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黄国产片一级视频播放,精品福利视频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亚洲免费99在线

<menu id="gkyya"><noscript id="gkyya"></noscript></menu>
  • <strike id="gkyya"><source id="gkyya"></source></strike>
  • <rt id="gkyya"><code id="gkyya"></code></rt>
  •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學德育的內涵范文

    時間:2023-07-27 15:58:41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德育的內涵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小學德育的內涵

    第1篇

    【關鍵詞】德育導師制 內涵 特點 價值研究

    如今青少年成長的環(huán)境更加復雜,但許多任課教師對這種客觀上環(huán)境的變化不加以重視,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仍然“只管教,不管導”,沒有將“教書”與“育人”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使得目前中小學德育工作陷入了一定的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德育導師制應運而生。

    一、中小學德育導師制的內涵

    德育導師制是在促進每一個學生和諧健康成長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通過導師與迫切需要關心指導的學生建立一定的聯(lián)系,及時進行個別指導的德育模式。按照“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原則上每位教師都應成為學生的德育導師。這種制度要求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互動的“導學”關系,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通過學習輔導、生活指導、思想引導和心理疏導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指導和幫助。以整體性和一貫性原則,建立導師工作記錄袋,建立受導學生成長檔案袋,記錄師生活動的全過程,以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具體來說,其內涵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1.德育導師制的工作性質

    德育導師制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以生為本”的理念出發(fā),尊重差異,要求全體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差異,從思想、學習、生活、心理素質、道德品質等方面來關心幫助學生,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和全面的發(fā)展。

    比如,班上有的學生平日學習很努力、學習態(tài)度各方面也都很好,但是心理素質方面的薄弱導致這些學生在考試中不能正常地發(fā)揮出水平。對這樣的學生德育導師就要有效地從心理素質方面來幫助他們,以提升其心理素質,提升綜合素養(yǎng)。

    2.德育導師制的工作內容

    擔任德育導師是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德育導師要根據(jù)自己對學生全面了解的整體情況,結合師生雙方的個性、興趣、特長、愛好,尊重師生雙方的意愿,對受導學生的思想品行、學習方法、心理成長、生活情感、特長培養(yǎng)等方面予以關注與培育。

    比如針對一些學生在數(shù)學方面的濃厚興趣,讓數(shù)學教師擔任這些學生的德育導師,這樣有助于發(fā)揚學生的長處和優(yōu)勢,也有助于有著共同愛好的師生走到一起,縮短師生心靈距離,更好地實施德育導師制。

    3.德育導師制的工作原則

    德育導師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遵循因材施教、尊重差異、全面貫徹的育人原則,最終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

    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各個德育小組都為學生建立了德育檔案,將導師與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與安排,學校的德育工作人員定期監(jiān)督并展開指導。

    二、中小學德育導師制的特點

    1.發(fā)展優(yōu)先,綜合提升

    德育導師的工作必須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導學生的基礎上,師生共同討論協(xié)商確定符合學生的發(fā)展目標。德育導師要親力親為全面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應跟學生的家長保持聯(lián)絡,了解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家庭教育、性格等方面的情況,再為每一個學生量身定制發(fā)展目標,其中要注意從長遠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2.個性引導,明確目標

    德育導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研究受導學生的情感、智能、興趣愛好等個性特點,開展個別化的教育,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尊重個性的同時,也要明晰具體目標,對其進行全面的引入和指導。

    3.人性發(fā)展,關懷為本

    德育導師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人格,真誠關愛受導學生,努力成為受導學生的良師益友。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是教師實施德育工作的最佳前提。傳統(tǒng)的德育工作帶著太多生硬、死板的正面宣傳,學生聽了會厭倦,難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德育導師制是一種靈活的德育引導方式,從“以生為本”的理念出發(fā),真正做到關懷學生、關注學生健康成長。

    4.尊重學生,漸進導向

    學生道德水平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德育導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并且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來陪伴學生的成長,為學生建立具體的德育工作發(fā)展檔案,采用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發(fā)展。

    5.保密原則,師生共進

    德育導師在施導過程中,要尊重受導學生的個人隱私。在傳統(tǒng)的德育工作中,有些德育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往往采用直接甚至粗暴的辦法,這樣不僅傷及了學生的自尊心,也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在推行德育導師制的過程中,要求教師不隨意泄漏、評價受導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問題,這是師生形成亦師亦友關系的重要保障。在師生共進的和諧關系中,教師與學生才能共同發(fā)展,即教師能夠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工作策略,學生能夠不斷取得進步。

    三、中小學德育導師制的價值研究

    通過“德育導師制”課題的研究以及兩年多來德育導師制的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中小學德育導師制的價值有以下幾個方面。

    1.挖掘資源優(yōu)勢

    中小學在推行德育導師制的過程中,為滿足學生希望得到教師幫助的需要,選擇一批教學水平高、樂于奉獻、在師生中有較高威信的教師,或能貼近學生、與學生沒有代溝的年輕教師,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這樣的選拔充分挖掘了學校的資源優(yōu)勢,也讓一些教師除去日常教學活動之外有了展示自己的舞臺,讓師生有了更多互相接觸的機會。

    2.培養(yǎng)多面人才

    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中,德育工作基本上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或者是學校負責德育工作者的事。推行德育導師制以后,德育工作已經(jīng)不僅僅是某個或者幾個教師的事情,而是所有一線教師的事情,改變了以往任課教師“只管教、不管導”的狀況,形成了學?!叭珕T育人”的局面。而且不少教師有著自己某些方面的優(yōu)勢,這些優(yōu)勢滿足了某些學生個性化的需求,所以在推行德育導師制的過程中,在導師和學生之間實行雙向選擇,這為培養(yǎng)學生成為多面人才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3.改變傳統(tǒng)教學

    傳統(tǒng)的教學施教過程注重對學生文化知識的傳遞,而推行德育導師制以后,讓師生將教學的目光從單一的瞄準日常文化課的教學,轉向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4.創(chuàng)新育人模式

    德育導師制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育人模式。結合目前中小學的德育工作具體形勢,德育導師制把需要更多關心的學生的思想教育任務分解給德育導師,讓更多的教師關心、指導學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健康和學習,形成了既管又導、整體推進的學生思想工作新模式。

    5.改革評價模式

    德育導師制倡導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思想上、心理上的細微變化,并始終能以學生的朋友、顧問這樣的身份,陪伴學生的成長。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善于改變評價觀念。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都是以分數(shù)、等級、名次為主,創(chuàng)新的評價模式則要求教師從人性化、人文化的角度出發(fā),對學生的評價采用全面的評價模式,并結合學生自評、家長評價、小組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全方位鼓勵學生積極進步。

    第2篇

    【關鍵詞】德育管理;師德;學生思想品德;內涵發(fā)展

    一、學校德育管理存在的問題

    學校德育管理主要包括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和學生的思想品德。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即師德,是每個教師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教師只有具備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才能修身、齊家、治學、育英才,才是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師德是支撐學校發(fā)展最活躍最持久的內在動力。然而,當下的現(xiàn)實生活,由于受各種思潮的沖擊,被視為“一方凈土”的學校不在是“世外桃源”。個別教師為了個人私利,有償補課家教,亂訂資料,“搭車”收費,伸手向學生家長索要禮品財物;更有甚者,喪失人性,學生,加之媒體的“多米諾效應”,教師群體躺著中槍,師德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加強師德修養(yǎng),做一名好教師,已成為每一位教師永遠求證的人生命題。同時,現(xiàn)在的學生都是“90后”或“00后”,在“蜜罐”中生活,在“溫室”中長大。隨著信息技術和傳播媒介越普及越發(fā)達,受各種思潮的影響,形成了思維的碎片化、絕對化傾向,加之大量留守、單親學生的出現(xiàn),學生的課外監(jiān)管出現(xiàn)了“真空”,難管理,管理難,德育低效成為學校的老大難問題。在財富向知識致敬的今天,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現(xiàn)。學校教育,面臨許多新的機遇,也迎接諸多挑戰(zhàn)。學校的發(fā)展環(huán)境、人才的成長方式、師生的價值取向等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特點。面對教育發(fā)展的“新常態(tài)”,(“新常態(tài)”是中央執(zhí)政新理念的關鍵詞。所謂新常態(tài),“新”就是“有異于舊質”;“常態(tài)”就是時常發(fā)生的狀態(tài)。新常態(tài)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這是一種趨勢性、不可逆的發(fā)展狀態(tài)。)學校德育管理要主動適應“新常態(tài)”,與時俱進,凝聚共識,在觀念上要適應、認識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對路、工作上要得力,讓德育之樹常青。

