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黄国产片一级视频播放,精品福利视频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亚洲免费99在线

<menu id="gkyya"><noscript id="gkyya"></noscript></menu>
  • <strike id="gkyya"><source id="gkyya"></source></strike>
  • <rt id="gkyya"><code id="gkyya"></code></rt>
  •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淺談宏觀經濟學的教學與意義

    時間:2022-07-18 10:26:18

    序論:在您撰寫淺談宏觀經濟學的教學與意義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淺談宏觀經濟學的教學與意義

    淺談宏觀經濟學的教學意義: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對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的影響

    [摘要] 經濟增長問題是宏觀經濟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的內容。長期以來,人們對經濟增長理論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理論和思想。這一方面反映了人們對影響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的認識過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對各種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及各種因素間的相互關系有著不同的看法。對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對于促進我國經濟高速、穩(wěn)定、持續(xù)的增長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 古典經濟 經濟增長 宏觀經濟

    一、引言

    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可以說是現(xiàn)代經濟增長理論的思想淵源。它的某些結論,在今天看來,仍然是有用的;有些觀點,如同最初出現(xiàn)的那樣,至今仍是爭論的話題。

    古典經濟學家研究經濟增長問題源于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當時英國的政治、社會、經濟環(huán)境處于一個大變革時期,工業(yè)革命已經拉開序幕。經濟學家必須對工業(yè)資本主義的運行方式、基本促進因素及其發(fā)展結果予以科學的解釋。古典經濟學家對經濟增長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分析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在古典經濟學家中,對經濟增長間題論述較多的主要有魁奈、斯密、馬爾薩斯、李嘉圖等人。但在古典經濟增長理論中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是斯密和李嘉圖所提出的增長理論。

    二、古典經濟學理論解讀

    亞當·斯密在其經典著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一書中,最早論述了經濟增長問題。其增長理論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引入了勞動分工;二是區(qū)分了“生產性”和“非生產性”兩類勞動。他認為生產性勞動占全部勞動的比例,以及勞動分工引起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決定國民財富增加的主要因素。

    “勞動生產力上最大的增進,以及運用勞動時所表現(xiàn)的最大熟練、技巧和判斷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彼姑芡瑫r強調,勞動分工受市場范圍的限制。因此勞動生產率與需求之間建立了互相促進的關系。對一個人勞動生產物需求的增長會提高他的勞動生產率、實際工資及他對其他人的勞動生產物的需求,這就構成了經濟增長的推動力。

    “生產性”勞動加在物上能增加物的價值,即可生產價值,而“非生產性”勞動則不能夠。經濟增長能否維持下去,取決于全部勞動者中有多少勞動者愿意從事生產性的勞動。這解釋了為什么有的經濟的增長能夠持續(xù)下去的原因。

    大衛(wèi)·李嘉圖在《政治經濟學與賦稅原理》中提出了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的概念:報酬遞減規(guī)律。他對增長理論的貢獻主要有兩點:一是指出經濟增長最終將趨于停止,即達到所謂的”停滯狀態(tài)”;二是將收入分配與經濟增長聯(lián)系在一起,說明了國民收入分配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在土地上增加投資,得到的回報會不斷減少。因此得出一個悲觀的結論:經濟增長最終會停止。決定收入分配的力量同樣也會導致經濟增長最終走向停止。這是因為勞動力生產出的剩余中,資本家的份額在不斷下降,這一方面減少了儲蓄;另一方面,利潤率的下降減少了對投資的刺激作用。古典經濟增長理論認為,投資和積累過程是經濟增長的核心。封建社會發(fā)展緩慢的關鍵原因在社會產品中絕大多數(shù)被用于非生產性消費,而不是生產性投資。古典經濟學家所分析的經濟增長過程遵循收益遞減的規(guī)律,經濟增長過程從長期來看將趨于停止,最終結果是一種停滯狀態(tài)。但從那以后的200余年里,經濟發(fā)展并沒有出現(xiàn)停滯的跡象,這表明古典增長理論關于經濟增長的描述并不科學。后來的經濟學家指出古典增長理論的一個最明顯的不足之處是他們關于規(guī)模收益遞減的假定。他們沒有觀察到技術進步,只把增長過程看作是人口增長和資源消耗與資本積累和市場擴大之間的競賽。

