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黄国产片一级视频播放,精品福利视频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亚洲免费99在线

<menu id="gkyya"><noscript id="gkyya"></noscript></menu>
  • <strike id="gkyya"><source id="gkyya"></source></strike>
  • <rt id="gkyya"><code id="gkyya"></code></rt>
  •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人民幣國際化的利與弊范文

    時間:2023-06-16 16:27:24

    序論:在您撰寫人民幣國際化的利與弊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人民幣國際化的利與弊

    第1篇

    【關鍵詞】人民幣 國際化 世界貨幣

    一、界定人民幣國際化的基本內涵

    隨著中國服務和商品貿易在國外市場的擴展,人民幣除了具有本幣職能外,還會通過經常項目、資本與金融項目等等各種方式流出國境,在境外逐步擔當起儲藏手段、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和價值尺度,也就是說人民幣國際化是人民幣的貨幣職能跨國界在國際范圍上得以延伸的過程。

    二、人民幣國際化的利弊

    中國是個發(fā)展中大國,經濟發(fā)展非常依賴資金財富。如果人民幣能實現(xiàn)國際化,既可以減少我國因為使用外幣而引起的財富流失,還能為我國如何合理利用資金開辟新的渠道。但是人民幣國際化問題是一把“雙刃劍”,其中的利弊需謹慎衡量。

    (一)人民幣國際化的收益

    從國外貨幣國際化的歷史經驗以及我國目前的現(xiàn)狀來看,我國推行人民幣國際化主要能獲得以下四方面的好處:

    1.獲取鑄幣稅收入

    一旦我國人民幣實現(xiàn)國際化,那么我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獲得鑄幣稅收入:首先,人民幣的流出將伴隨著實物或金融資產的流入,實物資產的實際購買力以及金融資產的投資收益將是我國能得到的國際鑄幣稅收入的一個重要部分;其次,流出境外的人民幣是我國對持有人民幣的非居民的負債。當我國發(fā)生通貨膨脹時,人民幣的實際購買力下降。這時,我國將獲得一種國際通貨膨脹稅,這是構成國際鑄幣稅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最后,我國可以以直接投資或者證券投資等形式收回流出的人民幣的一部分,這其中獲得的投資收入將減少我國獲得的國際鑄幣稅的數(shù)量。換言之,人民幣國際化后,其將在國際范圍內充當流通、支付以及儲藏手段,對我國來說意味著獲得了一種長期無息的貸款。

    2.緩解外匯儲備壓力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巨額外匯儲備已給我國執(zhí)行貨幣政策帶來了空前的壓力。我國持有的外匯儲備大多以美元的形式持有,如果美元貶值將直接導致我國的外匯儲備實際縮水。同時,我國巨額外匯儲備會引發(fā)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這對我國國民經濟是有害的。若人民幣實現(xiàn)了國際化,就能減少中國對美元等國際貨幣的需求,從而我國高額外匯儲備壓力得以緩解。

    3.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若人民幣能國際化,我國就能掌握一種國際貨幣的發(fā)行調節(jié)權,進而提高我國在全球的影響力,最終我國的國際地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原因有:(1)人民幣國際化能促進我國成為金融和貿易大國;(2)人民幣成為一種世界貨幣,可為國際儲備提供更多的選擇,有利于促進世界貨幣的多元化。

    4.減少匯率風險,彌補結算手段的不足

    (1)降低交易的成本。近年來,我國的對外貿易得到了快速發(fā)展,使得外貿企業(yè)外幣債權和債務大量增加,匯率波動會對外貿企業(yè)的生產經營產生很大的影響。人民幣國際化后,外貿和投資行業(yè)便可更多地使用人民幣計價,匯率風險將由交易對手承擔,降低了交易成本。

    (2)彌補結算手段的不足。我國與很多周邊國家和地區(qū)都有貿易往來,這些國家和地區(qū)在國際貿易中普遍存在著外匯短缺和結算手段不足等現(xiàn)象。若我國實現(xiàn)人民幣國際化,則這些國家和地區(qū)可運用人民幣進行結算,這對緩解雙邊經貿往來中結算手段的不足問題是十分有效的。

    (二)人民幣國際化的成本

    人民幣國際化問題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它在讓我國享受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的收益的同時,也使得我國可能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主要可能有:

    1.干擾到我國的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若人民幣國際化,根據(jù) “三位一體”的假說,在資本的國際自由流動、匯率制度的穩(wěn)定和獨立的貨幣政策三大政策目標中,一國最多只能同時實現(xiàn)其中的兩大目標。根據(jù)其他世界貨幣的國際化經驗可知,若人民幣要國際化,為維持資本的自由流動和匯率的穩(wěn)定,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為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后,其貨幣需求函數(shù)會受國際因素的影響,這樣我國央行調控貨幣供給的難度就增大了許多。同時,在開放經濟下,我國央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需要考慮的變量更多,選擇一個合適的貨幣中介目標相對更難,央行實現(xiàn)貨幣政策目標的難度增加。

    2.面臨“特里芬難題”

    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后,將作為國際儲備資產由境外國家保留,其他國家保留的人民幣越多,我國的國際收支赤字將越大,人民幣跨境流通的規(guī)模越大,我國的責任也就越大,而這種責任是通過削弱我國的國際收支地位來實現(xiàn)的。然而,如果我國一直處于國際收支赤字狀態(tài),人民幣將可能會出現(xiàn)貶值,這樣會降低其他國家對人民幣的信心,持有人民幣流動性資產的國家可能會放棄人民幣資產,從而會形成人民幣大量回流,給國內市場造成嚴重沖擊。

    3.可能存在逆轉風險

    一種貨幣國際化的過程實質上是該種貨幣被非居民不斷持有的過程。當某些條件發(fā)生變化時,非居民可能放棄該種貨幣,而更愿意去持有其他國貨幣。如果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通常有兩個理由會對我國國內經濟造成沖擊:一是由于我國經濟基本面惡化或為了某些特定的經濟目標,我國央行可能采取使人民幣貶值的措施,這樣一來,人民幣的非居民持有者將更愿意持有其他幣值相對穩(wěn)定的國際貨幣而放棄持有人民幣。二是當人民幣儲備國特別是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大國由于其國內經濟的需要而減持人民幣時,容易引起羊群效應,人民幣就會回流到我國,會引起我國貨幣供給市場異常波動。

    參考文獻

    [1] 黃亭亭.人民幣國際化基本條件分析:基于風險和責任角度[J]上海金融,2009(04).

    [2] 魯守博,周昭.對人民幣國際化中幾種觀點的再認識[J]鄭州大學學報,2011,44(22).

