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黄国产片一级视频播放,精品福利视频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亚洲免费99在线

<menu id="gkyya"><noscript id="gkyya"></noscript></menu>
  • <strike id="gkyya"><source id="gkyya"></source></strike>
  • <rt id="gkyya"><code id="gkyya"></code></rt>
  •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學生健康教育論文范文

    時間:2022-06-05 17:11:13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健康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大學生健康教育論文

    第1篇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社會不可忽視的問題,本文就社會實踐這一問題,通過分析社會實踐的心理效應,探究社會實踐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積極影響,從新的視角提出如何更有效的利用社會實踐來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而使紙上談兵的教育體系更具有時效性。

    關鍵字:社會實踐,大學生,心理健康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意義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xié)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xié)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大學生處在讀書生涯與社會生涯的轉型階段,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更為值得關注,而社會實踐是大學生主動了解社會,正確認識社會,從而不斷調整自己態(tài)度,行為,擺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把社會實踐與心理健康工作相結合,對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人才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二、因缺乏社會實踐而引起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在當前大學生群體中存在許多心理問題,諸如學習壓力,情感困惑,人際關系緊張,理想與現(xiàn)實沖突,考研與就業(yè)焦慮,經濟困難等等,但因缺乏社會實踐而引起的大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自我意識沖突

    進入大學以后,學生個體的自我意識逐步增強,雖然如此,因只有學習經歷少有生活實踐經歷的中學畢竟對人生的認識較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有些大學生并沒有形成自己的穩(wěn)固形象,自我意識不夠穩(wěn)定,在這一時期內,他們會經常產生一些自我意識沖突。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理想的我與現(xiàn)實的我的沖突。第二,獨立的我與依附的我的沖突。一方面,進入大學離開了父母還存在依賴心理,另一方面,不斷成熟的自我渴望獨立。同時,自己對自己有理想與規(guī)劃,從單一的學習價值評價體系變成到綜合的能力價值評價體系,大學生對生活的憧憬與現(xiàn)實還存在距離。

    2、人際關系問題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大學生只學習,不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較為封閉,人際交往能力較弱。一方面,渴望交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另一方面,不能正確的擺正心態(tài),缺乏人際交往技巧,這都容易使他們陷入人際交往誤區(qū)。正是因為這種高期望值與低成就值,造成心理巨大落差,使得人際失調,嫉妒,自卑等心理問題頻頻出現(xiàn)。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了社交恐懼癥等各種心理疾病。

    3、就業(yè)心理問題

    高年級學生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在求職道路上一片空白,沒有明確的職業(yè)方向,沒有合理的自我定位,面試時回答問題沒有思路等,導致找工作頻頻受挫,出現(xiàn)自我矛盾和迷茫,自尊心受傷,就業(yè)焦慮等心理。許多學生表現(xiàn)出經驗不足,承受能力差等問題,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極端之路。

    三、社會實踐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離不開社會實踐的作用,大學生對自我的心理定位也是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社會實踐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六個方面。

    1、社會實踐可以幫助大學生找到人生目標

    進入大學以后,脫離了異常忙碌的高中學業(yè)生涯,進入了可以自由支配很多時間的大學生活,很多人突然迷失了方向。大學生活的迷茫,理想我與現(xiàn)實我的模糊不清。如果參加社會實踐,能夠了解在社會上有什么職業(yè)適合自己,能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自己最感興趣,自己在專業(yè)領域還欠缺什么技能。從實際經驗中找到自我定位,明確自我方向和目標,給未來的自己做個設計,及時彌補專業(yè)上的不足,大學生活就此豐富多彩起來。

    2、社會實踐可以幫助大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當代大學生絕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溺愛和學校的過度保護讓他們帶著對社會的渴望和恐懼走進校園,他們不知道自己將來會在社會中扮演什么角色,也不知道社會中會有怎樣的挫折等待著自己。正因為如此,他們有的缺乏自信,沒有勇氣從事自認為不能完成的事情,即使一點點難度也會將他們嚇跑,有的又盲目自信,認為沒有什么事情可以難倒自己,低估了事情的難度導致失敗。社會實踐是建立真實自信的最好武器。在實踐中大學生能找到自己的長處,認識自己的不足,及時商討補救措施。有了對社會的認識,有了對社會的實踐經歷,學生就不再會對社會感到恐慌,對自己充滿不信任了。

    3、社會實踐可以幫助大學生減少情感障礙和社交恐懼

    要想改善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減少人際交往困惑,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與他人接觸,交流和溝通,而社會實踐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在社會實踐中,經常是小組開展活動,小組成員必須相互交流,分工協(xié)作,這都是他們有了交往的空間和自由。為了使實踐順利進行,成員之間必須互相配合,遇到矛盾和分歧必須協(xié)商達成一致。這樣有助于正確處理情緒矛盾,減少情感障礙。同時,社會實踐的經歷,增強了大學生與人交往的情景,增強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耐受性。由于在社會實踐中,不是為了交往而交往,而是為了活動內容而交往,可以使注意力轉移到活動上,不至于是交往過于緊張。在此過程中也可以學到其他人的交往方式,提高社交能力,減少對社會交往的恐懼。