    二、加強學校德育管理的舉措

    為了加強對教師隊伍的管理,2008年國家修訂出臺了《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愛國守法,愛崗敬業(yè),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這是加強對師德的頂層設計。2012年,教育部又下發(fā)了《中學教師專業(yè)標準》,其基本理念是“學生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這兩部重要的文件都把師德提到首要的地位,凸顯師德建設的重要性。師德是教師教書育人的根本操守,是教師走向講壇的必備要素。我們認為,加強師德建設應該分三步走:第一步,加大懲治震懾力度,使廣大教師在師德問題上“不敢違”。對個別教師群體中的“害群之馬”進行紀律處分、調離單位、開除公職,甚至移交司法機關處理,“殺一儆百”。只有這樣,才能使廣大教師認識到師德是“高壓線”“高壓電”,不敢觸碰,從思想上敬畏,更不敢越雷池半步。第二步,加大監(jiān)管督查力度,使廣大教師在師德問題上“不能違”。既開“日光燈”又設“探照燈”,學校和各級部門加大對師德考核和督查的力度,建立師德檔案,將師德作為評職、評優(yōu)、聘任、晉級的必備條件,對師德實行一票否決制。使廣大教師認識到師德是不可觸碰的“底線”“紅線”,自覺把紀律挺在前面,講規(guī)矩,守師德。第三步,加大學習教育力度,使廣大教師在師德問題上“不想違”。加大教師職業(yè)道德學習教育力度,認識到師德的重要性,讓師德成為“人知人曉工程”,成為“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于每一位教職工頭頂,時刻做到警鐘長鳴。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樹立師德意識,規(guī)矩意識,恪守工作紀律,規(guī)范育人行為,愛崗敬業(yè),教書育人?,F(xiàn)行新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加強學生德育管理,應努力做到:1.加強學生德育管理頂層設計。堅持學好、執(zhí)行好新的《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讓《守則》《規(guī)范》成為學生“人知人曉工程”,真正入腦入心,成為學生的行動指南。教育學生必須要遵紀守法,樹立紀律意識,底線意識,模范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養(yǎng)成良好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2.抓好課堂德育教育主渠道。學生每天絕大部分的時間是在課堂度過,引導教師充分挖掘學科課程中蘊含的德育功能,把德育教育滲透到每一節(jié)課中,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特別是寓德育于思想品德、語文、歷史、地理、藝術等學科教學之中,讓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中潛移默化,受到教育。3.打好學生德育管理的持久戰(zhàn)。學生德育教育不能暴風驟雨,一蹴而就,而是毛毛雨,細雨潤物,這是由學生青春期的心理特點所決定的。堅持“低起點、小步子、慢節(jié)奏”,從使用文明用語、掃好地、做好操、排齊隊、不亂扔垃圾、不追逐打鬧等小事抓起,警鐘長鳴,讓德育教育常態(tài)化。4.創(chuàng)新德育管理形式。以各種活動為載體,開展喜聞樂見的德育教育活動。利用重大節(jié)日(國慶)、紀念日(建黨節(jié))、重大活動(運動會)、升國旗、才藝展演等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寓教于樂,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教育效果好。5.發(fā)揮學生自主管理的優(yōu)勢。在強化外因管理的同時,還要發(fā)揮內因的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班委會、學生會、共青團等學生組織的作用,融入到學校日常管理中來,成為管理的主人。因為他們接地氣,熟悉學生所想所思,讓學生參與學校監(jiān)督檢查、總結評比,明確各自應該承擔的義務。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具有主人翁意識,努力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任務,學會做班級、學校的主人。

    三、學校發(fā)展方式轉變——內涵發(fā)展

    通過對學校有思想有靈魂的人的教育、轉化,實現(xiàn)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達到一種和諧幸福的育人理念。教師愛崗敬業(yè)、教書育人、關愛學生、為人師表;學生理想高遠、誠實守信、勤奮好學、遵紀守法,從而實現(xiàn)我們追求的校園夢:教師,博約兼資,文行并美;學生,舉止優(yōu)雅,個性靈動,以此推動學校教育的內涵發(fā)展——以師生身心發(fā)展為基礎的管理理念、人文素養(yǎng)、教育質量、社會效益、辦學水平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新常態(tài)”表述中的“新”和“?!保袊侣劸W(wǎng).2014-08-10.

    [2]同志在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

    第3篇

    關鍵詞: 德育教學 教育內涵 豐富內涵

    孩子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培養(yǎng),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是推進社會進步的基礎,是黨和國家事業(yè)后繼有人的重要保證。因此,學校必須豐富德育教育內涵,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一、 立足課堂教學,滲透德育思想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元素,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而課堂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中最基礎、最根本的育人工程。教師,是德育教育的具體實施者,在教學過程中,以教材內容作為德育教育的切入點,將學科教育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相關內容。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和形式,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教學,把傳授知識同陶冶情操、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起來。

    1.挖掘德育資源,豐富德育內容。

    教師要想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自然的德育滲透,必須有機結合教學內容,認真鉆研教材,充分挖掘和利用各年級教學中與知識、技能有機聯(lián)系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找準知識技能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的結合點,將德育目標蘊含于教育目標之中,把德育的任務自然而然地貫穿于知識、技能的教學中。

    2.改進教學方法,滲透德育思想。

    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好動,思維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選擇恰當?shù)牡掠凉B透方法和途徑,運用生動、直觀的教學方法非常必要。如講故事、情景劇表演,動手操作、多媒體課件展示等,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滲透,效果更佳。

    3.變革學習方式,培養(yǎng)良好習慣。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教師怎么教學生就怎么學,學生學得機械、呆板。新課程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自主式學習、合作式學習、探究式學習。自主式學習它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品格,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合作式學習,能讓學生懂得如何與人交往,如何與人相處,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尊重他人、接納他人的優(yōu)秀品質;探究式學習,能使學生在探究中養(yǎng)成實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習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態(tài)度,追求真理的品質。

    4.提高教師素養(yǎng),凸顯榜樣示范。

    教師為人師表,是學生的榜樣。學校要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培訓,使廣大教師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德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認識到教書育人的重要性,關心孩子的成長,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是每一個教師應盡的神圣義務和崇高責任。教師要樹立“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追求目標,以淵博的知識、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魅力教育和影響學生,為學生樹立榜樣。

    二、整合德育資源,拓寬德育空間

    要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需要挖掘德育素材,開辟德育途徑,整合德育資源。要積極探索實踐教學和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的有效機制,做到全員育人、全社會育人,做到教育空間最大化、教育效果最優(yōu)化。

    1.密切家校聯(lián)系,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家長資源是學校必不可少的教育資源。學校要通過召開家長座談會,建立家長學校,成立家長委員會,讓家長與學校共同商議教育問題,達成共識,為孩子的健康發(fā)展出謀劃策,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達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2.注重陣地建設,彰顯德育實效。

