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0 18:12:00
序論:在您撰寫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2011年3月,刺桐花開的季節(jié),記者走進泉州實驗中學。透過一連串閃光的辦學業(yè)績,看到了十年如一日對育人規(guī)律的自覺遵從。在這里,教育者傾力傳遞給學生一生受益的素養(yǎng)。
學校發(fā)展的第一塊奠基石
建校10年,實驗中學有一項持之以恒的做法,每學期的首月,被確定為學校的“行為規(guī)范教育月”。
10年前,實驗中學剛開辦時,僅有300多名學生、18名教師。起初,因教學樓還沒蓋好,只好借用別的學校教室,教師們擠在一個屋子里辦公。準確地說,當時的實驗中學,還不是一所完整意義上的學校。但即便如此,他們對學生的教育一點兒也不含糊。辦學之初,學校就明確提出,從行為規(guī)范入手,打造優(yōu)良校風。
“優(yōu)良校風是一所學校的第一品牌,就像人際交往中的第一印象一樣,非常重要?!睂嶒炛袑W校長魏獻策對記者說。這樣的辦學初衷不難理解,有了優(yōu)良校風,才有百姓的口碑,生源也就有了保障。
如今,實驗中學已擁有5 000多名學生、300多名教師,不必再為生源發(fā)愁,但學校對行為規(guī)范教育仍不放松。其深層的含義很顯然,如果將10年前的實驗中學比做一座剛剛破土動工的大廈,行為規(guī)范教育則是這座大廈的一塊重要奠基石。
在行為規(guī)范教育背后,是學校對育人的一貫重視。
“我教了18年書,當了6年班主任?,F在我越來越覺得,這6年的意義與收獲,遠大于之前的12年?!边@是初三(1)班的班主任莊美紅在采訪中說的第一句話。
幾年前,莊美紅第一次做班主任,學生畢業(yè)時的成績很優(yōu)異,但她心里卻有些遺憾:“學生很怕我,跟我一點兒也不親近,我總覺得他們太冷漠,不懂得感恩?!辈痪煤蟮囊患?,讓她改變了看法。那一年教師節(jié),她的手機從早到晚響個不停,畢業(yè)的學生或者打電話,或者發(fā)短信,紛紛向她表示感謝、傾訴思念。那天,她流下了幸福的眼淚。感動之余,作為教師的她不禁反思:“并不是學生不懂感恩,而是我們沒有給他們創(chuàng)造表達感恩的機會?!?/p>
新學期,面對新的班級,莊美紅決定做一些新的嘗試。班會課上,她講了自己教師節(jié)的經歷,深情地對全班學生說:“同學們,只要用心去發(fā)現,生活中充滿了感動。老師希望,經過三年的初中生活,大家在收獲知識的同時,也學會感恩、學會生活,成為一個情感豐富的人。”
教育,因為有了愛,有了情感,變得格外動人。而如何在教育中激發(fā)學生愛的情感,需要教育者用心去創(chuàng)造。
用一生的時間備一節(jié)課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位有著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他的課講得非常出色,以至于聽課教師都像學生一樣聽入了迷,忘了寫聽課記錄。下課后,一位教師問:“我想請教您,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jié)課?不止一個小時吧?”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
多年前,當同為歷史教師的林建來讀到這里時,心里不禁一震。一節(jié)課為什么要用一輩子來準備呢?他似懂非懂。
那時,林建來初為人師,工作中充滿了熱情,也很期盼自己的課能讓學生如此入迷。每次備課,他都很認真,生怕遺漏一個知識點,課堂上更是盡心盡力。可他失望地發(fā)現,自己在講臺上講得很起勁,學生在下面卻昏昏欲睡。一節(jié)課下來,自己累得夠嗆,卻體驗不到一絲成就感。問題到底出在哪兒了?他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在教學《先民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這節(jié)課時,林建來講到先秦時期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的故事。他教5個班,在一班上課時波瀾不驚,到了二班,突然有學生發(fā)問:“老師,岷江水勢湍急,石頭丟下去就被沖走了,都江堰怎么能修建起來呢?”嗯?林建來一下子被問住了。教材里沒提及這個問題,他也從未思考過。碰到此類情景,老師可以敷衍幾句,搪塞過去。但林建來沒這樣做,他稍一思索,笑著對學生說:“哎呀,這個問題問得好,老師也是頭一回聽說。這樣吧,咱們一起去尋找答案。”
一下課,林建來趕緊回辦公室,上網搜集資料。其實,這個問題在古代史書中有詳細記載,找到答案并不難。弄明白以后,他很想馬上跑去告訴學生,但他隨即想到了一個更好的方式。
到三班上課時,林建來提著一個竹籃走上講臺?!袄蠋煟隳弥@子干嗎呢?”有學生問?!皶簳r保密?!绷纸▉砉室赓u關子。又講到都江堰時,他把二班學生的問題拋了出來。可想而知,能把老師難倒的問題,學生更答不出了??粗蠹乙荒樢苫螅纸▉戆阎窕@擺上講臺:“剛才有人不是很好奇嗎?現在請問,竹籃有什么功用?”
