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黄国产片一级视频播放,精品福利视频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亚洲免费99在线

<menu id="gkyya"><noscript id="gkyya"></noscript></menu>
  • <strike id="gkyya"><source id="gkyya"></source></strike>
  • <rt id="gkyya"><code id="gkyya"></code></rt>
  •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語言交際范文

    時間:2022-09-06 19:32:38

    序論:在您撰寫語言交際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語言交際

    第1篇

    跨文化交際學是一門跨學科的研究,它涉及語言學、文化學、心理學、交際學等相關學科??缥幕浑H學的研究方法是采用現代心理學“格式塔”削瘦的理論演繹的方法探索語言和非語言行為以及他們與底層文化結構之間的邏輯關系等等。它把交際過程看成是一個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動態(tài)多變的編譯碼過程。影響這一過程的因素包括文化、社會、心理、環(huán)境等,并強調學習者要達到有效交際在心理、文化等方面應具備的條件。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文化差異,文化差異極易在跨文化交際中造成障礙和誤解,從而產生文化沖突(cultural shock)?!霸诳缥幕浑H活動中,參與的各方不僅要熟悉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化,而且要充分了解對方的語言和文化,特別是本民族文化與他民族文化的差異,只有這樣才能使交際順利進行下去?!?/p>

    二、交際活動中突顯出的文化差異

    1.稱謂用語

    稱謂語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它是稱呼者對被稱呼者的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關系的認定,起著保持和加強各種人際關系的作用。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稱謂系統(tǒng)。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稱謂詞語的數量和指稱的范圍各有特色。中國文化傳統(tǒng)“重名分,講人倫”的封建倫理觀念,與西方社會“人為本,名為用”的價值觀念,使得中西方在稱謂系統(tǒng)上存在著明顯的反差。稱謂的使用差異很容易在跨文化交際中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在稱呼問題上,中國文化一直認為年幼的必須尊敬年老的,這可能與我們傳統(tǒng)的社會倫理道德有關。稱呼比自己年長的人時,我們常常說老王、王老、老爺爺、老奶奶等等,因為“老”字在中國代表著見多識廣,足智多謀。但在西方文化中,除了在非常正式的場合下稱先生、女士、夫人之外,認識的人之間往往直呼其名,上級與下級、長輩與晚輩、老師和學生之間都可以這樣,他們認為這樣是關系親密的表示,尤其是年長者,如果你在他們的姓之前加上“old”,他們往往會非常生氣,因為他們認為這是暗示著你認為他們身體虛弱,風燭殘年,失去活力,他們更希望你稱呼他們的名字。七、八歲的孩子稱呼自已的爺爺、奶奶“Tom,Susan”在西方人看來是非常親切的,可對于中國人來說卻是不可思議。這將會被視為沒有教養(yǎng),是無論如何不能被接受的。另外,在中國文化中表示尊稱的詞很多,早些時候最通用的是同志、師傅等等,不論男女,都可以這樣稱呼;在西方文化中,尊稱的通用形式為“Mr.”、“Mrs.”、“Miss”、“Sir”、“Madam”等。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發(fā)展,“先生”、“女士”、“小姐”等國際通用稱謂語使用逐漸頻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際化對我們傳統(tǒng)價值觀念的沖擊。 2.禮貌用語

    不懂英語習俗的人也知道在需要表達感激之情時需要說“Thank you”。但他們卻不知道許多其它場合也該說聲“Thank you”。例如,晚會上,一位美國人用這樣的話來贊美一位中國女性:“That’s a lovely dress you have on.”她可能立即回復到:“No,no,it’s just a very ordinary dress.”而這樣的答復會引起對方的不快,他會認為女士認為自己缺乏審美能力,無法鑒別漂亮裙子和普通裙子。這時,恰如其分的做法就是說一句“Thank you”。再如“Excuseme”一詞,很多人認為它的意思是“對不起”,和“Sorry”屬同一用途,自然應該在道歉時用到它??捎⒄Z中“Excuseme”一詞通常用在打斷別人或打擾別人,希望引起對方注意時用到。

    3.告辭用語在使用告辭用語時,也存在著較大的文化差異,萬萬不可對號入座。例如,一位中國學生到美國教師那里請教問題,美國老師熱情的接待了他,還耐心地解答了他的問題。告辭時學生按照漢語習俗說:“I am sorry for having wasting a lot of your time.”這會讓這位美國老師感到相當費解。為什么學生認為自己解答問題是浪費時間,難道學生感到沒有收獲嗎?在上述情況下,告辭時怎樣說才算恰當呢?按西方人的習慣,首先應該表示感激之情,然后才道別,而且往往要找一個借口??梢哉f:“Thanks a lot for your help. I’m afraid I must be leaving now. I don’t want to get caught in the rush hour.”或是“Thank you for occupying you so much precious time.”這樣,既符合英語習慣,又容易被中國學生掌握和接受。

    4.邀約用語

    請客吃飯,如果是比較正規(guī)的要發(fā)請柬,這種禮節(jié)在中西文化中相同。不同的是吃便飯。中國人在客人造訪時,臨時決定挽留客人吃頓便飯是很平常的事。而英美人士要事先發(fā)出口頭邀請,并約定時間和地點。例如:

    (1)I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 You must come around for dinner sometime.

    (2)I was wondering if you’d like to come to dinner at our place next Saturday evening.

    (3)we’d like to invite you to dinner next Friday evening.

    上述陳述中,“1”只能認為是寒暄而已,而“2”、“3”則可視為真誠的邀請。另外,如果到飯店吃飯,按中國人的習俗應該由邀請人付賬,但按照英美人的習慣卻不一定。如果對方說:“I’ll take you to dinner”,這意味著對方付錢。但如果對方說:“Let’s eat togather”,這將意味著“going Dutch”。對西方人來說,約朋友到飯店吃飯而各付各的錢是很正常的現象。

    5.比喻用語

    第2篇

    關鍵詞:非語言交際 非語言行為 交際功能

    第1章 非語言交際概述

    1.1何謂非語言交際

    非語言交際是指在交際過程中,為更好地達到交際目的而伴隨言語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使用的不屬于言語范疇的方法和手段。實際上除了手勢動作、面部表情外,空間利用、體觸行為、聲音暗示、體形膚色、服飾化妝、色彩裝飾等,這些都是可用來傳遞信息的非語言方式。其實,人們在交際中非語言方式傳遞的信息在數量上遠遠超過語言方式傳遞的信息。研究表明,在語言交流和非語言交流相矛盾時,人們更傾向于非語言交流。在大腦中,左腦控制人們的語言系統(tǒng),右腦控制人們的肢體,比起人們的語言系統(tǒng),肢體語言更多的是下意識的產物。哪怕一個小小的活動,也能透露其內心的活動,比如心理學家認定:在一些正式場合,經常性下意識地撫摸領帶,是拘謹與不自信的表現。此所謂喜怒哀樂形于色。

    非語言交際是一門跨學科的學術研究,涵蓋范圍極廣。世界上不存在普遍正確的非語言行為,所謂正確的行為只是對具體的文化、社會、場合、情景等環(huán)境相適應的行為。對某一環(huán)境來講是正確的行為對不同的環(huán)境可能是完全不能接受的行為。在建立不同文化的非語言行為普遍特點的觀察的基礎上,使得跨多種學科領域的非語言交際研究與更多領域的學科相互融合。