    三、新古典增長理論

    經濟增長成為現(xiàn)代經濟學中的核心問題始于20世紀50年代末索洛等人建立的新增長理論,索洛(robertsolow)的《對經濟增長理論的一個貢獻》和trevorswan的《經濟增長和資本積累》奠定了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

    由索洛最早提出的增長理論源于對哈羅德一多馬增長理論中缺陷的修正羅德一多馬模型的缺點之一是假定生產技術是不變的,對于一個給定的儲蓄能夠實現(xiàn)均衡的有保證的增長率只有一個惟一的數(shù)值。但是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的穩(wěn)長的條件除非特殊情形,一般很難實現(xiàn)。所以,即使經濟能夠沿著一條均衡增軌道向前發(fā)展,那么這條軌道將猶如“刀鋒’,一樣狹窄,一旦偏離這條軌道,增長的路徑將表現(xiàn)為累積性的經濟擴張或經濟收縮。

    為了克服哈羅德一多馬模型的局限性,索洛、斯旺、米德和薩繆爾森等經家提出了一類新的增長模型。這類模型的一個共同特點是:認為哈羅德一多型的“刀鋒”式的增長路徑是可以避免的,充分就業(yè)的穩(wěn)定增長可以通過市場調整生產中的勞動與資本的配合比例來實現(xiàn)。同時,索洛等人還指出:從長遠度來看,不是資本積累和勞動力的增加,而是技術進步才是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索洛的增長理論包含了許多重要的經濟內涵,但其理論框架卻比較簡單而其精致。索洛等人的理論模型的核心是關于總量生產函數(shù)性質的假設,新古典增長理論中的生產函數(shù)具有下面的性質:

    1.規(guī)模收益不變;

    2.生產要素的邊際收益遞減;

    3.生產要素之間是可替代的。

    對于當代各國而言,經濟增長是一個備受政府、公眾和經濟學家關注的問題。各國政府在制定政策時無一例外地將保證經濟增長作為一項宏觀經濟指標;公眾普遍認為,經濟增長是經濟繁榮和國民福利提高的前提,是解決其他經濟疾病的萬能良方。正是因為經濟增長問題如此重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注意力投入到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中。對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對于促進我國經濟高速、穩(wěn)定、持續(xù)的增長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指導意義。

    淺談宏觀經濟學的教學與意義: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理論發(fā)展及其政策意義

    摘要:理性預期理論極大地豐富了西方經濟學理論,建立在理性預期、市場連續(xù)出清和自然率假設上的新古典經濟學,從貨幣和實際因素中探尋經濟波動的原因,并提出獨到的理論以解釋當時出現(xiàn)的滯漲狀況,得出貨幣政策無效的命題,因而主張市場機制的自我調節(jié)。介紹了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產生的背景、用理性預期觀點解釋的“政策無效”命題,以及主要經濟政策主張。

    關鍵詞: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理性預期;政策無效;自由經濟

    1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發(fā)展的背景、理論主張的簡介

    發(fā)展到現(xiàn)在,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已經經歷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提出理性預期、持續(xù)市場出清的假說,并在此基礎上強調了貨幣沖擊對經濟周期的作用,提出了貨幣與產出的相互作用中貨幣作為誘因的理論,并認為政府的貨幣政策是無效的,它并不能影響總產量的變化,而只有未被預見到的貨幣供給變化才能真正影響到實際總產量。這一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小羅伯特?盧卡斯,托馬斯?沙金特,尼爾?華萊士等。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第二代則對盧卡斯的貨幣經濟周期理論提出了反對意見,從實際因素方面尋找經濟波動的根源,提出了完全信息下真實均衡的變動,強調了技術沖擊和貨幣的內在性等理論,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主張。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芬?基德蘭德,明尼蘇達大學的愛德華?普雷斯科特,羅切斯特大學的羅伯特?巴羅等。