“裝菜?!薄笆⒓Z食?!薄斑\泥土?!睂W生們七嘴八舌。還有學生問:“老師,這兩個問題有什么聯系嗎?”
“老師再提示一下,四川盛產竹子,類似這樣的器具,當時能做什么用呢?”林建來并不著急,繼續(xù)啟發(fā)學生。
“哦,我知道了。”有一個學生興奮地說,“他們把石頭裝進籃子,再沉入水中,這樣就不容易被沖走了?!?/p>
“你們覺得是這樣嗎?”林建來笑了。全班都恍然大悟,一起為這個學生鼓掌。這時,當林建來再點明這節(jié)課的主旨時,學生們都對中國古人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有了最直觀的認識。
再回到二班,林建來又換了另一種方式。他把籃子交給提出問題的學生,讓他自己去思考。按照他的提示,學生上網搜索,很快也找出了答案。林建來就讓他把答案講給同學們聽。
問題圓滿解決了,但這件事卻為林建來打開了一個教學新境界:“以后上課,我不再拘泥于教材,也不再滿堂灌,而是更注重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如今,林建來在課堂上越來越游刃有余。比如,講唐代的科舉制,他可以旁征博引,從唐太宗的“昭陵六駿”講到唐代的服飾、飲食、社交、習俗,說明科舉制的產生與“大唐盛世”之間的內在聯系。
像這樣上課,備課的工作量自然大大增加,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甚至同一節(jié)內容,在不同的班級可以有不同的講法,不斷地有新的靈感補充進來。然而,林建來累并快樂著,也慢慢地想清楚了,為什么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準備一節(jié)課。
用“心靈雞湯”打開學生心結
在實驗中學,如果評選“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學生最喜歡的,不是語數外,也不是音體美,而是一門校本選修課――團體心理輔導。
“報名選修這門課的學生,每學期都超過了300人,但按要求,我們只能招收30人?!笔谡n教師之一的鄭鳳霞告訴記者。她本是學校的政治教師,幾年前考取心理咨詢師資格。眼見學生群體中心理問題日漸突出,就向學校申請開設了這門課。隨后,心理學專業(yè)畢業(yè)的劉智佳也加入進來,組成了課程開發(fā)小組,課程內容更加豐富。如今,每周一節(jié)團體心理輔導,成了學生們期待的“心靈雞湯”。
這門課為何受歡迎?走進課堂看看就明白了,專用的活動室里,沒有一張桌椅板凳,只有一些坐墊,師生們或坐或站,或成排或成圈,或三五一組,可以隨意走動,也可以暢所欲言。上課也沒有教材,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主角,通過一些生動有趣的心理小游戲,在歡聲笑語中受到教益。
最初給初一年級上課時,劉智佳注意到,一進活動室,男生和女生就會自動分開坐,中間隔得老遠。她有意把學生們打亂性別,分成若干小組,很快又發(fā)現,在每個小組內部,男女生之間依舊陣壘分明。從這樣一個細節(jié)中,劉智佳洞察到學生們微妙的心理活動。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性別意識開始覺醒,他們渴望了解異性,又怕同伴嘲笑,于是故意用一些怪異的行為來掩飾。但同時,這個時期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常常是因為人際關系上的困惑造成的。
有這樣一節(jié)課,學生們至今記憶猶新。在課堂上,劉智佳設計了一個“蜈蚣翻身”的游戲活動,每個小組的學生站成一排,后面學生的手搭在前面同學的肩上,然后,排頭的學生帶著整個隊伍繞到隊尾,依次從兩個學生之間的縫隙中鉆過去。一開始,劉智佳發(fā)現,輪到男生要從女生中間穿過時,他們就繞過去,當女生要從男生中間穿過時,兩個男生故意站得很緊,不肯讓女生鉆。
發(fā)現了問題,劉智佳并不點破,而是想了一個新辦法:“咱們來比賽,看哪個小組做得最快。但如果繞過不鉆,就算犯規(guī)?!?/p>
一輪比賽下來,有的小組順利完成,有的小組因為犯規(guī)排名墊底。排名墊底的小組不服氣,要求重賽。這一回,為了取勝,每個小組都認真按要求去做,男女生之間配合默契。第二輪比完,有的小組仍對成績不滿意,于是再比第三輪。這時候,學生們心中只有取勝的念頭,早已忘了男女之別。
活動結束后,劉智佳看到,學生們回到各自的小組,男女生之間的鴻溝悄然消失了,她不禁心中暗喜,讓她最高興的是,這節(jié)課后,學生小黃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寫道:
過去除了爸媽以外,我從沒有這樣和別人近距離接觸,一開始很不習慣,但慢慢地,我心里的緊張感消失了,仿佛有一個結被解開了。上初中以來,我第一次在學校里有了一種安全感。我想,這節(jié)課以后,我晚上再也不會睡不安穩(wěn)了。
一、教師的知識面要涉獵寬廣
孩子的成長非常有規(guī)律,每一個階段都是那么的重要而且一去不復返,一點都不夸張的說,到今天我才真正從人的發(fā)展這一科學理論的角度理解了“人生沒有彩排,每天都是現場直播”的真正含義,孩子0歲到3歲,聽覺神經發(fā)展到百分之六十到八十,按王財貴教授的說法,三歲之內要聽盡世界有名的音樂,看盡世界有名的圖畫,只要聽一遍兩遍或看一遍兩遍就將終生不忘,深入到孩子心靈的深處,耳濡目染,吃飯、睡覺、哭鬧等等狀況下,只要有經典音樂,就會產生積極影響,不要花錢、不要花時間、不要花精神,不需要乖乖坐在那里聽,但如果每天放靡靡之音,也會產生影響,那將是消極的影響,因為兒童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小的時候是全盤吸收,三歲之內教育最重要,是定終生的教育,13歲是一個年齡段,13歲之后那種直覺的能力就消失了,那種深度學習的習慣就沒有了,老天給的強大的攝取的力量和攝取的功能就收回去了。吉姆?崔麗斯也告訴我們,閱讀應從小開始,閱讀興趣培養(yǎng)從“聽”開始,聽書是用耳朵閱讀,同樣很重要。