    1.2 非語言交際特性

    1.雙向性:交際是雙方面的,信息的發(fā)出者和接收者必須相互溝通才能取得良好的交際效果。

    2.即時性:非語言交際的即時性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指信息發(fā)出后就沒有收回的余地了,另一層是指轉瞬即逝,稍不留意就有可能錯過非常重要的信息。

    3.多變性:即影響非語言交際的內因和外因是會隨著時間、地點、場合、對象、心情等的變化而變化的。

    4.連續(xù)性:說話是可以有間隔的,常常會停下來。而非語言交際是連續(xù)的,各種非語言手段在全天候的傳遞著信息,可謂表情達意。

    5.原始性:非語言行為是人們性格特征的表現以及在受到外界刺激時的直接反應,具有自發(fā)性,對于沒有經過特殊訓練的人是無法對其進行自覺控制的。所以在交際的時候,更為真實可靠。

    1.3非語言交際功能

    1.補充(complementing)。這時的非言語信息與語言信息是一致的。作為補充語言信息的非語言信息,對語言所要表達意義起到強化、明確化、詳細化、精細化、解釋說明的作用。例如,一個人犯了錯以后,一面檢討,一面以沉痛的表情表明自己的心情。

    2.矛盾(contradicting)。此時的非語言信息與語言信息是彼此矛盾,有爭議,或是對立的。例如,以被上司斥責的職員為例,當職員向上司表達“我再也不會犯此類錯誤”時,臉上卻帶有別扭的神情,或者一邊冷笑一邊說這句話,大多數人都不會認為職員的所想與所說是一致的。人們往往更傾向于相信非語言信息所表達的意思。

    3.強調(accenting)。非語言信息對語言信息有強調、夸張、極力主張的作用。例如,講話人說“我們一定要清除不正之風”,同時頭向前傾,伸出拳頭表明自己的心情。

    4.反復(repeating)。非語言信息對語言信息起到重復和更正的作用,此時的非語言信息即使是在沒有言語的情況下也可以單獨使用。例如,你告訴某人辦公樓在教學樓的西側,同時用手指向西側加以重復。也可以直接用手指向西側回答對方的詢問。

    5.調節(jié)(regulating)。非語言信息可以起到調節(jié)語言信息流的作用。例如,交談時,人們經常用手勢、眼神、頭部動作或聲音的抑揚等暗示自己要講話、已講完或不讓人打斷。

    6.替換(sustituting)。代替語言而使用的非語言信息。瞪著對方,會傳達出否定的態(tài)度,此時,沒有言語也可以體會到正在生對方氣的意思。

    第2章 非語言交際與語言交際的區(qū)別

    首先,語言交際遵循語法規(guī)則,具有嚴謹的結構,而非語言交際確沒有正式的規(guī)則和模式,沒有固定的結構,因此要正確地理解非語言交際行為往往需要綜合分析周圍的情況才能確定。

    其次,語言交際使用特定的符號,而非語言交際卻沒有一套具有明確意義的符號,英語字母和詞是表達概念的符號,漢字是漢語的表意符號,他們都具有明確的意義。在非語言交際中盡管也有許多類似符號的表意手段,但是,并不是每個動作都具有固定的意義。

    再次,語言交際在講話的時候進行,在停止講話的時候中斷,它是非連續(xù)性的;非語言交際是連續(xù)不斷的。

    最后,語言是后天習成的,而不是生而有之。非語言交際的手段一部分是人類的本能,但有些也是后天習成的。

    參考文獻:

    [1]潘鈞.現代日語語言學前沿.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11:50~52

    [2] 熊麗君,劉學華.跨文化交際學.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7 :305~330

    [3] 李杰群.非語言交際概論[M]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第3篇

    關鍵詞:英語教育;跨文化交際;非語言交際

    1引言

    交際是人類特有的社會活動,在人類社會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是借助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來實現的。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學者也對此進行了孜孜不倦的深入研究。但非語言交際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視。非言語交際是語言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交際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根據相關調查,在直接的面對面交際中,只有大約35%信息是通過語言來傳遞的,其他都是通過非語言行為來進行表達和傳遞的。由于不同的國家與民族,在文化上存在差異,這也使得非語言交際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帶有強烈的國家或地域文化色彩。在跨文化交際中,如果缺少對非言語交際的文化差異的了解,就會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甚至造成人際交流的障礙。在我國英語教育中,由于受到教學目標、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等多種因素的印象,非語言交際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利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交際時,往往過于注重語言交際,而忽略了非語言行為的信息傳遞。通過英語語言學習與應用實踐,可以發(fā)現,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不是彼此獨立的,而是相輔相成、協(xié)調使用的,尤其是在文化背景存在差異的情況下,非語言交際可以使表達更直觀,能夠促進跨文化交際活動的順利實現,使交際效果達到最佳。因此,在英語教育中,必須要充分重視非語言交際的積極作用,強化學生跨文化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以提高英語教育的效果與質量,促進學生英語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2 跨文化交流及非語言交際的概念與特點

    2.1 跨文化交際的概念

    跨文化交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通過語言和非語言手段,相互之間進行交流、溝通的活動。這種活動是跨國家、跨地域、跨種族的。當今,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發(fā)展及科技、信息、交通的日益現代化,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日趨密切,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交流日益頻繁。可以說,跨文化交際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人際關系的一個重要特征。如何促進跨文化交流,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

    2.2 非語言交際的概念

    交際離不開語言,語言也是實現交際的重要手段。但是,語言并非是唯一的交際手段,非語言在很多特定環(huán)境下,比語言交際具有更強大的信息傳遞功能。非語言交際(Nonverbal Communication),是基于文化基礎之上的、不用言詞來表達的、為社會所共知的人的屬性或行動,具體就是指一切不使用語言進行的交際活動,主要包括眼神、手勢、體態(tài)、表情、服飾、聲調、音量等,作為語言交際的重要補充,非語言交際能夠傳遞無法用語言直接表達意念、感情??偟膩碚f,非語言交際有四種類型:(1)體態(tài)語:又稱“身體語言”,主要指人們在交際中,借助身體動作進行信息表達的行為方式,比如,點頭表示認同,搖頭表示否定和不滿意,握手或擁抱表示歡迎等等。體態(tài)語可以輔助語言交際的使用,補充語言交際的不足,對有聲語言的信息傳遞起到輔助作用(2)副語言:這是人們在進行語言交際過程中的一種輔助語言,比如一些沒有固定意義的聲音或伴隨語言等,包括音色、音高、音調、音量、音頻、重音等。在交流過程中,時間間隔較短的稱為“停頓”,較長的稱為“沉默”。由于文化的差異,沉默在跨文化交際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如在中國,沉默是表示默許、理解,但是在英美卻是缺少自信的表現。(3)客體語:客體語具有明顯實用性和交際性兩個顯著特點,主要包括人們的容貌、服飾打扮、輔助工具,甚至書面文字等,如頭發(fā)的顏色,西方人多為金色或棕色,中國人多為黑色;服飾的風格,歐美比較休閑隨意,英國人比較紳士莊重等。服飾語言在跨文化交際中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它體現著一個國家與民族的文化特色,在國家與國家的交往中,也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TPO原則是國際公認的著裝原則,“T”就是time,強調服飾衣著要符合時代、季節(jié)和特定時間;“P”就是place,要求服飾衣著要入鄉(xiāng)隨俗地符合當地要求或場合要求;“O”就是指對象和目的,也就是通過服飾衣著要表達或傳遞的信息內容和要達到的目的。(4)環(huán)境語:非語言交際的環(huán)境語,一般包括空間信息、領地觀念、空間信息、時間信息、聲音、顏色和標識符號等十二個層面的內容,比如,英美國家非常注重個人隱私保護,強調自由;符號語言作為人們交際的手段,在跨文化交際中,作用也非常重要,如果交際雙方的文化背景不同,對符號的理解也就存在差異,甚至迥然相異,比如,龍是中國人的圖騰,代表著神圣、尊貴、權力,但是,在西方圣經中,龍卻是兇惡和罪惡的象征。