    具體來說,新古典宏觀經濟學一般都接受以下四個命題:

    (1)私人經濟是可以自身穩(wěn)定的;

    (2)貨幣在長期是中性的;

    (3)貨幣在短期也是中性的;

    (4)凱恩斯主義積極干預的經濟政策是有害的。

    第三個命題意味著,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家認為,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線也不存在。這是貨幣主義ⅰ與貨幣主義ⅱ的主要區(qū)別。

    目前,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一起并列為西方主流經濟學派中的兩大流派。

    2“政策無效”的命題、主張以其意義

    理性預期學派認為,菲利普斯曲線的交替關系即使在短期內也不存在。因為在理性預期條件下人們已經估計到貨幣供應量增長后可能發(fā)生的實際后果,從而采取了預防性的措施(比如預先要求提高貨幣工資增長率和利息率)。這樣,一旦貨幣供應量增加,就只能導致物價的上升,產生通貨膨脹的變化,而不能使工資和利息率下降。所以,政策的變化連暫時的產量增加和失業(yè)率下降的目的都達不到。赫爾姆特?費里希對此說到:“理性預期導致十分不同的意義。由于經濟當事人了解這個模型的各個參數(shù),所以貨幣供應量增長率的任何變化不僅引起通貨膨脹率的變化,而且也引起通貨膨脹率預期的變化,從而不會對這一體系的實際變量產生影響”。在理性預期學派的經濟學家看來,“在貨幣政策的反饋規(guī)則之間做出選擇對于具有合理預期的新古典主義經濟中失業(yè)率的隨機變化是無關的。

    根據這樣的觀點,理性預期學派推導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即是貨幣政策無效性命題。該命題認為,貨幣供給中的可預期部分對就業(yè)、產量或其他的實際變量均無影響,其中不能被預期的部分或貨幣供應量意外的不規(guī)則的變動,雖然能夠對上述變量產生一定量的影響,但其作用只會加劇經濟的不穩(wěn)定與波動。因此,政府的經濟政策,無論長期還是短期都是無效,其結果都是引起通貨膨脹。下面用ad-as模型加以分析。

    ad 代表總需求曲線,as代表總供給曲線,yn代表與自然失業(yè)率相對應的就業(yè)率水平下的國民收入水平。假定最初 ad 與 as 相交于初始均衡點 e。如果政府認為該國民收入水平不能達到充分就業(yè)的均衡,決定增加貨幣供應量來刺激需求。那么,按照凱恩斯主義者的觀點,總需求將會從ad相右上方平移,產量和物價都會上升,失業(yè)會相應減少。現(xiàn)代貨幣主義者認為,短期內貨幣政策將會產生效果,但是,在長期中,貨幣政策是無效的,失業(yè)率會回到自然率的水平,而通貨膨脹率將更加嚴重。理性預期學派認為,人們對價格水平的預期并非固定不變或者僅僅依據過去的經驗得出,而是會考慮到未來貨幣供應量的變化情況。處于對自身經濟利益的考慮,經濟活動的主體會充分利用目前所得到的一切相關信息,較為準確的預期到貨幣政策的變化而造成的物價上升。于是,工資、利率等名義變量都會立即向上調整。結果,總供給曲線和總需求曲線分別從初始狀態(tài)向左上方平移和右上方平移,新的均衡點仍然處在原來與自然失業(yè)率相一致的就業(yè)率水平上,只是價格水平因為貨幣政策的變化(增加貨幣供給量)而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上。