    第2篇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利弊;匯率;貨幣政策

    中圖分類號: F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17010201

    1 人民幣國際化現(xiàn)狀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目前人民幣雖然可以在境外流通,這并不代表人人民幣已經完全國際化,但人民幣境外流通的不斷擴大最終必然會使人民幣國際化,使其成為世界貨幣。

    根據(jù)《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3》指出,截至2012年第四季度,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指數(shù)已經達到0.87,相較于前年的0.58增長了49%。雖然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處在高速增長階段,但在國際使用方面人民幣仍處在起步階段。

    2 人民幣國際化的利弊分析

    2.1 人民幣國際化的有利方面

    (1)有利于加強國際收支調節(jié)的能力,平衡中國經濟。目前中國有一定量的外匯儲備,其實質就是對外國政府的巨額貸款,而且面臨著通貨膨脹及國家風險。人民幣國際化后可以實現(xiàn)貨幣之間的替代,中國利用資金又有了新的方法,這樣既可以降低國際儲備的數(shù)額,而且又可以減少中國因為使用其他國家的貨幣而引起的資源的流失。人民幣的國際化有利于我國擺脫“米德困境”問題,即我國為了保持外部平衡,從而犧牲內部平衡,如通貨膨脹率,國內充分就業(yè)率等問題。

    (2)人民幣國際化有利于國際貨幣體系朝著穩(wěn)定與公正方向發(fā)展。美國次貸危機之所以能夠引發(fā)全球金融危機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美元是國際間的主要貨幣。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主要由發(fā)達國家主導,而發(fā)展中國家處于被動的地位。而人民幣國際化不但有利于各國儲備在幣種上進行風險的分散,而且使發(fā)展中國家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將維護國際貨幣體系的穩(wěn)定和公正。

    (3)有利于減少匯率風險,促進中國國際貿易的發(fā)展。匯率變動將增加國內對外貿易企業(yè)的風險,匯率的波動會對企業(yè)的經營產生不利的影響。人民幣國際化后,在對外貿易活動中可以使用本國貨幣計價與結算,企業(yè)所面臨的匯率風險也將變小,這可以促進中國對外貿易的發(fā)展。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越高,中國所面臨的匯率風險也就越小,中國的經濟會更進一步增長。

    (4)有利于中國進一步的金融體制改革。人民幣的國際化和中國金融體制改革是相輔相成的,人民幣的國際化將促進國內金融體制改革,而國內金融體制改革也將促進人民幣國家化。

    2.2 人民幣國際化的不利方面

    (1)貿易摩擦增加。

    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全世界主要貿易國家的對外貿易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打擊,大多數(shù)國家經濟增長停滯不前或陷入衰退。為了恢復國家經濟,各個國家紛紛出臺了一系列貿易保護措施從而導致近年來我國貿易摩擦迅速增長。我國近幾年已經成為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與多國產生了貿易摩擦。對外貿易雖然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途徑,但我們同時還要解決貿易摩擦,這樣才能使人民幣國際化持續(xù)發(fā)展。

    (2)人民幣國際化的風險。

    人民幣國際化是一把“雙刃劍”,他讓我國在獲得人民幣國際化利益的同時我們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人民幣國際化會影響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增加宏觀調控的難度。根據(jù)克魯格曼的“三角形”假說,在資本的國際自由流動、匯率制度的穩(wěn)定和獨立的貨幣政策這三大政策目標中,每個國家只能同時選擇其中的兩個目標。如果一國選擇了匯率的穩(wěn)定性和資本的國際自由流動,就必須放棄國內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人民幣國際化后,國際金融市場上將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幣,其在國際間的流動會加強中央銀行對國內人民幣的控制能力。

    (3)面臨“特里芬難題”。

    人民幣國際化后我國將承擔維護國際金融穩(wěn)定的義務,在必要時充當最后貸款人的角色,因此我國將可能面臨“特里芬難題”,即在以貿易逆差向儲備國提供結算與儲備手段的過程中,將出現(xiàn)本幣貶值的壓力與保持本幣幣值穩(wěn)定之間的沖突。

    3 總結

    人民幣國際化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仍處于初級階段。人民幣國際化是長期的一個發(fā)展,并不能一蹴而就,人民幣也不會在短期內完全取代美元。一國貨幣能否成為國際貨幣是由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在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國際金融中的影響力所決定的。人民幣國際化要建立在中國不斷發(fā)展、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的基礎之上。同時人民幣離岸市場對人民幣國際化發(fā)展十分重要,2014年一季度,從中國凈流出人民幣資金3400億元,進一步補充了離岸人民幣流動性;離岸人民幣存。款余額達2.4萬億元,占全球離岸存款的比重上升至1.51%;新發(fā)行離岸人民幣債券同比增長160%;離岸人民幣外匯交易量比去年四季度翻番,這也是2015年人民幣國際化的主題。人民幣國際化是大勢所趨,但在實現(xiàn)國際化的道路上困難重重,需要慎重前行,千萬不可急于求成。

    參考文獻

    [1]宗良,李建軍等.人民幣國際化理論與前景[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

    [2]車德宇.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現(xiàn)狀及發(fā)展[J].中國金融,2011,(23).

    [3]巴曙松.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挑戰(zhàn)與路徑[R].“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2012”背景報告,2012.

    第3篇

    關鍵詞:人民幣 離岸中心 國際化建設 進程

    伴隨中國的崛起以及歐元流通的增強,美元的支配性地位有一定程度的動搖?,F(xiàn)代國際貨幣的體系越來越趨向由美元、歐元以及人民幣等多種貨幣共同構成的一個體系(熊慶麗、章向東,2011)。但是,由于我國目前的資源相對比較緊缺,我國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尚不夠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的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距真正的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還有一定的差距。而離岸金融中心的建立可以促進中國充分地參與到國際資本流動中。

    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選擇依據(jù)

    (一)離岸中心的內涵

    目前,還并沒有固定的離岸金融中心定義,可以被大多數(shù)學者承認的定義為,在非常自由以及國際化的金融體制和稅收體制背景下,在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以外,由非居民參與的資金融通市場。離岸中心具有交易貨幣的離岸性以及交易主體的非居民性。離岸中心是具有特殊特征的,即離岸業(yè)務對于東道國在岸金融的體系來說是處于其之外的,其賬戶分離,法律依據(jù)也不同,以及其吸收以及運用的都是注冊地國家貨幣以外的其他貨幣。因此,離岸中心既可以不受貨幣發(fā)行國家的法律約束,也可以不受業(yè)務開發(fā)所在處的束縛,是可以管理和相當靈活的。

    (二)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的必要性

    目前,國際上各個國家的金融機構都開始逐漸興起從事本幣以外的其他外幣的存、貸款業(yè)務,一些國家的金融機構逐漸成為世界各國的外幣存貸款中心。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以及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也在提升,與此同時,我國的人民幣在周邊國家的流通數(shù)量不斷增長,影響力也不斷增加。我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資源相對比較稀缺,因而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立,可以有效地促進我國經濟發(fā)展、金融體制改革以及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也可以提高我國金融行業(yè)的綜合競爭優(yōu)勢,使得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成為了一種趨勢,并產生深遠的影響(李曉,2011)。同時,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可以有效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人民幣國際化戰(zhàn)略步驟的每一步執(zhí)行都需要借助離岸金融市場的發(fā)展。因此,我國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立是中國市場經濟不斷發(fā)展的需要,我國全面建設人民幣離岸中心是非常必要的。

    (三)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選擇依據(jù)

    本文通過路徑選擇以及區(qū)域選擇,來分析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選擇依據(jù)。