    3 英語教育中進行跨文化非語言交際教學的必要性

    在跨文化交際中,非語言交際行為的應用,能促進人際溝通交流更加順暢、高效。非語言交際有五種主要的功能,即重復、補充、調整、替代和否定。在交際過程中,可以通過觀察對方的非語言交際行為,來判斷其心理、情緒狀態(tài),調整談話的方式和節(jié)奏,從而增進交際的和諧與暢達。因此,在英語教育中,教師除了要加強英語語言教育外,還要注重非語言交際的教學與應用指導。我國開展英語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種能力包括語言能力、非語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適應能力等多個方面,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將非語言交際教學引入英語教育中,切實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水平??缥幕钦Z言交際沒有特定的規(guī)則,有些跨文化非語言交際手段是約定俗稱的,有些是特定環(huán)境中使用的,在實際交往中,只要求行為得體就可以,以表示對對方文化的了解、尊重和認同,增進交際的和諧、愉快,避免文化誤解或沖突。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跨文化非語言交際行為與手段,使其學會正確、得體地處理文化差異和文化沖突,盡量排除母語文化對跨語言非語言交際行為的影響。以餐桌文化為例,中餐與西餐用餐過程中的禮儀是不同的,其非語言行為也有著明顯的區(qū)別,比如西餐刀叉的擺放順序、喝湯是否發(fā)出聲音、對穆斯林國家女士問候的要求等,教師要對此進行詳細的指導。

    4英語教育中跨文化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4.1 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跨文化非語言交際能力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英語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跨文化非語言交際的重要性,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加強對學生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全面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以往的英語教育,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過于注重知識點與英語技能的培養(yǎng),在新形勢下,跨文化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英語教育中的一個新興的課題。從教師角度來說,英語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通過多種途徑,不斷提升自身的跨文化非語言交際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給予學生有效的教學指導。

    首先,教師應開拓思路,與時俱進地進行廣泛學習,在充分了解中西文化差異的基礎上,提高對非語言交際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儲備,能夠助學生準確分析在跨文化交際中,中西文化的異同點,使學生能夠明確由于文化差異導致的非語言交際的異同。由于跨文化非語言教學沒有特定的模式和教材,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增加跨文化交際知識方面的語篇,然后,利用自身的知識儲備,向學生介紹英語文化中非語言交際手段,幫助學生養(yǎng)成準確的非語言交際行為習慣,科學處理非語言交際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其次,由于語言交際與非語言交際二者之間,是相互聯系、協(xié)調使用的,因此,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將非語言交際內容融入到語言交際教學當中,使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更真切地理解和掌握非語言交際行為。為了更形象準確地表現跨文化非語言交際行為的特點,教師可以借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和視覺文化教育方式,引導學生觀察、理解英語中非語言交際行為與手段,以提高對學生跨文化非語言交際的培養(yǎng)質量。

    4.2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在,我國的英語教學更注重實用性和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從根本上來說,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綜合素養(yǎng)的體現,不僅需要學生具備豐富的知識,也需要學生充分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不僅需要學生具備基本的語法、詞匯及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也需要學生具備在特定環(huán)境和語境下,應用這些技能的能力。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外多接觸一些外文作品、報刊等,增進對西方文化的了解,積累跨文化交際知識;要對不同文化非語言交際行為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比較,特別是英語和漢語之間非語言行為的文化差別,積極引導學生探討不同文化態(tài)度與理念,逐漸形成多樣化的文化視角,降低母語文化對英語中非語言交際行為的影響;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和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進行溝通交流,使其能通過具體實踐,加強對跨文化非語言交際行為及特點的理解和掌握;多為廣大學生播放英文經典電影,在視覺文化語境下,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拓寬其英語文化視野;鼓勵學生改編并表演英語課文中的小品、情景片段等,使其在身臨其境中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此外,還要充分發(fā)揮外教的作用,通過外教的指導,讓學生能獲得更多跨文化非語言交際技巧。

    4.3 開設非語言交際課程,促進理論轉化為技能

    跨文化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新興起來的一項課題,目前還沒有系統(tǒng)的、實用的理論研究體系與科學的課程設置。為了提高英語教育的質量,各級學??梢愿鶕⒄Z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學習心理、興趣特點,借鑒國外非語言交際成功的教材與案例,有針對性編纂適合我國英語教育的非語言交際課程教材,將跨文化非語言交際納入到英語教育體系和課堂教學中來。在教學方面,要不斷加大對文化背景、習慣、風俗和文化禁忌等內容的講授,同時,為了提高跨文化非語言能力的教學效果,學校與英語教師要創(chuàng)新非語言交際模式與策略,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實踐語境,讓學生學會得體使用非語言手段進行交際,促進理論知識向實際技能的轉化。

    4.4 提升學生跨文化非語言交際學習的主動性

    現代英語教育中,學生是在教學過程中占據主體地位,教師只是引導者,因此,在進行跨文化非語言交際教學中,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心理和興趣,投其所好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對跨文化非語言交際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可以通過巧設問題、構建交際情境、小品表演、游戲、觀后感等多種方式,吸引學生參與到跨文化非語言交際學習中來。非語言交際技能對于跨文化交際具有關鍵的作用,在人們的交際中占據了很大的比重,教師要鼓勵學生成為交際型的學習者,在通過各種途徑學習英語語言基本技能的同時,也注意積累積累非語言交際方面的知識,多參與利于開展跨文化非語言交際的活動,提高跨文化非語言交際的技能和英語綜合素養(yǎng)。

    5 結語

    一言以蔽之,交際是人類特有的能力,也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它是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開展的一種信息傳遞過程。人們的交際行為包含了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語言交際盡管非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非語言交際對信息的傳遞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只有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協(xié)調使用,才能收到良好的交際效果。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來說,由于文化、語言、習慣的差異,極易在信息傳遞過程中,產生交際障礙。但是,借助非語言交際,則能有效消除這種障礙,使溝通交流變得輕松順暢。在全球化發(fā)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地的人們交際日趨頻繁,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加大對學生跨文化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力度,真正提升學生跨文化非語言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尹瑋.跨文化非語言交際能力與大學英語教學的探析[J].青島遠洋船員職業(yè)學院學報,2013,01:77-79.

    [2]尹麗麗,徐軍.跨文化交際中的非語言交際及其作用[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2,05:157-158.

    [3]隋金平.中西方非語言交際在跨文化交際中存在的差異――以體態(tài)語為視角[J].學理論,2012,32:178-179.

    [4]田俊.從非語言交際角度培養(yǎng)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02:172-173.

