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47:23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情緒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正值青春期的大學生,生理發(fā)育已趨成熟,但心理成長正經(jīng)歷著急劇的變化,這將在大學生情緒上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所以,大學生的情緒調適是否適當將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學生的情緒管理對高校學生管理者來說同樣顯得非常重要。要想做好學生情緒管理,必須先了解學生情緒的特點,通過日常觀察和案例分析,大學生情緒具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
1.情緒的復雜多樣性
情緒是人對外界的客觀事物或事件行為是否能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態(tài)度體驗或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能帶來這種態(tài)度體驗的東西既可以是物質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進入大學后,新的生活環(huán)境、新的交際對象、新的學習內容、新的希望和目標使大學生的需求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化,這些需求在不同階段、不同的學生身上體現(xiàn)出不同態(tài)度感受,表現(xiàn)出不同的情緒特點,情緒在大學生身上體出了復雜多樣性,這種多樣性的特點給學生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給學生工作增添了一定的復雜性。
2.情緒的不穩(wěn)定性
現(xiàn)階段的大學生正處于理智與情感的發(fā)育階段,是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生活在一個更加寬松、更加開放、信息源沖擊力更強、更復雜的環(huán)境下,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不斷地發(fā)生調整甚至變更,這種環(huán)境下的情緒不僅僅受外界環(huán)境的控制,而且極易受到個人心境的影響,心境好時,情緒就會表現(xiàn)出積極、亢奮、善于言談;心境不好時,情緒就會表現(xiàn)出消沉、低落、悶悶不樂、不愿跟別人交流,體現(xiàn)出大學生情緒的極不穩(wěn)定性。
3.情緒表現(xiàn)的隱蔽性
隨著大學生對校園生活的深入了解,社會閱歷的不斷豐富,人生經(jīng)驗的不斷積累,心智逐漸成熟,各種能力都有所增長,尤其是控制能力。遇到一些問題時,不論是自己滿意的還是自己不滿意的,當面不去做過多的評論,把自己對所遇到的事情或事件的情感反應隱藏起來,比如近來出現(xiàn)的新名詞——陽光抑郁癥。這種情緒不易被別人覺察,有時,面對不滿意的事情反而會表現(xiàn)得更加高興甚至是非常滿意,給人造成一種假象,這種表現(xiàn)會因個人的性格不同而表現(xiàn)出一定的持久性,會對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和復雜性。比如:近年來在高校頻繁發(fā)生的學生自殺事件,這些自殺學生平常在老師的眼里是表現(xiàn)較好的學生,有禮貌、不惹是生非、不逃課曠課、跟學生之間的關系較融洽。但在某些事情上面,這樣的學生不善于發(fā)表意見,常表現(xiàn)出老好人的形象,不易讓同學或老師察覺他真實的內心想法,要想真正了解這類學生的內心世界非常困難。
4.情緒表現(xiàn)出的易沖動性
易沖動性是大學生情緒活動的一個突出特點,由于大學生正處于由不成熟到成熟起來的過渡階段,情緒活動表現(xiàn)出極不穩(wěn)定性,在處理某些問題時,往往不假思索,情緒的表現(xiàn)像疾風驟雨般來得快去得也快,這個特點可以通過具體案例進行說明。案例:在一次校運動會上,某院的一位二年級的紀檢部部長在檢查學生到場情況時,發(fā)現(xiàn)被安排的一年級某班的學生沒有按時到場,于是就找到該班班長,并告訴他,你班的學生今天沒有按要求到場,咱院的出勤率低就扣你班的分,班長一聽惱了,立刻反擊:昨天我班的學生到場了,你給加分嗎?你只知道給自己加分,并煽動本班學生不配合院里的工作。紀檢部長立馬惱火,在眾目睽睽之下給了班長一拳。這一拳在其他學生當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本案例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不論紀檢部長還是班長在處理問題時,都沒有能夠平心靜氣地去商談出現(xiàn)的問題、找到合適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從各自的觀點出發(fā),使矛盾進一步激化,在學生中間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明顯體現(xiàn)了學生情緒的易沖動性,造成這種沖動性的根源是他們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情緒管理對學生個人和老師的成長和發(fā)展都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以上情緒特點如果不能給予及時和正確的引導,非常容易導致大學生的不良情緒產生,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打擊,同時也給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生的管理工作帶來困擾。
二、造成大學生情緒多樣性特點的因素分析
由于現(xiàn)代的大學基本上都是開放式的,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往往是分開的,學生是來自全國各地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生活習俗、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都會造成學生的情緒表現(xiàn)。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長期的學校教育管理中缺少對學生的情緒教育管理
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注重的是學生的成績,只要成績好,就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學生的個人感受和表現(xiàn)出來的反常情緒往往被忽略,甚至是置之不理。班主任或者德育導師的學生管理管理工作也常常把紀律、學習成績作為對學生好壞的衡量標準,很少有老師在管理學生時考慮用一種藝術的手段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在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去關注學生的情緒感受。在大多數(shù)的高校學生管理中,注重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教育,卻忽視了學生的情緒管理教育,情緒表現(xiàn)又是個人心理活動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能從中體現(xiàn)個人的心理素質,在人才素質整體結構中具有基礎和核心的作用。這是學校教育長期存在的一個嚴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
2.所學專業(yè)影響著學生情緒
大學期間的專業(yè)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情緒,如果學習的專業(yè)是自己喜歡的,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起來就感覺很愉快,沒有壓力感,學習視野也會不斷擴充,心情自然就會放松,狀態(tài)就表現(xiàn)良好;如果所學專業(yè)不是自己喜歡的,是家長的意愿,學習起來就被動,沒有積極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整個的學習生活會產生厭倦情緒,同時也會感染到個人的生活當中去,尋找其他的具有刺激性的生活方式以求解脫學習帶來的厭煩情緒。
3.家庭教育方式嚴重影響個人的情緒
家庭作為社會的最小基本單位,是個體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生活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huán)境是孩子最早接觸的生活環(huán)境,在什么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下生活,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性格是不一樣的,甚至會有很大的差別,如果在家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管理過于嚴厲甚至粗暴,孩子就易形成自卑、內向的性格特點,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憂郁的神情;如果父母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過于保護、過于干涉、拒絕甚至否認孩子的行為,孩子就易形成孤僻的性格特點,表現(xiàn)出對人對事不信任、消極、松散懈怠的態(tài)度;如果父母過于嬌慣孩子,對孩子放任自流,孩子就會形成飛揚跋扈、自私、唯我獨尊的生活態(tài)度,稍有不順就會大發(fā)雷霆、不顧及場合,認為一切都應該圍繞他一個人轉;生活在一個和諧、相互尊重、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家庭的孩子,孩子的性格一般比較活潑、開朗,給人非常陽光的感覺;生活在一個四分五裂、整天家里烏煙瘴氣的環(huán)境下的孩子,性格就比較孤僻、自卑、往往帶有暴力傾向。這些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后期的性格養(yǎng)成都有很重要的影響,當然這些也會影響到個人情緒的表達。