    根據政策無效命題,理性預期學派認為,即便在短期內,菲利普斯曲線也是一條位于“自然失業(yè)率”水平上的垂直線。通貨膨脹和失業(yè)率之間不存在任何替代關系。對此,盧卡斯說“當擴張的貨幣政策反復推行時,它就不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推動力消失了,對生產沒有任何刺激作用。預期得到擴大,但結果卻是通貨膨脹,而不是別的”。

    3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政策主張

    由于理性預期學派的一個主要的原則就是:經濟如果不反復遭受政府的沖擊,就會基本上是穩(wěn)定的。所以,他們認為,凱恩斯主義所主張的干預經濟生活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能夠生效的暗含前提是:政府可以出其不意的實行某種政策以影響經濟生活。但是,政府要取得社會的支持,就不能在經濟政策上對社會搞突然襲擊,而要按照既定的規(guī)則和程序辦事,這樣,在理性預期條件下,政府的經濟政策就是無效的了。

    對凱恩斯主義的“積極宏觀政策”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的經濟學家提出了三種批評看法:?

    (1)他們認為,日益增多的經驗和理論證據表明,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政策在產量、就業(yè)或其他經濟總量方面不會取得成效。即便在某些場合,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政策也許在一定程度上能影響經濟生活,但他們不可能克服經濟周期。

    (2)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經濟學家認為,任何一種理論都應該明確的告訴人們經濟政策的后果。政策的結果確定性越小,實施政策就要越小心謹慎,因為任何一項錯誤的政策都會將事情弄得很糟。而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的結果大部分就是不確定的。因此,政策的制定就需要從容不迫,加倍小心,決不能用那些曾經使用過的大規(guī)模的凱恩斯主義措施去刺激經濟。

    (3)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家認為,對于許多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即使知道他們的結果,也仍然無法判斷這種結果是不是符合公眾的意愿。根據凱恩斯主義方法來制定經濟政策的人,無法讓經濟中的個人去選擇自己認為有良好結果的政策。他們是被迫選擇這些政策的。其結果是,除非人們的偏好恰好和政策制定者的規(guī)定相配合,否則,這些經濟政策很有可能是人們的處境普遍的變得更糟。

    淺談宏觀經濟學的教學與意義:宏觀經濟學教學中研究性教學的探討

    [摘要]宏觀經濟學具有理論的復雜性、發(fā)展性,表述方法多樣性和實踐多變性等特點。宏觀經濟學的教學目的不是僅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能力的提高依賴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研究性教學需以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基礎,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要使宏觀經濟學研究性教學達到目標,需以厚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數(shù)據資料為基礎,以教學團隊形式和教師的科研來推動實施,要重視指導學生掌握研究經濟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問題并改變錯誤的認識,要關心學生學習并為之提供必要的認知條件。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研究性教學;創(chuàng)造性思維

    宏觀經濟學是我國高等院校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是技術類、工程類、人文社科類及有關學科的專業(yè)選修課,也是國內大多數(shù)學校經濟類和管理類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必考課程。它具有理論的復雜性和發(fā)展性、表述方法的多樣性、實踐的多變性、與經濟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性等特點。國內高校在開設該課程時,一般以西方經濟學中的宏觀經濟理論為主要教學內容,再結合中國經濟實踐加以分析講解。但是,西方經濟理論中的宏觀經濟學是在西方市場經濟發(fā)達國家發(fā)展起來,并用來分析這些國家經濟問題的。西方國家以私有制為基礎,經濟結構相對完整,企業(yè)有充分的活力,對宏觀經濟政策反應較為敏感;商品市場、貨幣市場、勞動力市場等發(fā)展充分,為政策在各類市場的傳導和協(xié)調,提供了較好的條件。這樣,無論是以需求為導向,還是以供給為導向的政策工具均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而由于機制慣性,處于轉型時期的中國企業(yè)尤其是國有企業(yè),要真正成為具有經濟性、營利性和獨立性的主體,還需要繼續(xù)改革。諸多方面因素的制約會使西方宏觀經濟政策工具在中國的運用效應大打折扣。同時,在課序上多數(shù)專業(yè)宏觀經濟學課程是在低年級開設的,由于學生缺乏對西方經濟社會的了解,針對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結合中國經濟發(fā)展狀況來理解西方宏觀經濟理論,經常會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實際上宏觀經濟學教學的目的不再是僅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能力的提高依賴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通過研究性教學,可幫助學生科學地理解西方宏觀經濟理論和中國宏觀經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研究性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模式或教學理念,體現(xiàn)在教與學的全過程之中。它要求我們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有效利用教學資源和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終實現(xiàn)教學的目標[1]。在宏觀經濟學中開展研究性教學,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要以教學團隊形式和教師的科研來推動實施