    1.路徑選擇。我國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選擇需要借鑒全球各國主要離岸金融中心的建設和發(fā)展,同時也必須要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來選擇適合我國情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國際上成功的離岸中心路徑選擇依據(jù)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要根據(jù)貨幣發(fā)行國家的角度來考慮歐洲貨幣市場及其風險、避稅、洗錢這些問題;其次,需要以國際組織的角度來分析近年來執(zhí)行的各個重要的監(jiān)管措施以及其重要影響,得出這些組織離岸金融中心的構建和發(fā)展過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最后,以離岸金融中心為主體,得出其持續(xù)發(fā)展的歷史過程,并總結其經驗和教訓。因此,根據(jù)國際上的成功離岸中心路徑選擇依據(jù),結合我國國情,在中國建立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的路徑,可以采取內外分離型與避稅港型離岸中心(孫海霞、謝露露,2010)。一方面,建立內外分離型人民幣離岸中心對我國的金融自由化水平以及監(jiān)督水平的要求相對比較低,其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可以有效的控制,所以,可以學習國際上發(fā)展中國家成功的經驗,建立內外分離型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不夠平衡,我國也可以根據(jù)自身特點為依據(jù),結合內外分離型人民幣離岸中心,再同時選擇合適的區(qū)域來建立避稅港型的人民幣離岸中心。這樣,兩個離岸中心可以互相補充,共同促進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立,也同時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考慮到,我國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選擇還應該充分考慮效率、風險以及可操作性等依據(jù),對于每條路徑選擇的優(yōu)勢與潛在風險,以及國內國際的經驗教訓都是我們選擇路徑時必須考慮的依據(jù)。首先,我國需要維持經濟的穩(wěn)步增長,同時政治的穩(wěn)定格局也是重要前提依據(jù)之一。其次,健全我國相關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也是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制度保障,可以推進我國金融中心的健康順利建成(彭興韻,2010)。另外,政府的支持與監(jiān)督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因為我國的基礎實施、人才儲備以及信息技術等方面都不夠先進,因此需要我國政府支持與保障。我國目前根據(jù)自身國情構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最主要任務為選擇以及培育一些完備的“金融發(fā)展極”。

    2.區(qū)域選擇。依據(jù)離岸中心的定義,其可以在貨幣發(fā)行國家的境外經營該貨幣的存款等業(yè)務,如早期的歐洲美元市場,因而,我國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可以以其為依據(jù),選擇香港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同時,離岸中心根據(jù)其定義也能夠在貨幣發(fā)行國家的境內經營管理該貨幣的存款等業(yè)務,并允許其在該金融市場可以不受國內金融制度的約束,如美國紐約的離岸金融中心,因而,在中國也可以以該條件為依據(jù),選擇上?;蛱旖蚪⑷嗣駧烹x岸中心。

    在我國,近年來香港與上海都在積極地發(fā)展人民幣離岸中心。以我國整體的金融戰(zhàn)略角度為依據(jù),我國的香港是亞洲區(qū)內、內地邊上現(xiàn)有的美元區(qū)域,具有相當?shù)氖袌錾疃纫约皬V度,并且具有相對成熟的法律體系以及基礎金融設施,同時,香港與國際有更加密切的接軌,更容易被國際的投資者、企業(yè)以及居民所接受。另外,由于香港具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yōu)勢,可以與我國內地的金融體系互相補充。因此,更多的選擇依據(jù)傾向于選擇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區(qū)域,可以更加促進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立,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發(fā)展進程。而上海作為我國內地最為重要的國際化金融市場之一,可以在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立過程中,充分積累其制度以及運行的經驗,在以后慢慢建立起來。

    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

    促進形成多元化國際貨幣體系。國際貨幣體系的演變歷史實質上是國際貨幣形態(tài)和匯率制度的變化過程。國際貨幣形態(tài)的更替反映了世界經濟霸權力量的轉移以及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匯率制度變化從固定走向浮動甚至無序,既反映出世界各國對于穩(wěn)定貨幣秩序的渴求,也反映出各大國之間利益矛盾的不可調和性。大部分的發(fā)展中國家仍位于,多采用固定匯率制度,通過持有中心國家的貨幣滿足支付需要,同時向中心輸出資源。因此,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促進形成國際貨幣體系的多元化要求。

    適當降低我國外匯儲備貶值風險。中國的外匯儲備規(guī)模非常大,同時,我國外匯儲備在結構上過度集中于美元和美元計價資產,比例在60%以上。在美國次貸危機爆發(fā)以后,我國的大筆外匯儲備就面臨了美元貶值的匯率風險,同時也面臨了美國國債、機構債產品的市場價值下跌的價值重估風險(曹紅輝,2008)。因此,人民幣的國際化能夠適當?shù)鼐徑庖蛲鈪R占款過多而造成的被動流動性過剩問題,可以適當降低我國外匯儲備貶值風險。

    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國際貨幣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成果。人民幣國際化后,就可以使我國有國際貨幣的發(fā)行權以及調節(jié)權,將在世界經濟運行中掌握一定的主動權和發(fā)言權,可以對使用人民幣的國家和地區(qū)的經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時也一定會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國際大舞臺上的政治與經濟地位。

    人民幣的國際化建設進程

    從最近幾年的人民幣國際化建設進程來看,在經濟全球化與金融自由化的國際大背景下,雖然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尚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但由于我國加速了與國際經濟的融合,因此人民幣的國際化建設進程也在不斷發(fā)展。目前,人民幣正在逐漸踏入國際化建設和發(fā)展的軌道中。人民幣從2005年7月開始執(zhí)行匯率制度的改革,從這個時期開始,人民幣的外匯市場就開始建立了做市商及詢價的制度,在這個背景下,人民幣的遠期交易等市場也開開始初具一定的規(guī)模。從2008年至2010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人民幣主要選擇了盯住美元的戰(zhàn)略措施,其主要經濟體選擇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在貿易方面實施了保護主義策略,因此,使得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在這個時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伴隨主要經濟體逐漸擺脫了國際金融危機,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還是加速的非常明顯。

    首先,作為價值尺度,目前人民幣的境外使用范圍主要在邊貿領域。在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qū)的貿易中,以人民幣作為主要計價貨幣的情況已經逐漸增多;其次,作為支付手段,人民幣已經逐漸流入了我國周邊的國家與地區(qū)。同時,人民幣在港、澳、臺地區(qū),也越來越被市場所接受。另外,作為價值儲藏途徑,人民幣已經在一些國家被當做儲備貨幣來儲藏。從目前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來看,人民幣雖然還不屬于國際貨幣,還處于國際化的初始階段,但是通過推行中國與周邊國家跨境貿易中的人民幣結算,很大程度地推動了人民幣的國際化。目前,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的結算試點已開啟,并于2009年,將首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款項,從中銀香港匯入了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這標志著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正式啟動。

    借助離岸中心來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建設的對策

    (一)離岸中心與人民幣國際化建設的聯(lián)系

    離岸中心與人民幣國際化建設有密切的聯(lián)系。一方面,人民幣國際化是推進離岸中心建立與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民幣國際化標志著人民幣自由兌換程度的提高,這也就為國際化程度較高的離岸中心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另一方面,人民幣離岸中心可以提供有效的國際化貨幣的風險管理方法,可以在國際金融市場為人民幣提供完善的風險管理方案。二者互相促進我國人民幣以及金融的發(fā)展。

    (二)借助離岸中心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建設進程的對策

    1.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貿易的結算。增加人民幣供應的備選政策措施,如通過增加以人民幣支付的進口、允許指定銀行提供人民幣貿易融資、逐步放松人民幣的兌換限制以及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人民幣等。其次,可以通過擴大人民幣計價結算范圍、鼓勵發(fā)行一卡兩幣的信用卡和八達通等方式,促進人民幣流通(何國華,2007)。還可以通過提高出口的人民幣結算比例、擴大人民幣債券發(fā)行、建立人民幣的QFII制度、推出人民幣壽險服務和金融衍生產品等方式,增加境外人民幣投資回流渠道。