4.理想與現(xiàn)實生活及個人的自我認識度影響著個人情緒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的生活習俗影響著個人的情緒,一般高校的學生生源地域較廣,有的來自農村,有的來自城市,來自農村的學生遇到城市的學生時,由于生活上的差距,常會產生自卑的情緒,感覺自己處處不如別人:才藝不如人,生活質量不如人,知識面不如人等。這方面的認識會嚴重影響在校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性格內向的學生就容易形成自閉癥。從農村來到城市,對大學充滿著幻想和期待,但面對現(xiàn)實時,又會發(fā)現(xiàn)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這時如果不能正確認知自我,把自己位置擺正,生活在這種種矛盾沖擊的心理下,大學生容易形成抑郁的情緒,所以,對大學現(xiàn)實生活的滿意度會影響學生的情緒。針對大學生的情緒特點及成因分析,作為高校學生管理者來說,應該全面分析問題,及時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更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管理。
三、大學生情緒管理的對策
大學階段是一個人人格發(fā)展、人生觀和世界觀確立的重要階段,面臨著一系列重要的人生課題和抉擇。穩(wěn)定、積極、健康、向上的情緒是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保障,也對高校學生管理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是保證大學生很快適應學校生活并適應社會需要的重要基礎。為更好地管理大學生的情緒,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加強大學生的情緒引導教育
情緒引導教育就是通過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從內心深處引發(fā)學生積極的、愉悅的情感體驗。在情緒引導教育的過程中,引導者要注意尊重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社會品性,培養(yǎng)他們的情緒調控能力、正確認知自我、悅納自我的能力,加強大學生與同學、老師的交流互動,增強他們的社交能力,引導他們積極參加校園活動,盡快適應大學生活,促進他們對學習、學校生活和周圍事物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及認識到作為大學生應擔負的責任和使命,培養(yǎng)出情感豐富、思想活躍、積極向上、奮發(fā)進取的新時代大學生。
2.不斷完善學校情緒管理設施、提高學生管理人員的情緒管理水平
學校設施對學生的情緒也有一定的影響,比如硬件建設比較完備的學校,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項目、課程學習來滿足對現(xiàn)實大學生活的不滿情緒,軟件建設方面,開設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心理培訓和教育,也可以開展形式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提供展示大學生不同類型才華的舞臺,給學生提供適時釋放學生內心壓力的環(huán)境和對象;其次是選擇中青年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在教學方面能給以學生引導,在情感教育方面也有一定的經(jīng)驗,自身有較好的情緒掌控能力,面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能給學生進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進行溝通。最后在校內成立專門的心理輔導機構,配有專職心理咨詢師,一旦遇到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能及時提供疏通和緩解心理壓力的方法和途徑,避免事情向縱深方向發(fā)展。
3.努力營造寬松、和諧、健康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個環(huán)境,父母的性格、人格、心理素質和教養(yǎng)方式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個性發(fā)展和心理發(fā)展,鑒于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學校教育,更應該延伸到家庭的健康教育,成立家長學校,學生在校時,應及時跟父母取得聯(lián)系,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從深層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另外,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時的表現(xiàn),在學生管理上,與父母達成一致共識,雙方協(xié)作,共同做好學生的情緒管理工作。
四、總結
1.1情緒具有內隱性與外顯性并存的特點
女生情緒具有一定的內隱性。與男生比較,女生性格內斂,表面上平和細語,但內心深處卻積攢著抑郁、憤怒、苦惱、恐懼、興奮、激動等情緒,所以,有的時候很難發(fā)現(xiàn)她們真實的想法。女生情緒具有一定的外顯性。他們喜歡與自己的閨蜜聊一些她們關于生活、學習、愛情的方面的話題。在尋求幫助的同時,敞開心扉,這個時候他們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全部暴露出來。所以女大學生的情緒變化無常,讓人難以捉摸。
1.2情緒中表現(xiàn)出感性大于理性的特點
女生的某種情緒得不到控制,一旦持續(xù)時間較長就會產生集聚效應,使得情緒大范圍的擴散,將這種情緒強加到相似的事情或相似的環(huán)境當中。不自覺的將情緒帶給別人或帶到這件事情當中,感情用事,失去理性思考,這樣不僅會影響自己的生活,也可能會影響到其他人的正常生活。
2.網(wǎng)球隊女大學生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2.1有利于教練開展訓練
隊員情緒管理對教練員展開訓練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學習過程是一個通過認知、產生動機、情緒調整等配合完成的系統(tǒng)工程。學生有一個好的情緒才樂于學習、善于學習、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加強學生情緒管理,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將幫助學生抵制抑郁、煩躁、憤怒、激動等不良情緒給學生帶來消極影響。在網(wǎng)球訓練中,學生只有保持一個好的情緒才會對訓練抱有積極的態(tài)度,在執(zhí)行教練訓練意圖及在完成訓練任務上會有高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有利于促進球隊內部的和諧
情緒是一種表達內心想法與情感的心理活動,在人與人之間起著表達與傳遞信號的作用。事實上情緒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較語言更具有優(yōu)勢,更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所以良好的情緒管理將會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那么,在球隊中保持一個和諧的人際關系,需要教練對隊員進行良好的情緒管理教育,認識到情緒管理對對內和諧的重要性。好的情緒可以傳播甚至泛化,使得大家都具有好的情緒;消極的情緒也會互相傳染,將大家的情緒搞得消極。只有每個人都抱有積極的情緒才會保障球隊內部環(huán)境的和諧。
2.3有利于自身訓練水平的提高
自我情緒的管理對于隊員自身訓練水平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積極地情緒使得學生有好的心情、好的狀態(tài),從而會積極投身訓練當中,充分理解技、戰(zhàn)術的應用;如何合理的分配體能;積極承受訓練帶來的強度與負荷,保質保量的完成訓練任務,從而提高訓練水平。相反,情緒管理不好會導致訓練懈?。徊荒苷J真理解教練意圖;甚至思想怠慢導致身體肌肉消極運動所產生的意外受傷,傷病的產生不只是訓練效率的低下,還有可能長時間的養(yǎng)病,這種狀況隊員自身從何談訓練水平的提高。
3.網(wǎng)球隊女大學生情緒管理策略
3.1提高認知水平,做好自我情緒管理
提高自我認知水平。情緒的不穩(wěn)定并不是源于事情本身,而是是否有理性的思考,女生看待事情往往帶有感性色彩去解釋與評價,如果改變我們的認知水平,理性看待問題,改變了對事情的看法,消極情緒、不穩(wěn)定的情緒將會改變。提高認知水平,理性思考人或事將會促進自我情緒的管理。合理的宣泄與表達。合理的宣泄與表達在一定意義上會釋放不良情緒,讓心胸豁然開朗,有如釋重負只感覺。合理宣泄可以通過打墻、發(fā)球等練習手段進行,可以對墻狂打但注意千萬不要受傷。合理表達注意觀察對方的情緒,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想就會在表達出自我感受的同時不去傷害到對方。嘗試不同的情緒體驗。情緒急躁的時候可以做一些平靜心態(tài)的事情。如練習第二次發(fā)球,要求穩(wěn)定性,這樣可以調節(jié)急躁情緒。情緒抑郁時做一些亢奮的事情。如練習第一發(fā)球,調動自己的興奮度,從而調節(jié)抑郁的情緒。
3.2建立師生間的交流平臺,輔助學生情緒管理
教練是一支隊伍的靈魂,沒有教練的技術與精神指導,這支隊伍是沒有戰(zhàn)斗力的。其實教練有時像隊員的父母,有時像隊員的哥哥姐姐,他們需要教練的關懷與指導。教練作為隊里面年長者在人生閱歷和情緒管理上都更有經(jīng)驗,所以,教練在訓練場上是技術顧問,在場下是心理醫(yī)生,這種角色的轉換不可缺少。尤其作為隊員情緒的間接管理者更需要和隊員進行溝通,而且察言觀色、建立信任、有心靈上的溝通這些一樣都不能少。所以教練與學生應建立一個心靈交流的平臺,輔助學生進行情緒管理。
3.3加強隊伍凝聚力,提高情緒管理效率
一個好的球隊并不是訓練的時候到,結束離時開,它一定是大家除訓練外還有其他情感的交流,這樣的隊伍才是有凝聚力的隊伍。重點是,一支凝聚力強的隊伍會給所有隊員精神上的支持,而且當團隊的凝聚力驅使時,帶給大家的是自信、樂觀、快樂等積極情緒,遇到煩心事或困難會有大家的支持與幫助,有利于個體不良情緒的宣泄與表達,抑郁、急躁等情緒會明顯改善。