    要加強陣地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文明禮儀訓練是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資源。學校要通過紅領巾電視臺、廣播站、文化墻、宣傳櫥窗,解讀新編《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大力宣傳好人好事,批評不良現(xiàn)象和行為??傊?,德育教育要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3.加強基地建設,培養(yǎng)愛國精神。

    加強德育實踐基地建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要定期開展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愛學校、愛班級為目標,在繼續(xù)開展傳統(tǒng)教育的同時,開發(fā)出內容新、形式活、效果好的新活動,常年對學生進行教育,優(yōu)化學生的行為。

    三、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陶冶學生情操

    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學校是培養(yǎng)人的場所,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濃厚的文化氛圍,能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使學生自覺規(guī)范個人言行,做到與校園文化環(huán)境的完美融合。

    1.治理周邊環(huán)境,凈化學校育人熱土。

    小學生有活潑、好奇、好動的特點,社會商家看準學校市場,在學校周圍擺攤設點,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嚴重影響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學校通過與派出所、文化稽查等有關部門聯(lián)系,共同治理學校周邊環(huán)境,取締學校周邊的各種攤點、電子游戲廳、網(wǎng)吧等。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還學校一片凈土,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發(fā)展空間。

    2.建立競爭機制,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

    建立德育管理和評價體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關鍵。學校通過開展“創(chuàng)建文明校園”、“文明班級”,爭做文明學生,爭當五好小公民、三好學生等活動,把學生的思想表現(xiàn)、行為習慣等德育內容作為考核評比的必要條件。這樣將形成人人為學校、為班級作貢獻,個個奮發(fā)有為爭先進的熱潮,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集體,好學上進,奮發(fā)向上的思想品質,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

    3.營造校園文化,提高學生德育品質。

    學校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首的觀念,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激勵學生積極向上、發(fā)奮努力地學習,提高學生德育品質。比如:在教學樓的外墻上用醒目的大字掛出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學校的校風、教風、學風,讓學生一進校園就受到校園文化的熏陶;在走廊上,掛上學生的繪畫、攝影作品能充分展示學生的才藝,彰顯學生的個性。樓梯處,布置名人書畫、格言警句,在教室布置規(guī)范的文明用語和行為規(guī)范圖解等打動學生心靈,激勵學生奮發(fā)向上。讓每一棵樹木、每一株花草、每一塊櫥窗、每一面墻壁都充分發(fā)揮育人功效。

    四、注重實踐活動,提高道德素養(yǎng)

    思想道德建設是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要按照實踐育人的要求,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根據(jù)各年級學生的特點,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兒童的原則,依托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wǎng)絡,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道德實踐活動。各種道德實踐活動都能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并與豐富多彩的興趣活動和文體活動結合起來,注意寓教于樂,滿足興趣愛好,使孩子們在自覺參與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

    1.主題教育活動。

    充分利用傳統(tǒng)節(jié)日和重大節(jié)日開展思想道德主題教育活動。根據(jù)節(jié)日內容和意義,組織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隊會,舉行各種慶祝、紀念活動和必要的儀式,引導學生弘揚民族精神,增進愛國情感,提高道德素養(yǎng)。精心組織夏令營、革命圣地游、紅色旅游、綠色旅游及各種參觀、瞻仰和考察等活動,把深刻的教育內容融入到生動有趣的課外活動中,用祖國大好風光、民族悠久歷史、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化建設成就教育學生。同時運用各種方式向學生宣傳介紹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進典型,激勵他們崇尚先進、學習先進,讓他們從榜樣的感人事跡和優(yōu)秀品質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2.體驗教育活動。

    學校可以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些與生活貼近的德育情境,以自我體驗、角色體驗、情境體驗為基本途徑,引導學生走向家庭、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通過尋找一個崗位、扮演一個角色,獲得一種感受,明白一種道理,養(yǎng)成一種品質,學會一種本領。

    3.社會實踐活動。

    第4篇

    摘要:創(chuàng)建特色學校是實現(xiàn)學校內涵發(fā)展的有效途徑,而特色學校創(chuàng)建離不開特色德育的生成與實踐。本文從正心特色德育的基本內容、正心特色德育促學校內涵發(fā)展的策略及路徑、建立健全“正心德育”評價機制等三個方面探索以特色德育促進學校內涵發(fā)展的方法與路徑,為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學校教育提供實證研究案例。

    關鍵詞:正心;特色德育;內涵發(fā)展

    課題: 廣東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以特色辦學實現(xiàn)學校內涵發(fā)展的研究――以番禺區(qū)南村鎮(zhèn)中心小學為例》(2016YQJK023)。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4-0102-03

    學校內涵發(fā)展需要思路和動力。特色辦學是學校以特色發(fā)展求得自身整體更大發(fā)展的一種辦學戰(zhàn)略、辦學思路和辦學行為選擇。正心,指修煉心性?!罢摹币娪凇抖Y記?大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此是指“言必信,行必果。明是非,曉仁義。心豁達,有大勇。凈如水,廣如海。固如山,貞如松”為人、為學、做事應誠信、正直、大勇,心如水之純凈,如海般豁達;信念如山之牢固,如松柏之堅貞。正心特色德育的實施是促進學校內涵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一、正心特色德育的基本內容

    1.樹正形

    《新書?道術篇》有言,“方直不曲謂之正”?!兑?乾卦》中說,“剛健中正”。文天祥的《正氣歌》浩蕩歷史,流傳千古,激勵眾生。浩然偉岸,剛正不阿,正大光明,堂堂正正,是民族精神的聚集,是真善美的傳承,是做人之根基。

    一個知識豐富、品行高雅的人也要有端正的舉止才會給人正氣感?!墩撜Z?顏淵》中說“文猶質也,質猶文也”。君子很自然的會透過看得著、聽得見、摸得到的言行舉止,讓人從他實實在在的表現(xiàn)感受到內在的真誠、善良和寬容諒解。如果沒有適當?shù)难孕信e止表現(xiàn),就顯露不出正大光明的本性。古時候對小孩教育要求“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币彩亲屓藦男○B(yǎng)成正身的習慣。

    2.蘊正心

    一個心正的人內心有信、有義、有智、有勇?!把员匦牛斜毓?,“行俠仗義”,絕不圖報”, 有“安天下之民”的大勇,一身正氣。正心為使人心歸向于正?!抖Y記?大學》有曰:“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和“心正而后身修”。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之所以說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為心有憤怒就不能夠端正;心有恐懼就不能夠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夠端正;心有憂慮就不能夠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樣:雖然在看,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雖然在聽,但卻像沒有聽見一樣;雖然在吃東西,但卻一點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說,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必須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3.納正品

    正心為公正無私,心地端正誠懇?!洞髮W》中提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條目,成為南宋以后理學家基本綱領的一部分。“正心”為使自己的知、情、意與外界融合,也自然地會與自己面前的事物融合,故能不“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種心氣也是《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氣”的感應相符。

    正心是一種品德修養(yǎng)方法。身正、心正,行必正。古往今來的哲人、教育家無不把“正心”作為自己修身立命的基礎。正心是介子推的“割肉奉君盡丹心”,是王勃的“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也是孟珂的“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更是劉禹錫的身居陋室,雖食菜根而味猶甘,雖著布衣而氣自華。

    4.塑正人

    一個正的人充滿正能量,能夠做到正己正人,塑造內外兼修的君子、淑女。當一個人擁有純潔的道德、高尚的勇氣、高貴的尊嚴、樸實的端莊伴隨著無畏、寧靜平和的氣質,就會使周圍人感受到神圣的理性之美。所以每個人從自己的內心開始變得美麗祥和、純凈真誠、寬厚豁達,同時注意自己的修為,適當修正自己的言行舉止,他能給周圍的人帶來正面影響,給身邊人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當人人都修身養(yǎng)性的時候,整個社會才會真正的安寧、協(xié)調、寬容、祥和。