二、用寬容的胸懷學習,用批判的眼光接納
在網絡化、信息化時代,我們每天都會聽到、看到很多信息,固步自封不接納新生事物,那就等于守住一潭死水,最后是變質腐臭;看到或聽到什么就學什么,一味跟風,沒有自我,最后是沒有方向地亂撞。我們要用寬容的胸懷學習,用批判的眼光接納,需要我們平時閱讀有寬度,這樣才能在語文教學和兒童閱讀方面做到心中有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這個無限包容的當下社會,無數的人都在搭設成長的平臺,所以我們要選擇適合我們自身成長的平臺,這樣成長起來就會更快。
三、小學教育需要提高教師的教育智慧
1、教育智慧從學習中來
人的發(fā)展重要的不是已有的高度,而是不停止自己前進的腳步。
自我超越不是否定自己,而是敏銳的警覺自己的無知、力量不足和成長極限,但決不是動搖自己的高度自信。
學習并不意味著獲取更多的信息,而是擴大我們生活中真正需要的產生結果的能力。這是終身的有效的學習。
人的精神長相決定人的氣質和社會形象。
2、教育智慧從實踐中來
轉變教材意識,樹立課程資源意識。
3、教育智慧從相互交流中來
進化成功的現實表明,“適應”不是“改變自己去適應環(huán)境”,而是不斷地改進自己,以便能夠生長并在更加多樣化的環(huán)境中建立更多的聯系。
教學方面的改進是一件集體的而不是個人的事業(yè),而與同事協(xié)調一致進行分析、評估和實驗是教師取得進步的條件。
------2015 年 4 月份輝南縣中小學中層以上領導“讀書寫博”作業(yè)
輝南一職:柴如峰
按照輝南縣進修學校干訓部及我校黨支部的學習要求, 2015 年 3 月末,我認真閱讀了馮恩洪的《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書中的前兩個主題文章 --- 《探尋教育的真諦-重新認識教育的目的》《撬起教育質量-課堂變革和課程建設》,這兩個主題主要講述了五個方面的觀點:
一、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異
二、教育要尊重學生的情感
三、教育要釋放學生的潛能
四、課堂是將自然人打造成社會人的主要手段
五、課程建設釋放學生的潛能
我校是中等職業(yè)學校,我校的學生主要來自初中畢業(yè)沒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學生。這些學生不僅在學科學習方面落后于整體水平,而且相當一部分處于一種自卑、不自信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心理極其嚴重,持久地影響學生學習的精神狀態(tài)和目標動力。有些學生有著強烈的厭學情緒,自覺或不自覺地離開學習的主流。他們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機不充分,學習精神不飽滿;敏感而自卑;自以為是卻不自信;表面自主內心卻缺乏獨立能力,僅有雄心和抱負,卻顯得懶惰。
老師要了解學生情緒產生原因和表現。教師應該根據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首先洞察學生此時此刻情緒如何:是精神愉快還是愁眉苦臉;是精神貫注、思想集中還是思維遲鈍、聯想困難。根據學生不同的情緒和情感狀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當學生心情舒暢,情緒穩(wěn)定時,應珍惜這段最佳學習時機,加大學習量;也可以找同學談心,指出他這段時間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當學生心情煩躁、不安、冒失時,應少說缺點,多說閃光點,采取誘導的談話方法,促使學生轉變。反之,如果老師在學生情緒不好時,用過激的言行對學生進行壓制、馴服,如若學生不服,則很可能與老師發(fā)生頂撞、沖突,收不了場,達不到教育效果。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學生們的獨一無二,來自于他們基于遺傳的,在環(huán)境影響下的自我實現。這里說的環(huán)境影響,教育教學責無旁貸。基于人本心理學、建構主義理論,課堂教學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興趣、需要,創(chuàng)設適切的教學環(huán)境和條件,營造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建構,互教互學,共同提升,尊重和允許學生有不同的進步與發(fā)展。而 “ 學習金字塔 ” 理論告訴我們,多運用 “ 示范 ” 、 “ 小組討論 ” 、 “ 做中學或實際演練 ” 、 “ 教別人或馬上應用 ” 等方式進行學習,學生學習潛能會得到激發(fā)和釋放,學習效果會更好。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假如你的工作、學問和成績都非常出色,那么你盡管放心,他們會站在你這一邊,決不會背棄你。相反地,無論你的話多么動聽,但是你的工作總是一事無成,總是失敗,甚至處處都可以看出你不通業(yè)務,那么除了蔑視以外,你永遠不配得到什么?!边@就說明,打造優(yōu)秀的課堂,從根本上講是: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