    在大多數(shù)院校,宏觀經濟學的教學都是由若干教師同時承擔的,這樣就可以形成教學團隊。研究性教學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如果單憑個別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在指導學生的時候可能會感到捉襟見肘,因而充分利用不同教師的興趣愛好、專業(yè)特長等資源至關重要。如有的教師對西方理論與中國經濟的結合頗有研究,有的教師對宏觀經濟學的多媒體教學倍感興趣,有的教師偏好于宏觀經濟數(shù)據的分析,有的教師熱衷于對社會經濟問題的認識,有的教師對計量經濟模型較為精通等,這些都是宏觀經濟學研究性教學所必需的資源,因此,宏觀經濟學研究性教學要盡可能采用團隊形式。近三年來,由筆者指導的學生論文,1篇論文獲得全國大學生“挑戰(zhàn)杯”比賽獎,3篇論文被評為“江蘇省優(yōu)秀論文”,2篇文章獲得“江蘇省優(yōu)秀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一等獎”。這些雖然形式上是導師的成果,實際上是一個團隊(這個團隊有研究生、年輕教師、經濟管理部門的領導和專家)的成果,是由團隊共同努力而取得的。因為,無論理論探討、數(shù)據調查,還是結構分析等,都是由團隊一起來完成的。特別是涉及到計量模型,往往是這個團隊的教師與學生共同確定研究方法,再由一位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專門給予指導。青年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掌握了更多計量模型的運用方法,個人也取得了較為優(yōu)異的成果,成為一股新生的教學和科研力量。

    宏觀經濟學研究性教學還要以教師的科研來促進學生的研究。一方面,教師要有科研,科研造詣高,教師在課堂上才會給學生更多的啟迪和思維[2]。不做研究,只搞教學,只是教書匠;只做研究,不搞教學,則不是教師。近年來,筆者所在教學團隊的教師主持國家、部省級、廳局級課題近30項,大多數(shù)是圍繞現(xiàn)實經濟問題而設計的。在研究過程中,筆者團隊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參與課題資料收集、實地調查、數(shù)據分析、報告撰寫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取得了一批成果。此外,要做好教學工作,還必須進行教學研究,通過教學研究課題去研究教學模式、課程體系、教學規(guī)律、教材和教學方法,等等。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參與科研。學生參與科研訓練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和研究小組中,承擔部分基礎工作;一種是學生自己提出項目方案,并在校內或校外自主聯(lián)系指導教師。筆者在進行“經濟增長理論”教學設計時,曾組織師生參與了一個地

    區(qū)委托課題的調研工作,主要探討該地區(qū)民營企業(yè)的狀況,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存在的問題和進一步發(fā)展的障礙等。通過歷時近一個月的調查,學生對不同類型企業(yè)的職工來源、文化程度、工資水平,企業(yè)家成長過程,企業(yè)投資選擇及并購,產品生命周期,市場銷售及競爭等諸方面感受很深。這份由學生完成的調查報告得到了該區(qū)區(qū)委和區(qū)政府的高度重視,為此該區(qū)還組織了廣泛的學習和宣傳;研究報告獲得了“2006年江蘇省大學生優(yōu)秀調查報告一等獎”;并且,其中一名學生還利用調查中的數(shù)據完成了自己的畢業(yè)論文,獲得“2007年江蘇省大學生優(yōu)秀畢業(yè)論文二等獎”。