    第4篇

    關鍵詞: 英語 交際能力 交際文化 途徑

    1.引言

    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同時又是我國學生從小學到大學都必須學習的公共科目,一直以來都受到我國教育部的高度重視,在各個層面的英語教學改革也不斷深化。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的英語教學一直存在重語法、詞匯、翻譯,但輕視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和傳授學生相關的交際文化知識。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加入WTO,越來越多的跨國集團和外資企業(yè)進入我國,對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同時對人才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也不斷提高。因此,如何提高我國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和增加其跨文化交際知識顯得尤為重要,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本文探討了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加強語言交際能力和交際文化的培養(yǎng)。

    2.語言交際能力和交際文化的相互關系

    語言在從人類社會中產生以來就一直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的表達不僅與詞匯、語法、句型有關,而且還受到社會的習俗、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的影響。由此可見,語言交際能力與交際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既包括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又包括交際文化知識的培養(yǎng)。對于交際文化來說,語言能力是語言交際的基礎,是學習交際文化的前提,如果沒有一定的語言能力,學習交際文化就失去了意義。對于語言能力來說,交際文化知識是促進語言學習者使用語言能力的條件,只有深入地了解交際文化知識,語言學習者才能運用好語言能力。對于英語教學而言,教師要處理好英語語言知識和交際文化知識的傳授的關系,不能僅僅重視語言形式,而忽視語言在實際場合中的運用。

    3.當前我國學生英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現狀

    目前我國由于高考、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等學生英語能力評價方式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我國英語教學仍偏重于語法、句型、聽力等語言知識,仍有一定的應試教育傾向。雖然目前我國英語教學已開始偏重對學生英語聽力和口語的教學,但是對于交際相關的文化知識的教學幾乎是一片空白。究其原因,一方面不少英語教師本身就缺乏英語交際文化知識,無法開展相關的教學。另一方面,高考、四六級考試等對西方文化知識的考查相對較少,這樣就無法引起英語教師的重視。

    4.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與交際文化

    4.1在日常教學中注意跨文化禮儀知識的傳授

    交際文化的教學應滲透在日常英語的教學之中,英語教師應注意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傳授英語國家的社交禮儀、行為準則、生活習慣、體態(tài)語言等交際文化知識。例如:在我國,當熟人見面以后,可以問“吃了嗎?”“到哪去???”等問候語,而在西方,往往會認為這樣問是干涉對方的私事。又如:中國人由于謙恭的民族特點,在一些涉外貿易活動中,經常使用perhaps,maybe等詞語,但這些詞語只是一種謙遜的說法,并非對陳述的事件內容有所否定或肯定,但西方人往往對這些詞語可能會產生懷疑或否定,從而對貿易合同產生誤解。

    再如:在中國,非常熟悉的朋友之間一般不說謝謝,否則會給人見外的感覺,但在西方即使是子女和父母、夫妻之間,哪怕是幫了一個很小的忙,互相之間也經常說“Thank you./Thank you very much.”。這些禮節(jié)和習慣都與中方不同,如果不能對這些知識有所了解,即使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也可能在交際過程中產生笑話或誤會。

    4.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

    許多英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因素,但往往教師在教學中僅僅注重對里面的句型、詞組的教授,而忽略了里面的文化因素知識的教授。比如,在教授有關西方節(jié)日的過程時,英語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跨文化教育的課堂活動,給學生看一些有關中西方節(jié)日的閱讀材料,比如中國的春節(jié)、清明節(jié)與西方的圣誕節(jié)與萬圣節(jié),然后讓學生就閱讀的材料進行討論,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再進一步對討論的內容進行點評。又如:在教授一些國外旅游相關的課程時,英語教師可以先找些關于國外旅游介紹的英語視頻短片,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國外相關的風土人情,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國外文化的興趣,拓展學生了解國外文化的范圍,使學生了解在國外旅行或學習時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并學會怎樣去解決問題和避免這樣問題的發(fā)生。

    4.3注意引導學生在課外多閱讀歐美名著

    閱讀是學生學習語言和了解文化的有效方式,尤其是一些歐美的世界名著,這些世界名著中由于包含了大量的西方文化背景、社交禮儀、風俗人情,因此是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的有效途徑。英語教師可以結合教學要求精選一些世界名著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還可以從名著中選擇一些語篇讓學生精讀,在閱讀之后,教師可以進一步介紹語篇中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比如可以選擇讓學生閱讀莎士比亞的一些作品,如《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哈姆雷特》等。通過對這些國外名著的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學習新的詞匯、句型和訓練閱讀技巧,還能使學生學會欣賞外國戲劇,從而進一步了解西方的文化。

    4.4增加設置交際文化課程

    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模式與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我國英語教育在課程上存在許多局限性,未能充分發(fā)揮語言教育的功能,把教學的重點依然放在培養(yǎng)學生在詞匯、語法、翻譯、閱讀、聽力等方面的能力,忽視對學生語言的實際使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對學生西方交際文化的教學,這導致了我國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僅僅注重對詞匯的記憶、對語法的理解,把英語的學習變成死記硬背。

    4.5建設相適應的師資隊伍

    陶行知曾說過:“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痹谖覈⒄Z教育中,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文化知識,必須要有相應的師資隊伍。因此,學校必須建設一支既有英語教學素養(yǎng)又兼?zhèn)湮鞣缴鐣幕R的師資隊伍。具體來說,學校要定期對教師展開西方文化知識方面的培訓,有條件的學校還應多輸送各種骨干教師去國外進修,實地考察西方的文化,同時學校還要鼓勵教師自學研究西方文化,做到博學通才,以適應交際文化知識教學的開展。

    5.結語

    綜上所述,學習英語的目的并非簡單地為了懂得英語的詞匯、語法、句型,而是為了使用英語與國際友人進行交際,同時隨著我國對外商貿合作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來到中國,對我國國民的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英語教師而言,必須注重在語言知識傳輸的過程中,同時注重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和交際文化知識的傳授和培養(yǎng),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在日常教學中注意跨文化禮儀知識的傳授,注意引導學生在課外多閱讀歐美名著,增加設置交際文化課程,建設相適應的師資隊伍。

    參考文獻:

    [1]張嚴.英語教學與跨文化教育[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06).

    第5篇

    關鍵詞:語言;文字;非語言交際;身勢語言;伴隨動作

    非語言交際手段大都應用在外語教學中,有許多人在教學手段中提及非語言交際,而且大多數還是在英語教學中,本文旨在生活中多了解一些非語言交際以及了解俄羅斯的非語言交際,在生活中予以幫助。

    語言在人們的生活中是一個必要的存在,如果沒有語言,人們不能溝通,不能交流,人與人之間可能連感情都不能產生。文字也是一樣的,如果沒有文字很多我們古老的文化都不能傳承下來。但是人們在運用語言文字等進行交流的時候,不只是說話,寫字,看文字,還有各種的身體語言以及面部表情還有伴隨動作,如果我們的生活中沒有動作的話,說出來的話往往顯得單調,這表明非語言交際手段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人無法只靠一句話來溝通,而是得靠整個人來溝通。不錯,而且行為學家曾形象的比喻說:“手勢是人的第二張嘴舌”美國的FBI電視劇中有很多關于肢體語言和微表情破案的案件,這表明對于肢體語言的了解有助于我們日后走入職場面對各種狀況。