    2.健全人民幣跨境業(yè)務的清算體系。目前,我國很多企業(yè)利用人民幣做跨境貿易結算,有一部分外國企業(yè)在我國香港進行人民幣貿易結算,這些會對香港銀行業(yè)與人民幣相關的業(yè)務帶來新的增長動力和活力。因此,我國需要將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逐漸普及,健全人民幣跨境業(yè)務的清算體系,逐步發(fā)展境外的人民幣結算中心。

    3.加強我國金融市場的管理,維持穩(wěn)定的人民幣匯率。目前,伴隨我國經濟的飛速增長,依據(jù)中國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需要,我國必須對金融市場進行進一步的管理與改造,使我國金融與全球先進水平的差距可以不斷縮小。與此同時,我國的金融監(jiān)管體制也需要改善,我國需要加強金融市場以及貨幣市場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并形成完善的金融法制體系,以適應國際貨幣金融市場。同時,完善我國人民幣匯率的機制,以維持穩(wěn)定的人民幣匯率,避免其大幅度的波動,最終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1.熊慶麗,章向東.貨幣國際化的國際經驗:比較與借鑒[J].上海金融,2011(2)

    2.李曉.東亞貨幣合作為何遭遇挫折—兼論人民幣國際化及其對未來東亞貨幣合作的影響[J].國際經濟評論,2011(1)

    3.孫海霞,謝露露.國際貨幣的選擇:基于外匯儲備職能的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10(12)

    4.彭興韻.國際貨幣體系的演進及多元化進程的中國選擇—基于“貨幣強權”的國際貨幣體系演進分析[J].金融評論,2010(5)

    第4篇

    關鍵詞:金融危機 歐債危機 人民幣國際化

    近年來,由于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相繼爆發(fā),有關人民幣國際化的研究層出不窮,上至國家政府,下至企業(yè)百姓,都深刻關注人民幣的發(fā)展,在此背景下,本文結合“三螺旋”理論及相關研究進行思考與總結。

    一、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與現(xiàn)狀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穩(wěn)定發(fā)展以及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的爆發(fā),國際上關于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作為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全球第二大貿易輸出國和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中國在國際上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少發(fā)達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將本國經濟的恢復與發(fā)展著眼于中國經濟的參與,因此國際上要求人民幣國際化的呼聲也日益高漲。但由于國內金融體系的不完善,產業(yè)結構的不合理以及宏觀經濟的不穩(wěn)定,目前人民幣還不能實現(xiàn)國際上的自由兌換?;凇叭阶摺钡牟呗?,人民幣已經歷了周邊化,目前與中國東南、西南、西北相鄰的諸多國家已廣泛應用人民幣,即現(xiàn)階段人民幣的周邊化已基本實現(xiàn),目前正在由周邊化像區(qū)域化過度。

    二、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

    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對人民幣國際化產生了正反兩方面的影響,一是給人民幣國際化的發(fā)展帶來了機遇,但同時也使人民幣的發(fā)展面臨著挑戰(zhàn)。一方面,兩次危機的爆發(fā)沖擊了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經濟,也使人們對目前的國際貨幣體系產生質疑,這無疑給發(fā)展中的中國經濟帶來絕佳的歷史契機,從而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但全球經濟一體化使得任何一次危機都會波及全球,兩次危機的爆發(fā)使我國的對外貿易受阻、外匯儲備資產安全性降低以及金融市場波動顯著。因此,我們應辯證的看待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三、運用“三螺旋”理論分析關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建議與策略

    (一)“三螺旋”理論概述

    三螺旋是指大學-產業(yè)-政府三方在創(chuàng)新中密切合作、相互作用,同時每一方都保持自己的獨立身份。是一種創(chuàng)新模式。利用物理學中“場”的概念,基于對科學技術場的研究提出三螺旋場的概念,發(fā)展一種分析三股螺旋既彼此獨立又相互作用的方法。將“三螺旋”理論運用于人民幣的發(fā)展,是指支撐人民幣發(fā)展的三個主要力量:國家政府——國際因素——金融體系共同作用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1.政府的應對措施。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政府可以做出如下嘗試:

    合理利用外資,在引進外資時做到重質量,輕數(shù)量,重結構,輕規(guī)模,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加強我國資金和技術密集型企業(yè)的國際競爭力,進而推動我國實體經濟的發(fā)展。那么就歐債危機而言,歐盟國家經濟復蘇情況不容樂觀,雖然降低了我國對歐盟的出口,但是,我國可以利用歐元外匯加強與歐盟國家在某些企業(yè)項目的合作,我國出資幫助歐盟經濟復蘇,同時也可在合作中學習歐盟國家先進的技術和企業(yè)管理經驗。

    健全我國的金融監(jiān)管體系,同時漸進放松資本管制。根據(jù)我國目前產業(yè)結構不夠合理,資本市場、金融體系不夠健全,宏觀調控能力較弱的情況,大致可以按:先放開長期資本流動,再放開短期資本流動;在長期資本范圍內,先放開直接投資,再放開證券投資;在證券投資范圍內,先放開債券投資,再放開股票投資;而在所有形式的資本流動中,先放開資本流入,再放開資本流出。

    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wěn)定。目前盡管人民幣面臨升值的壓力增大,但是政府應繼續(xù)實施穩(wěn)健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保持國內物價穩(wěn)定;應增加進口,平衡貿易收支,保持匯率穩(wěn)定。

    順應“十二五”改革,使金融體制改革與國際化接軌,在人民幣成為東盟區(qū)域內“強勢貨幣”的進程中,應注意東盟各國政府之間要建立良好的政策協(xié)調機制,危機應對機制和監(jiān)管機制以防止區(qū)域性危機的發(fā)生。歐債危機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是因為雖然歐盟有統(tǒng)一的貨幣政策但卻沒有統(tǒng)一的財政政策,因此,我們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不能完全照搬歐元模式,應結合我國具體實際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2.國際因素的影響。任何事物的快速發(fā)展必定基于一個良好的契機,而人民幣的國際化必然要依托國際因素。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的爆發(fā)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平衡,國際上對于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同時,兩次危機也加大了擁有大量外匯儲備的亞洲各國的金融風險,因此亞洲各國希望能利用幣值相對穩(wěn)定的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來規(guī)避外部金融風險。這為人民幣走向國際化迎來了個絕佳的歷史時期。

    3.金融體系的努力。首先國內金融機構應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真正做到“顧客就是上帝”的服務標準,此外,完善服務流程,做好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宣傳引導,規(guī)范合同簽訂和產品價格收費。對于金融服務的收費,應嚴格按照《商業(yè)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相關規(guī)定:對于政府指導價,要嚴格執(zhí)行國家規(guī)定價格,對于市場調節(jié)價,要求商品和服務價格清晰明確、定價合理有據(jù),杜絕多收費、亂收費和搭車收費的行為以及避免形成“小金庫”,妥善解決好金融爭議。

    四、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展望

    人民幣國際化正處于發(fā)展階段,雖然關于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的研究幾乎涉及所有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果,但對于具體措施建議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探索,相信經過各方努力,最終會實現(xiàn)人民幣的國際化。

    參考文獻:

    [1]石凱,劉力臻,后危機時期的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研究[J],亞太經濟,2012第一期

    第5篇

    一、何為人民幣國際化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的一種觀點是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人民幣國際化的含義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人民幣現(xiàn)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第三是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這是衡量貨幣包括人民幣國際化的通用標準,其中最主要的是后兩點。

    二、人民幣國際化的發(fā)展階段

    第一階段:香港先行先試

    2004年,香港銀行獲準試辦個人人民幣存款、兌換、匯款和信用卡業(yè)務;