    4、社會實踐有助于緩解大學生就業(yè)心理壓力

    求職的過程也是學生認識社會和適應社會的一個過程,通過大學期間的認識和改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樂觀自信的心理品質,增強抗挫能力,減緩就業(yè)壓力。大學生就業(yè)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抗挫折能力差,因此提升抗挫能力就是解決大學生就業(yè)心理問題的關鍵。通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可以磨練大學生的意志,在實踐中尋找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的辦法,從而培養(yǎng)大學生面對挫折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提高挫折承受力。同時專業(yè)性很強的社會實踐,可以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質,久而久之,今后面對招聘單位方可信心十足。

    5、社會實踐有助于磨練大學生的意志品質

    意志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要成功指標,而今我國大學生的意志品質不容樂觀,除了沒有清晰的目標以外,不能持之以恒,是最突出的問題。社會實踐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建立大學生完善的人格。

    四、如何通過社會實踐更好的為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服務

    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立足于大學生服務于大學生,能更好的為大學生就業(y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實質幫助和有利影響。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讓其更好的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

    1、學生根據(jù)自身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不僅僅是專業(yè)的社會實踐,更是大學生尋找自我缺陷,完善自己人格的一個途徑。在社會實踐中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能力和性格上的缺點,然后針對這些缺點,在實踐中有針對性的鍛煉自己,通過社會實踐來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人格。

    2、豐富大學生第二課堂,充分開展學生會工作與社團活動

    校園是一個小社會,完成從校園到社會的過度,需要從校園社團活動開始。在學生會與社團活動中,每個同學通過自我定位,競選,工作實踐找到自己適合做的學生干部崗位,也是提高適應能力的一個過程。同時,學生會與社團活動中,鍛煉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交際能力也鍛造了一個人的心理素質,為將來走上社會打下堅硬的基礎。

    3、學校組織寒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月、周

    學校是多元文化的聚集地,除了各種形式的第二課堂,寒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習活動,社會實踐月、周等,也更能直觀的使學生們提前進入社會,進行實際操作階段的社會實踐。幫助學生從實踐中正確認識社會,正確自我定位,發(fā)現(xiàn)自我價值,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社會觀有著積極的影響。

    4、學校開設社會實踐與就業(yè)指導課

    除了實踐和第二課堂以外,學校可以開設社會實踐與就業(yè)指導課,從理論上分析社會現(xiàn)狀,專業(yè)情況,社會實踐與就業(y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如何解決的途徑。幫助大學生有一個大概的認識??档抡f,有知覺無概念是茫的,有概念無知覺是空的”只有有理論知識,才能更好的指導實踐,實踐也更需要理論知識來總結拔高。通過社會實踐與就業(yè)指導課,明確理論目標,有更清楚的認識,從宏觀上把握自己,更好的適應社會。

    第2篇

    湖州師范學院自2012年秋季學期,面向全體新生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設置2個學分、36個學時,納入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yǎng)方案。為切實加強課程教學管理,學生處、教務處和教師教育學院心理學科聯(lián)合成立教研室,由校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具體負責教學組織、科研工作和學科建設。教師資源主要有:從事心理學專業(yè)教學并承擔學生日常心理咨詢工作的專任教師,校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有心理學專業(yè)背景或考取心理咨詢師資格證的輔導員。教研室定期開展集體備課和研討,形成了統(tǒng)一的教學計劃、教學課件等課程資源;組織教師公開課,課程組集體點評、交流教學經驗;分教學專題拍攝視頻資料,利用網絡媒體推廣優(yōu)秀教學經驗。經過兩年的課程建設,取得了良好的課程效果,受到了領導、職能部門、教師和學生的好評。在廣泛的評價主體中,學生評價至關重要。學生對課程的態(tài)度和內在的學習動力,直接決定了學生能否將課程中學到的知識、過程的體驗、掌握的方法,轉化為實際的心理成長和行為變化,即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學生心理素質提升。

    二、學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評價

    筆者經過兩年的教學經歷,積累相關學生評價數(shù)據(jù),主要分為四大塊:教務系統(tǒng)中學生對任課教師的評價,布置作業(yè)《自我心理成長報告》收集學生課程學習后的感悟,任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積累的學生評價,召開學生座談會了解學生對課程的評價。經過對采集數(shù)據(jù)的梳理分析,發(fā)現(xiàn)教務系統(tǒng)中90%教師的學生評價分數(shù)在90分以上(滿分95分),近70%教師在各下屬學院教師學生評價排名中位居前列。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對于心理課程總體是滿意的。

    (一)對課程內容的評價

    關于課程內容,學生有這樣的評價:“總體很好,感覺很放松,不必拘謹”;“在快樂中獲取知識,課堂氛圍輕松、愉快”;“在生活中會想起課堂上老師教過的知識,能幫助自己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困惑”。有關建議,學生提到“增加課程的趣味性,更多地分析與大學生相關的案例來吸引學生”;“降低課程內容的重復度,能突出重點,傳授在現(xiàn)實問題中運用心理學知識的方法”;“建議在大三時候再增設心理課”。綜上所述,學生對心理課程是比較歡迎的,普遍認為課程內容有趣、豐富,與現(xiàn)實生活有聯(lián)系,但希望在課程內容安排的時間、層次、與生活的緊密性方面能有所改進。