    一、各國的肢體語言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種族的語言說話時所用的身勢語言也是各有各自的特點的,美國人將拇指朝上表示要求搭便車,將拇指朝下則表示“壞,不好” 歐洲人要搭車時則是上下揮手;在日本小姆指是表示“妻子 ”的意思,大拇指是表示“丈夫”的意思,美國人揮手是表示再見的意思,但是在南美,人們見到這種動作時會朝著你走過來而不會離開。美國人用拇指和食指捏成一個圈,其余三個指頭分開向上伸直,表示“好的”我同意的意思,在日本,這種手勢是表示錢的意思,但是在阿拉伯人中,這種動作經常伴隨著咬緊牙齒,表示非常痛惡。但是有的時候有些伴隨動作是屬于國際通用姿勢,像鼓掌表示歡迎,舉起手來表示禮貌,擺手在送別的時候表示再見,伸出舌頭的時候表示一種驚訝,這些都是大多數國家常用的身勢動作,點頭表示同意,搖頭表示不同意,這是絕大部分的民族表達自己意向的方式,但是也是有例外的,美國人和巴西人用手指在太陽穴旁邊轉圈表示發(fā)瘋。日本人把大拇指放在喉嚨上表示被“炒了魷魚”。西方人手指指在胸前的時候是指自己,而東方人經常是指自己的鼻子。打招呼是一種非常普遍的交際行為,西方人是用握手,擁抱,親吻等方式來表達的,現在的中國幾乎也是采用這樣的方式,而且握手現在基本上屬于國際的打招呼的方式。

    二、在中國使用的非語言交際手段

    (一)中國獨特的非語言交際手段

    將手心朝下并放在脖子上這種手勢表示被人砍頭。如果一個人無意中將筷子飯碗里,再將飯送給中國人吃的時侯,中國人可能就會感覺很不舒服,因為在中國,是供死人時才把筷子飯里的。在中國的話跺腳表示氣憤、惱怒、灰心悔恨。手心向下,四個手指同時向自己的方向彎曲幾次的時候意思是叫別人過來。用伸直的食指指尖在自己臉頰旁輕劃幾下,這是中國人在半開玩笑的狀態(tài)下表示丟人,沒羞的意思。用兩只手拿東西給客人或別人表示的意義是尊敬。打躬作揖是中國人獨特的一種肢體語言,但是都是古代的時候比較常用,但是現在已經很少會用到打躬作揖這個肢體語言了,打躬作揖具體說來有很多講究,具體分為長輩啊,晚輩啊,左手右手都有講究之類的,現在在過春節(jié)的時侯,晚輩向長輩拜年還常用作揖伴著問好來表示。根據雙方的地位和關系,作揖有土揖、時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時揖是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拱手前伸而稍上舉,特揖是一個一個地作揖,旅揖是按照等級分別作揖,旁三揖是對眾人一次作揖三下。此外,還有長揖,就是拱手高舉,自上而下向人行禮。作揖的基本手勢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左手掌對右手拳或包或蓋。右手拳左手掌是“吉拜”的意思,反過來,左手拳右手掌就是表示“兇拜”了,這是在作揖的時侯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注意。

    (二)已經演變的非語言交際手段

    中國經過幾千年的語言文化的變化之后,現在的人們已經偏向于西方的握手這種打招呼的方式,簡單大方還不失禮,不管對哪一方來說都沒有壓力,所以現在已經都采用這種方式來打招呼了。被人砍頭這種姿勢也已經越來越趨向于表示被老板炒魷魚的意思了。

    三、在俄羅斯使用的非語言交際手段

    Всплеснуть руками 兩手舉起輕輕一拍表示喜悅驚訝惋惜困惑等。Развести и руками 兩手一攤表示莫名其妙、驚訝、惋惜、困惑等,這一手勢常同пожать плечами這兩個動作同時出現。Прижать руку к груди(и слегка наклонить голову)一手按胸(微微點頭)表示請原諒、對不起,致以歉意等。Прижать руку к щеке一手按頰,表示難為情、慚愧、不好意思等。Прижать руку скобкой сколо рта一手呈括號狀放在嘴邊,表示保守秘密、說悄悄話等。Постучатъ по столу敲敲桌子表示所指的人是傻瓜。покрутитъ палъцем у виска食指在太陽穴處轉幾下,表示所指的人腦子有毛病,是瘋子、神經病。постукивать польцами по лбу用手指敲腦門表示緊張思考,回憶某事等。хлопнуть себя по лбу用手拍一下額頭,表示終于想出來了。щелкнуть пальцами打榧子,表示稱贊、滿意、驚奇等。почесать в затылке搔后腦勺,表示為難、難辦。бить(ударить) хлопать по рукам擊掌,表示談妥、商定、成交。махнуть рукой 把手一揮,表示不再注意、不再關心,失望等。показать куким握拳,把大拇指從食指和中指間伸出,表示嘲弄、蔑視、輕視對方。пожать плечами雙肩一聳,表示不理解,莫名其妙、驚訝、沒有辦法等。бить по плечу拍拍肩膀,表示友好親昵。потирать ладони捂掌,表示滿意。щелкать языком咋舌,表示羨慕。Крякать嘴里發(fā)出咯咯聲表示滿意。крутить носом縮起鼻子,表示不滿、藐視、不同意,堅持己見之意。стучать по столу дереву敲桌子(木頭)表示消災,不讓倒霉的事發(fā)生。плевать через левое плечо往左肩后吐唾沫,并伴隨呸呸的聲音,表示消災,不讓倒霉的事發(fā)生。сыт по горло把手指放在喉嚨上表示吃飽了。прпложить палец и лбу или к голове把手指放在太陽穴或頭部,指的是高度評價一個人的智商прпжимать палец к губам把手指放在嘴唇的手勢意思是請安靜。

    四、在交際方面中俄有什么異同

    在中國,吃飯后一只手或兩只手輕輕拍拍自己的肚子意思是我吃飽了。但是在俄羅斯把手指放在喉嚨上表示吃飽了。中國人用食指在太陽穴旁邊轉幾圈,表示動腦筋,有點類似于西方的表達動腦筋的方式。在俄羅斯呢,食指在太陽穴處轉幾圈,表示所指的人腦子有問題,是神經病。用手指敲腦門表示緊張思考,回憶某事等。在我國伸舌頭或者吐舌頭有表示調皮、害羞、驚訝、不好意思等很多意思。俄羅斯咋舌,表示羨慕,嘴里發(fā)出咯咯聲表示滿意。豎起小指表示“差,壞,不好”的意思, 伸出小指并向下表示鄙視的意思,這個姿勢在中國和俄羅斯都是表示一樣的意思。

    人們用語言交際的同時更是處于身勢語言等各種伴隨動作的范圍之中。有些時候我們如果離開這些伴隨的動作的話,語言的交際很可能發(fā)生問題以及產生誤會。我們應該多多了解各國的語言的伴隨動作,這樣我們出門在外的時候才不會鬧出笑話,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日本人問一個從美國來的旅客,機場有沒有給提供行李車的服務。美國旅客想告訴他,機場有這種服務,而且還是免費的。于是他用了大家都能理解的表示OK的手勢回答他。然而這樣的手勢對日本人來說,意思是表示錢,因此,日本人覺得行李車的服務肯定是收錢的。而這時,旁邊一位突尼斯人看到了這一幕,于是認為美國人在對日本人說“他是一個卑鄙的小偷”,應該小心點,要不殺死他。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平常說話也是有很多表情和動作的,尤其是說不同語言的人進行溝通的時候,更是需要依靠大量的身勢語言以及伴隨動作的幫助。所以我們應該了解人們的種種心理通過千姿百態(tài)的手勢體現出來,有時姿勢甚至比言語更能傳達說話者的心思。肢體語言等非語言交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于語言來說也有著很重要的補充作用。有些時候,身勢語言,表情動作等非語言交際的伴隨動作才更能體現出說話者的真正意思,所以本文通過各國以及中俄非語言交際的簡單分析幫助了解非語言交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顧曰國.跨文化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 社,1997.