我們要對學生給與信任和期待,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心理學研究表明,期待值與成功率成正比。期待的話語能更好的幫助學生正視自我,調整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藝術不僅在于傳授的本領,而且在于鼓勵、喚醒、鼓舞。學生會在教師的期待和鼓舞中獲得信心和力量,教師如能注意自己人文素質的提高。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專業(y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也是提高課堂教學管理質量里的途徑之一。
我們都知道,知道撬起教育質量的支點是變革課堂。通過改變傳統(tǒng)的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由講授走進合作,由講授走進差異發(fā)展,我們就能把教學質量撬起來。
關鍵詞:農村學生;農村教育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背景下,農村教育對于整個教育事業(yè)的推進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它既是農村發(fā)展的基礎,也是農村發(fā)展重要標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農村改革力度加大,農村經濟發(fā)展迅猛,農村教育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把農村教育作為一個戰(zhàn)略性問題進行規(guī)劃,是當務之急。
一、怎樣去認識農村教育與農村學生的關系
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和教育為中心的教育觀,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同時也各自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那么到底應當怎樣去認識教育與學生的關系呢?我覺得,學生與教育的關系應當是內因與外因的關系,教育的對象及最終目標都是學生,而教育能否成功起決定作用的也是學生。
二、創(chuàng)造適合農村學生的農村教育
農村教師應根據農村學生的特點,發(fā)揮農村學生本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造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克服本身的缺點,教育學生向最優(yōu)的方向發(fā)展;而不應當根據教師自己的喜好和固有的教育模式,去限制學生向好的方向發(fā)展。教師要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最優(yōu)發(fā)展的教育,避免教師教育的狹隘性,我認為要處理好以下幾個互相聯系的環(huán)節(jié):
1、了解學生,分析學生?,F在的農村教師,大多數來自四面八方,也有很多來自城市。因此,教師必須要分析農村學生的生活習慣,家庭自然狀況,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性格、朋友關系和愛好,身體狀況等,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認識學生,現在農村學生中有近70%是在老人或親戚身邊生活、學習的,而完全由自己父母撫養(yǎng)大的很少,所以教師就應該要弄清他們的生活背景,并通過觀察和了解,認真地加以分析、比較,歸納出學生的性格、學習、行為習慣等方面的特點,這是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最優(yōu)發(fā)展教育的出發(fā)點。
2、及時發(fā)現問題,把握興奮點。教師通過對農村學生的了解和分析,從中發(fā)現問題,掌握學生階段性的和暫時性的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從而就能夠把握學生某一階段和某一時期、甚至某一時刻的興奮中心和興奮點,教師如果能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加強理論修養(yǎng),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的有關知識;
3、要注意教育方法。教育方法的設計,沒有固定的程序,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不僅僅適用于教學,同時也適用于教育。所以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學生,把握讓每一個同學都有進步的原則,而在教育方法當中,最難于把握的是突發(fā)事件的教育問題,因為突發(fā)事件是在教師沒有任何準備下發(fā)生的,如果處理不好,不僅對學生的心靈是一個打擊,而且也直接影響到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具體的學生和具體的突事件進行靈活而又富于彈性地處理,教師應當細致了解每一個學生平時的表現,多注意積累,臨事隨機應變才能恰如其分的解決突發(fā)事件。
4、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其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向外的生長,而不是由外向內的灌輸,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就此進行教學?!?/p>