    (二)對教學模式的評價

    在對教學模式的評價中,學生提到最喜歡上活動課,理論課對心理測試、互動游戲和心理電影等更感興趣,有學生提到教師在課堂上分享自己個人成長經歷,對自己啟發(fā)很深;有學生評價教師單純教授心理學知識時,學生容易走神、玩手機等,對復雜深奧的理論知識不感興趣,更不喜歡教師道德說教式地教導學生。學生對心理課程的期望不同于一般課程,更希望在活動式、體驗式的教學方式中,掌握更多自我認知、情緒控制、心理調適等方面的技能。

    (三)對師資隊伍的評價

    在分析學生評價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課程的評價談及對教師的印象比較多。有提到“遇到最好的心理課老師,我對這門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老師有人格魅力,上課很有趣”;“老師幽默、自信、大度、溫柔,我們喜歡”;“老師上課認真負責,對我們有耐心”。在學生的評語中,基本都是對教師的積極評價,授課教師的人格特點、教學態(tài)度,影響著學生對課程的評價。

    三、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策略

    基于以上學生評價的梳理與分析,發(fā)現(xiàn)心理課程是受到學生歡迎的,學生們期望經過課程學習,了解自我,塑造健康積極的人格。哈佛大學“幸福課”是將積極心理學應用于教育教學的成功案例。筆者借鑒現(xiàn)有文獻成果,結合自身研究,對課程優(yōu)化提出一些建議。

    (一)課程目標注重發(fā)展性

    心理課程初衷是普及心理知識、預防心理問題及疾病,課程目標圍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設置。實際絕大部分學生心理是正常的,但會出現(xiàn)心理不健康的現(xiàn)象,比如自我認知偏差、情緒失控、人際沖突等。心理課程目標應從傳統(tǒng)的預防性模式轉向發(fā)展性模式,重點在于從正面引導學生明確心理健康的意義,增強心理健康意識和心理危機預防意識,促進個人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課程教學目的應使學生達到知識、技能和自我認知三個層面統(tǒng)一:在知識層面,學生要了解心理健康的理論和基本知識,明確心理健康的標準及意義,了解大學階段心理發(fā)展的特征及異常表現(xiàn),掌握自我調適的基本知識;在技能層面,學生要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調適技能及心理發(fā)展技能,如自我認知技能、壓力管理技能、人際交往技能、情緒管理技能等;在自我認知層面,學生要樹立心理健康發(fā)展的自主意識,能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在遇到心理問題時能進行自我調適或尋求幫助,積極探索適合自己并適應社會的生活狀態(tài)。

    (二)課程內容注重針對性

    根據(jù)課程目標的設定,課程內容安排應減少對問題人格和人格形成消極因素的關注,加強如何培養(yǎng)學生積極人格和人生態(tài)度的研究。借鑒積極心理學的觀點,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一個人把所有的力量都運用到極限而問心無愧的人生態(tài)度,它促使一個人熱愛自己、熱愛他人、熱愛世界,擁有快樂和幸福。在積極心理學的視野下構建心理課程的內容,總原則是以多元學科背景為基礎,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素材,讓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做一個懂得幸福、創(chuàng)造幸福和傳遞幸福的人。在具體內容安排時,要讓學生了解積極心理學的理論研究成果,如主觀幸福感的形成、積極人格的培養(yǎng)、積極社會組織系統(tǒng)的構建等;要和學生分享形成積極人生態(tài)度的方法和技能,如養(yǎng)成讀書習慣、堅持運動鍛煉、旅行增長見識等;要結合學校實際生活展現(xiàn)典型人物故事,用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真人真事啟發(fā)學生。課程內容要有理論的指引,更要有與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的鮮活實例來將理論具體化,提高內容的針對性和感染力。

    (三)課程模式注重主體性

    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體驗的過程。心理課程不同于一般課程,更加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體驗性,所以課程教學活動設計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我們可以從積極心理學提出的積極情緒體驗受到啟示,具體是指個體滿意地回憶過去、幸福和從容不迫地感受現(xiàn)在,并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積極情緒體驗應用于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用積極的視角解讀日常生活,用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日常生活,最終實現(xiàn)積極改變。在知識的教學中要采用雙向的、互動的、開放的教學模式,嘗試把課堂模擬成團體咨詢的場景,鼓勵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溝通,學生在師生互動、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多種學習方式中積極改變認知;豐富課程內容展現(xiàn)形式,通過案例、視頻、心理測試、時事新聞等傳遞信息,將微信、微博等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新興媒體帶進課堂;增加活動課的比例,活動課的場地可以安排在專門的團體輔導室,也可以設在室外,在自然環(huán)境下,學生通過肢體、表情等非語言形式傳遞信息,增進感情,特別有助于人際交往、團隊建設、戀愛等教學專題的教學效果。