    [2]賈雨新.跨文化交際[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7.

    [3]鄭樹堂,胡全生.新視野英語教程?讀寫教程第一冊[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4]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 究出版社,1989.

    [5]趙紅娟.俄語身勢語及俄漢身勢語的對比研究[J].西安 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

    第6篇

    關鍵詞: 模糊語言 交際 原則

    一、引言

    客觀事物邊界的不明晰性,人類語言的概括性,人們使用語言的不一致性、松散性語境的變化性,以及人們對客觀實體缺乏清楚的認識等都可能產生語言的模糊性。模糊語的研究起源于1965年,查德(L,.A.Zadeh)受模糊語言的啟發(fā),創(chuàng)立了模糊集合論,后來他的理論被語言學家發(fā)展成的一門新興學科――模糊語言學。在中國最早研究模糊語的代表是伍鐵平先生。語言的模糊性在給交際帶來障礙的同時也給語言增添了不少色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語言模糊性也是語言彈性的表現之一,因此恰當地運用模糊語進行交際不但不會阻礙人們運用語言進行交流,反而會融洽人們的社會交往。模糊語的表達具有簡潔性、概括性、靈活性等特點,它不但能提高表意的“準確性”,而且能使表達委婉含蓄、謙虛禮貌,給聽者留有足夠的想象空間。因此“模糊并不是絕對的壞的,不僅是語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有時還是語言美的標志之一,是語言藝術的特征之一”(伍鐵平,2000)。模糊語在人們的生活交流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的頻繁交際中,人們經常使用模糊語言。因此,我們有必要對語言的模糊性、模糊語言及其語用功能有所了解。

    二、語言的模糊性及模糊語言

    語言的模糊性是人們認識中對對象類屬邊界和性態(tài)的不定性而造成的,如表示時間的“早晨”、“上午”、“傍晚”、“過去”、“現在”等,表示年齡的“老年”、“中年”、“青年”、“幼年”等,表示性質狀態(tài)的“高”、“胖”等都具有模糊性??陀^事物從一種狀態(tài)到另一種狀態(tài),往往很難劃出一個明確的界限,反映在人類語言中,許多詞語所表達的概念就是沒有明確外延的概念。所謂模糊語言,主要是指由于模糊詞或模糊詞組所引起的,表示概念的內涵、外延難以明確確定或精確確定的語言。在生活中,當人們無法具體確定或精確確定思維對象范圍的大小,或者雖可加以確定而語言表達不一定要求具體確定或精確確定時,語言就帶有模糊色彩。形容詞、概數詞、程度副詞和一部分時間名詞、時間、副詞屬于模糊詞,受形容詞、程度副詞修飾或限制而組成的詞組,就是模糊詞組。此外,有些修辭格,像比喻、夸張、借代、比擬、雙關、反語、象征等,之所以能適應特定的情境,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們都具有模糊色彩。

    三、模糊語言出現之原因

    人們在日常交際之中離不開模糊語。模糊性是人類運用語言、把握語言本質和規(guī)律的重要途徑。模糊語是一種必然的語言現象。吳世雄認為:“語言符號的模糊性來源于事物的模糊性;語言的模糊性來源于人類認識的局限性;模糊性是語言符號本身的基本屬性?!笔挛锏募姺睆碗s的內在性和客觀世界所存在的許多模糊事物,也就是客體本身性質或狀態(tài)沒有精確規(guī)定的界限,再加上人們對事物本質認識的局限性,從而使用來描繪這些客觀事物的詞語自然帶上模糊性的特征。正如石安石所概括的造成語義模糊的因素:其一是語言符號的有限性和離散性與許多事物的連續(xù)性之間的矛盾;其二是因為人類思維和交際的需要。

    物質客觀存在方式――時空的模糊界限也是引發(fā)語言模糊性的另一個原因。時間和空間是物質的客觀存在方式,本身具有伸縮性和延展性,它們的劃界很難精確地定位,在語言的運用中會出現一些外延具有模糊性的詞語。再加上主體認識上的局限性,以及我們所賴以存在世界的無限廣闊性,存在的事物數不勝數,再者客觀世界并不是靜止不動的,它時刻都在運動變化中,事物誕生、發(fā)展、更新、滅亡是一個不變的規(guī)律,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們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做到對事物的完全認識和了解,因此在不能完全透徹地把握事物之前,有時人們不得不采用模糊語言來表達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總之,糊詞語在人們現實生活中之所以被廣泛地使用,有事物本身的客觀原因,也有人類認識局限性的主觀原因。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模糊語在給人們的交流產生障礙的同時也給人們的社會交往帶來了更多的便利。這就看我們能否很好地洞察語境,并且及時作出正確的反應。

    四、模糊語的功能

    語言是信息的載體,模糊語在承載和傳遞信息的過程中同樣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因此從語義學的角度對模糊語功能進行研究很有必要。語義學不但研究說話人在說出一句話時所想表達的意思,如“恭喜你!”他是真的道喜,還是挖苦嘲諷,甚至是泄憤,而且研究聽話人怎樣在說話人提供的有限話語基礎上,根據上卜文及具體語境作出進一步的推論,最終領會說話人的真實意圖。對模糊語的功能可以作以下幾點概括。

    (一)模糊語給語言增添了更豐富的色彩。從語言的大系統(tǒng)關系來看,語言是一個綜合的系統(tǒng),內部紛繁復雜,因為其清晰而使得人們的交際有的可能。但同時語言的模糊性使得它具有了更加豐富的神奇力量,給人們的交流帶來了很多方便,使得人們可以用有限的語言詞匯表達更多的信息含量。也就是模糊語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語言的表達功能,同時增添了使用效果的色彩度,從而使語言呈現出勃勃的生機和活力。

    (二)模糊語言使得交際更加完善,表達方式更加多樣化。從認知主體與客體的關系來看,模糊語是人們交際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服務于人們交際過程中,模糊語言能使交際趨于完善,表達更加合理、多樣化。

    1.模糊語在一定的條件下能準確傳遞信息。這要歸功于語境為人們理解所獲得的信息提供了便利條件,在具有朦朧之感的模糊語面前,語境能使模糊語的語義內涵清晰化。如愁,是一種無形的抽象的人類情緒,人們往往把它作為一種意象進行描述,然而精確的語言不能把無形之愁緒完全、清晰、準確地展現在人們面前,即使做到也不具美感,模糊語卻能揮灑自如。

    2模糊語能使表達具有靈活性。由于思想的豐富性和語言表達的有限性,在很難用語言非常清晰地說明的時候,我們可以借用語言的模糊性這一特征,從而使得意思更加深刻。

    (三)模糊語言能增強語言的藝術感染力。如在文學作品中,典刑人物的刻畫不但要表現外在的“形”,而且要展示內在的“神”,要形神兼?zhèn)洌@種“神”要借助于模糊詞語才能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文學再創(chuàng)造過程中,讀者可以任意馳騁于想象的空間,在美的享受中領悟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

    (四)在日常的交際中,模糊語言可以使表達更加含簫、委婉,從而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因為表達太直接所造成的尷尬場面和緊張氣氛,達到禮貌的效果,最終使得人們順利完成交際任務。

