翠怎樣的心理?體現(xiàn)了翠翠什么性格?
學生:實際上此時翠翠已經明了她愛的對象是儺送,她不是不知道把愛的心跡表露給誰,而是不知道該怎樣表露,反映了翠翠迷茫的心理和含蓄內斂的性格。
教師:翠翠不知道怎樣向儺送表白,所以才有爺爺進城打探,打探到底誰唱了一夜的歌。爺爺打探的結果是什么?我們來品味文中第三處寫到虎耳草的地方。(生分角色朗讀相關語段)
學生:唱歌的是儺送,儺送與翠翠心靈相通。爺爺打探到是儺送唱歌后,爺爺又試探翠翠:“翠翠,夢里的歌可以使你爬上高崖去摘那虎耳草,若當真有誰來在對溪高崖上為你唱歌,你預備怎么樣?”“河街天保大老走車路,請保山來提親,我告訴過你這件事了,你那神氣不愿意,是不是?可是,假若那個人還有個兄弟,想走馬路,為你來唱歌,向你攀交情,你將怎么說?”爺爺把儺送為翠翠唱了一晚上的歌變相告訴了翠翠。
教師:儺送既然與翠翠兩情相悅,按道理說他應該趁熱打鐵,將愛情進行到底,但他沒有繼續(xù)為翠翠唱歌,翠翠這時候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抓住關鍵句。(師范讀)
“月光極其柔和,溪面浮著一層薄薄白霧,這時節(jié)對溪若有人唱歌,隔溪應和,實在太美麗了。翠翠還記著先前祖父說的笑話。耳朵又不聾,祖父的話說得極分明,一個兄弟走馬路,唱歌來打發(fā)這樣的晚上,算是怎么回事?她似乎為了等著這樣的歌聲,沉默了許久?!?/p>
“她在月光下坐了一陣,心里卻當真愿意聽一個人來唱歌。久之,對溪除了一片草蟲的清音復奏以外,別無所有。翠翠走回家去,在房門邊摸著那個蘆管,拿出來在月光下自己吹著。覺吹得不好,又遞給祖父要祖父吹。老船夫把那個蘆管豎在嘴邊,吹了個長長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軟了。”
學生:這兩段文字把翠翠的心情刻畫得很細致。首先,翠翠“心里卻當真愿意聽一個人來唱歌”表現(xiàn)了她的期待。其次,歌聲“久候不至,自己吹蘆管吹不好”,用“草蟲的清音復奏”襯托翠翠這時候紛亂的心情。第三,翠翠聽爺爺吹蘆管,她沉醉于對愛的幻想中,“翠翠的心被吹柔軟了”。
教師:月華如水,翠翠“心里卻當真愿意聽一個人來唱歌”,滿心都是期待。在爺爺的蘆管聲中,她驛動的心寂寞守侯,沉醉于對愛的幻想中。翠翠跟爺爺聊天,后來又央求爺爺唱歌她聽,在爺爺的歌聲中,翠翠是怎樣的心理呢?我們來一起賞析第四處寫虎耳草的地方。
(學生讀)“翠翠忽然說:‘爺爺,你唱個歌給我聽聽,好不好?’祖父唱了十個歌,翠翠傍在祖父身邊,閉著眼睛聽下去,等到祖父不作聲時,翠翠自言自語說:‘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娓杆母柙瓉肀闶悄峭砺爜淼母??!?/p>
學生:翠翠主動要求爺爺唱歌她聽,印證了爺爺唱的就是儺送那天晚上唱的歌,她的心里踏實了。
教師:翠翠在歌聲中無比沉醉,她對愛的表達也由先前的含蓄羞澀變得勇敢熱烈了。幾處虎耳草的描寫與翠翠愛情意識的覺醒是緊密聯(lián)系的,虎耳草是翠翠愛情的象征。
四.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一)人物形象:
翠翠天真純潔、含蓄羞澀,在爺爺講父母故事的鼓勵下,她大膽追求愛情,變得勇敢熱烈,堅定執(zhí)著,虎耳草寄寓著她愛情意識由朦朧到覺醒的過程。
(二)主題:
作者筆下的湘西,自然風光秀麗,民風古樸純潔。人們不講等級,遠離功利世俗,人與人之間真誠友愛。外公對孫女無私的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的愛,天保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兄弟間誠摯的手足之愛,這些都代表著未受污染的農業(yè)文明的傳統(tǒng)美德,都突出了湘西人心靈的明凈無瑕。
五.拓展探究
1.翠翠選擇虎耳草表達她對愛情的向往,你選擇什么植物來寄寓當代的愛情呢?為什么?
2.結合虎耳草續(xù)寫翠翠的愛情之夢。(任選一題,100字左右。)
學生1:我選擇蓮來寄寓當代的愛情。蓮,圣潔高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愛情是無比神圣、不容褻瀆的。蓮,溫柔嬌羞,柔情似水。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愛的柔婉動人讓人回味不已。蓮,堅定執(zhí)著。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誰說那在時光的來回里搖曳的清香不是對愛情的堅守?
學生2:我選擇梅花來寄寓當代的愛情。梅花潔白,代表著愛情的冰清玉潔。梅花凌寒不屈,傲然綻放于冰天雪地中,象征愛情的堅貞偉大。就算零落成泥碾作塵,梅花也要散發(fā)自己的縷縷幽香,愛情何嘗不是這樣堅毅無私呢?