    2005年,準許包括零售、飲食及運輸在內的7個行業(yè)開設人民幣存款戶口;

    2006年,準許香港居民開設人民幣支票戶口;

    2007年,內地金融機構獲準在香港發(fā)行人民幣債券;

    第二階段:大陸試水人民幣國際化

    2007年6月,首只人民幣債券在登陸香港,此后內地多家銀行先后多次在香港推行兩年或三年期的人民幣債券,總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

    2008年12月,國務院決定將對廣東和長江三角洲地區(qū)與港澳地區(qū)、廣西和云南與亞細安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此外,中國已與包括蒙古,越南,緬甸等在內的周邊八國簽訂了自主選擇雙邊貨幣結算協(xié)議,人民幣區(qū)域化的進程大步加快。

    2009年7月,六部門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正式啟動。

    2010年6月,六部門《關于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地區(qū)范圍將擴大至沿海到內地20個省區(qū)市,境外結算地擴至所有國家和地區(qū)。

    2011年8月,人民銀行明確表示,河北、山西等11個省的企業(yè)可以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至此,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內地域范圍擴大至全國。

    2012年11月,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式在南非起步,我國和南非之間的貿易都是直接將法蘭特兌換成人民幣來結算。

    第三階段,全面開放階段

    2013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qū)將打開人民幣國際化的大門,人民幣國際化將進入全面的、新的歷史發(fā)展階段。

    三、人民幣的國際化是中國經濟強盛的必然的貨幣反映

    一國貨幣能否成為世界貨幣,最終起決定作用的是該國的綜合經濟實力。著名國際經濟學家羅伯特·蒙代爾說,關鍵貨幣是由最強大的經濟體提供的,這是具有歷史傳統(tǒng)的事實。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美元已不再和黃金掛鉤,但美國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儲備國家,美國現(xiàn)在仍然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強勢美元”在短時間內不會改變。歐元也經歷了“退出歐元區(qū)”的信任危機,但歐元卻因歐洲經濟重大轉折而趨穩(wěn),現(xiàn)在乃至將來很長時間,歐元仍然將是世界第二大儲備和交易貨幣。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將奠定人民幣國際化的根基,中國經濟國際化是人民幣國際化的貨幣反映。以人民幣標價的跨境人民幣業(yè)務規(guī)模不斷增長,根據(jù)國家外匯管理局的統(tǒng)計,2012年我國非銀行部門跨境人民幣收付總額較上年增長了約1倍,較2008年增長了80多倍,占整體跨境資本流動的12%,已成為內地第二大對外結算貨幣。未來,人民幣會在世界貨幣舞臺登場,并逐漸走強,國際三大貨幣雛形已經越來越清晰,未來將是美、歐、中三大強勢貨幣。

    四、人民幣國際化的利弊分析

    中國目前乃至將來很長時間都將處于發(fā)展中大國地位,因此,實現(xiàn)了人民幣國際化,不僅可以減少中國因使用外幣引起的財富流失,而且將為中國利用資金開辟一條新的渠道。但人民幣國際化幣國際化是一把“雙刃劍”。

    (一)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紅利

    一是提升中國國際地位,增強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人民幣國際化有助于我國搶占世界經濟的制高點,并從中得到諸多實際利益,還將對中國未來經濟形態(tài)和世界經濟競爭格局產生積極影響。人民幣實現(xiàn)國際化后,中國就擁有了一種世界貨幣的發(fā)行和調節(jié)權,對全球經濟活動的影響和發(fā)言權也將隨之增加。

    二是人民幣國際化有利于國際體系的穩(wěn)定與公正。1997年香港金融危機、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以美元為主的國際貨幣體系是一個極大的不穩(wěn)定因素,國際貨幣體系的不穩(wěn)定會導致套利的發(fā)生及大量的貨幣間對沖風險成本產生,上個世紀提出的“特里芬”難題至今未解。人民幣國際化有利于各國儲存在幣種上進行風險分散,是維護國際貨幣體系的穩(wěn)定和公正的力量。

    三是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fā)展,加強我國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減少匯價風險,促進中國國際貿易和投資的發(fā)展,促進我國巨大的對外投資熱情,有利于緩解中國自然資源短缺、市場供應過剩的問題,使我國獲得海外投資利益。

    (二)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挑戰(zhàn)

    一是對中國經濟金融穩(wěn)定產生一定影響。根據(jù)“蒙代爾不可能三角”,資本流動、貨幣政策獨立和匯率穩(wěn)定只可擇其二,因此,人民幣國際化將增加中國的匯率浮動、或減少貨幣政策的靈活度,并使中國金融體系面臨資本流動的沖擊。

    二是增加宏觀調控的難度。人民幣國際化后,國際金融市場上將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幣,其在國際間的流動可能會削弱中央銀行對國內人民幣的控制能力,影響國內宏觀調控政策實施的效果。

    三是加大人民幣現(xiàn)金管理和監(jiān)測的難度。人民幣國際化后,由于對境外人民幣現(xiàn)金需求和流通的監(jiān)測難度較大,將會加大中央銀行對人民幣現(xiàn)金管理的難度。一旦國外貨幣需求的偏好發(fā)生變化,將會導致國內貨幣供需發(fā)生波動。從而導致匯率的波動。

    五、中國人民幣國際化的發(fā)展方向

    中國應做到趨利避害:盡管一國貨幣國際化會給該國帶來種種消極影響,但長遠看,國際化帶來的利益整體上遠遠大于成本。

    一是協(xié)調發(fā)展人民幣在岸金融市場與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離岸金融市場是金融國際化的產物,我們要進一步發(fā)揮離岸市場在人民幣國際化中的作用,對跨境資本流動要有一定的容忍度,通過鼓勵人民幣通過離岸市場在第三方之間使用,以減少離岸市場對在岸市場的沖擊。在積極發(fā)展離岸市場的同時,加快發(fā)展在案市場,通過進一步放松限制,吸引更多符合條件的境外機構到內地發(fā)行人民幣債券。

    二是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加強與全球金融中心和業(yè)務聯(lián)系。改革開放后,我們以前所未有的姿態(tài)向世界開放,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在世界范圍內優(yōu)化了資源配置,找準了自己在世界經濟中的位置。隨著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qū)的建立,上海將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有一個橋頭堡,上海將成為中國配置世界資源的一個中心,而人民幣將充分發(fā)揮其價值尺度、流動手段、儲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的職能。

    第6篇

    關鍵詞:國際貨幣;歷史比較;人民幣;國際化

    經歷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沖擊后的5年震蕩,世界經濟及國際金融格局已經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世界經濟復蘇、美國財政懸崖、歐洲債務危機以及中國經濟發(fā)展趨勢等問題成為當前世界各國關注的熱點。世界各國曾經為減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本國經濟增長的沖擊,不同程度上均采取了大量的財政刺激和貨幣寬松政策。但是,任何一個國家的財政刺激和貨幣寬松政策都不可能長期脫離本國經濟發(fā)展的實際狀況和資金供需的實際水平。因此,財政刺激和貨幣寬松政策在貨幣供應量的約束下具有明顯的不可持續(xù)性。隨著各國財政刺激和貨幣寬松政策的退出將使本國及世界各國在危機后的某段時間上產生貨幣短缺“真空”現(xiàn)象。由于存在匯率聯(lián)動效應和貨幣乘數(shù)作用,無論各國對財政刺激或貨幣寬松政策采取漸近式或激進式退出都不可能完全消除貨幣短缺的“真空”。美國財政懸崖、歐洲債務危機、日本經濟停滯以及新興市場經濟增長放緩,并加速瓦解傳統(tǒng)國際貨幣體系,新的國際金融秩序將在世界金融踳駁中逐步清晰。