    (四)師資隊伍的培養(yǎng)注重積極性

    第3篇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哲學和人文社會科學類相關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著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肩負著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思想政治素養(yǎng)、道德品質的重要任務。相關老師可以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中融進戀愛婚姻觀、性價值觀、性道德觀教育,有效開展性價值觀和性道德教育。該課程的授課對象都是大一新生,曾經被壓抑的望會在大學這個較為自由與開放的環(huán)境中得到釋放,如果戀愛婚姻、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沒能跟上,勢必會對大學生的戀愛、性心理發(fā)展、性道德成長造成影響。由于高校的哲學和人文社科課程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職責,所以要在人文社科類和其他相關課程中滲透性教育,比如在“大學語文”和專業(yè)的文學課程中,面對描寫“性”“愛”“婚”的文學作品,老師有責任和學生探討寫作背景和作品中隱藏的思想,討論主人公的“性“”愛“”婚”與時代背景的緊密聯(lián)系及其與社會生活條件和思想信念的關系,從而幫助學生確立與當今時代相適應的愛情、婚姻和性觀念“;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和專業(yè)的法律課程要涉入婚姻法的內容,教育學生運用法律的理性精神來討論愛情和婚姻,讓大學生懂得遵守法律和道德規(guī)范是幸福的愛情和婚姻的前提和基礎;在“倫理學”課程中要引導大學生討論、婚姻倫理的原則及規(guī)范,加強以及婚姻倫理教育,使大學生確立正確的性道德認知、高尚的性道德情感、崇高的性道德信仰、堅定的性道德意志,從而培養(yǎng)出有高尚情操、有高度責任感和義務感、能適合新時期社會發(fā)展需要的男人和女人;在專業(yè)心理學課程中融進性心理知識,進行性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學課程中融進性生理知識進行性生理健康教育等。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進行性健康輔導、性心理疏導、指導

    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還要依靠班主任、輔導員的力量,班主任和輔導員一定要有責任心,把有針對性地幫助大學生處理好學習與戀愛、擇業(yè)與交友、生活與健康等問題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把努力提高大學生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班主任和輔導員與學生接觸的時間較多,可以廣泛深入地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和實際行動,在與學生探討“性”問題時要避免道德說教,“性”是非常隱秘的問題,在取得學生的充分信任之后也不能長時間地試探,學生主動向老師尋求幫助的時候才對其進行及時而有針對性的指導。班主任和輔導員要多涉獵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方面的專業(yè)知識,要善于根據(jù)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思想品德結構,結合大學生戀愛的實際狀況,讓大學生樹立性別平等、互尊、互愛、理解、自律等意識,從而增強大學生在選擇時承受挫折、經受誘惑、勇于應變、善于擔當?shù)哪芰?。高校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還必須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配足配強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建立健全各級各類心理咨詢機構,有針對性地開展大學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和性心理咨詢輔導。當代大學生處于文化多樣、價值觀多元的社會環(huán)境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性心理的沖突和困擾,如性生理成熟帶來的沖動、沖動帶來的性道德困惑等,這都會給大學生帶來心理壓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要善于疏導學生的這些壓力,幫助學生構建健康的性心理。首先,輔導學生參加健康有益的活動,通過活動消耗精力,以合理釋放性能量;其次,引導學生走進心理咨詢室尋求幫助,通過專業(yè)的性健康輔導、性心理疏導和的指導,幫助學生走出性認識誤區(qū),緩解性心理壓力,消除性心理障礙,克服偏差。

    三、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性問題的探討,營造良好的校園性文化氛圍

    第4篇

    為了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情況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基本情況,筆者選取衡陽師范學院、湖南工學院和南華大學等學校的大學生為被試,發(fā)放問卷650份,收回問卷617份,回收率94.92%,有效問卷563分,有效率86.61%。

    1.問卷調查內容:

    (1)大學生自主學習情況。調查顯示,86.4%的學生坦言除上課和日常生活時間外,自己每天的時間全部用于學習;14%的學生除上課時間外每天給自己安排學習的時間不多于1小時。

    (2)學生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興趣情況。被調查的學生0.5%的沒有興趣;4.0%的學生有一點興趣;50.2%的學生有較大的興趣;45.3%的學生有很大的興趣。

    (3)學生認為網絡信息對自己的學習有幫助的情況。76.0%的學生認為網絡信息對自己的學習有比較大的幫助;18.7%的學生認為網絡信息對自己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3.6%的學生認為沒有幫助;還有1.8%的學生認為有反作用。

    (4)大學生最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課程資源情況。選名師講座的學生占33.1%;選名師課程視頻的學生占20.0%;選案例分析的學生占20.1%;選電子文檔與音屏文檔的占14.0%;選交流群的學生占12.8%。

    2.問卷調查分析:

    (1)模型基本分析。從表1中,模型擬合信息,包括僅截距項的情況和最終的模型情況,其中P值為0.006,所以模型比較顯著,整體性較好。表2中反映了三個偽回歸系數(shù)的值,這些值較為一般。但是引入自變量后,似然比檢驗結果顯示變量具有較好的顯著性水平,查找教學資源的途徑在5%的水平上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顯著影響。其他如年級、性別以及網絡對學習的幫助效應也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顯著性影響。