    二、要以厚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數(shù)據資料為基礎

    研究性教學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觀察力,善于觀察各種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提出問題[3]。但對于剛接觸專業(yè)基礎課,缺乏理論知識基礎和宏觀經濟的感性認識,又習慣于教師教學生學的被動教學模式的大學低年級學生來說,這種能力是不夠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既要幫助學生奠定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又要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數(shù)據資料。

    首先,開展研究性教學要為學生奠定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經濟學學派很多,不同的學派假設條件、理論基礎、分析方法、政策主張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同一種經濟現(xiàn)象可以用不同學派的理論來解釋,而同一種理論可以用來解釋不同的經濟現(xiàn)象。從理論體系上來看,如果不能讓學生涉及到更多學派的理論,學生即使對現(xiàn)實經濟進行了調查,也無法選擇適當?shù)睦碚摻o予合理的解釋,從而也就難以達到教學的目標。在開展研究性教學之前,要對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學派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主要結論、政策主張作詳細的講解。比如,為什么現(xiàn)在用GDP而不用GNP作為最基本的經濟總量?根據消費函數(shù),消費決定于收入,是什么含義的收入?投資究竟是由什么決定的,是利率、資金數(shù)量,還是長期利潤率的預期?勞動力市場的非均衡性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如何解決?凱恩斯反對用削減工資的方式增加就業(yè),但克林頓擔任美國總統(tǒng)期間卻采用了低工資政策,實現(xiàn)了高就業(yè),帶來了美國經濟的增長,對此應如何理解?等等。在教學中,筆者團隊遵循“理論—問題—政策”的思路,首先強化理論模型的講解,讓學生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我們還設計了“走近經濟學”等經濟學基礎知識競賽活動,通過競賽,讓低年級學生認識經濟學的基本要求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也讓高年級的學生看到他們在經濟學基礎上存在的差距,特別是給準備進行社會經濟調查和考研的學生指引方向。

    其次,要給學生提供中國和西方國家宏觀經濟的背景資料。社會實踐、原型啟發(fā)、問題意識和豐富的資料等,都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少缺少的條件[4]??紤]到該課程理論性強,分析方法獨特,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流派林立,并且隨經濟現(xiàn)實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是一門發(fā)展變化最大的課程。對此,筆者所在教學團隊研究與借鑒相結合,為學生學習宏觀經濟學提供豐富的理論與實踐資料。近三年來,為了及時跟蹤理論前沿,我們組織教師就西方宏觀經濟理論的新進展和新發(fā)現(xiàn)、宏觀經濟學研究范式的轉變、宏觀經濟理論的運用等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探討,形成研究報告近20份;為了強化西方經濟理論與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結合,我們組織教師對中國經濟分析面臨的挑戰(zh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理想模式的探討、新增長理論與中國經濟、投資與經濟增長、失業(yè)問題及其對策、經濟波動與經濟政策、中國的通貨膨脹問題等進行了專題研究,形成研究報告10份。這些專題性教學輔助資料,為學生研究性學習提供了相對便利的條件。