    一、美、歐、日三大國際貨幣發(fā)展的歷史比較

    隨著中國30多年來改革開放的經濟成果和綜合國力不斷提高,2010年中國以58790億美元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超越了日本54740億美元名義國內生產總值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標志著中國在國際經濟地位中發(fā)生了歷史性飛躍?!糂P(〗然而,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與中國經濟規(guī)模極不相稱,“經濟大國,貨幣小國”1的矛盾日益突出,嚴重制約了中國經濟國際化程度。特別是在“后危機”時代世界金融動蕩不定和新的國際金融秩序有待確立的情況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迫在眉睫,也倍受世界各國關注?!糂P)〗

    1.“國際貨幣”的界定及其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貨幣”被大多數(shù)學者視為非專業(yè)性或不確定性概念,主要原因是人們認為國際貨幣應該是在一定時期內由各個國家共同認可的在國際間流通并執(zhí)行國際貿易支付、國際貨幣儲備和國際商品度量的一種貨幣形式。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歷史上并沒有出現(xiàn)過此類單一的貨幣形式,包括黃金實物貨幣在內?!糂P(〗更多地是把國際間主要流通的并被大多數(shù)國家認可的在一定國際貨幣制度的安排下存在的一系列貨幣群定義為國際貨幣體系。然而,縱觀世界貨幣發(fā)展史不難發(fā)現(xiàn),不同時期、不同國際貨幣制度下在不同國際貨幣組合群中都存在著一個以信用為基礎并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占主導地位的國家貨幣充當“國際貨幣”。〖BP)〗

    2. 國際貨幣的歷史發(fā)展與確立

    十七世紀末期(1870~1915年),荷蘭設立東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通過國際貿易擴張在阿姆斯特丹構建了人類史上第一個國際金融中心,使“荷蘭盾”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金本位制下的“影子國際貨幣”;十九世紀初期(1915~1945年),英國利用戰(zhàn)爭融資和股權購買東印度公司,大力發(fā)展資本市場并在倫敦建立了第二個國際金融中心,英鎊成為這一時期金匯兌本位制下的“國際貨幣”;十九世紀中期(1945~1973年)美國憑借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國家綜合實力領導44個國家參與并通過布雷頓森林金融會議決議案,構建了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聚合世界資本使華爾街成為第三個國際金融中心,確立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領導地位,即“國際貨幣”地位;十九世紀70年代中東石油危機、“美元荒”現(xiàn)象和牙買加協(xié)定(1975年)一系列金融動蕩事件開啟了以浮動匯率為標志的 “后美元時代”。美元與黃金的脫鉤,完成了以美國信用為基礎的脫變,美元向“國際貨幣”跨出了實質性的一步。隨著日本經濟的崛起、歐洲共同體的建立(歐盟),日元、歐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擴大,國際貨幣體系呈現(xiàn)出多元化和區(qū)域化發(fā)展的趨勢。但是,美國憑借其全球軍事戰(zhàn)略、石油戰(zhàn)略、黃金儲備戰(zhàn)略和國家綜合實力,美元繼續(xù)獨占“國際貨幣”的地位??梢?,“國際貨幣”是一個國家憑借其在國際中的經濟實力強制推行,帶有背景并被多數(shù)國家認可的某個國家信用貨幣,在國際貨幣體系的動態(tài)組合中占據(jù)主導地位?!皣H貨幣”在一定時期的歷史條件下執(zhí)行國際支付、國際儲備和國際清算的貨幣功能,是貨幣國際化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而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發(fā)展是國際貨幣內在矛盾和匯率矛盾的具體表現(xiàn)。

    二、人民幣國際化發(fā)展基礎及其形成條件

    縱觀美元、歐元和日元三大貨幣的國際化發(fā)展歷程,美元在國際化方面主要通過國際貨幣的匯率制度安排使其與黃金掛鉤,憑借二戰(zhàn)后美國的經濟實力迫使其它國家與黃金脫鉤并與美元掛勾從而使美元成為唯一的國際計價單位和與黃金相同的國際儲備貨幣。1973年國際結算實行浮動匯率后布雷頓森林體系基本崩潰,美元仍然以其存量優(yōu)勢和國際政治經濟實力繼續(xù)充當著國際貨幣。歐元國際化主要通過兩個發(fā)展階段,一是歐元國際化的統(tǒng)一資本市場,即歐元首先作為歐元區(qū)國家間的轉賬貨幣進行流通,并由歐元區(qū)國家主導實行統(tǒng)一的國際離岸結算和資本證券市場標價。二是進入21世紀后歐元迅速取代了歐盟區(qū)原12種貨幣,2002年7月歐元成為歐盟區(qū)域內唯一合法貨幣,至此歐盟依靠貨幣聯(lián)邦制的強制力在10年內完成了歐元的國際化。歐盟的歐元國際化發(fā)展啟示是:“讓渡貨幣形成區(qū)域共同體單一貨幣必須以共同的政治、經濟利益為基礎,以相近的文化為紐帶,區(qū)域經濟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具有較大的影響”。 日元國際化則是通過外匯、貿易、經常項目、資本流動等一系列自由化實現(xiàn)的。日元國際化的歷程表明,依托國家綜合國力和擁有充足的國際儲備是貨幣國際化的重要的前提條件??梢?,人民幣國際化發(fā)展同樣需要特定的環(huán)境和條件:

    1. 在當前信用貨幣制度下,人民幣國際化發(fā)展需要國家信譽為基礎和貨幣價值相對持續(xù)穩(wěn)定。我國從1994年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累計分別升值30.5%和39.3%。根據(jù)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shù)據(jù),2013年上半年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名義有效匯率累計升值5.9%,扣除通貨膨脹因素的實際有效匯率累計升值5.7%,在BIS監(jiān)測的61種貨幣中人民幣升值幅度分別居第一。盡管人民幣對美元保持升值態(tài)勢,但人民幣價值基本相對穩(wěn)定,同國民經濟增長(GDP)基本相適應,為人民幣國際化發(fā)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2. 國民經濟和綜合實力持續(xù)發(fā)展,國際地位不斷上升是人民幣國際化物質基礎重要推動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獲得長足發(fā)展,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后中國GDP年均增長率保持在9.8%左右,商品進出口額大幅度增長,至2009年7月累計順差額達到1450億美元,外匯儲備名列世界第二。與此同時,中國海外投資不斷擴大,企業(yè)經營由單一貿易逐步向多樣化發(fā)展,海外總資產達2萬億人民幣。中國外匯資產的迅速增加和對外貿易和長期國際收支順差不僅提高了人民幣的國際信譽,而且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3. 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是人民幣國際化不可缺少的條件。中國人民幣的自由兌換從現(xiàn)實角度看是通過兩步市場化來完成的,第一步是人民幣國際經濟常項目的可自由兌換,第二步是人民幣資本項目的可自由兌換。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和中國正式接受IMF協(xié)定第8條第2、3、4條款的致涵信,標志著中國人民幣已經完成了第一步自由兌換的過程。