    (2)模型參數(shù)分析。因此,對于一個認為網絡學習對自己的學習有很大幫助,并且查找教學資源的主要用途是供自學學習使用的大學一年級的女生而言,大都會選擇聽音樂、看電影、旅游、睡覺等方式來解決心理問題;利用網絡方式解決的概率僅為7%,反映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課程建設的必要性;而傳統(tǒng)的排解心理困擾的方法,如求助同學、老師、父母、朋友等的使用概率也不高,僅為31%;但要引起注意的是,仍然有1%的概率會放棄。因此,隨著網絡時代的發(fā)展,利用網絡解決心理問題的效果日趨顯著。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課程建設對策

    1.建立師生網絡互動平臺,促進心理健康教育交往。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網絡時代的發(fā)展,新型的師生關系要求教育理念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心理健康課程必須借助網絡平臺,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必須利用網絡,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課網絡教學互動。部分高校在此方面已經做了積極的探索。如:打開廣西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的主頁(http://mcxsy.gxu.edu/cn)后,可以看到里面設置了課程特色、課程建設、教學錄像、網絡課堂、心理咨詢、學術交流等一系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學習資源的內容。廣西大學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精品課程網絡建設,實現(xiàn)網上教學互動,有效拓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網絡教育工作的新途徑。

    第二,通過網絡QQ、微信、微博的即時聊天和E-mail(電子信箱)發(fā)送電子郵件,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的師生互動。這樣,學生心理問題和所需知識通過網絡可以非常及時、便捷地得到解決。

    2.把握學生需求,增強心理健康教育針對性。根據(jù)大學生最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課程資源調查的數(shù)據(jù),我們需要建立的網絡學習資源主要有如下幾種:

    (1)建電子文檔,以網絡文字、符號和圖像為主的HTML形式的學習資源。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特點來看,有關定義、概念,心理測驗量表等輔導型的學習資源和有關課外心理健康知識等資料型的學習資源都可以使用Web形式來編寫。

    (2)建立名師課程視頻、音頻教學資源??稍谫Y源庫中加入大量的名師網絡直播課堂、名師講座網絡視頻、音頻點播等內容。學生可以利用網絡獲取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資源和信息。

    (3)建立案例庫,大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去瀏覽和閱讀,開闊視野,拓展知識面,進行學習,通過對相關案例的學習,從而調解和化解自己的心理問題。這在時空上滿足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需求,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建立交流群,以QQ、微信、微博、線上老師咨詢和BBS論壇方式為平臺的信息交流資源。對不同專業(yè)、不同愛好的學生還可以在線答疑和課程指導性的信息,對全體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指導控制,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

    (5)建立電子圖書、心理電影沙龍、動漫、心理游戲等各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文化精品,并且力所能及地創(chuàng)作、推廣符合各個年級、各個專業(yè)特點、服務各年級、各專業(yè)學生群體的需求,在大學生文化產品供應中發(fā)揮積極作用。

    3.發(fā)揮校園網絡文化優(yōu)勢,為學生網絡自主學習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良好的校園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產生積極影響。探索和用好校園網絡載體,是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舉措。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具體內容包括:根據(jù)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站上建立BBS信息、利用E-mail交流信息、整合信息;創(chuàng)辦電子刊物,傳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心理疏導技巧,例如我院創(chuàng)辦的《心露》(電子刊)心理雜志和舉行各種網絡文化知識競賽活動,將圖文聲并茂、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形式深得學生的喜歡。校園網絡文化以達到明辨是非、提高覺悟、陶冶情操、構筑網絡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為目的,要注重把藝術、時尚、情感元素與正確、健康、積極向上的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吸引和引導大學生的注意力。

    4.精心建設網站,開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天地。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網絡資源庫是一個動態(tài)的工程,必須要做到:

    第一,要精心制作網站。制作網站包含很多的內容,整體內容的把握、具體頁面的設計與制作、圖片的篩選、多媒體課件的開發(fā)、動畫以及視頻錄像的創(chuàng)建等等。但要堅持進入該網站操作量較少、方便、快捷的原則,要使新的教學課件、新的電子書籍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習資源一點就可以查到。

    第二,要及時更新學習資源。對于不適合再使用的資源要及時刪除與更新,以便提高網站的使用效率。

    第三,服務器要定期備份,做好數(shù)據(jù)庫的日常維護和完善工作。網絡技術有更新快、時效性強的特點,整個數(shù)據(jù)庫的維護也需要大量的投入,不僅僅是財務方面,還有人員的配備和數(shù)據(jù)庫的持續(xù)穩(wěn)定與更新,做好這些相關工作,訪問者才可以實時迅速地獲得自己所需要的資料。