4.結語
隨著積極心理學的不斷興起,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和研究視角不斷拓展延伸,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重點也從以往對消極情緒、對人類的疾病和弱點的對比分析中轉向更加關注人的健康情緒體驗,關注人對社會的積極態(tài)度,關注人類的優(yōu)秀品質培養(yǎng)與美好心靈的挖掘。
1.積極情緒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具體表現(xiàn),在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針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及由于缺乏情緒管理教育指導而導致大學生中出現(xiàn)的人格問題、道德問題、情感問題、生活問題、就業(yè)問題等嚴重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長成才現(xiàn)象的不斷頻發(fā),積極開展以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積極情緒管理的策略研究,可以進一步發(fā)揮積極心理學引領下的大學生情緒管理教育促進高校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通過探尋解決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新方法、新途徑,更好地發(fā)揮積極情緒管理在解決大學生情緒問題中的主導作用,科學利用積極情緒會匯聚的正能量效用,助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開展,更好地發(fā)揮大學生情緒管理教育的引領、指導、激勵和升華的心理功能作用,充分體現(xiàn)高校大學生情緒管理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的價值在于充分發(fā)揮積極心理學在促進大學生為引領,以大學生情緒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依托,以積極情緒匯聚的正能量為載體,以有效發(fā)揮積極心理學重要的功能作用為目標,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審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積極心理學的價值取向賦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內容和制高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應該是預防和矯正心理問題和關注發(fā)展和幸福并存,因此,必須把積極心理學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科學有效地心理健康模式,科學利用積極情緒會匯聚的正能量效用,助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開展,更好地實現(xiàn)高校大學生情緒管理教育的引領、指導、激勵和升華的心理功能作用,對于進一步提高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激發(fā)大學生學習潛能,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成才具有現(xiàn)實而深遠的意義。
二、明確目標任務,激發(fā)大學生學習潛能,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積極心理學的取向賦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內容和更高目標。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研究大學生情緒管理問題,其目的就是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積極因素。
1.發(fā)揮積極情緒管理匯聚正能量的積極作用,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積極心理學因素。積極心理學的價值取向賦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內容和更高目標;積極情緒管理對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了新要求。為高校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明確而目標任務。它以全新的視角改變了以往心理健康教育關注的重點,將關注心理問題消極方面產生的不良影響,轉向關心大學生優(yōu)秀品質和美好心靈的塑造,關注大學生的積極認知加工、積極的情緒體驗和積極的社會行為,并將如何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快樂的人才作為未了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最高目標提出,為深入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考。充分發(fā)揮積極情緒管理匯聚正能量的積極作用,讓積極情緒管理在大學生成長成才中的助力正是本文開展研究的亮點所在。
2.培養(yǎng)大學生個體發(fā)掘自身的潛能與力量,激發(fā)大學生學習動機,培養(yǎng)大學生好學、樂學、勤學與積極樂觀向上。運用保護性因素促進心理彈性的形成,增強大學生社會適應性,以充滿快樂的希望和散發(fā)著青春活力的心靈狀態(tài),運用科學有效利用積極情緒管理策略對于大學生身心健康,不斷增強大學生積極情緒的感受力,提高大學生情緒智力,挖掘潛力、培養(yǎng)調控情緒的能力,提升幸福指數(shù)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發(fā)揮積極情緒管理作用,提高大學生情緒智商,讓積極情緒在情緒管理中發(fā)揮重要作用,進一步發(fā)揮積極情緒在情緒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勢在必行。
3.開發(fā)大學生情緒智力,自覺養(yǎng)成積極的品質,塑造積極的自我,追求積極的改變,營造積極的關系。調節(jié)情緒健康應重在關注人的積極面,調動人的積極性。積極心理學的力量,是幫助人們發(fā)現(xiàn)并利用自己的內在資源,進而提升個人的素質和生活的品質。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需要自我實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會激發(fā)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yōu)秀品質,積極心理學利用這些資源來幫助一般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發(fā)掘自己的潛力,并以此努力獲得美好的生活??茖W有效利用積極情緒管理的方法策略,就要學會積極認識情緒,積極表達情緒,積極地調整情緒。從認知、情境、平衡、社會支持等角度全面調節(jié)情緒,達到情緒健康。調節(jié)情緒、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應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為擁有健康快樂的人生加油。
4.以積極情緒心理學“培養(yǎng)個體積極心態(tài)”理念為指導,促進大學生自我教育。積極心理學這種關注人的優(yōu)秀品質和美好心靈的心理學,從關注人類的疾病和弱點轉向關注人類的優(yōu)秀品質,從關注負性情緒轉向關注積極情緒。本課題的研究目的是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心態(tài),通過自我教育實現(xiàn)積極的認知加工,積極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如樂觀、希望、自我接納、自尊、寬容、逆境中的心理彈性、審美體驗、智慧靈性等;人的積極的情緒體驗,包括人類的幸福感、滿意感、流暢感、快樂感等;人對社會的積極態(tài)度,包括社會凝聚力、利他行為、社會責任感、寬恕、仁慈、愛的能力等,為大學生擁有陽光心態(tài),閃亮青春給力。
三、發(fā)揮積極情緒管理策略效用,提高高校大學生心理品質,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
積極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研究的一種全新研究價值取向,為進一步研究大學生情緒管理問題以新的啟示。隨著當今由于大學生心理問題造成的傷害事件不斷頻發(fā),加強高校大學生積極人格塑造,進一步發(fā)揮積極情緒對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成長成才都有著重要意義。
1.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情緒管理策略研究需考慮性別、年級、生源以及產生情緒障礙原因等差異。大學階段是人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是個體逐步由依賴走向獨立,進入成人社會的關鍵時期。許多大學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思想準備,因而出現(xiàn)不適應現(xiàn)象,包括奮斗目標的失落、理想與現(xiàn)實的反差、學習適應的不良、交往的困難等。相應地采取的對策就應該不僅包括樹立牢固的科學人生觀、在學習中探索“適應期”規(guī)律、進行“適應期”的心理調整、參與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等,更應該考慮大學生情緒管理中的性別差異、年級差異、生源差異、產生情緒障礙的原因差異,充分利用策略去引導大學生在學習中的專注、快樂、興趣、挑戰(zhàn)性,干預的關注點在學生體驗主觀幸福感受、成功感和學習樂趣,建構學生的積極的自我概念、希望和生活滿意度,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和戰(zhàn)勝挫折的心理彈性,而不是單純的克服消極情緒,這樣才能通過積極心理學更有針對性地發(fā)揮大學生人性中的積極情緒的功能。