    特色德育是特色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育的本真在于“立德樹人”,成功打造特色德育才能擦亮學校特色品牌,才能促進學校內涵發(fā)展,才能實現(xiàn)培養(yǎng)人才的總體目標。

    德育過程是知、情、意、行的高度統(tǒng)一,既要授之以知、曉之以理,又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能。

    二、正心特色德育促學校內涵發(fā)展的策略及路徑

    鄭金洲教授認為:“學校內涵發(fā)展這一概念至少應該有這樣幾方面的含義:

    一是相對于規(guī)模發(fā)展的質量發(fā)展。與外延發(fā)展過多關注學校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不同,內涵發(fā)展是一種追求質量的發(fā)展。它強調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也就是提升學校的“軟實力”,把注意力集中在k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上,使得規(guī)模與質量、效益達到有機的協(xié)調統(tǒng)一。

    二是相對于粗放發(fā)展的精細發(fā)展。發(fā)展有粗放和精細之分。粗放型的發(fā)展主要把關注點匯集在標志性成果上,匯集在外在物體形態(tài)的改變上,匯集在最終目標的達成上;精細型發(fā)展秉承“天下大事,必做于細”的原則,將學校中教學、德育、教師素質提高等作為學校改革與發(fā)展的關注重點,在事關學校發(fā)展的每項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細V。

    三是相對于同質發(fā)展的特色發(fā)展。內涵發(fā)展也是一種特色發(fā)展。學校管理者和教師應樹立起特色立校的基本理念,將辦學特色放在學校改革與發(fā)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學校上升到一個新的更高的水平。

    四是相對于模仿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內涵發(fā)展不是靠外力推動的,而是源于內部變革力量推動的一種發(fā)展,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創(chuàng)新的動力。正確地處理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創(chuàng)新與務實的關系,積極挖掘、利用、整合學校資源,將學校導入一種新的發(fā)展境地,是學校內涵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正心德育應該更注重質量,講求精細,彰顯特色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遵循學校內涵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

    1.正心德育是學校內涵發(fā)展的燃料箱

    (1)正心先正身 正身為正心,正行、正人需先正心。正因為正心是做人之根基,是育人之目標,是現(xiàn)代公民之標識,所以我們博采賢智、審時度勢,將“正心”作為特色化辦學的核心理念,將“蘊天地正氣,育英才本色”當作學校高位發(fā)展的神圣使命,將“正身、正心、正行、正人”作為學校師生共同的行為準則。

    我們認為“正心”是促進本校發(fā)展的和諧之道:

    (2)正心重生命 人的本質是一種生命存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人生命的生長與發(fā)展,就是促進生命質量的提升。教育所求之生命成長就是要使受教育者逐漸形成內在的德行美和外在的氣質美、言行美,從而影響和感染身邊的每一個生命,這就是“正身、正心、正行、正人”的過程。

    (3)正心承家風 每一個孩子的未來都關乎到一個家庭的幸福,決定孩子成績和未來的不是學校,而是家庭,是父母。古人注重“正家”,端正家風。孟母教子“席不正不坐”。學校是社區(qū)的組成部分,家庭是社區(qū)的單位,社區(qū)的發(fā)展以學校為依托,學校通過培養(yǎng)人才對社區(qū)發(fā)展提供智力支持。因此,用學校的“正心”帶動“正家”,促進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學校的追求。

    2.正心班級管理是學校內涵發(fā)展的粘合劑

    朱永新說:“一所學校的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間間教室的品質決定的?!币婚g教室,應該在自己的構建過程中,擁有自己的使命、愿景、價值觀;一間教室,應該在自己的敘事過程中,擁有自己的獨特命名、象征標志、英雄與榜樣,或者說,一套屬于自己的形象符號系統(tǒng)。和學校文化對于學校形象、學校歷史一樣,教室文化是完美教室的靈魂,是一個班級的使命、價值觀、愿景的集中整合與體現(xiàn)。

    (1)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自主參與的班級活動

    由學生自己進行設計、策劃、組織各種班級活動,可以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及自主性,并培養(yǎng)團隊精神。例如可以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圍繞年級文化的主題(低年級“尚禮”、中年級“善藝”、高年級“厚德”)進行班級命名活動。一間教室的名字,應該是教室文化的具體承載與體現(xiàn),是班級成員的自我鏡像。

    (2)營造貼近學生、展現(xiàn)個性、多彩溫馨的教室環(huán)境

    在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呈現(xiàn)在人面前的第一形象是教室命名,而最終呈現(xiàn)的則是教室文化的整體構建。每個班級有學生共同擬定的班級口號,例如精彩多樣的“正心學子樂園”、豐富內容的“讀書角”等。

    (3)讓每一位學生參與班級工作,從小培養(yǎng)民主管理意識

    增設班級管理的小崗位、“干部輪換制度”等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意識。

    3.正心教師是學校內涵發(fā)展的調和劑

    小學德育的基本原則有指導性原則、疏導性原則、一致性原則、連貫性原則、尊重學生原則等,德育原則的落實在于教師。教師作為肩負社會育人大任的工作者,其自身人格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只有具備公正、廉明的品格,其人格才具有可信性,教師才具有道德上的感召力,也才能保持教育的公正性?!靶奚砩餍校胤秸?,清廉潔白,恬淡無為?!保ㄕZ出東漢?王符《潛夫論?實貢》)這是為師之本。

    一個好校長,成就一所好學校。校長的治校思想、管理理念對于一所學校至關重要。中國古代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毙iL要做到身正、心正、行正、人正,不,對每一位教職員工公平、公正、公開,才能為中層和教師做表率,才能將有形的管理,化為無形的學校文化。所以,學校內涵發(fā)展的基石是教師。

    4.正心文化是學校內涵發(fā)展的劑

    文化,為學校立魂。學校文化是學校的生命與靈魂,是貫穿學校發(fā)展的命脈,是學校歷史與現(xiàn)實的集中呈現(xiàn),是學校社會形象的闡釋,是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經(jīng)過自身努力、外部影、歷史積淀而逐步形成的,主要凝聚在學校所擁有的理念、制度、管理、行為、校風、教風、學風等深厚底蘊之中,能夠促進一種良好的教育氛圍和綜合力量的形成。優(yōu)秀的學校文化總能給人一種實實在在的內在驅動,讓人沉靜、大氣、向上、奮發(fā),砥礪著一代代學子的人格品行、激勵著一代代學子的求學奮進。優(yōu)秀的學校文化一定是一所學校從校長到教師再到學生共同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

    正心文化需要積淀。正心文化的三種性質決定通過講授、傳導讓學校進入文化發(fā)展“綠色通道”的必要性:一是戰(zhàn)略性。作為一種生存與發(fā)展戰(zhàn)略的學校文化,統(tǒng)領學校發(fā)展的物質與精神、外在與內在、制度與組織、行為與形象等全部元素。二是內生內源性。其出發(fā)點是“基于學校,在學校中,為了學校”逐漸形成學校自主性、內控性、獨特性的生存和發(fā)展方式。三是可持續(xù)發(fā)展性。即策劃立足于學校發(fā)展的持續(xù)力、生命力和創(chuàng)新力,使學校文化這一教育資源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真正起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育人作用。

    5.正心德育課程(課堂)是學校內涵發(fā)展的助推器

    (1)指導思想

    ①在德育課程建設上,以“正心”的核心理念精神為指導,初步構建正心德育校本課程,為若干年后全面實現(xiàn)學校的德育課程化做鋪墊。

    ②結合學校原有的社團活動及特色項目,大力加強德育拓展課程建設,逐步建立一個包含通識類課程、活動類課程和訓練類課程為組成部分的合理德育課程結構。

    (2)課程目標

    課程應立足于學?!罢摹钡暮诵霓k學理念以及“育英才本色,蘊天地正氣”的辦學愿景,培養(yǎng)尚禮、善藝、厚德的學子,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爭做正心少年。