    三、要重視指導學生掌握經濟問題研究的方法

    宏觀經濟學有很多獨特的研究方法,實證分析則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如何讓學生用這種方法去研究現(xiàn)實經濟問題呢?第一,在課堂講授中,要教會學生對經濟變量進行科學的界定(即定義)。比如什么是經濟學?經濟學是研究一定制度下稀缺資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學。簡單的一句話,卻有多層意思,首先,經濟問題是由于資源的稀缺性引起的,沒有資源的稀缺也就不需要經濟學了;其次,由于資源的稀缺帶來了兩大經濟問題,即資源配置和資源利用問題,由此引導學生去了解和掌握這兩個基本問題;再次,解決經濟問題與基本經濟制度有關,不同的制度之下,解決資源配置和資源利用的方式是不同的,這樣引導學生去了解有哪些類型的制度及其特點;最后,經濟學是一門科學,以此可以激起學生了解經濟學發(fā)展歷史及其演變的欲望。第二,注意假設條件。假設是一種理論所適用的條件,任何理論離開了假設可能就不成立或不完全成立了。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往往習慣于現(xiàn)成的答案,滿足于對結果的記憶,他們并沒有認識到假設的重要性。教師在講授之前可以讓學生回答一個問題:三角型的三個內角和是多少度?小學生都知道的,大學老師問出了這么簡單的問題,學生很少有直接回答的,他們在思考!如此,教師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事實上,180度是有條件的,即平面上)。通過與過去知識的聯(lián)系可以讓學生意識到,學經濟學不是背概念、原理或結論的。第三,關注理論的表述方法。一般來說,經濟理論可以用文字、表格、圖形或函數(shù)關系來表述。在既往的學習中,數(shù)學與經濟等理論是分離的,也許一個學生數(shù)學學得很好,但在經濟生活中究竟有什么意義,他可能不太清楚。比如,曲線的斜率表示什么?它表示不同變量變化之間的關系,正斜率越大,表明橫坐標的變化比縱坐標的變化速率要慢,即橫坐標的變化對縱坐標的變化不夠敏感,或者說是缺乏彈性的。教師可讓學生回憶自己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并對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諸多變量之間的關系產生聯(lián)想,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用幾何方法分析更多的經濟問題。

    四、要引導學生觀察問題、改變錯誤的認識

    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非常重要?!胺沁@樣不可”、“非理解不可”、“非搞出個新方案不可”、“人家能干我也能干”,這些心理情緒使得人們愛動腦筋,這樣就能排除困難和挫折,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達到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目的。怎么去找問題呢?方法是很多的??梢砸龑W生參與教師的課題,或進行資料數(shù)據的檢索,或進行社會調查,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與所設想的事物(現(xiàn)象)相似之處,從而引起聯(lián)想。比如,可以組織低年級學生去應屆 畢業(yè)生招聘會調查,這樣他們不僅能了解一個層面勞動力市場狀況,還能了解社會對當代大學生的要求,從而在理論和實踐上做好就業(yè)的準備。我們在講授失業(yè)與就業(yè)理論時,指導兩個蘇南籍的學生在蘇南地區(qū)選擇典型地級和縣(市)級單位各一個,分層次探討勞動力需求結構特點;兩個蘇北籍的學生在蘇北選擇典型地級和縣(市)級單位各一個,分層次探討勞動力供給結構特點。進而合作研究了江蘇農村二級勞動力市場的非均衡性,并提出了“訂單教育”是解決江蘇農村二級勞動力市場非均衡問題有效途徑的建議。學生將理論知識準備、數(shù)據的收集整理、論文的撰寫等通過合作研究形式,融為一體,最后不僅這份研究報告獲得“江蘇省大學生優(yōu)秀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一等獎”,而且這四名學生的本科畢業(yè)論文均被評為優(yōu)秀。另外,教師指導的學生開展研究性教學取得成績的時候,對以后的學生也產生了示范效應。一方面,學生研究成果的推廣,豐富了教學內容;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調動他們開展研究的積極性。