5、要及時反饋信息。成功的學生教育,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尤其是面對農村學生基礎比較差的情況下,必須要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實現。在實施方案過程中,就要注意不急不躁,耐心細致,不能遇到困難就退縮不前,根據處理方法的恰當與不恰當之處,還要及時找出不足,進而調整教育方法,再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要創(chuàng)造學生最優(yōu)發(fā)展的教育,使教育的效果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當然,農村作為這個社會的龐大組織,也更加需要社會各界的全力支持。這是教育最優(yōu)發(fā)展的外殼;二是教育設計: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的教育方法,它是教育最優(yōu)發(fā)展的保護帶;三是教育關系:這是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在一個學校、一個班級形成的互相信賴的關系,它是創(chuàng)造最優(yōu)教育發(fā)展基礎內核和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廣大農村教師,我們要積極尋找并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最優(yōu)發(fā)展的教育,必須首先解決教育觀的問題,轉變教師的角色和地位,立足于農村教育服務于農村學生,同時也決定于學生、改造學生的教育觀。其次還應建設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和師生關系,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動精神,創(chuàng)造最優(yōu)的學生教育,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最優(yōu)化教育,進而提高農村學生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理論支撐 有效嘗試 教學策略
什么才是好的教育?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經常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很多人給出自己的不同思考和回答。應試教育支持者說,能夠讓孩子考高分,考上好的學校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素質教育支持者反駁說,能夠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全面提高素質的教育才能算是好的教育。平衡主義者說,將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結合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既要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全面提高素質,又要能夠讓孩子考高分,考上好大學。大家說的似乎都有些道理,但又都有些片面。我的答案是適合學生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現談談自己對適合教育的理解和做法。
一、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教育的理論支撐
教育面對的是一個個的學生個體,這些個體之間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差異。正如世界上找不到任何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每一個學生都是與其他學生不一樣的個體,他們在性格特征到學習品質等方面都會表現出自己的特征。面對這些差異,我們必須創(chuàng)造適合他的教育模式,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教育的理論支撐。
二、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教育的有效嘗試
1.了解學生差異。進行適合學生的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學生,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因此,教師必須對全體學生有一個全面了解。落實到課堂教學中,我們了解學生差異的方法有兩種。
一是課堂教學前測法,指根據即將教學的內容設計一些題目對學生進行檢測,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對新知識的了解情況。通過這樣的方法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以便為即將進行的課堂教學做好準備。對即將進行的課文講授,我們就可以設計一些問題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時,我就設計了以下題目。
①你了解朱自清嗎?他生活在哪個年代?你讀過他的哪些作品?