2.發(fā)揮積極情緒效用,增強學習動力。積極心理學的關注點在積極的情緒和動機。積極情緒具有更加持久的適應功能。比如,失敗的反饋會造成對悲觀的夸張,夸大危險,令人焦慮;而成功的反饋造成人對成功的整體的“樂觀偏向”,使人積極克服困難,低估危險。研究發(fā)現(xiàn),伴隨著正性情緒的積極狀態(tài)的認知,產生了不同尋常的思考、靈活和創(chuàng)新的學習,對新知識的接納變得更加敏感。對大學生情緒問題的產生與影響的進一步研究表明,積極的情緒比中性的和負性的情緒更能促進大學生學習、提高智力,挖掘潛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且積極的情緒還有助于消除負性情緒、擴大人的心理資源,使人在逆境中具有容忍挫折的心理彈性。積極的情緒更能維持長久的行為動力,更加有利于人們發(fā)揮潛能,尤其是高級的學習、創(chuàng)造性智力。積極情緒使人變得更加穩(wěn)定,目標明確,效率更高,目光更加深遠,力量更加強大。這種積極性不是一時的熱情和沖動,而是永久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穩(wěn)定的,它能引導大學生在幸福感中學習,幸福快樂成長。
3.運用積極情緒管理的方法策略,客服消極情緒帶來的影響。在激烈競爭的社會,壓力會越來越大,挫折如影隨形,增強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尤為重要。作為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積極情緒管理心理素質。高校作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專門機構,如何發(fā)揮情緒的主要作用,有效利用積極情緒解決各種心理問題,克服不良情緒帶來的影響,調動積極情緒匯聚的正能量,為促進大學生健康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幫助。情緒管理是指通過研究個體和群體對自身情緒和他人情緒的認識、協(xié)調、引導、互動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個體和群體的情緒智商、培養(yǎng)駕馭情緒的能力,從而確保個體和群體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并由此產生良好的效果。情緒管理隸屬管理心理學,是尋求激勵人心理和行為的各種途徑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生活質量,幸福程度。
4.運用合理情緒療法,改變大學生不合理認知。管理情緒要運用改變認知是一種非常重要情緒管理策略。任何事物都有兩面,積極的認知就是在看到事物不利面的同時,更能看到積極的一面,使人增強信心,情緒飽滿。調節(jié)情緒要注意行為調節(jié)。不良情緒已經(jīng)發(fā)生時,可以通過一些行為上的改變而加以調節(jié)。也許這些行為是瑣碎的,但卻是獲得良好情緒的有效途徑。加強情緒智力的培養(yǎng),積極的方法手段應對不良情緒,調整解決副性情緒帶來不良影響,幫助大學生自覺養(yǎng)成積極的品質,塑造積極的自我,追求積極的改變,營造積極的關系。開發(fā)大學生情緒智力,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關于積極的情緒和體驗。當前,關于積極情緒的研究很多,主觀幸福感、快樂、愛等,都成了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新的熱點。關于積極情緒與健康關系。積極的心理和情緒狀態(tài)對保持或促進生理健康有很大的實際意義。
四、結束語
1.蒙古族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總體情況
蒙古族大學生情緒調節(jié)能力總問卷及各個維度的平均分均在4分以上,情緒調節(jié)能力良好。
2.蒙古族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性別差異男性蒙古族大學生和女性蒙古族大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是在情緒控制維度上,呈現(xiàn)了顯著的差異(p<0.05),女性蒙古族大學生的情緒控制水平要高于男性蒙古族大學生。注:*p<0.05;**p<0.01(下同)
3.蒙古族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年級差異
在年級方面,蒙古族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總分有顯著差異(p<0.05)。根據(jù)事后檢驗得知,大三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低于大四。
二、蒙古族大學生攻擊情況
1.蒙古族大學生攻擊的總體情況
2.蒙古族大學生攻擊的性別差異
在性別方面,攻擊的總分沒有顯著差異,但是蒙古族大學生言語攻擊在性別上有顯著差異(p<0.05)。就總分來看,男生的攻擊總分明顯比女生高。在其他維度上,男女性別差異不顯著。
三、蒙古族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和攻擊的相關關系
情緒控制與攻擊中的言語攻擊存在顯著相關,也就是說,情緒控制能力越強,言語攻擊行為越少。情緒調節(jié)自我效能感與攻擊中的言語攻擊存在顯著相關,說明情緒調節(jié)自我效能感越強,言語攻擊行為越少。
四、相關建議
1.對于情緒管理能力較低或攻擊水平較高的蒙古族大學生
建議對其情緒管理能力進行干預,干預方式可采取思政教育“、共性教育”與“個性教育”結合引導、心理教育、心理預防以及各類方式相結合的方法。
2.應加強蒙古族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輔導。
要重點提高他們的人文修養(yǎng)素質,鼓勵他們多讀書、讀好書,增長見識、開闊心胸,教給他們遭遇情緒不適時尋求外界幫助的技能,以及理智地對攻擊進行調控的技巧,不要過度壓抑情緒,也不能任由情緒肆意發(fā)泄。
3.要重視對男性蒙古族大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的培訓。
在對男性蒙古族大學生進行情緒管理能力輔導的時候,要重點加強對他們理智控制攻擊的能力。
4.鼓勵蒙古族大學生參加各類大學生社團
關鍵詞:情緒智力 情緒利用 情緒監(jiān)控 信息搜尋能力
分類號:G250
引用格式:王浩成, 汪淑云, 車俊鐵. 大學生情緒智力對信息搜尋行為能力的影響探究[J/OL]. 知識管理論壇, 2017, 2(3): 186-191[引用日期]. http:///p/1/134/.
1 引言
在信息快速增長的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信息搜尋已經(jīng)成為人們每天的主要活動之一,特別是大學生利用信息搜尋來進行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或社會生活知識的擴展。對于信息搜尋行為影響的研究中,情緒一直未被重視。然而,情緒在人的身體和大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調節(jié)和適用功能。對決策行為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情緒已成為決策過程中與認知并駕齊驅,甚至超過認知作用的一種重要成分,情緒和理性對行為的作用也會隨著各自成分的增減而發(fā)生變化[1]。T.D.Wilson較早將心理特質情感因素引入信息搜尋行為模型中,認為信息需求并非是最原始的需求,而是源于更為基礎性的需求――心理、認知和感情3方面的需求,認為情緒影響個體信息搜尋行為[2]。C. C. Kuhlthau[3]的信息で蠊程模型奠定了情緒在信息搜尋中的重要作用,認為信息搜尋的每一步都伴隨情緒的產生并受其影響,與信息需求相關的是“不確定性情緒”,但隨著查找的進行和相關資料的獲得,用戶情緒隨之發(fā)生變化。最能體現(xiàn)個體情緒控制和利用能力的是個體情緒智力。情緒智力的研究者指出,情緒智力是個體監(jiān)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緒和情感,并識別、利用這些信息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能力。
2 相關理論及研究現(xiàn)狀
2.1 信息搜尋行為能力
2000年1月18日,在美國德克薩斯的圣安東尼奧召開的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ALA)冬季會議上,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xié)會標準委員會評議并通過了《高等教育信息素養(yǎng)能力標準》[4]。C.F.Timmers和C. A. W. Glas[5]基于此標準提出了信息搜尋行為能力的構成,信息搜尋行為構成與高等教育信息素養(yǎng)能力標準的對照見表1。他們還開發(fā)了信息搜尋行為能力量表,認為測量大學生的一般信息搜尋行為與特定的目標任務無關,因此標準4“能夠有效地利用信息達到特定的目的”被排除。而行為調整是信息搜尋行為構成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把行為調整作為一個構成添加進去。
2.2 情緒智力的概念及構成
1990年,P. Salovey和J. D. Mayer[6]最早使用“情緒智力”術語,認為情緒智力是指個體監(jiān)控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并利用這些信息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能力。他們還指出了情緒智力由3種類別的適應能力構成:①情緒的評價和表達,包括自身情緒的評價和表達以及對他人情緒的評價,自身情緒可進一步分成言語的和非言語的,他人的情緒可進一步分解成非言語的感知和同情。②情緒的調節(jié),包括自身的情緒調節(jié)和影響調節(jié)他人的情緒。③解決問題時情緒的利用,包括靈活的計劃,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重新定向注意力和動機。1997年,J. D. Mayer等又提出了修訂的情緒智力模型[7],強調情緒智力的認知成分,把情緒智力概念化為術語智力和情緒化的潛在發(fā)展。修訂后的情緒智力包括4個分支:①情緒的感知、評價和表達;②想象力的情緒化助長;③情緒化知識的理解、分析和使用;④進一步助長情緒和智力的情緒調節(jié)。情緒的感知,評價和表達是最基本的過程,情緒的反射調節(jié)需要最復雜的過程。