    第5篇

    人格是人的心理面貌的綜合體現(xiàn),大學生人格健全與否對于其心理健康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通常一個人待人處事的態(tài)度和觀念會折射出這個人的人格特點.健全一個人的人格,不僅是使他能夠以正確的觀念和態(tài)度接人待物,更好的完成各項事務,同時也能夠在此過程中享受到快樂與舒適,感受到來自內心的滿足與充實.一個人格不健全的人,其心理更容易被壓抑或扭曲,在待人處事方面易產生危機.大學生正處于思想觀念定型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人格隨著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逐漸成熟而發(fā)展.因此在這個時期加強對大學生的人格教育既是為了健全大學生的人格,也是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大學生健康的心理取決于大學生人格的健全程度,同時健全人格的形成離不開健康心理的支持.影響個體人格形成的因素可以大致劃分為先天遺傳和后天環(huán)境影響這兩大類.通常情況下,后者對個體人格形成的影響更大,主要涉及個體的家庭環(huán)境、社會文化、童年生活和學校教育等多個方面.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使得個體的受教育年限被拉長,在人生的頭二十幾年中,幾乎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不再是單純的文化知識傳播基地,同樣也肩負著培養(yǎng)和塑造學生價值觀念和人格的重任.學生在校期間所形成的人格將對其在未來社會中的行為產生直接影響.在現(xiàn)實中,受我國升學制度的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升學競爭壓力,不少的家長和學校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性質的主要標準,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思想認識,導致學生在人際交往、人格塑造和自理能力上相對薄弱.這也就造成本應該在中學階段完成的心理健康教育被延至高等教育階段,因此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顯得更為重要,對促進大學生身心的和諧發(fā)展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2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人格培養(yǎng)的作用

    具體來講,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其一,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三觀”作為大學生人格構建體系中的重要支柱,是大學生人格健全的基礎,是大學生在待人處事過程中正確立身處事的前提和導向.只有當大學生能夠以正確的心態(tài)和眼光來看待事物時,其才能有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處事方式.其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自尊自愛,促使學生堅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使學生形成堅定的意志.要想形成高尚的人格,學生必須學會自尊自愛,為理想不懈奮斗,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克服內心消極的心態(tài),積極面對人生.其三,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超越意識,借助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良性競爭的意識,鼓勵學生積極進取,勇于開拓,不斷挑戰(zhàn)和超越自我,從而緩解或化解自身可能存在的人格障礙,同時通過不斷開拓和良性的競爭來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大學生在未來競爭更加激烈的社會中能夠更快的適應.其四,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消除大學生人格中的缺陷和不足,促進大學生人格發(fā)展活動的開展.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受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在大學生的人格中必然存在“短板”,而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強化學生心理因素,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同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特點,為大學生營造出了一個相對積極、輕松的人際交往氛圍,能幫助大學生凈化心中的消極心理情緒,促使大學生學會體諒他人,從而促進大學生人格的健全.

    3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大學生健全人格的途徑和方法

    3.1完善大學的心育組織機構,積極發(fā)揮心理教育的作用

    促進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要求高校從學校、院系、班級三個層次建立起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網絡,并不斷對該網絡加以完善.一方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承載體,高校應以此為中心,面向全校大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服務,針對當代大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特點,有效的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同時借助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室的專業(yè)優(yōu)勢,加強對大學生心理衛(wèi)生知識的宣傳,豐富大學生的心理衛(wèi)生知識,有效的增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或咨詢師以及其他專業(yè)教師與學生間的溝通與交流,從而及時發(fā)現(xiàn)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對其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和干預,以促進大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另一方面,就院系和班級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言,教師應主動深入學生,與學生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通過有效的溝通了解大學生內心的想法和需求,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予以高度的關注,以盡早的消除學生人格中的缺陷,使學生的行為更加規(guī)范.其次,利用班會和團會的機會,向大學生普及一些有關如何增進心理健康或者消除心理困擾,舒緩壓力的有效辦法和途徑.通過談話和討論的方式,增進學生間和師生間的交流,既提高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又消除了大學生的不良人格,使心理教育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有力地促進和維護大學生人格的健全.

    3.2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

    大學生是未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的生力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是促進我國和諧社會發(fā)展,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的客觀要求.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人格教育有助于幫助學生對自身有更加透徹而客觀的認識和評價,有利于高校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由此可見人格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扮演著頗為重要的角色,因此高校應重視對大學生的人格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將其作為高校教育中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將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與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有機的結合起來.強烈的獨立意識以及較強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使得當代的大學生更加渴望來自于家長和教師的信任、理解、支持與尊重.因此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師必須樹立起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給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在增強和激發(fā)學生自信心和積極性的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力量來克服性格中的弱點并發(fā)展和挖掘自身的閃光點,以此促進大學生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

    3.3關注特殊群體的心理健康,預防障礙性人格的形成

    經濟比較貧困、學業(yè)落后、日常生活散漫、生理存在缺陷的大學生即為本文中所指的大學生“特殊群體”.在這個特殊的群體中心理健康問題是比較普遍的,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其人格向不良方向發(fā)展,因而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對這些特殊群體的心理狀況予以關注和重視.學校和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比如針對貧困生,要注重對他們艱苦奮斗、樂觀向上精神的培養(yǎng),鼓勵他們勇往直前;而針對存在違紀現(xiàn)象的學生,學校則需要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加強對其思想教育,使其認識到自身行為的危害性,從而及時改正自己的行為,向著更加健康陽光的方向發(fā)展.