    低年級(1-2年級):尚禮教育?!拔丛鴮W藝先學禮”,通過校園生活禮儀、家庭生活禮儀、公共生活禮儀三個板塊的通識課程學習以及主題活動課程的參與,讓孩子們理解“禮”的含義,知道怎樣做才是“禮”的表現(xiàn),養(yǎng)成知禮、懂禮、講禮儀的好習慣,在學校營造一個人人尚禮的教育氛圍。

    中年級(3-4年級):善藝教育。通過開展體育和藝術類訓練課程,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器械套路和藝術技能,強身健體;增強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用藝術浸潤心靈,塑造學生信、x、勇、韌的人格。

    高年級(5-6年級):厚德教育。主要通過開展一些活動課程,讓同學們直觀感受到傳統(tǒng)美德的精髓部分――生活處事之德,擇徒拜師之德,授藝集美之德,以美育美之德;能夠把這些德行自覺踐行到生活和學習中。

    (3)正心德育校本課程體系

    示例1 正心德育品牌活動課程:畢業(yè)禮

    ①出旗――升國旗,唱國歌;升校旗,唱校歌。

    ②頒發(fā)證書――畢業(yè)生每若干人一組,分批走上主席臺,由學校領導向學生逐一頒發(fā)畢業(yè)證書。

    ③寄語――學校領導訓勉。

    ④感言――畢業(yè)生代表(必須是正心少年)發(fā)言。

    ⑤明志――畢業(yè)生齊聲誦讀學生誓詞/正心宣言。

    ⑥謝恩――學生向前臺教師鞠躬謝恩,教師答謝;學生向前臺家長代表鞠躬謝恩。

    ⑦完愿――畢業(yè)生以班級為單位在校旗/班旗上簽名,留下對母校的依戀之情。

    ⑧合志――全班同學拍攝“全家?!?。

    示例2 正心德育品牌活動課程:正心藝術節(jié)

    ①歌頌正心精神,唱響正心歌―歌曲欣賞

    ②學習正心精神,讀好正心書―好書推薦

    ③感受正心精神,做好正心人―武術表演

    ④繼承正心精神,結交正心友―正心少年評選及頒獎活動

    ⑤走近正心精神,踏上正心路―讀、寫、畫結合

    (4)課程實施過程

    ①生成活動主題 “正心德育”校本課程的主線可以設計為尚禮、善藝、厚德,各班可根據(jù)德育校本課程的課程目標、課程設計,結合班級的情況,再設計相應“活動領域”下的“活動主題”,例如主題班會的設計。

    ②課程實施準備 根據(jù)學??傮w的德育校本課程設計,結合各班級申報的“活動主題”, 進行師資配備,采取校內發(fā)動和外聘專家相結合的解決方式。同時,組織編撰低中高年級三本德育校本教材,安排課時。

    ③組織課程實施 指導教師根據(jù)正心德育校本課程的主題設計《教學活動方案》,每個主題活動可以根據(jù)主題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主要的教學方法有觀察法、問題探究法、實踐體驗法、體驗式訓練法、小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

    ④評價與建檔 評價要求:一是要體現(xiàn)綜合性評價,突出評價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能力發(fā)展水平、獲取信息、整合新知識的能力。二是要多元評價,采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家長和老師評價相結合,發(fā)揮多方面的評價作用。

    6.正心德育主題活動是學校內涵發(fā)展的催化劑

    活動和交際是學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礎。學??梢酝ㄟ^組織主題德育活動促進學校內涵發(fā)展,比如,3月份安全教育月,4月份讀書節(jié),5月份感恩節(jié),6月份跳蚤市場,9月份科技節(jié),10月份藝術節(jié),11月份家長開放日暨親子活動,12月份體育節(jié),每個月都有主題鮮明的德育活動。系列主題活動在教師指引下,由師生共同組織活動,體現(xiàn)學生主體作用,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教育,是個體實踐能力的開發(fā)以及主觀能動性的體現(xiàn)。讓學生做活動的主人,提升自律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體驗社會角色的責任與義務。

    三、建立健全“正心德育”評價機制

    評價就是評估價值,或者對人與事物所評定的價值。在管理學中,評價由兩層含義:一是評估價值,確定或者修訂價值;二是通過詳細、仔細的研究和評估,確定對象的意義、價值或者狀態(tài)。評價的過程是一個對評價對象的判斷過程,也是一個綜合計算、觀察和咨詢等方法的復合分析過程。

    1.評價主體多元化

    傳統(tǒng)學生評價方式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如品德表現(xiàn)由班主任或思想品德任課教師寫評語,學科學業(yè)情況由學科教師賦分或寫評語。因德育具有特殊性,它既是實踐活動,也是專業(yè)學科,所以評價主體應該是多位參與,包括學校、教師、家長、相關人員(如社區(qū)人員、社會德育機構人員等)、學生等,主體多位才能保證對學生評價的客觀性、多樣性和綜合性。

    2.評價標準應以質性評價為主

    在德育開展過程中,進行量性評價是有必要的,如德育實施時間、德育主題內容、德育活動次數(shù)等,但德育同時又是一個思維活動的過程,學校更應關注的是學生的品德動機、興趣、心理、習慣、品質等,這些必需采用質性評價方式,而不能簡單地給一個分數(shù)或劃一個等級,要采用品行(品德)評語的方式讓學生清晰自身的優(yōu)劣和努力方向。

    3.評價方式多樣化

    (1)試卷測評。通過測驗的方式了解學生品德養(yǎng)成的到達程度,考查學生的記憶、理解、判斷、分析、論述等能力。

    (2)量規(guī)。由教育專家海蒂?吉德內齊提出,可以理解為“一種結構化的定量評價工具”。量規(guī)是一個二維表格,從與評價目標相關的多個方面規(guī)定評級指標,此評價方式適合于既要關注學生品德形成過程,又要具有可操作性、準確度高的數(shù)據(jù)分析。

    (3)評估表。內容可以涉及教師教和學生學兩方面,重點突出學生“學”方面??梢宰寣W生自評,小組互評,再到教師評。既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也體現(xiàn)自我評價、自我養(yǎng)成,對自身有更充分認識。

    (4)成長檔案袋。用于收集和記錄學生成長的過程性材料,包括學生的品德作品、品德反思、品德原始素材等,用于記錄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利于學生判斷和反思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階段性努力目標等。

    (5)學習合同。也叫學習契約,是學習者與幫教者之間的書面協(xié)議,學生可以準確了解預期的學習任務,有助于學生在某一段時期內根據(jù)合同內容評價自己的學習狀況,保持自我約束,激發(fā)學習動機和熱情。

    評價是良好品德養(yǎng)成的最后環(huán)節(jié),也是學校德育的必要手段。評價具有功能,即:鑒定、導向、激勵、診斷、調節(jié)、監(jiān)督、管理、教育的功能。評價是一種教育藝術,操作得當就會促進評價對象心理健康和良好個性的形成,正確、適時、靈活、良性的評價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努力和正確的方法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全面發(fā)展,是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科學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四方面的辨證統(tǒng)一協(xié)調發(fā)展,而思想道德素質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正心特色德育是體現(xiàn)素質教育,促進學校內涵發(fā)展的有效途徑,也對促進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董治君.新時期德育途徑與方法研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

    [2]馬云鵬 王永勝.校長與課程實施[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王繼華.教育文化戰(zhàn)略構建[M]. [2] 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