    4. 完善的金融制度和健全的金融體系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安全保障。隨著中國經濟、金融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金融體系和金融法律法規(guī)不斷健全。主要體現(xiàn)在幾個方面:一是金融主體構建完成。逐步形成了以中國人民銀行領導下的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yè)銀幾個方面 行和股份制商業(yè)銀行為主體的多元化;二是金融法律法規(guī)的不斷完善,如中國相繼頒布了《中國人民銀行法》、《中國商業(yè)銀行法》,為金融機構運作提供了可靠的行為規(guī)范和法律保障;三是金融業(yè)務不斷豐富和市場化發(fā)展。如國家外匯的間接管理、銀行間外匯市場、實現(xiàn)經常項目的人民幣可兌換,人民幣對美元、日元、港幣等主要外幣的即期交易、人民幣遠期外匯買賣等業(yè)務的開拓和發(fā)展,表明中國人民幣正朝著國際化的方向發(fā)展。

    三、人民幣國際化發(fā)展實現(xiàn)路徑探索

    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fā)展和國家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人民幣初步具備了國際化發(fā)展的基本條件和物質基礎。特別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傳統(tǒng)的國際貨幣體系產生了歷史性的沖擊,同時也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歷史性機遇,人民幣國際化的時機日漸成熟。

    1. 人民幣國際化發(fā)展的實現(xiàn)路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給人民幣國際化發(fā)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和挑戰(zhàn)。人民幣國際化發(fā)展不僅要借鑒美、歐、日三大國際貨幣發(fā)展的歷史經驗,遵循國際貨幣發(fā)展的歷史規(guī)律,同時還要結合當代國際環(huán)境的現(xiàn)實和中國經濟的實際狀況進行人民幣國際化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之路。

    (1)構建國際金融中心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發(fā)展的必經之路

    美、歐、日三大國際貨幣發(fā)展史與現(xiàn)狀說明,一個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崛起,能夠推動該國或本地區(qū)的經濟、金融、政治和貿易的快速發(fā)展,并對國際資本流動和金融產業(yè)形成聚積效應,從而形成金融產業(yè)發(fā)展的增長極?!糂P(〗從經濟發(fā)展理論來講,金融增長極對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qū)的金融產業(yè)發(fā)展來說將產生推動力作用,并通過資本聚積和輻射促進和帶動一個國有的金融產業(yè)和資本市場發(fā)展,從而推動該國貨幣國際化的發(fā)展。從荷蘭的鹿特丹到英國倫敦、從英國倫敦到美國紐約、從德國的法蘭克福到日本的東京金融中心的發(fā)展史都說明了這點。因此,構建中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中國香港人民幣離岸業(yè)務中心是人民幣國際化發(fā)展的必經之路?!糂P)〗

    (2)擴大人民幣國際貿易結算業(yè)務是人民幣國際化發(fā)展的立足之本

    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發(fā)展和中國貿易的繁榮,近些年來中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金額高速增長,從2013年人民幣國際貿易結算已經占到了全球國際貿易總額的8%左右,雖然比起美元的國際貿易結算額點全球貿易的80%以上微不足到,但中國這一數(shù)字的增長速度已經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經過幾年的人民幣國際貿易結算試點,2011年8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已經擴大至全國,至2012年中國人民銀行已與韓國、馬來西亞等15個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1.3萬億左右的人民幣本幣互換協(xié)議。為人民幣國際化的結算功能拓展了發(fā)展空間。

    (3)資本項目自由兌換是人民幣國際化實施的前提條件

    “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在《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2》新聞會上指出:“一個是人民幣穩(wěn)定,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對于維持人民幣的幣值穩(wěn)定非常重要,我想最近這一段時間人民幣總體來說是非常穩(wěn)定的,因為人民幣處在一個緩慢升值的態(tài)勢。第二個是流動性,一個貨幣要國際化,你要確保這個貨幣能夠很方便流進和流出,確保它的流動性非常充裕,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條件?!?當前,資本項目下人民幣業(yè)務不斷擴大,2011年銀行累計辦理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ODI)結算額為201.5億元,人民幣外商直接投資(FDI)結算907.2億元。截至2011年底,獲準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投資的境外機構已達51家。2011年12月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制度開始試點。人民幣資本項目的不斷擴大為國際市場對中國資本項目的自由兌換帶來了希望和信心。

    2. 人民幣國際化發(fā)展的突破口探索

    人民幣國際化的實質是實現(xiàn)人民幣跨境流通并逐步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這個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通過三大國際貨幣的歷史比較,特別是歐元發(fā)展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中國人民幣國際化發(fā)展應該以區(qū)域化為突破口。主要由以下因素決定:

    (1) 傳統(tǒng)國際貨幣體系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排斥,特別是美元霸權為維護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對中國經濟崛起和人民幣國際化發(fā)展的圍堵。世界國際貨幣體系雖然呈現(xiàn)出向多元化發(fā)展的趨勢,但它是一個慢長而曲折的過程。因此,國際貨幣體系環(huán)境和國際政治形勢決定了人民幣國際化發(fā)展是一個從局部到全局的過程。

    (2) 中國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決定人民幣國際化發(fā)展需要從區(qū)域化開始。中國地處亞太,周邊有中國-日本-韓國經濟區(qū)、中國-東盟經濟區(qū)、中-俄-烏經濟區(qū)、中國-巴-印經濟等,中國通過人民幣跨境結算的擴張,逐步實現(xiàn)人民幣區(qū)域化發(fā)展是中國突破傳統(tǒng)國際貨幣體系的最小阻力路徑,符合中國國際環(huán)境的現(xiàn)實狀況。

    (3) 國際貨幣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決定人民幣國際化從區(qū)域化開始。這是因為世界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規(guī)律具有普遍性。中國人民幣區(qū)域化發(fā)展首先從具有優(yōu)勢,條件較好并且能夠以點帶的區(qū)域優(yōu)先發(fā)展是國際貨幣體系發(fā)展內在機制的客觀要求。

    綜上所述,人民幣國際化發(fā)展優(yōu)先從條件完善,潛力較好的經濟區(qū)域實施,其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是比較理想的首選區(qū)域,并通過不斷擴大的人民幣國際結算并向區(qū)域化、國際化發(fā)展符合中國所處國際環(huán)境的實際狀況。

    目前,人民幣區(qū)域化發(fā)展還存在一些障礙性因素不容忽視,首先是中國特色的價值觀在世界價值體系中的兼容問題;二是區(qū)域性政治和矛盾障礙問題;三是人民幣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有待實現(xiàn)問題;四是中國金融市場和金融體制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和完善問題等,這些問題在人民幣區(qū)域化發(fā)展的道路中需要戰(zhàn)略措施來完成。(作者單位: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社科基金項目“人民幣國際化與區(qū)域化(中國-東盟)前景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3KYA010)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第7篇

    【關鍵詞】人民幣 SDR 政策

    一、引言

    2016年7月24日,國際貨幣論壇暨《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會議《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6:貨幣國際化與宏觀金融風險管理》。報告認為,在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將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之后的第五種“入籃”貨幣。人民幣加入SDR意味著人民幣是IMF認定的五種‘可自由使用’貨幣之一?!备鶕?jù)IMF的規(guī)定,IMF官方交易使用SDR或可自由使用貨幣來進行,這些交易包括向IMF繳納份額、IMF向成員方提供貸款和成員國向IMF還款、IMF向成員國支付利息等。