    3.4創(chuàng)建良好的校園心育環(huán)境,營造和諧校園文化氛圍

    第6篇

    一、微博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歷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在當前網絡文化浪潮沖擊下越發(fā)顯得力不從心,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快速發(fā)揮發(fā)展的社會節(jié)奏和文化潮流,局限性越來越多。面對當前這種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弱勢發(fā)展,微博的介人應用成功為其拓展溝通渠道、提升心理教育效果提供了新的探索途徑。微博作為近年來新興網絡載體平臺,已經被眾多學者論證其在教育領域應用的多重積極作用和巨大的潛在能量,可以說,微博的出現(xiàn)和微博文化的流行為教育改革、探索提供了新角度、新理念和新方式。對于當前稍顯落后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積極應用微博這種平臺工具進行教育探索與改革,已經成為必然。應用微博介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了當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高目標、多元化趨勢的必然。這種新型教育輔助工具的出現(xiàn)與傳統(tǒng)單一的、平面的、封閉的教育模式形成對比,通過將當前微博平臺上所能調動的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資源進行綜合利用形成立體化的教育網絡,從多個角度、多個途徑實現(xiàn)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施加全方位影響。這也是未來很長時間內教育領域所可能應用的最主要、最典型的教育模式之一[]l。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當前的中國社會處于經濟、社會、文化的激烈轉型與動蕩時期,無論從近些年來國內外國際環(huán)境變化還是國內政經社探索、改革來看,我們國家無疑都經歷著異常劇烈的思想動蕩,各種各樣的思想文化在這塊土地上碰撞,大學生作為處在學校與社會思想碰撞最為頻繁領域的重要群體,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承受了越來越巨大的壓力[2]??v觀近些年有關新聞報道情況來看,不少學生因為思想偏激、心理健康問題等走上了錯誤的道路,這些狀況的出現(xiàn)無疑說明了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嚴峻性和緊迫性。對大學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正確的思考引導,是確保他們正確看待各種問題、處理各種事件的保障,是他們重要人生階段的啟明星,所以,應用微博這種當前最貼近大學生實際生活、擁有強大影響力的社交工具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是必須也是必然。大學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帶有不少弊端,與學生心理脫節(jié)、與社會現(xiàn)實契合度低,學生不感興趣充滿抗拒,都直接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所以,改革當前教學模式,引人微博促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以一種更加優(yōu)秀、平易近人的方式將心理健康教育深人到學生們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有助于更好的引導他們形成健康的思想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也是微博介人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現(xiàn)實意義與重要價值。微博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能夠在當前多元文化價值觀沖擊的情況下,抵御各種消極網絡文化和信息對學生們思想的消極影響,讓他們在充滿困惑、矛盾的時候不至于走上偏激的道路。高校通過經營微博賬號對關注學生推送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相關知識能夠更好地促進資料的共享,通過介紹相關的心理論壇、網站或優(yōu)秀電視電影作品等提升學生接受度,讓學生自主動手尋找和應用,通過總結學生們時常在微博上發(fā)表的各類心情、牢騷和壓力來源等組織相關心理專題,了解學生心理動態(tài)變化并給予專業(yè)化的建議,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微博作為大學生表達自己觀念的新載體,越來越多的與他們的生活狀況掛鉤,他們在這個平臺上能夠自由發(fā)揮,在內心出現(xiàn)問題時有可供發(fā)泄的途徑、可供求助的渠道,對于高校來說也能夠通過這個平臺加強交流,更好地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于高校師生來說都是很好的嘗試途徑3]。