許多研究者探討了情緒對信息搜尋行為的影響,國內學者劉利華[8]提出了基于評估理論的情感影響機制研究框架,認為個體對在工作或娛樂中發(fā)生重大事件的評估會產生情感,這些情感影響信息搜尋行為意愿包括開啟、擴展、限制、終止和規(guī)避信息搜尋,并進一步指出消極色彩的情感因素影響更大,有些消極情感會影響信息搜尋的開啟、擴展、終止以及規(guī)避,而積極色彩的情感因素主要影響信息搜尋的開啟和擴展。K. S. Kim[9]調查研究了用戶情緒控制和搜尋任務對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搜尋行為的影響,發(fā)現(xiàn)情緒控制和任務顯著影響搜尋行為但是對于搜尋績效的影響并不顯著,用戶的情緒控制對搜尋行為的影響隨著搜尋任務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由以上可以看出,研究者主要探討了情緒對信息搜尋行為的影響,而與情緒密切相關的情緒智力對信息搜尋行為的影響研究是個空白,情緒智力能否影響信息搜尋能力,高情緒智力個體的信息搜尋能力是否較強?本文旨在探討情緒智力與信息搜尋能力的關系。
3 研究設計
對于信息搜尋能力,筆者采用C.F.Timmers和C. A. W. Glas于2010年開發(fā)的信息搜尋行為量表[5],該行為量表是以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學會(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養(yǎng)能力標準的內容為基礎開發(fā)的,包括30個題項,4個分量表,分別是:信息搜尋策略利用、信息評價、信息參考和行為調整。該量表采用Likert四點式計分(3=總是,2=經(jīng)常,1=有時,0=很少或從不)。劉妍等[10]對此量表對中國大學生的適用性進行了測試,顯示此量表的Cronbach’s alph α系數(shù)為0.872,分半信度為 0.835,重測信度為 0.876;各分量表的信度均在可接受的范圍內,信度指標良好;各題項與量表總分的相關性顯著,各分量表之間及其與總量表之間均呈顯著相關,該量表的內容效度與結構效度良好,并由此得出,此量表具有良好的測量學指標,可以作為中國大學生信息搜尋能力研究的有效測量工具。
對于情緒智力的測量,美國心理學家N. S. Schutte、J. M. Malouff、L. E.Hall等[11]以P. Salovey和J. D. Mayer[6]的理論為基礎編制了一份自陳問卷量表。該問卷量表包括33個題目,其中3道反向題,采用5 點記分形式,此問卷量表的Cronbach’s alph α系數(shù)為 0.90。北京大學黃韞慧等[12]對此量表中文版進行效度檢驗和修訂:項目分析顯示, 33個題目在項目-總分相關及項目鑒別度上均符合測量學要求,但是單因素和四因素結構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擬合結果不滿意。因此他們重新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獲得4維因子結構,驗證性因素分析得出4維結構擬合為最佳(CMIN/DF=2.19,CFI=0.90,GFI=0.93,AGFI=0.90,RMSEA=0.05)。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數(shù))達到0.85。量表與同時施測的量表的相關關系符合理論預期,具有較好的會聚效度和效標關聯(lián)效度??梢詽M足今后國內相關研究和應用的需要。 修訂的 EIS 中文版具有四因素結構,分別為:情緒監(jiān)控,強調對于自我的情緒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進行有效的控制;情緒利用,描述了利用情緒進行問題解決的能力;社會能力,描述了社會活動中的情緒使用; 他人情緒評估, 描述了通過口頭和非口頭的信息對他人情緒進行知覺的能力。本文用黃韞慧等修訂的中文版進行情緒智力測量。
本次調查于2016年6月在北京地區(qū)展開,包括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北京印刷學院、北京科技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4所高校,發(fā)放250份問卷,收回230名在校大學生的有效樣本數(shù)據(jù),男性占49%,女性占51%。其中年級分布中包括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各年級具體分布為大一占26%,大二占22%,大三占24%,大四占23%,研究生占5%。
4 數(shù)據(jù)分析
本文所有研究變量的描述性y計和相關關系如表2所示:
從表2中可以看出,信息搜尋行為能力總分和情緒智力總分相關系數(shù)為0.347(p
為了預測情緒智力各個維度對信息行為能力的影響,筆者以信息行為的各個維度分別為因變量,以情緒智力的4個維度,即情緒監(jiān)控、情緒利用、社會能力和他人情緒評估能力同時作為自變量進入回歸方程模型,得到5個回歸模型:
yi=ai+bix1+cix2+dix3+eix4+ξi,i=1, 2…,5。
其中y1、y2、y3、y4和y5分別為檢索策略、信息評價、信息參考、行為調整和總分,x1、x2、x3和x4分別為情緒監(jiān)控、情緒利用、社會能力和他人情緒評估的4個情緒智力維度。ai為常量,bi、ci、di和ei為系數(shù),ξi為誤差。結果如表3所示:
從表3和回歸方程模型可以看出,5個回歸方程的整體擬合度F達到顯著水平,從各個回歸模型可知,當情緒智力的4個維度同時進入回歸方程時,信息參考行為主要受情緒監(jiān)控的影響,回歸系數(shù)為0.457(p
5 討論
本研究通過數(shù)據(jù)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情緒智力與信息行為能力正相關顯著,說明情緒智力高的個體其信息搜尋能力較高,個體情緒智力影響信息搜尋能力。從情緒智力的分維度看,主要是情緒監(jiān)控和情緒利用維度影響個體信息搜尋能力,當情緒智力的4個維度(情緒監(jiān)控、情緒利用、社會能力和他人情緒評估能力)同時進入回歸方程影響信息搜尋行為時,情緒利用能影響檢索策略使用、信息評價、行為調整和信息搜尋行為能力總分,情緒監(jiān)控主要影響信息參考行為。情緒利用指個體利用相關情緒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情緒利用維度得分高的個體其利用情緒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信息搜尋個體進行信息搜尋行為時會面臨各種問題(如檢索策略的選擇、查詢的信息是否準確、是否應該調整目前的搜尋行為),由此會產生各種情緒,例如對信息結果不滿意會產生焦慮情緒,焦慮情緒利用高的個體可能會進一步促進搜尋個體調整行為,重新選擇策略,直到產生滿意的搜尋結果,信息搜尋效果提高;而焦慮情緒利用不好的個體可能會自暴自棄,放棄搜尋,不利于信息的搜尋。因此情緒利用對信息搜尋行為(檢索策略使用、信息評價、行為調整和信息搜尋行為能力總分)影響較大。情緒監(jiān)控指個體能夠有效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情緒監(jiān)控得分高的個體不容易受情緒的影響,表現(xiàn)的較為理性,因此情緒監(jiān)控得分高的個體對信息的利用參考程度較高,能更為理性地對搜尋的信息進行參考和加工,影響信息參考行為。
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①樣本數(shù)量較少且單一,需要收集更多的數(shù)據(jù)對結果進行分析。②情緒智力數(shù)據(jù)和搜尋行為都是用自我問卷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偏差,未來需要結合多種方式獲得數(shù)據(jù),例如實驗的方式,進一步檢驗結果的準確性。③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人格等[13],需要結合更多的內外部變量探討情緒智力與信息搜尋行為的關系。
參考文獻:
PHELPSE A. Emotion and cognition: insights from studies of the human amygdale[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6, 57(1): 27-53.
WILSON T D. Models in information behavior research[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1999, 55(3): 249-270.
KUHLTHAU C C. Inside the search process: information seeking from the user’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the InformationScience, 1991, 42(5): 361-371.
IANNUZZI P.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J]. Community &junior college libraries, 2000, 9(1): 63-67.
TIMMERS C F, GLAS C A W. Developing scales for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J].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2010, 66(1): 46-69.
SALOVEY P, MAYER J D. Emotional intelligence[J]. Imagination, cognition &personality, 1990, 9(6): 185-211.
MAYER J D, SALOVEY P. What is emotional intelligence[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7.