    [4]黃向陽.德育原理[M].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5]陳琦 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6]柯爾伯格,魏賢超等譯.道德教育的哲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7]蔣亞輝.當前我國家長學校辦學模式與發(fā)展思路探析[J].當代教研論叢,2014,(11)

    [8]黃浩森.以文化創(chuàng)特色,以特色求發(fā)展――廣東南海西樵鎮(zhèn)民樂小學小學獅藝武術辦學特色[J].北京:人民教育, 2008(07)

    [9]重視學生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上海市徐匯區(qū)向陽小學“快樂教育”辦學模式簡介.上海: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2(10)

    [10]安文鑄.論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和教育改革的關系[J].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03)

    [11]孫立群、楊廣林.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觀的系統(tǒng)思考[J].遼寧:高等農業(yè)教育,2003(01)

    [12]黃蘭蘭.淺析學校內涵發(fā)展[J].法制與社會,2006(15)

    第5篇

    【關鍵詞】德育 精細 文化 評價 內涵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3(b)-0250-01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德育為先?!眻猿帧耙匀藶楸尽?,創(chuàng)新德育工作機制,走德育精細化之路,加強校園軟文化建設,提升校園文化內涵。這不僅是學校適應現(xiàn)代教育大潮的必然選擇,也是促學校內涵提升、“強校壯身”的關鍵一步。

    1 堅持一個龍頭:德育精細化制度建設

    德育工作不是狂風暴雨式的,而是和風細雨的養(yǎng)成,需要讓“精細”成為工作標準,成為固態(tài)化的制度,成為學校管理的文化,成為師生共有的品質??茖W制定精細化的德育制度,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協(xié)調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協(xié)調學校各部門之間協(xié)作效果和學校與家庭社會銜接的有效性。

    為實現(xiàn)我校創(chuàng)“區(qū)內領頭、市內一流”名校的發(fā)展目標,學校德育處在精細化管理理念的指導下制定了一系列德育工作制度。為了規(guī)范德育過程,制定了《“三個好”(在校做好學生、在家做好孩子、在社會做好少年)和“三個習慣”(良好的學習、行為、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石龍中心小學學生文明行為規(guī)范》《石龍中心小學學生安全紀律要求》《行政、教師、學生值周制度》《紅領巾監(jiān)督崗》《班主任集體備課制度》《衛(wèi)生流動紅旗評比制度》《文明班評比制度》等,促進德育管理程序化和協(xié)同化。為了細化德育對象,制定了《輔導后進生方案》《美德少年星級評選制度》《科普興趣小組成員選拔方案》,保證了德育對象的個性化和信息化;為了科學地開展德育評價,制定了《每月主題班會課展示》((校園文明學生評選制度》《班級衛(wèi)生與安全責任集體獎》《學生獎勵條例》等獎勵制度,保證了德育評價的人性化與科學化。

    一系列精細化的德育工作制度為我校構建起了一個全方位、立體化,不缺位,也不越位的管理目標,明確了一個可監(jiān)控的管理過程,擁有了一套完善的可操作的管理措施,并保證了管理結果得到全面的反饋。

    2 占據(jù)兩個制高點:班級文化建設與心育教育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養(yǎng)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學校是作為“養(yǎng)人”的重要場所?!耙环剿痢钡牡掠逃膬纱笾聘唿c是――班級文化建設與心理健康教育。

    班級文化是班級的一種風尚、一種文化傳統(tǒng),一種行為方式,它自覺或不自覺地通過一定的形式融會到班級集體同學的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中,形成一種良好的自覺的行為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我校把建設班級文化,打造有品位、有特色的班集體作為德育工作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方向,緊緊圍繞育人的總體目標,在精細化管理理念的指引下緊扣學生發(fā)展的實際需要,著力在“新”、“特”、“實”上下功夫,促進班級文化建設的持續(xù)、健康、有效發(fā)展。

    每月召開級長例會,每周開展由落級行政、級長、班主任參加的班主任集體備課活動,謀劃高效的教育策略,分享成功的教育收獲,處處彰顯了德育隊伍“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精與細。在集體備課中,根據(jù)各年級學生的心智發(fā)育情況、思想深度的特質,結合課程設置,確立各級每周每月少先隊課的核心、主題和形式。一二年級以養(yǎng)成教育、習慣教育為核心。例如,二年級的《我與好習慣交朋友》加強學生自我管理,適應小學規(guī)范化的學習生活,突出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四年級的《綠色校園綠色生活》,培養(yǎng)學生從小的環(huán)保意識;五年級的《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培養(yǎng)學生愛運動,過健康快樂生活,六年級的《我深深地熱愛我的祖國》,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文化熏陶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學生的心智健康,培育自律、自學、自育的學生,讓學生學得愉快,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鍛造堅毅儒雅的人生情操。那么,德育教育的精細化管理的另一個制高點是心育教育的精細化。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fā)展”的主導思想,堅持心理健康教育的“三預機制”,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引入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通過精細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3 驅動三架馬車:班級評價、學生評價、德育管理者評價

    德育精細化管理與傳統(tǒng)的德育工作的最大分野在于將學生德育教育看作是“成長經(jīng)歷”,精細化管理過程就是一個過程化的評價,它與日常教育教學緊密結合,更為關注師生成長發(fā)展過程中的評價,強調在全員量化中進行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良性結合。

    第6篇

    一、確立校園“陽光”教育核心價值文化

    當今社會正處于一個思想活躍、觀念碰撞、文化交融的時代?!瓣柟饨逃本褪钱斚轮袊逃w制變革的最新產物,是嶄新的教育理念,它既適應社會的教育期望,也符合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廣東省東莞市塘廈鎮(zhèn)中心小學(以下簡稱“我?!保┰趯嵤┪幕ㄔO過程中,選擇了以“陽光教育”作為文化建設的靈魂。周洪宇教授認為“陽光教育”就是用陽光之心育陽光之人的教育。它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發(fā)展各個方面、面向學生發(fā)展整個過程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種融德于智、德智一體、德智互動的教育模式。學校圍繞“啟發(fā)潛能,全面發(fā)展,讓每一個孩子健康陽光地成長”的辦學理念,在校內逐步形成統(tǒng)一的主流價值觀,旗幟鮮明地堅持這種理念的導向,將其貫穿于學校建設的方方面面,形成一個整體的、系統(tǒng)的、有序的文化體系。秉承著這種思想,學校的制度建設與組織管理變得透明、公平;課程文化能夠體現(xiàn)豐富與個性;教師以悅納、博愛的精神面對工作,促進學生自信、自律,全面和諧發(fā)展。在這種核心價值觀的影響下,校園內師生也逐步建立起獨特的道德意識、價值觀、人生觀、學習觀,并逐步轉化為師生的自覺意識和自覺行動,沉淀在校園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之中。

    二、建設與時俱進的校園陽光品牌文化

    社會價值的多元化對教育產生深刻的影響,在追求教育多元化價值的過程中,我校大膽地作出了以文化塑品牌的戰(zhàn)略部署。學校領導班子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社會環(huán)境、生源質量、師資水平和辦學目標,在“啟發(fā)潛能 全面發(fā)展讓每一個孩子健康陽光地成長”的辦學理念的指導下,制定出校風、校訓等一系列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體系,目的是以理念主導教育行動,并努力把學校打造成教育教學質量上乘的個性鮮明的示范性陽光學校。

    辦學目標:“孩子健康成長的樂園,教師成就人生的家園,師生鑄就未來的學園”。

    辦學理念:“啟發(fā)潛能,全面發(fā)展,讓每一個孩子健康陽光地成長”。

    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知禮儀、善學習、健康陽光、勇于創(chuàng)新的一代新人”。