    二、微博應用價值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發(fā)揮

    微博介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突破了傳統(tǒng)教育空間與時間上的局限性,不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與局限,通過分析這些問題與局限從多種途徑強化微博積極作用的發(fā)揮、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當前主要實踐方向。微博介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間還較短,從目前實踐實踐情況來看,其具體存在以下三個問題,分別是內容狹窄、互動交流頻率低、更新速度緩慢。以內容來說,不少高校的微博平臺直接被作為學校官方網站的延伸,在運作模式上還偏向新聞化、固定化,缺乏吸引力,顯得僵化落后,內容上也較為狹窄,多數(shù)為一些專業(yè)的心理測試,學生們簡單看過就算,很少能夠保持長期興趣進行關注,可以說得不償失,并未充分發(fā)揮微博平臺的功用。互動交流頻繁帶來的樂趣是微博文化之所以深人人心吸引眾多用戶群的一大優(yōu)勢特點,微博平臺溝通中各種圖文并茂充滿樂趣的語言是高校的融化劑,對于高校經營微博來說,以風趣生動充滿幽默的語言來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內容需要高超的微博管理、運營技巧,目前不少高校在這方面的嘗試成績還是不太理想的。微博作為信息更新節(jié)奏更快的平臺來說,對信息的更新有著非一般的要求,不少高校微博心理教育無論內容還是與時下新鮮新聞的契合度都十分低,因而無法吸引眼球,使得學生失去興趣,這些不和諧因素的存在都會影響甚至限制微博能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發(fā)揮4。針對當前微博在大學生心理教育中應用的局限性,應該多策并舉以應對微時代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搭建專門展開心理教育的微博服務平臺,在管理模式和方法上與時俱進,應用高超的微博管理、運行技巧,打造充滿趣味、吸引人的微博心理文化,吸引大學生們的關注度和參與興趣。針對大學生心理需求和心里特點,在內容上進行精選,比如自我認知方面的知識、情緒的調控、人際關系的經營、心理健康測試等,以春風化雨的方式貼近大學生生活,滲透他們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通過微博上學生們反饋的心理健康測試信息來完成學生資料的收集,以此為基礎展開相應專題教育指導。針對多數(shù)大學生不喜歡面對面心理溝通交流的情況提供微博私信溝通渠道,讓他們敢于積極抒發(fā)內心問題,針對學生所提出的各類問題進行專業(yè)解答,并且不斷收集相關資料,整理成通稿,借由虛擬案例形式完成推送和教育,在解決大多數(shù)學生面臨的共同問題過程中減少人力物力與財力的消耗,對于特殊個案展開特殊幫扶。微博作為特殊的運營服務平臺,經營團隊工作人員的選拔也要具有微時代意識,能夠做到對微博資源的物盡其用,配合微博經營需求培養(yǎng)專業(yè)化、高素質的工作人員,經常與在校師生展開趣味互動,提升辨識度和親和力,強化對這一新型媒介的高校運用,并配合校內心理健康講座、課程與專業(yè)咨詢中心服務共同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校方要積極重視微博上信息的監(jiān)督與管理,在做好日常維護的基礎上,避免出現(xiàn)誤導性信息或者不當信息引發(fā)學生反感或抗議等,以一種成熟的方式做好心理教育的推廣與專業(yè)化服務閻。針對學生們的留言與反饋及時在微博經營方面進行靈活調整,滿足學生們心理需求的同時針對互聯(lián)網上大量流行信息進行針對性鑒別和普及,在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兼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負面信息嚴禁傳播的同時也可參與辟謠等活動,充分體現(xiàn)高校文化的包容性與進步性,以獲得學生認同與喜愛??傊?微博作為當前流行的網絡交流服務工具與平臺已經對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應用微博的這種影響力介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更好地展開各項工作,提升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同度,以一種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為學生們提供心理健康咨詢服務。

    作者:王小寧工作單位:平頂山學院

    第7篇

    根據(jù)相關部門提供的數(shù)據(jù)和消息,可以說如今大學生已經成為心理弱勢群體。根據(jù)相關部門調查,2005年前半年內。有25名北京的大學生是屬于非正常死亡,自殺身亡的就有10人。2003年,衛(wèi)生部和北京心理危機研究所數(shù)據(jù)消息,全國有大約3000千萬的青少年有不同的心理問題,而在這問題中,自殺已成為首要問題。由于心理問題導致的刑事犯罪也在大幅的上升,其中大學生占到17%。通過這些數(shù)據(jù)不難看出,當今大學生面臨著重大的心理健康問題,希望可以通過社會的呼吁以及重視,使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

    二、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和自我實現(xiàn)的原因

    1.感覺自身能力不足

    由于自身的不自信,從而懷疑自己的各種能力,導致不能實事求是地完成自我評價。正是由于這種過低的自我評價使自己的潛能與才干不能有效的發(fā)揮,使大學生不能在學習中或者工作上取得滿意的成果,從而引發(fā)自己內心的沖突和嚴重的情感挫敗感。而導致自身不自信的原因是因為在這個強烈競爭的社會環(huán)境中形成了大學生強烈的成才意識。因為過高的期望值設計了較高的理想目標,可現(xiàn)實與理想是存在差距的,正是因為這種差距使大學生產生了不自信的心理。

    2.不能實事求的實現(xiàn)自我

    由于知識的增加和社會閱歷的增強,大學生開始有了強烈的自尊心。但也正因此出現(xiàn)了一些因為自尊心所引發(fā)的問題,比如自尊心過勝。導致這種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是大學生長期處在學校簡單的環(huán)境中,使其人生觀、價值觀并不是十分的完善。這種不完善導致了大學生理論多于實際,缺乏對各個方面的現(xiàn)實態(tài)度。而在自尊心過勝和理論多于實際的情況下使現(xiàn)在的大學生不能實事求是的分析問題,從而阻礙了自我人生價值目標的實現(xiàn)。

    三、針對上述問題的相關對策

    1.調整好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健康不止是身體沒有疾病和殘缺,還應該是心理的完整。認知能力的正常就是一種良好的表現(xiàn),大學生在學習和解決問題時應該有良好的思維能力、極強的專注力、長久的記憶力和靈敏的觀察力。在這之外大學生還要正確的面對現(xiàn)實,處理好來自各方面的困難和問題。積極的情緒能讓大學生處在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中。自身會合理的處理消極情緒,能控制協(xié)調好消極和積極所帶來的影響。在這種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影響下也會使自身的品質隨之提升,在實現(xiàn)自我價值中可以解決各種困難和不良事物所帶來的影響。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來獲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有以效的控制和調節(jié)不良情緒的發(fā)生,可以長久的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正是這種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可以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變得更加和諧。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開闊自身眼界與知識,使其能對社會現(xiàn)狀實進行了解,以此來糾正自己不現(xiàn)實的理想,使大學生能夠更加適應社會,在面對各種復雜狀況時,有良好的心態(tài)去應對。因此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不僅可以使大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而且可以完善自身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可以促進自我目標的實現(xiàn)。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