⒗華. 信息搜尋過程中的情感因素影響研究[J]. 情報理論與實踐, 2015(8): 71-74.
KIM K S. Effects of emotion control and task on web searching behavior[J].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2008, 44(1): 373-385.
劉妍, 鄒男男, 程文英, 等. 信息搜尋行為量表對中國大學生的適用性探討[J]. 圖書情報工作, 2013, 57(22): 99-102.
SCHUTTE N S, MALOUFF J M, HALL L E,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J]. 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998, 25(2): 167-177.
黃韞慧, 呂愛芹, 王壘, 等. 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的效度檢驗[J].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 44(6): 970-976.
王浩成, 車俊鐵. 大學生人格特質對信息搜尋行為的影響[J]. 圖書情報工作, 2016, 60(3): 109-113.
作者貢獻說明:
王浩成:論文設計與撰寫;
汪淑云:數(shù)據(jù)收集匯總;
車俊鐵:論文設計修改。
Effect of Undergraduate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n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
Wang Haocheng, Wang Shuyun, Che Juntie
Department of Library,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2617
論文關鍵詞:親情教育,高校,溝通,體驗
親情是親人之間的情感。親情是人類的一種基礎性情感,它在一個人的成長、學習、工作等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許多大學生對親情的認識不足,更多地去關注友情和愛情,而忽略了親情,而同時學校和社會對親情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足,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造成了現(xiàn)在高校中相當多的大學生存在親情缺失現(xiàn)象。加強大學生親情教育,增強大學生親情觀念和親情意識是大學生思想教育中一個函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大學生的親情困境
當今大學生的親情現(xiàn)狀不容樂觀,其突出地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了解父母艱辛,缺乏感恩之情。當今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盡管他們從小享受父母的精心呵護、百般關愛,但是當中的許多人對父母撫養(yǎng)兒女的艱辛缺乏相應的體驗,以為天經(jīng)地義、理所應當,缺乏感恩、感激之情。有些人把父母當作銀行,把家庭當作旅館,動輒張口要錢要物,稍不滿足就跟父母發(fā)火、慪氣;有些人花父母的錢大手大腳,絲毫不體諒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和父母掙錢之不易,甚至經(jīng)常提出與父母實際能力不相符的要求;還有些人上了大學以后,嫌棄自己那在農村勤苦勞作的父母體驗,認為他們土氣,不僅不愿回家看望父母,而且反對父母來校探望,怕給自己丟面子。
第二,理論上知道“孝敬”,行動上缺乏關愛。由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我國大學生普遍具有孝敬父母的意識,但是他們中許多人對孝敬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贍養(yǎng)層面,認為將來多掙錢給父母用就是孝敬,既然現(xiàn)在還沒有掙大錢給父母的能力,也就沒有辦法表達對父母的親情關愛了。據(jù)一項對12000名大學生進行的有關親情的問卷調查顯示,只有6%的大學生母親節(jié)問候過媽媽,7%的大學生與父母每周聯(lián)系一次,8%的大學生還保留了與父母通信的習慣,9%的大學生每年都能記得父母的生日,21%的學生會在節(jié)假日經(jīng)常給父母送禮物,28%的大學生把父母列為自己的傾訴對象,45%的學生很長時間才和父母聯(lián)系一次[1]。另據(jù)調查顯示,約有63%的學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43%的學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齡,76%的學生從未給父母祝賀過生日,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父母給子女過生日卻高達93%。[2]這一現(xiàn)狀凸顯了大學生盡管理論上知道孝敬父母,但是在現(xiàn)實的行動上對父母普遍缺乏關愛。其實,孝敬父母不僅僅指在物質生活上贍養(yǎng)父母,更多地涉及精神上的關愛,如體貼父母、過節(jié)問候父母、遇事與父母商量、多與父母進行感情交流、“?;丶铱纯?rdquo;等。
第三,溝通方式錯位,親情聯(lián)系銳減。處于信息爆炸時期的一代大學生,擁有比以往任何時代都大的資訊空間,加上年輕人思維活躍,感受力敏銳,容易接受和嘗試新鮮事物,使他們的溝通方式種類日益繁多。手機短信、QQ、BBS、E—mail、博客等等充斥了了他們的生活,電話的撥打頻率越來越低,通信這種更“原始”的溝通方式更是早早地退出了他們的交際舞臺龍源期刊。而大學生家長所屬的40歲以上中年群體,感知和掌握新資訊手段的能力有限,還是比較傾情于書信和電話這兩種傳統(tǒng)的交流方式。據(jù)有關專家估計,目前90%以上的30歲以下年輕人已經(jīng)摒棄了手書信函,只有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還習慣于手書信函[3]。兩代人之間交流、溝通方式的錯位,使得他們親情聯(lián)系的機會愈益減少,相互的不理解、不信任也在無形之中增多。
二、高校開展親情教育的必要性
盡管近年來高校在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上取得了一系列今人稱道的成績,但是由于對親情在大學生思想道德和身心健康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體驗,該方面的教育在多數(shù)高校至今缺位。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尚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要改善這種狀況必須明確親情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親情教育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礎成分。親情是家庭成員間感情的總稱,包括父母子女情、兄弟姊妹情等,其中父母子女情在親情中占有主要位置。親情是人世間最真切最樸素最珍貴的感情,孟子在其教育思想中明確指出:“任之實,事親事也”又說:“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強調了特殊性血緣親情構成了個體性自主自強和普遍性仁愛理想的根本基礎, 并明確主張其在人的整體性存在中占據(jù)著至高無上的終極地位。[4]可見,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認為親情是人類一切感情的基礎。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只有愛媽媽,才能愛祖國”同樣說明了這個道理。只有用愛心來愛父母的人,才會珍惜朋友、愛學校、祖國乃至社會、愛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只有在愛父母的前提下才能形成質樸健全的人性,實現(xiàn)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大學階段的教育是幫助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學會適應社會能力的關鍵階段,如果不對學生進行親情教育,其人生觀、價值觀等各方面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應在大學中開展親情教育,夯實親情這一人類情緒發(fā)展的基礎十分必要。
其次,親情教育是促進大學生健全發(fā)展的需要。心理學研究表明,導致個體成功的因素中情商占80%,智商只占20%,即決定一個人社會生活質量和工作事業(yè)成敗的關鍵因素,是情商而非智商。情緒心理學研究又進一步表明,親情關系在大學生情緒發(fā)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直接影響其友情和愛情的發(fā)展狀況與水平,從而制約其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而且會影響其認知與情緒的協(xié)調發(fā)展與身心的健康,從而直接制約其生活心態(tài)、道德觀念、行為方式的發(fā)展。總之,以親情教育促進大學生的情緒發(fā)展,進而促進大學生情緒與認知的協(xié)調發(fā)展和身心的健全發(fā)展,既關系到大學生在校的學習效率和生活質量,也關系到他們一生的健康與幸福。