    五、在交際中模糊語言運用應注意的問題

    在日常交際中,人們大量使用模糊語言,它為大家?guī)砹私涣魃系姆奖悖腥藶E用,混淆不清。為了使語言更加恰當、得體,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一)實事求是。模糊語是語言具有的一種特性,人們在利用其服務于交流時,給交流本身帶來了一些麻煩,這就是它的掩飾功能。正是由于這種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非常喜歡用它。但是一些人卻不實事求是,成了一種忽悠。突出表現在一些廣告詞與促銷口號上。比如,“買一送一”?!百I一”,這個“一”是指一件商品;“送一”,按照常理理解也就是送同樣一件商品,但是往往不是如此,而是送一件價值小的禮品。這種促銷正是利用了模糊詞吸引顧客。作為商業(yè)手段這無可厚非,但是人和人交際就不可以如此。即使是使用模糊語言,也要讓聽話者一聽就明白所要表達的全部信息,而不是忽悠聽話者。掩飾并非等于忽悠,這樣才能真誠交流,建立良好關系。實事求是可以視為模糊語言使用的第一原則,一旦失去了實事求是,模糊詞就毫無意義,而成為破壞交際的惡首。

    (二)適當場合。模糊語言很多時候都是說話者習慣地在不知不覺中使用出來。模糊語言的特殊性決定了它一定要注意使用場合,不然會貽笑大方。模糊語言的使用在情侶中是比較普遍的,一些含蓄甚至難以啟齒的語句,可以借助模糊詞很好地傳達。這些詞都是屬于兩人之間的默契而產生的,因此不宜在公開的場合使用。情侶中的這種模糊詞,只是一個特殊例子而已,生活交際中還有很多模糊詞的使用要注意場合,與場合吻合,以既符合語境,又使講話得體??梢院唵蔚卣J為,模糊語言要能照顧到大多數的聽話者能夠接受,而不至于造成不安。每一個場合都有每一個場合的特殊情況,在一個場合可以說的詞,到了另外一個場合或許就不可以說了。

    (三)因人而異。每個人因為個體情況的不同,對事物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模糊語言的使用要因人而異。模糊語言詞中很多是比較專業(yè)的專屬領域用詞,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明白它所代表的詞意,只有屬于這個特定領域的人才能準確地獲知專業(yè)模糊詞傳遞的特有信息,對于這類詞的說法,如果對本專業(yè)的可以用專業(yè)的說法,如果不是本專業(yè)的,則應該用通俗一點的說法,而不宜模糊,否則會令人一知半解。另外由于文化背景、年齡、性別、民族等不同,很多模糊詞也應該注意使用的對象是否可以接受和理解。比如年輕人經常講的“酷”字,就不好對一個鄉(xiāng)下老爺爺講。這不僅在年齡上有差別,而且在地域文化上有區(qū)別,老爺爺不能理解其中意思。因此模糊語的應用,因人而異很重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說話者對聽話者的尊重,如果在一般人面前生搬硬套一些專業(yè)的模糊詞,難免令人對說話者產生炫耀之嫌。這一點可以套用一句話進行很好的說明:“見什么人講什么話。”

    以上是我們在日常交際中應時刻注意的間題,這樣才能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此外,諸如模糊詞的語氣、使用的頻率等都是我們在日常交際中要加以揣摩的因素。

    六、結語

    作為自然語言之一的模糊語言已在模糊心理學、人工智能、模糊數學等領域得到廣泛運用。就交際而言,如果人能恰當地運用模糊語言進行交流,不但不會阻礙人們之間的交流,反而會融洽人們的社會交往。因為它不但能提高表意的“準確性”,而且能使表達委婉含蓄、謙虛禮貌,給聽者留有足夠的想象空間。正如伍鐵平(2000)所說:“模糊并不是絕對的壞的,不僅是語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有時還是語言美的標志之一,是語言藝術的特征之一?!笨傊?,模糊語不但為語言增添了更豐富的色彩,使得語言更加完善,表達方式更加多樣化,而且能增強語言的藝術感染力,使得表達更加含蓄、委婉,為人們之間的順利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為了減少模糊語對交流的負面效應,確保語言運用得恰當、得體,正如上文所述,實事求是、適當場合、因人而異等這些基本的原則應該遵從,只有這樣才能讓模糊語達到最大的效度。

    參考文獻:

    [1]Joanna Channel.Vague Language[M].Oxford: Oxford L University Press, 1994.

    [2]白海瑜.模糊語言的語用功能及其語用失誤[J].西安外語學院學報,2004.

    [3]陳意德.論語言的模糊性與模糊修辭[J].湘潭人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1).

    [4]苗東升.模糊學導引[M].北京:中國人民人學出版社,1997.

    [5]石安石.語義研究[M].北京:人學語文出版社,1994:91-93.

    [6]吳棠棣.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7]吳世雄,陳維振.中國模糊語言學的理論研究述評[J]. 建師范人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2).

    [8]伍鐵平.模糊語言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9]楊延龍,季建芬.論英語中模糊語義的語用價值[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3).

    第7篇

    [關鍵詞] 非語言文化交際;手勢語;中國;日本

    【中圖分類號】 H0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3)04-097-2

    我們從出生開始,即使是沒有真正學會說話,也先學會肢體語言的表達。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有時不需要語言也能表達情感。例如:把頭向后仰表示感到疑問、與人寒暄時握手、俄羅斯人擁抱時相互親吻臉頰以及日本人見面時行禮等等。所以除了語言,姿態(tài)和手勢這樣的非語言也在傳達著情感信息。

    國外許多研究者在對語言和非語言因素在交際中的作用進行研究調查時發(fā)現,在某些情景中,百分之三十五的信息是由語言傳遞的,而其余百分之六十五的信息則是由非語言f方式傳遞的。更有學者提出“只有百分之七的情緒信息由語言傳達,其余百分之九十三要靠非語言手段來傳遞”的觀點。以上研究結果顯示,人們在人際交往中有50%以上的信息是由非語言手段來傳遞的。

    一、關于非語言文化交際

    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法,大致分為兩種。一是語言交流,二是通過姿態(tài)、舉止等非語言的交流。

    人在交流時,是注重語言表達還是非語言表達呢?心理學家通過大量研究實驗得出結果:非口頭傳達的比例占85%-95%之多,語言表達僅有5%-15%,因此非語言表達更受重視。另外,研究還表明如果推斷一個人的態(tài)度和性格,根據語言判斷僅為7%,剩余的93%里面,音量、語速占38%,表情、神態(tài)占55%。也就是“怎么說的”比“說了什么”更為重要。

    在非語言文化交際中大致可分為兩個層面。伴隨語音的表達和不伴隨語音的表達。伴隨語音在日語中被稱為“パラ言”,或“周言”。所謂“パラ言”,指聲音的特征和語氣,具體表現為說話時聲音的高低,語調的抑揚,聲量的大小和語速變化等。另一方面,不伴隨語音(非語音)的動作手勢和面部表情的非語言交流,在日本一般地被認為是“身振り言”也就是姿態(tài)語言。 交流時, 面部表情固然很重要, 但只限于在近處。距離稍遠時,面部表情就不再有優(yōu)勢, 這時手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其實手的輔助功能遠遠大于其他身體部位, 因為手比較自由, 可以按人的意志行動, 并且能準確表達比較復雜的意思。所以,手勢語的優(yōu)勢與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二、關于手勢語