②《背影》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這個故事給你什么震撼?
③這篇散文中有哪些字詞是陌生的?有哪些句子描寫十分感人?
通過對以上這些問題的檢測,我能夠大致了解學生對即將進行的課堂教學內容的了解情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會根據這個反饋進行梳理,及時調整教學重點和難點。同時,有些問題我可以讓同學們在課堂上進行解答,比如我了解到小明同學對朱自清的生平和作品很了解,就在課堂教學中講到作者簡介時,讓小明同學給大家做個介紹。通過這樣的接受,同學們都對小明流露出佩服的意思,從而激發(fā)其他同學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對小明同學是一個激勵,讓他感到強烈自尊。
二是課堂教學后測法,指根據已經進行的課堂教學的內容設計一些題目進行檢測,看看全體學生對這堂課的內容掌握得怎樣,從而了解到學生之間的差異,以便對個別學生做進一步的個別輔導。通過這樣的兩種方法,我們不斷掌握學生在學習上的差異,從而為我們不斷地在課堂教學中調整自己的策略打下良好基礎。比如在學習完《將相和》一課后,我提出以下問題:
①文章中的“將”和“相”分別指的是誰?他們分別為國家作出了怎樣的貢獻?
②文章通過“將相和”的故事在做人方面給我們哪些有益的啟發(fā)?他們身上分別有哪些優(yōu)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就能檢測出學生對這篇文章的整體掌握程度,了解到在教學過程中落實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情況,為以后的教學調整策略進行有益反饋。
2.適合教學嘗試。通過觀察和了解,我認識到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和策略,根據這些差異,我進行了不同的教學嘗試,以適應每一個學生的特點。
①針對視覺學習型同學:這類同學在課堂聽講的過程中,會認真地聽講,眼睛會緊盯老師,這也是教師通常認為學習認真的學生比較受歡迎。針對這類同學,我們在教學中應該盡量把學習材料轉化成圖表或者圖畫形式,而且不忘留下一些板書,我們的板書就是針對這些同學設計的,以便這些同學通過視覺的強化對學習內容掌握得更好。
關鍵詞:教育 小學數學教學 學生能力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教育必須關心所有兒童的最充分的發(fā)展;而學校的責任則是創(chuàng)造能使每一個學生達到他可能達到的最高學習水準的學習條件,學校必須給學生奠定終生學習的基礎,學校要永遠對所有學生負責。教師是“伯樂”,伯樂善于相馬,教師也要善于認識每一位學生的個性。但是,教師又不能只是伯樂,伯樂相馬的目的是挑出千里馬而淘汰其余的馬,教師卻必須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因此,現代教育不是選拔最優(yōu)秀兒童,而是要創(chuàng)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教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教育,要充分認識學生的巨大發(fā)展?jié)撃芎蛡€性差異,努力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善于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責任感和道德感。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注意加強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認真研究學生的實際能力,聯系生活實際學習數學知識
學生的實際能力就是指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所具備的知識能力,這一點常常被忽視。眾所周知,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時,舊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能溫故知新融會貫通,也消除了課堂上的五小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比如,在講解新的數學概念時,教師應盡可能地從實際中引出問題,使學生知道這些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能應用于生活實際,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數學教學一方面要使學生了解人類關于數學方面的文化遺產,另一方面要使學生建立起正確對待周圍事物的態(tài)度和方法,學會使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來認識周圍的事物,培養(yǎng)學生從現實生活事例中看出數量關系的能力,這兩者不可偏廢,都是衡量學生是否具備數學素養(yǎng)的重要標志。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特別是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從日常生活的具體事物中發(fā)現數量關系的能力;要認真研究學生學習新知識時已具有的能力,認真研究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方法,已學法定教法。這樣教學,容易切入、層次多、要求靈活,適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智力潛能,創(chuàng)造出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
二、努力探尋學生的潛在能力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在能力是素質教育研究的重點。我們知道,學生是正在發(fā)展中的人,學習新知時所具備的能力就是學生的潛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學生中,沒有潛能的學生是不存在的。課堂教學的關鍵就是要拓展學生的心理空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正確認識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思維,充分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性和智力潛能。
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地探索和思考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是單純地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還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索和思考,以便發(fā)揮其潛在能力,這是數學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要“應試教育”還是要“素質教育”的大問題。一般地說,數學教科書中的例題是學習的范例,學生要通過例題的學習,了解例題所代表的一類知識的規(guī)律和理解方法。但這并不是說,只要學生學會了書本上的例題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解決與之相似的問題。要能舉一反三,就還需要學生有一個深入思考的過程,甚至要經過若干次錯誤與不完善的思考,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內化。