    校訓:知書、尚德(崇尚知識和道德,培養(yǎng)知書達理、全面發(fā)展之人)。

    校風:和諧、求真(追求陽光般的透明與融合)。

    教風:博愛、善導(追求陽光般博愛、普惠)。

    學風:善思、踐行(追求陽光般的活力與熱情)。

    三、打造校園“陽光”制度文化

    學校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學校精神文化是制度文化形成的基礎,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保障;精神文化是制度文化的補充和拓展,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動力和矯正。我校作為一所新校,在實施文化建設過程中把制度文化建設作為重要抓手,并在制度保障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三個具體的管理系統(tǒng):德育管理系統(tǒng)(校長室—德育處—年級部—班主任—班委會)、教學管理系統(tǒng)(校長室—教導處—學科教研科組—年級備課組—任課教師)、后勤服務系統(tǒng)(校長室—總務處—后勤工作小組—后勤工作人員)。在落實層級管理的基礎上,學校充分發(fā)揮工會、教代會、黨支部參政議政的民主職能,制訂了《陽光教師評選方案》《陽光級組、科組、備課組評比方案》《陽光班級評比制度》《陽光少年評比辦法》《陽光課堂評價方案》《陽光校務制度》等一系列陽光管理制度,促進科學、高效管理文化的形成,讓學校工作朝著規(guī)范化、制度化、陽光化方向發(fā)展。學校還充分發(fā)揚民主作風,開展“校長信箱”、教師沙龍、座談會、茶話會等多種途徑,激發(fā)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熱情,使他們積極參政、議政,提出合理化建議,為學校的發(fā)展出謀獻策。領導班子充分尊重廣大教職工,工作上充分信任,生活上關心照顧,始終把教職工的困難放在心上,多鼓勵、少批評,消除感情上的隔閡,建立了融洽的、和諧的干群關系,塑造了民主、團結、積極、高效的工作作風和高度一致的團隊精神。

    制度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是維持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統(tǒng)?!盁o規(guī)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了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才能保證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促進各項工作有序、高效進行。

    四、努力營造校園陽光教師文化

    良好的教師文化是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根本保障,是全校教師群體公認的價值判斷和行為準則,它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境界、教學風格乃至教學過程中的言行舉止。我校倡導“博愛、善導”的陽光教師文化,制定《陽光教師成長培養(yǎng)規(guī)劃》,建立“普通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名師”的塔式師資培訓框架,逐漸培養(yǎng)一支具有全新教育理念,教學基本功扎實,能駕馭陽光教育理念的教師隊伍。近年來,學校一方面嚴格貫徹《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和《塘廈鎮(zhèn)中心小學教職工師德行為規(guī)范》,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和人格魅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對照《塘廈鎮(zhèn)中心小學陽光教師標準》強化思想,轉變觀念,堅持實踐,讓每一位教師都樹立學生主體觀,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個性差異,關注學生情感體驗,努力建設民主課堂,積極營造平等協(xié)調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成為學會合作、學會做人、豐富情感、完善自我、體驗成功的過程。鼓勵教師放下了所謂的“師道尊嚴”,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發(fā)展的促進者,讓學生在師生心靈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人格,發(fā)展個性,從而促進師生的共同發(fā)展,并進一步促進和諧、團結、高效的陽光教師文化的形成。

    五、構建校園特色課程體系與陽光課堂文化

    課程文化和課堂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文化建設理性認識與實踐探索的重大發(fā)展,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深化與拓展。我校把課程文化和課堂文化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重點工作來抓,追求“兩課文化” 與學校文化建設的一致性和匹配性,使學校文化建設的內涵更加豐富,使學校文化建設進入了課程與教學的層面,實質性促進學校發(fā)展、教師發(fā)展和學生發(fā)展。在“兩課文化”的建設過程中,學校堅持以學生培養(yǎng)為目標,以陽光教育理念為主導,在課程設置、課程開發(fā)和課堂教學等方面全面實踐,而不局限于表面化、形式化、短期性、突擊性的所謂文化活動,通過長遠規(guī)劃,精心布局,逐步使音樂、美術、體育、科學、心理、信息技術等學科建立起具有特色的校本課程,如《陽光心語課程》《趣味科學課程》《分級閱讀課程》《陽光習字課程》《陽光體育課程》《陽光德育課程》等。除此之外,學校還開設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如體育類,有球類、棋類、體藝類、操類等;藝術類,有聲樂、器樂、舞蹈、美術、陶藝、演講、主持、朗誦等。在課程文化上體現(xiàn)了“豐富、個性”的總體目標,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和諧發(fā)展、個性發(fā)展的陽光少年提供了有力保障。

    課堂,是學校文化傳承的脈搏。教學不單純是“知識傳授”和“培養(yǎng)技能”意義上的活動,也是正確的價值觀、良好品德和行為的引導,它必須充分體現(xiàn)“文化熏陶”的育人目的。我校倡導“實施陽光教育,營造生命課堂”教學主張,從教師課前的建課認識,到教師的教學行為,都關注人的生命意識和生命的價值,努力培養(yǎng)大寫的“人”。鼓勵教師努力把課堂變成激發(fā)智慧、砥礪思維、培養(yǎng)精神的課堂,建立充滿人性,體現(xiàn)民主、開放、合作、競爭的陽光課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重視學生的積極情感,熱愛學生,以情養(yǎng)情,知情交融;用愛生的情感、愛生的語言,關愛每一位學生,善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觀點,受到民主、平等的待遇,都得到師愛的滋潤;讓每個孩子都在課堂中享受陽光,感受學習與成長的快樂,從而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六、培育校園“陽光”活動文化

    “陽光活動”是陽光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學校辦學理念、教育追求的集中反映。

    (1)努力培育爭創(chuàng)“陽光班級”、爭當“陽光少年”的活動文化。培養(yǎng)“陽光少年”是學校的教育目標,“陽光班級”是“陽光少年”成長的重要陣。 為此,在陽光班級的創(chuàng)建過程中,努力做到“一班一品,班班特色”,實現(xiàn)班級班風班訓個性化、班級目標明確化、班級活動特色化,通過陽光主題班會、陽光展示臺、班訓、班徽、班歌等評比活動,形成陽光評價和獎勵機制,促進班級自主和特色發(fā)展。

    (2)努力培育 “陽光”校本課程文化。在校本課程建設中,滲透“陽光教育理念,形成陽光課程系列化。比如,人格教育類,通過升旗儀式、班隊會活動、思品課堂以及德育五分鐘、重要節(jié)日紀念日等保證落實;生活指導類,通過勞動技能課、綜合實踐課、行為規(guī)范課,教會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服務、學會創(chuàng)造;藝術體驗類,通過“第二課堂”,如舞蹈班、合唱班、民樂隊、美術班、書法班、圍棋班等,提高學生藝術修為,培養(yǎng)個性特長。此外,語文類的陽光習字、陽光經(jīng)典誦讀、陽光閱讀、陽光詩社及陽光文學社活動,英語類的陽光嘉年華,美術類的陽光繪畫,體育類的陽光大課間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體驗、培養(yǎng)興趣、陶冶情操。在這些活動中,去形成一些特色的保留項目,并形成“陽光校園傳統(tǒng)文化系列活動”體系。

    (3)努力培育“陽光德育”活動文化。德育就是育德,德育不應該簡單地說教,而應該關注孩子們活生生的生活,留意學生們真切的平常事兒,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去體驗,去感悟,去思考,去探討,去解開心中的結,去明白做人的理,去打開心靈那扇窗戶,讓陽光照進心田,讓心田鋪滿醉人的綠!這,就是德育的最高境界:潤物細無聲,靜待春暖花開!