    手勢語是體態(tài)語言之一,是人的喜怒哀樂的一種外在表現方式。使用手勢語時,由于動作幅度、速度等不同,表現的感情強弱也不同,另外,同一手勢在不同國家和地區(qū)所表達的具體含義也有所不同。譬如,多數國家立起大拇指表示贊揚對方,但在日本表示男人“男(おとこ)”、主人“主人(しゅじん)”的意思。

    (一)日本特有的手勢語

    中國人在思考問題時一般用食指輕點太陽穴或者在附近劃圈,而在日本此動作表示笨蛋和頭腦不清醒的人。日本人在太陽穴處把手指的指尖并攏, 并一下子把手指向上移開,意思是保險絲燒斷時的火花四濺。日本人把兩手食指豎在太陽穴兩側, 表示生氣、嫉妒、 還指“女房が怖い”(怕老婆)。例如日本的“サラリマン”(工薪階層)下班后如果在外面飲酒后要回家時, 就會做此動作向同事們告假, 暗指“ 再晚, 老婆要生氣了”。在日本,特別是上班高峰期會看到這樣的情景,一般是男士一邊說著“ちょっとすみません”(對不起)一邊將手掌伸出來, 在身前垂直下切 ,表示對不起、請讓一讓、借光的意思。將食指彎曲做出要鉤東西的樣子,是指悄悄地拿走別人的東西,用以表示小偷和偷竊行為。

    右手握成拳頭,用拳頭的下側在左手的掌心上揉搓,意指阿諛奉承。這是模仿在石臼上碾芝麻的動作,用這個手勢暗指拍馬屁。

    雙手食指從自己腦后兩側向上, 略向外傾斜著伸出,其余四指卷曲 , 代表某人生氣, 吃醋的意思。 用大拇指和食指做成一個不封口的圓圈,動一動手腕,表示飲酒。中年或老年日本男性喜歡用這個動作表示用「酒盅喝日本酒。最近隨著酒的種類的增加和飲酒方式的多樣化,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不再用這樣的手勢表示飲酒。不過,凡是日本人都懂得這個手勢的含義。立起拇指在日本表示「男性、丈夫和「男朋友, 豎起小指則指「女子、戀人J 「妻子。日本人還用伸展的手背貼另一側的臉頰來表示男性同性戀中像女的一方。另外日本人在頭上指尖相接用雙臂做出大的圈表示“很好”。受此文化的影響,圓圈的意義還被引申為“正確”,例如在日本學??荚囍?,在正確的答案上畫 “”。在日本,一只手指或兩只手指放在臉頰上,被認為“裝可愛”且稍微帶有嘲笑的意思。其實這樣撒嬌扮可愛的動作在日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這樣的舉止給人一種什么時候能 “大人のように”的感覺。人們常常以此做為一種成熟判斷的標準。

    日本人在喊「萬歲時,總是伸直雙臂高舉至頭頂,并且連續(xù)重復三次。

    (二)中國特有的手勢語

    作為古老文明的發(fā)源地,中國也有很多獨特的手勢語,比如雙手抱拳前后搖晃表示恭賀新年,比賽時雙手抱拳向對手表示敬意以及招手時手掌向下輕輕搖動手指等。

    中國人日常生活中表示數字的手勢語很有特點,例如:立起大拇指和小指頭,表示“6”;把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指尖全部貼上,表示“7”;立起大拇指和食指,表示“8”;只是食指很輕地彎曲,其他手指緊握,表示“9”;用拳頭表示“10”。

    中國人待客敬茶時,客人會將食指和中指彎曲,很輕地叩打桌子表示感謝。另外,對著別人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互相摩擦,是數鈔票的姿勢,表示的是“錢”。

    (三)中日手勢語相通之處

    在中國,把手放在額頭上意為遮光和眺望遠處,用日語表達為「小手をかざす。中國人雙手放在臉頰前合十,表示懇請、求饒、感謝。在日本,飯前飯后分別說「いただきます(我吃了)和“我吃好了”時也雙手合十表示感謝。右手掌橫放在脖頸處從左到右做切割狀表示被公司解雇, 開除的意思。拍手這個動作在中國和日本都表示鼓掌,另外也是影視作品中黑社會老大召喚手下的常用動作,在日本拍手喚人的習慣被叫做「手がる。還有在我們平時看的電視劇或小品中的主人公要準備搬石頭之類的重物時,會在手上吐些唾液,感覺更有力氣干活。日語中的表達為「手ぐすねく,現多引申為摩拳擦掌, 躍躍欲試的樣子。

    另外在抗日劇中我們不難發(fā)現,舉手投降「手を上げる是世界上通用的手勢語。

    古代日本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吸收和融合在手勢語上也有體現。例如:中國手勢語中在面前合起雙手或者雙手伸出握住別人的手是在表示更深的謝意。日本表示“ありがとう”是面帶微笑在胸前合起雙手,行禮。

    例如:“おいします(請求、拜托)”,中國和日本同樣是在胸前合起手,垂下頭。

    “ダメ(不可以)”,在中國通常為雙手的食指交叉或者雙手在胸前交叉。在日本同樣是用雙手的食指交叉。其實這就是所謂的“×符號”變過來的。

    (四)手勢相同意思不同

    中日兩國在手勢語方面有相同之處也同樣有很大不同。同樣的手勢在不同的國家,意義也可能不同。例如:在中國贊揚別人時通常立起大拇指,意思為“好”,“做得很不錯”,“很棒”等。 在日本此動作的含意思卻是“男人”、“他”、“爸爸”。又比如手指彎曲在中國是指數字“9”。在日本則是指悄悄地拿走別人東西的小偷或偷竊行為,意思是“小偷”、“扒竊”、“偷”??梢娡瑯拥氖謩菰诓煌膰乙饬x不盡相同,我們在使用時應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誤解。

    三、中日手勢語各自的特征及原因

    通過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中國的手勢語表現比較直觀,日本的手勢語表達比較含蓄 。原因在于手勢語與文化、文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中國是古代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是文化、文字開始的地方。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是由古老的象形文字發(fā)展而成,中國的手勢語從某方面來說與之有著共通性。反之,日本的假名,它是從其他的國家的文字借用而得出,所以日本的手勢語就相對混雜,又受日本文化的影響,表達就呈現出一種混雜性和含蓄性。

    中國手勢語的有效值比日本低,日本的手勢語要比中國豐富。這是因為中國的疆域遼闊,又是多民族的國家,各地域文化差異很大,語言文字本不相同,如果再加上不太相通的手勢語,交流起來會更加含糊不清,所以每個地區(qū)手勢語的普及相對困難,各個地區(qū)的手勢語有著許多細微的不同。而日本在地域上比中國狹窄,受西方的影響較深,現代化程度較高,加之交通發(fā)達,手勢語的普及率也較高。并且,日本人對于細節(jié)觀察力強,具有委婉、細膩的國民性。因此,日本人大多不喜歡用言辭直接表達意思,而是常常借助手勢語和表情等非語言手段進行交流。這也更加促進了日本手勢語的豐富和普及。

    總而言之,通過生活中的語言交際實踐可以看出, 手勢語是整個交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在交際中, 不能只注意語言交際行為的正確性,而忽視非語言行為的文化差異及其影響, 那樣就會造成文化誤解及沖突。作為一名教師, 既要了解中日兩國非語言行為的差異并傳授給學生, 也要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非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性, 并能有效地引入課堂,有助于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慶祥.中日非語言交際研究[C].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2]金山宣夫.『世界20カ國ノンババル事典[M].日本:研究社出版株式會社,1994.

    [3]王勝波.日本人的手勢語言[J].日語知識,20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