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具體的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思維發(fā)展水平,提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不同學生的不同方法反應出學生對一個問題的認識水平。學生學習時說出自己的方法,表面上看課堂教學缺乏統(tǒng)一性,但教師從學生的不同回答中可以了解學生是怎樣思考的。哪些學生處于較高的理解層面,哪些學生理解得還不夠深入或不夠準確,并從中調整了一步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以恰當地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養(yǎng)成一種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習慣,這對學生學習新內容、研究新問題是非常重要的。相反地,在教學中,教師如果不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只是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的解題方法,雖然這樣可以比較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但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yǎng)成惰性。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思考機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機,努力發(fā)展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在認識所學的知識、理解所學的知識的同時,智力水平也不斷提高。
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講,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fā)現、學會創(chuàng)造,掌握一套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在任何時候學習任何一種知識時都能“無師似有師”。為此,教師有必要更新觀念,研究數學的智慧,分析數學的方法,努力使學生像數學家一樣去學習、去思考、去發(fā)現、去應用數學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要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教師可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學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上課時帶著這些問題去聽講,而對于在預習中已弄懂的內容可通過聽講來比較一下自己的理解與教師講解之間的差距、看問題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種好些;課后復習――學生可先合上書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課堂內容在腦子里回憶一遍,然后自己歸納出若干心得來。同時,教師還應加強對書本例題的剖析和推敲,因為課堂內老師講的例題盡管數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師要研究每個例題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個例題的關鍵所在,思考這類例題還可以從什么角度來提問,把已知條件和求解目標稍作變化又有什么結果,解題中每一步運算的依據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識,這類題還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馮老師說得好,說到底,發(fā)展自己,就兩條途徑,第一條是知識的補充,第二條是經驗的積累。知識的補充需要讀書,經驗的積累需要反思,是學校的辦學理念,也是教師的理想目標。說追求卓越也好,談魅力修煉也罷,都是講述老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成長歷程,是一個不懈奮斗、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鍛造,自我提升的歷練過程。那么,對于一名教師,尤其是一名不懈追求的教師而言,要想獨具魅力、走向卓越,要經歷三重不同境界的修煉。
一、積累教學經驗,學會反思。
書中指出,為了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成長,為了教師群體的專業(yè)成長,為了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作為老師有必要進行不斷的反思。他說:"教師的成長= 經驗+反思".這一公式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個教師的成長過程離不開不斷的反思。同時教學的特殊性也決定了教師要不斷反思,他還說過這樣的兩句話:"課堂沒有彩排,每一節(jié)課都是現場直播。""永遠沒有成功的課堂,只有遺憾的課堂。"課堂藝術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學中科學、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成敗,不斷地發(fā)現困惑,不斷的解決問題,幫助我們減少遺憾,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藝術。教學中學會反思自己,總結自己,取長補短,才能提高自己,才能不斷地走向成熟。
二、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享受讀書的樂趣。
"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須有一桶源源不斷的活水。"活水的源頭,則是教師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讀書,則是提高教師素養(yǎng)的最重要的途徑,有這樣一個讓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什么早在一年級就回出現一些落伍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的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干脆對他們放棄不管的學生呢?"是他們太笨,還是上課沒有專心聽講,還是應該從我們教師自己身上找原因呢?這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為教育者,我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關愛每一位孩子?特別是弱勢群體。再幼稚的學生,也是有個人思想和感情,有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他們不是我們施恩或者顯示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被動等待我們去塑造的蒼白靈魂。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份陽光,給那些需要的學生。我想,今天的老師要想做最好的自己,恐怕要拿起書來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享受讀書的樂趣,那么和我一起讀書吧。
三、學會合作,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