    如此看來,人民幣的權重超越了日元與英鎊,低于美元和歐元,成為SDR中第三大儲備貨幣。人民幣正式加入SDR,這是人民幣推向國際化的一個里程碑,對世界和中國是雙贏的結果。這些數(shù)據(jù)令人振奮,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人民幣加入SDR之后面臨很多困難要挑戰(zhàn)。

    中國人民銀行在《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6》提出主題為“貨幣國際化與宏觀金融風險管理”。聚焦宏觀管理題,深入探討人民幣國際化進入新階段后的宏觀金融政策調整及其過程中可能誘發(fā)的宏觀金融風險。報告提出,應基于國家戰(zhàn)略視角構建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有效防范系統(tǒng)性金融危機,為實體經濟穩(wěn)健增長、實現(xiàn)人民幣國際化最終目標提供根本保障。

    二、人民幣加入SDR后帶來的積極影響

    (一)有助于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

    SDR為信用資產,在現(xiàn)實交易中很少用到?!畤H化貨幣主要包括:跨境交易結算與投資;進行人民幣資產投資;國際儲備貨幣?!@也是人民幣目前在國際上的運用和發(fā)展。中國加入SDR并不意味著強制,各國仍有自己選擇人民幣儲備或使用人民幣結算。但是,通過加入SDR,人民幣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肯定,可以加大各國增持人民幣為儲備貨幣的信心,從而增加對中國金融資產的配置,中國將迎來更多的投資,大大促進了人民幣從跨境貿易結算貨幣逐步升級為投資貨幣,加快了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二)有利于我國“一帶一路”規(guī)劃藍圖和中東歐投資戰(zhàn)略的實現(xiàn)

    隨著我國實施“一帶一路”規(guī)劃,以及我國推進的中東歐投資戰(zhàn)略,人民幣在跨境交易結算與投資的作用,影響逐漸加深。在這些國家的經濟發(fā)展中,物流領域、交通領域和能源安全領域的基礎實施建設項目,這些領域的發(fā)展將不斷擴大。各種基建項目的投資,涉及到出口固定資產,以及基建項目的融資等,都將會大量用人民幣進行結算,從而更加迅速的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

    人民幣國際化一直保持著很好的發(fā)展。到2015年底,“中國對外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比例近30%,全球貿易結算的人民幣股票推高至3.38%。綜合指數(shù)RII(反映了人民幣的國際使用程度的量化指標),達到了3.6,五年的增長率超過十次。人民幣境外直接投資達到7362億元,比去年增長294.53%?!?/p>

    三、人民幣加入SDR后國內外帶來的挑戰(zhàn)

    美聯(lián)儲從2015年開始提高利率,美元指數(shù)持續(xù)上漲,造成了大規(guī)模的資本流動,我們更多的國內資本向外流動給中國經濟造成了很大的負擔。而歐洲因為難民危機和英國“脫歐”,經濟復蘇緩慢,歐洲央行宣布實施負利率的利率政策,歐元大幅度貶值。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歐元的貶值對中國的進出口貿易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中國經濟的國際形勢可能會更加艱巨。從國內的問題來看,產能過剩,私人投資資本下降造成了國內金融市場動蕩和股票市場的災難,據(jù)統(tǒng)計,“2015年超過200000億元的市場價值蒸發(fā)”,再加上外匯市場令人“驚心動魄”的匯率調整,離岸市場的流動性直線下降嚴重萎縮。這些變化令國內外都對中國經濟的發(fā)展產生了不確定性。

    四、人民幣加入SGR后中國人民銀行推出的政策

    實際上,中國人民銀行已經為使人民幣加入SDR推出了很多項改革措施,2015年8月IMF題為《SDR估值方法評估――初步考慮》的報告:“8月中旬改革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10月下旬宣布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完成利率市場化改革;11月初推出便利境外央行類機構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的措施?!?/p>

    在中國銀行進行了這些政策改革中后,中國的資本市場價格之間的關系,杠桿率和跨境資本的凈流入是改變以往單向驅動關系周期性關系,和短期資本流動已經足夠影響資本市場價格和杠桿水平。有顯著增加資產價格聯(lián)動和國內外金融市場之間的財務風險,對跨境資本流動的影響更敏感。不能積極開放資本賬戶,有必要加強全口徑資本流動監(jiān)測。

    就匯率來說,當前人民幣匯率是不一樣的,無論是境外還是境內的人民幣匯率,而且時間不同,人民幣匯率也會有較大的差別。中國人民銀行以改變改變國內人民幣匯率為導向,形成機制,但人民幣匯率的起伏依舊很大。還有一種方案:便利國外中央銀行機構,更容易參與銀行間外匯市場,可以將人民幣匯率調整在國內外趨近,但效果仍在進行測試,不能作為政策來解決這一問題;資本賬戶不會馬上就全面開放,國內外外匯市場不是完全連接,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選擇一個代表性的人民幣匯率,如何讓境外人民幣匯率趨近境內匯率,這是一個難題。

    而在利率方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評估了三月期國債,評估結果認為中國匱乏在二級市場的交易量,中國的債券市場不發(fā)達導致選取代表性利率比較艱難事實上,中央銀行在實施貨幣政策,也不得不面對的選擇代表利率,前中央銀行確定基準利率是存款利率上限取消后,這個利率只是參考。

    五、德國和日本國際化之后的政策調整

    國際金融經典理論認為:“開放經濟體的貨幣當局在貨幣政策獨立性、固定匯率制度和資本完全自由流動等宏觀金融政策目標中只能三者選擇其二?!钡聡兄覀儑抑档媒梃b的歷史經驗。德國在貨幣國際化后把穩(wěn)定初始匯率放在第一位。為此,甚至不惜再一次開啟資本管制,令金融市場發(fā)展暫時停止,使用外匯儲備干預市場,這不僅為維持德國了經濟上的發(fā)展,提高工業(yè)生產的效率,鞏固國內實體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的外部條件,更是為長期穩(wěn)定馬克匯率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但是由于選擇的政策調整路徑不是很恰當,對國內經濟和金融運行產生了負面的影響,使德國的貨幣國際化成果并沒有取得良好的結果。同樣的例子還有日本,日本太過急于求成,高估了實體經濟的能力來應對匯率的升值的影響,而且不穩(wěn)定日元。加上內部宏觀經濟政策錯誤,從根本上破壞了國家的實體經濟,使得日元的國際化水平的快速下降。

    六、結束語

    我們通過德國和日本來總結前車之鑒:政策調整不能焦慮,在放開匯率和資本賬戶前,實體經濟,金融市場和管理部門必須要有充分的準備。所以,我們要應對匯率波動的過程中把從“貨幣政策獨立+浮動匯率+資本自由流動”當前的宏觀經濟政策組合的“貨幣政策獨立+管理浮動匯率+有限的資本”的經濟和金融運行的影響,但也盡快適應跨境資本流動,使國內金融市場不被影響,調節(jié)金融機構的機制,和實體經濟的作用機制,還要特別注意預防各類風險和管理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2016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

    [2]歐陽覓劍《人民幣加入 SDR 后還要面對新挑戰(zhàn)》21世紀經濟報道/2015 年/11 月/17日/第 004 版.

    [3]楊長江,姜波克編著國際金融學網(wǎn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4.

    [4]張茉楠.人民幣加入SDR推動國際貨幣體系重大改革.金融與經濟,2015,12:1.

    [5]統(tǒng)計年鑒 中知網(wǎng).

    [6]王雅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人民幣國際化歷史借鑒與態(tài)勢分析》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7]金輝《經濟參考報》人民幣國際化須防范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