    在“陽光教育”理念引領下,學校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陽光德育”活動,努力豐富陽光德育文化。開展每周“陽光T臺”系列活動,開設聲樂、舞蹈、器樂、健美操等專場活動,讓每一個孩子們主動參與,都能獲得展現(xiàn)個性的機會;開展“陽光臉譜”活動,讓孩子們把最燦爛的笑容綻放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開展“陽光小課間”活動,讓每一個班級自主選擇充滿童真和樂趣的小游戲,在延長了的15分鐘的小課間體驗游戲的魅力;建設開放式的年級“陽光書屋”,讓孩子成為書屋的主人,讓課間課余成為在書吧自由閱讀的美妙時刻;把枯燥的班會課變成“陽光德育五分鐘”,讓孩子成為班會的主人;同時,把陽光電視臺、陽光廣播站、陽光文學社等建設成孩子們心向往之并引以為自豪的展現(xiàn)個性的舞臺。為了打造“陽光校園”,學校提出了建設“四無”校園的目標,即“讓校園沒有一片人為垃圾,讓校園沒有一點人為破損,讓校園沒有一聲大聲喧嘩,讓校園沒有一句粗話臟話”,變大而空的德育為具體的行為準則,讓“陽光德育”散發(fā)無窮的魅力。

    七、塑造校園“陽光”景觀文化

    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和優(yōu)良的教學設施是開展教學工作、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必要保障,也是打造陽光校園,提升學校文化品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校非常重視規(guī)劃,經(jīng)過反復論證,逐步明確了“以陽光教育統(tǒng)領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思路。無論是教學樓還是功能室、無論是體育館還是植物園,無論是圖書館還是展覽廳,甚至校園的一磚一瓦、一花一草,都應該體現(xiàn)出濃郁的“陽光”育人氛圍。板報櫥窗、牌匾標語、藝術長廊便成為了陽光校園文化的重要陣地,“陽光校務”“陽光展臺”“陽光T臺”“陽光臉譜”等場、園、庭、廊處處散發(fā)著濃濃的陽光清香。

    教室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可以自主參與的文化陣地。陽光班級文化建設成為創(chuàng)建“陽光班級”的重要內容,從教室布置到桌椅擺放,從風采展臺到小小書柜,從班級黑板報到作品展示欄,讓課室不僅僅是一個有形的“水泥盒子”,更成為孩子們主動參與、自主創(chuàng)意陽光陣地,變有形為無形,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樂在其中,享受陽光的人文熏陶,體驗美好的合作生活。

    第7篇

    [關鍵詞]小學;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內涵式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4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5)28-0015-02

    [作者簡介]鄒一軍(1978―),女,江蘇南通人,本科,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三附屬小學教師,一級教師。

    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特別是在青少年時期,引導其養(yǎng)成良好的禮儀習慣,意義重大。具有良好禮儀習慣的人,其言行總是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良好的禮儀能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能使學校的形象更加良好,能使家庭更加溫馨,能提高社會的文明程度。對于學校的內涵式發(fā)展而言,在小學階段對學生大力進行禮儀養(yǎng)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一、站在理論高度,明確方向,提升德育管理能力

    學校的德育工作應該從育人環(huán)境、辦學制度、課堂教學、德育活動等方面展開,以此來不斷提升學校的內涵,促進學生養(yǎng)成文明禮儀習慣。

    文明禮儀教育依托學校德育,應該達到以下幾個目標:(1)讓學生對基本的禮儀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2)增加交際實踐,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3)建立文明禮儀評價體系。(4)形成文明禮儀校本課程。(5)建立以文明禮儀教育為核心的學校特色德育體系,豐富學校發(fā)展內涵。

    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的落實單有政策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具體執(zhí)行人――班主任的大力支持。班主任對該項工作的理解、支持程度直接影響教育的成效。因此,要重視教師理論的提升,堅持不懈地組織班主任老師系統(tǒng)地學習有關德育的法律法規(guī)和文件精神,如《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全面加強文明禮儀教育》等,以保證教師在研究中能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實踐?!八街?,可以攻玉”,學??裳埗Y儀教育研究的專家就如何撰寫課題報告、如何進行問卷調查、如何制定文明禮儀規(guī)范、如何開展禮儀教育活動等做專題講座,為教師課題研究導航,以此來促進師生文明禮儀習慣的養(yǎng)成,體現(xiàn)學校內涵式發(fā)展的軌跡和成果。

    二、著眼教育廣度,多種形式,打造師生禮儀教育

    (一)以禮儀校本教材為依托,將禮儀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

    學校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及身心發(fā)展特點,結合江蘇省文明辦下發(fā)的《江蘇省未成年人基本禮儀規(guī)范(試行)》的要求,編寫了教材――《南通師范第三附屬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校本課程》,分別從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游覽之禮、儀式之禮這八個方面進行編排,選擇不同年段學生遇到的文明禮儀方面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在實施禮儀教育過程中,學校將晨會課、班會課等作為禮儀教材學習的主陣地,讓教材走進課堂,使學生感受禮儀文化的魅力,逐漸掌握禮儀知識,踐行禮儀規(guī)范,提升綜合素質。

    學校還開設了文明禮儀研究課。該課結合禮儀教材進行深入研究,進一步豐富教育教學手段,拓展課題研究的空間。學校里掀起了人人參與研究、個個貢獻智慧的熱潮,文明禮儀的校本研究之風深入到了每位教師的心中。

    (二)抓好文明禮儀建設主陣地,促學生良好習慣形成

    學校根據(jù)《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等的要求,制定了《通師三附學生一日常規(guī)考評細則》,使文明習慣培養(yǎng)制度化、序列化、精細化,在學生中形成爭先創(chuàng)優(yōu)、勇爭上游的良好風氣。

    學校借助升旗儀式進行文明的傳遞,創(chuàng)新、優(yōu)化升旗儀式的形式和內容,由班集體展示本班的文明禮儀新風尚。學校精心構建活動陣地,加強對櫥窗、墻報、廣播站、校園網(wǎng)絡中有關文明禮儀方面的指導與教育,力求通過主題突出、圖文并茂的內容宣傳文明禮儀。學校還成立了一支由學生組成的陽光志愿服務隊,志愿服務隊的目標是“做‘三附’文明的倡導者,做‘三附’文明的先行者”。陽光志愿者用自身行動去影響、幫助和帶動周圍的人,為創(chuàng)建陽光、和諧、幸福、文明的校園貢獻力量。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禮儀主題教育活動

    學校每學期都舉行“文明禮儀”主題教育月活動,通過“在校學習禮儀,家庭傳播禮儀,社會實踐禮儀”的方式,形成人人講文明、重禮儀的良好氛圍,從而全面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yǎng)。如舉辦“文明禮儀風采”大賽,組織開展“文明禮儀每一天”“文明禮儀我體驗”等活動。學校還編排了一套文明禮儀操――“我是‘三附’好少年”,學生在說、做、跳中演繹文明禮貌行為,掌握文明禮儀知識,培養(yǎng)文明習慣,提高文明素養(yǎng)。

    (四)家校攜手,共促文明習慣養(yǎng)成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各自在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及良好文明素養(yǎng)的形成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學校和家庭要攜起手來,內外結合,共同參與到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中來。為此,學校成立了家長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邀請省內外知名教育專家舉辦家長講座,幫助家長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

    三、繪就美好藍圖,扎實推進,深化學校內涵式發(fā)展

    學校在進行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時,向著預計目標扎實推進,從禮儀知識的宣傳,禮儀童謠的傳唱,禮儀黑板報、手抄報的展出,到禮儀故事的演講,禮儀小品的表演,禮貌用語的學習,再到禮儀行為的訓練,禮儀操的推廣,將活動的內容設計得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學生參與面廣,教育的輻射面大,訓練在知情意行上循序漸進,使文明禮儀的內涵不斷深入學生心中,并外化為自覺的行為習慣。

    學校德育管理工作應立足當下,為學生的終身謀求幸福。這樣才能不斷促進學校的內涵式發(fā)展,共建教育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