如果把心理轉換認作文學欣賞活動必要的心理鋪墊,那么,實際的欣賞活動就是欣賞者向文本的心理構建過程。作為審美符號的文學語言,除去表面的指稱外,其語言功能的完成很大程度上在于隱喻的內涵層。這樣,對文學語言的破譯就不是被動的逐字逐句的符合信息的提取,也絕不僅限于符號表象向事物表象的逐個還原,而是有多種心理因素加入的主動的建設性過程。以《紅樓夢》第二十三回中林黛玉欣賞《牡丹亭》一段為例,林黛玉回住房途中聽到的兩句唱詞是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這里的“姹紫”、“嫣紅”,其字面意思都指顏色,但后面卻跟上了動詞“開遍”,顯然僅僅實現(xiàn)符號表面指稱的表象轉換是不夠的。有中國文學閱讀經驗的欣賞者,就可以根據原文的前后關系,憑借自己的理解將“姹紫嫣紅”的顏色表象繼續(xù)轉換為有關花的表象。然而,理解了前一句唱詞,依然無法透視唱詞的本意,還要把根據前一句唱詞再造的意象和根據后一句唱詞再造的意象聯(lián)系起來加以想象,才能從艷麗的鮮花和“斷井頹垣”的鮮明對比中感悟唱詞中的感傷情懷。顯然,林黛玉從聽到唱詞到有所感觸,已經動用了包括理解、想象、情感在內的眾多心理能力,形成了一種主動的建構活動。
欣賞者理解力向文本的建構首先表現(xiàn)為運用自己關于語言的知識和關于世界的知識對語言信息流的連續(xù)破譯。文學欣賞一開始就面對著符號概念,“日照香爐生紫煙”的詩句,從其表面結構來看,只是一連串意象的有續(xù)排列,必須首先對句子的表面結構加以解析,才能進一步獲取負載其上的意象和情感信息。
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想象力便加入進來完成意象世界的建構,而想象力的加入又進一步的加深了理解。文學欣賞中的理解活動,并不訴諸邏輯思維對感性形象的一種概念整理,而是在初步理解之后就直接借助想象去再造意象。這時的想象還受到初步理解的制約,因而比較模糊和不確定,但也因為想象對象的不確定,想象活動反而更加積極和活躍,利用任何一點剛剛捕捉到的信息向著各個方向去忖度和發(fā)展。但是,隨著閱讀過程的展開,積累的有關表象素材越來越多,理解就會逐漸加深,想象也會逐漸明朗起來。這時的想象會進一步向廣度和深度發(fā)展,將一些逐漸明確起來的單個意象聯(lián)系起來考慮,猜猜它們的深層關系,一些原來還是比較凌亂和孤立的意象會在想象中以新的方式活躍起來,組成一個完整的意象世界。整個意象世界的確立反過去重新規(guī)范片段意象,片段意象在整體意象世界中的位置和關系的確立,又會反過來大大地有助于欣賞者對作品的理解向深層發(fā)展?!都t樓夢》中寶、黛、釵的愛情糾葛由大觀園里延伸出去,同整個賈府的家業(yè)興衰以及上至四大家族、下至劉姥姥、眾丫鬟、奶娘的整體社會背景聯(lián)系起來,幫助了讀者在一張整體的圖式上重新確立他們的位置。在這種整體圖式的背景上,原先的局部意象會逐漸的變得清晰起來。
在理解與想象相互交織深化“建構”的過程中,情感也會加入進來發(fā)揮自己的作用。欣賞者不是完全被動的體驗文本中內化的情緒或人物,而是憑借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情感反應能力去建構對象。體驗能力幫助欣賞者加深理解,情感反應則轉化為動力去推進欣賞者的想象。情感和想象、理解綜合為一體,但也在欣賞過程中形成一條相對獨立的自身軌跡。在閱讀開始之初,由于欣賞活動還未充分展開,情感同理解和想象一樣,對文本的介入都還不是很深,但即使在這時,情感也已經加入進來開始了綜合建構的活動。讀的劇作《原野》,序幕中的金子賣媚要挾自己的丈夫,逼著大星在母親和妻子之間選擇。此時讀者會覺著這個女人心術不正,嫵媚中帶幾分促狹,可愛但不免有一點害怕。這種情感反應還是初步的,如果它固定在這一點沒有發(fā)展,讀者的想象就開始受到轄制,情感反應也難以深化。隨著劇情的展開,金子身上熠熠閃光的一面也開始顯露,她那強烈追求自己幸福、追求自身價值和平等地位的愿望逐漸開始得到理解,欣賞者便由理解轉換為同情,以至一定程度的贊賞。由于理解的深化,欣賞者與文本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頻繁和豐富,它會在不同層面上立體展開,既有喜怒哀樂的表達,也有更高級的審美情感和道德情感的升華,并且隨著意象越來越鮮明,情感的指向性和傾向性也越來越明確。情感會干擾欣賞者的注意,吸收與之相合的信息,排斥與他不合的信號,使欣賞者在想象中再造的意象具有明顯的個性特征。情感的強度也和閱讀開始時不同,細碎的情感浪花逐漸轉為深沉的潮涌,越來越強烈的撞擊著讀者的心扉。這時的欣賞者似乎已經完全被文本所左右,他用自己的情感給文本中的對象鼓起了生命的風帆,就此戀戀不舍地追隨著這面風帆漂泊在情感的海洋上,全部身心都沉浸到欣賞中去。達到時,竟會身心共鳴,難以自持:或者纏綿悱惻,憂傷悲切,或者熱血沸騰,慷慨激昂。情感表現(xiàn)盡管不同,但所表達的情感強度卻是一致的。
欣賞活動中這種綜合心理建構的過程,充分反映了文學是一種時間藝術的特點。它對對象的“感知”是逐步積累的,通過一個一個文字符合的破譯,通過一個一個意象的再造,整個心理建構在多種心理因素作用下表現(xiàn)為一個連續(xù)不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