同時,親情教育符合“優(yōu)生優(yōu)育”的社會要求。大學生作為青年中的“精英分子”,承載著社會的“優(yōu)生優(yōu)育”期望,但是大學生將來能否成為一個好父母,勝任“優(yōu)育”下一代的社會要求,在相當程度上受制于他們以往的親情關系。早在上個世紀中期,心理學家哈洛就通過動物實驗向人類提出了這樣的警告:一個親情經(jīng)歷淡漠的父親或母親,很難對自己的子女表現(xiàn)出應有的關懷和照料。在哈洛的實驗中,那些早年缺乏親情體驗的母猴,在生下小猴子后根本不會照顧小孩,不僅缺乏母愛體驗,有的甚至粗暴地對待小猴,致其死傷[5]。因此,加強大學生的親情教育,為其撫養(yǎng)下一代做好必要的情感準備,是高校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否則,“祖國的未來”命運堪憂。
三、高校開展親情教育的方法探討
親情作為一種積極、正向的情感,雖然帶有自然發(fā)生的一面,但更主要的需要靠積極的引導力量促使其得到養(yǎng)成且不斷豐富提升。[6]針對大學生的親情教育現(xiàn)狀,結合一些高校親情教育的成功經(jīng)驗,目前在大學生中開展親情教育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加強體驗教育,切實感悟親情。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做人道理和道德知識的掌握,一個從情緒體驗上的“認同”向行為觀念上的“應當”過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相應的情緒體驗能使認知對象具有主觀意義,使認知內容與個人心理產生“共鳴”,從而使人切實感悟認知對象的價值和認知內容的涵義,進而自覺地將之內化為自己“應當”的行為準則[7]。在重慶工商大學,每年的新生到校后,都要算一筆賬。首先算出家長對自己四年大學生活的投資成本,然后計算自己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夠回報父母對自己大學生活的投資;最后把自己的感受寫一封信告訴父母親。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體驗到了父母撫養(yǎng)自己的艱辛,懂得了珍惜親情,理解父母、關愛父母,連一些原本與父母有很深隔閡的學生也意識到自己的不成熟,改善了與父母的關系。這一教育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激發(fā)了學生的親情體驗,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是多么的巨大而無私,這種恩情是自己一生的巨大精神財富。以此為借鑒,高校還可以組織開展親情體驗大討論、親情小品大賽、歌曲大賽、有獎征文、組織學生觀看展現(xiàn)親情的電影龍源期刊。以此為契機觸發(fā)大學生的親情體驗和感恩意識,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地關愛父母,珍惜親情。
第二,針對父母精神需求,引導學生加強關愛。現(xiàn)代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家庭,當子女讀大學離開家后,許多父母感受到“空巢”的落寞。少了朝夕相伴的活潑身影,多了對遠方子女的牽掛。他們希望能時常聽到孩子的聲音,希望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況,希望孩子時常能惦記自己。針對父母的這些精神需求,學校應引導大學生加強對父母的關愛。例如,及時將自己的學習、生活狀況告訴父母,讓父母分享成長的快樂;遇到生活、交往方面的問題多與父母商量,別以為父母觀念已經(jīng)“落伍”了體驗,其實長輩的一些經(jīng)驗往往可以使孩子少走許多彎路;“?;丶铱纯?rdquo;,多陪父母聊聊天,別嫌父母“嘮叨”,須知能對孩子“嘮叨”常是父母的一種極大的精神享受。
第三,改善交流方式,促進有效溝通。針對目前大學生與父母間親子溝通方式錯位的情況,高校開展親情教育應注重引導學生改善與父母的交流方式,特別是讓學生了解交流方式不同其效果也會有所差異。運用現(xiàn)代化的交流方式固然有快速和簡便的優(yōu)勢,但容易讓交流越來越平面化、簡單化。而溝通不僅僅是交流信息,它還包含情感的需求。信函等傳統(tǒng)的交流方式,比起現(xiàn)代交流方式更能表達親情這種溫婉、細膩的感情。因此應倡導學生在掌握高效的聯(lián)絡方式的同時不要忽視寫信,抽點時間給的家人寫封信,會帶給父母更多的驚喜和心靈慰藉。與之相應,針對大學生交流方式的現(xiàn)代性、多樣性,學校應鼓勵家長跟上孩子的“前進步伐”,讓大學生教父母學習運用電腦和手機,以便他們有可能用手機短信、E—mail或QQ與孩子進行交流。這樣以來,交流的空間擴大了,頻率提高了,兩者之間的信任、理解和關愛也會越來越多。
另外,高校還應注重親情教育的系統(tǒng)性,把親情教育當成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貫徹始終,而不僅僅是一次主題活動。[8]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培養(yǎng)大學生的親情觀念和親情表達能力,使他們成為智商、情商俱佳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張躍年.論加強大學生親情教育的必要性[J].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3:78-79.
[2]唐海珍、李國強.當代大學生親情觀調查研究[J].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9:32.
[3]陳鵬.中國私人手書信函江河日下[EB/OL] .鳳凰網(wǎng),phoenixtv.com/home/news/Inland/200312/08/168814.html.
[4]何迎春、吳新穎、田道法.親情教育高校德育工作的切入點[J].中醫(yī)教育,2008,9:52-53.
[5][美]Roger R. Hock.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M].白學軍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168-170.
[6]李業(yè)才.情感教育問題及其化解[J].衡水學院學報,2009,10:103.
[7]喬建中.情緒研究:理論與方法[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271-272.
[8]趙建嶺.論大學生親情教育[J].陜西教育(理論),2006, Z1:358.
論文關鍵詞:親情教育,高校,溝通,體驗
親情是親人之間的情感。親情是人類的一種基礎性情感,它在一個人的成長、學習、工作等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許多大學生對親情的認識不足,更多地去關注友情和愛情,而忽略了親情,而同時學校和社會對親情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足,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造成了現(xiàn)在高校中相當多的大學生存在親情缺失現(xiàn)象。加強大學生親情教育,增強大學生親情觀念和親情意識是大學生思想教育中一個函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大學生的親情困境
當今大學生的親情現(xiàn)狀不容樂觀,其突出地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了解父母艱辛,缺乏感恩之情。當今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盡管他們從小享受父母的精心呵護、百般關愛,但是當中的許多人對父母撫養(yǎng)兒女的艱辛缺乏相應的體驗,以為天經(jīng)地義、理所應當,缺乏感恩、感激之情。有些人把父母當作銀行,把家庭當作旅館,動輒張口要錢要物,稍不滿足就跟父母發(fā)火、慪氣;有些人花父母的錢大手大腳,絲毫不體諒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和父母掙錢之不易,甚至經(jīng)常提出與父母實際能力不相符的要求;還有些人上了大學以后,嫌棄自己那在農村勤苦勞作的父母,認為他們土氣,不僅不愿回家看望父母,而且反對父母來校探望,怕給自己丟面子。
第二,理論上知道“孝敬”,行動上缺乏關愛。由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我國大學生普遍具有孝敬父母的意識,但是他們中許多人對孝敬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贍養(yǎng)層面,認為將來多掙錢給父母用就是孝敬,既然現(xiàn)在還沒有掙大錢給父母的能力,也就沒有辦法表達對父母的親情關愛了。據(jù)一項對12000名大學生進行的有關親情的問卷調查顯示,只有6%的大學生母親節(jié)問候過媽媽,7%的大學生與父母每周聯(lián)系一次,8%的大學生還保留了與父母通信的習慣,9%的大學生每年都能記得父母的生日,21%的學生會在節(jié)假日經(jīng)常給父母送禮物,28%的大學生把父母列為自己的傾訴對象,45%的學生很長時間才和父母聯(lián)系一次[1]。另據(jù)調查顯示,約有63%的學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43%的學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齡,76%的學生從未給父母祝賀過生日溝通,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父母給子女過生日卻高達93%。[2]這一現(xiàn)狀凸顯了大學生盡管理論上知道孝敬父母,但是在現(xiàn)實的行動上對父母普遍缺乏關愛。其實,孝敬父母不僅僅指在物質生活上贍養(yǎng)父母,更多地涉及精神上的關愛,如體貼父母、過節(jié)問候父母、遇事與父母商量、多與父母進行感情交流、“?;丶铱纯?rdquo;等。
第三,溝通方式錯位,親情聯(lián)系銳減。處于信息爆炸時期的一代大學生,擁有比以往任何時代都大的資訊空間,加上年輕人思維活躍,感受力敏銳,容易接受和嘗試新鮮事物,使他們的溝通方式種類日益繁多。手機短信、QQ、BBS、E-mail、博客等等充斥了了他們的生活,電話的撥打頻率越來越低,通信這種更“原始”的溝通方式更是早早地退出了他們的交際舞臺。而大學生家長所屬的40歲以上中年群體,感知和掌握新資訊手段的能力有限,還是比較傾情于書信和電話這兩種傳統(tǒng)的交流方式。據(jù)有關專家估計,目前90%以上的30歲以下年輕人已經(jīng)摒棄了手書信函,只有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還習慣于手書信函[3]。兩代人之間交流、溝通方式的錯位,使得他們親情聯(lián)系的機會愈益減少,相互的不理解、不信任也在無形之中增多。
二、高校開展親情教育的必要性
盡管近年來高校在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上取得了一系列今人稱道的成績,但是由于對親情在大學生思想道德和身心健康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該方面的教育在多數(shù)高校至今缺位。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尚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要改善這種狀況必須明確親情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親情教育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礎成分。親情是家庭成員間感情的總稱,包括父母子女情、兄弟姊妹情等,其中父母子女情在親情中占有主要位置。親情是人世間最真切最樸素最珍貴的感情,孟子在其教育思想中明確指出:“任之實,事親事也”又說:“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強調了特殊性血緣親情構成了個體性自主自強和普遍性仁愛理想的根本基礎,并明確主張其在人的整體性存在中占據(jù)著至高無上的終極地位。[4]可見,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認為親情是人類一切感情的基礎。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只有愛媽媽,才能愛祖國”同樣說明了這個道理。只有用愛心來愛父母的人,才會珍惜朋友、愛學校、祖國乃至社會、愛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只有在愛父母的前提下才能形成質樸健全的人性,實現(xiàn)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大學階段的教育是幫助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學會適應社會能力的關鍵階段,如果不對學生進行親情教育,其人生觀、價值觀等各方面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應在大學中開展親情教育,夯實親情這一人類情緒發(fā)展的基礎十分必要。
其次,親情教育是促進大學生健全發(fā)展的需要。心理學研究表明,導致個體成功的因素中情商占80%,智商只占20%,即決定一個人社會生活質量和工作事業(yè)成敗的關鍵因素,是情商而非智商雜志網(wǎng)。情緒心理學研究又進一步表明,親情關系在大學生情緒發(fā)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直接影響其友情和愛情的發(fā)展狀況與水平,從而制約其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而且會影響其認知與情緒的協(xié)調發(fā)展與身心的健康,從而直接制約其生活心態(tài)、道德觀念、行為方式的發(fā)展??傊?,以親情教育促進大學生的情緒發(fā)展,進而促進大學生情緒與認知的協(xié)調發(fā)展和身心的健全發(fā)展,既關系到大學生在校的學習效率和生活質量,也關系到他們一生的健康與幸福。
同時,親情教育符合“優(yōu)生優(yōu)育”的社會要求。大學生作為青年中的“精英分子”,承載著社會的“優(yōu)生優(yōu)育”期望,但是大學生將來能否成為一個好父母,勝任“優(yōu)育”下一代的社會要求,在相當程度上受制于他們以往的親情關系。早在上個世紀中期,心理學家哈洛就通過動物實驗向人類提出了這樣的警告:一個親情經(jīng)歷淡漠的父親或母親,很難對自己的子女表現(xiàn)出應有的關懷和照料。在哈洛的實驗中,那些早年缺乏親情體驗的母猴,在生下小猴子后根本不會照顧小孩,不僅缺乏母愛,有的甚至粗暴地對待小猴,致其死傷[5]。因此,加強大學生的親情教育,為其撫養(yǎng)下一代做好必要的情感準備,是高校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否則,“祖國的未來”命運堪憂。
三、高校開展親情教育的方法探討
親情作為一種積極、正向的情感,雖然帶有自然發(fā)生的一面,但更主要的需要靠積極的引導力量促使其得到養(yǎng)成且不斷豐富提升。[6]
第一,加強體驗教育,切實感悟親情。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做人道理和道德知識的掌握,一個從情緒體驗上的“認同”向行為觀念上的“應當”過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相應的情緒體驗能使認知對象具有主觀意義,使認知內容與個人心理產生“共鳴”,從而使人切實感悟認知對象的價值和認知內容的含義,進而自覺地將之內化為自己“應當”的行為準則[7]。在重慶工商大學,每年的新生到校后,都要算一筆賬。首先算出家長對自己四年大學生活的投資成本,然后計算自己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夠回報父母對自己大學生活的投資;最后把自己的感受寫一封信告訴父母親。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體驗到了父母撫養(yǎng)自己的艱辛,懂得了珍惜親情溝通,理解父母、關愛父母,連一些原本與父母有很深隔閡的學生也意識到自己的不成熟,改善了與父母的關系。這一教育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激發(fā)了學生的親情體驗,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是多么的巨大而無私,這種恩情是自己一生的巨大精神財富。以此為借鑒,高校還可以組織開展親情體驗大討論、親情小品大賽、歌曲大賽、有獎征文、組織學生觀看展現(xiàn)親情的電影。以此為契機觸發(fā)大學生的親情體驗和感恩意識,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地關愛父母,珍惜親情。
第二,針對父母精神需求,引導學生加強關愛?,F(xiàn)代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家庭,當子女讀大學離開家后,許多父母感受到“空巢”的落寞。少了朝夕相伴的活潑身影,多了對遠方子女的牽掛。他們希望能時常聽到孩子的聲音,希望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況,希望孩子時常能惦記自己。針對父母的這些精神需求,學校應引導大學生加強對父母的關愛。例如,及時將自己的學習、生活狀況告訴父母,讓父母分享成長的快樂;遇到生活、交往方面的問題多與父母商量,別以為父母觀念已經(jīng)“落伍”了,其實長輩的一些經(jīng)驗往往可以使孩子少走許多彎路;“?;丶铱纯?rdquo;,多陪父母聊聊天,別嫌父母“嘮叨”,須知能對孩子“嘮叨”常是父母的一種極大的精神享受。
第三,改善交流方式,促進有效溝通。針對目前大學生與父母間親子溝通方式錯位的情況,高校開展親情教育應注重引導學生改善與父母的交流方式,特別是讓學生了解交流方式不同其效果也會有所差異。運用現(xiàn)代化的交流方式固然有快速和簡便的優(yōu)勢,但容易讓交流越來越平面化、簡單化。而溝通不僅僅是交流信息,它還包含情感的需求。信函等傳統(tǒng)的交流方式,比起現(xiàn)代交流方式更能表達親情這種溫婉、細膩的感情。因此應倡導學生在掌握高效的聯(lián)絡方式的同時不要忽視寫信,抽點時間給的家人寫封信,會帶給父母更多的驚喜和心靈慰藉。與之相應,針對大學生交流方式的現(xiàn)代性、多樣性,學校應鼓勵家長跟上孩子的“前進步伐”,讓大學生教父母學習運用電腦和手機,以便他們有可能用手機短信、E-mail或QQ與孩子進行交流。這樣以來,交流的空間擴大了,頻率提高了,兩者之間的信任、理解和關愛也會越來越多。
另外,高校還應注重親情教育的系統(tǒng)性,把親情教育當成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貫徹始終,而不僅僅是一次主題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培養(yǎng)大學生的親情觀念和親情表達能力,使他們成為智商、情商俱佳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張躍年.論加強大學生親情教育的必要性[J].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3.
[2]唐海珍,李國強.當代大學生親情觀調查研究[J].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9.
[3]陳鵬.中國私人手書信函江河日下[EB/OL].鳳凰網(wǎng),phoenixtv.com/home/news/Inland/200312/08/168814.html.
[4]何迎春,吳新穎,田道法.親情教育高校德育工作的切入點[J].中醫(yī)教育,2008,9.
[5][美]Roger R.Hock.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M].白學軍,等,譯.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
[6]李業(yè)才.情感教育問題及其化解[J].衡水學院學報,2009,10.
[7]喬建中.情緒研究:理論與方法[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