    在研究性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改變以往錯誤的認識。如總量是反映了整個經濟運行情況的經濟變量,較多的經濟總量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由于缺乏對實際的了解,學生學習時往往憑感覺理解理論,容易形成錯誤的觀點。比如:A=B,能否得出A+C=B+C?這在數(shù)學中是沒有問題的,但以此來解釋經濟現(xiàn)象時,就要考慮各變量之間的關系了。如果等式兩邊是獨立變量,不受其他因素影響,上述結論是成立的。當?shù)仁絻蛇吺欠仟毩⒆兞繒r,如在左邊增加C時A會增加,右邊增加C時B會減少,上述結論就不成立了。由此,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和三種國民收入決定模型之間的關系了。再如,從現(xiàn)實經濟運行來看,究竟是欠發(fā)達地區(qū),還是發(fā)達地區(qū)資金短缺?學生的感覺上是欠發(fā)達地區(qū)窮,缺乏資金;而發(fā)達地區(qū)富,資金充裕。事實上,資金在發(fā)達地區(qū)投資收益更高、機會更多,從而發(fā)達地區(qū)更容易出現(xiàn)資金短缺;考慮到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欠發(fā)達地區(qū)的經濟系統(tǒng)中反而資金過剩。

    五、要關心學生并為之提供必要的條件

    低年級學生對研究性教學有熱情,但往往把握不住重點和難點。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與學生一起對主題研究的重點進行分析,并充分估計到研究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困難。采用SWOT法,根據參與學生的知識基礎、性格特征等,對以往學生活動中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進行剖析,幫助學生做好知識和心理的準備;同時,要對主題研究的外部環(huán)境利弊進行分析,提高研究活動的針對性,減少學生在方案實施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比如,在調查過程中涉及到個人隱私或企業(yè)秘密時,如何打消被調查者的思想顧慮獲得可靠的數(shù)據,這既要輔導學生有關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又要指導與被調查者接近和交談的方式等。此外,建立可供學生進行調查的渠道,對研究性教學活動也是很重要的。在教學設計時,要盡可能征詢與主題有關的政府部門、企業(yè)和社會專家的意見,收集相關的資料信息,建立調查訪談渠道,為學生開展調查研究提供參考資料和便利條件。長期的教學工作中,筆者團隊已經培養(yǎng)了一大批各種類型的學生,他們中很多人或在經濟建設主戰(zhàn)場上,或在經濟管理部門工作中取得很大成就,邀請他們參與指導學生,或直接對他們進行調查,使得研究性教學更加經濟和有效。

    淺談宏觀經濟學的教學與意義:探析宏觀經濟學教學中課題研究式教學的運用

    【論文關鍵詞】宏觀經濟學 研究式教學 課題研究

    【論文摘要】課題研究式教學以來源于實踐的真實問題為基礎,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經濟學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結合教學實際經驗,系統(tǒng)介紹了宏觀經濟學教學應用課題研究式教學實施過程,并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問題和解決措施。

    宏觀經濟學是我國高等院校經濟類專業(yè)開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經濟學理論知識和經濟學分析能力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經濟學是一門學以致用的學科,具有極強的社會實踐性和問題導向性,特別是宏觀經濟學相對于微觀經濟學而言具有更為突出的應用性,在西方發(fā)達國家很有經濟政策的制定者同時又是著名的經濟學家,例如曼昆和保羅·克魯格曼,往往是在大學和政府機構交叉任職,這表明了宏觀經濟學確實是一門來源于國民經濟運行和管理的實踐性學科。由于宏觀經濟學涉及到復雜多樣的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加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處于發(fā)展完善中,市場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相對于國外還不是很成熟,因此,很多經濟問題不同于國外,例如房價、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等等,往往具有特殊的發(fā)生背景和形成特點,按照一般經濟學原理理解起來比較吃力,而我國高等院校多在大學一、二年級開設宏觀經濟學基礎課,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薄弱,理解能力還有待提高,這又為宏觀經濟學教學工作帶來了不少困難,傳統(tǒng)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不利于真正培養(yǎng)學生們經濟學思維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通過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理解能力的研究性教學,可幫助學生科學地理解西方宏觀經濟理論和中國宏觀經濟的發(fā)展,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經濟實踐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研究式教學尚無明確定義,一般認為研究性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我認為研究式教學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研究式教學指的是一種普遍適用的研究性地教,研究性地學,并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新的教學理念與方式。它的特點是適用的普遍性。狹義的研究式教學則是指就某一重大理論問題或現(xiàn)實問題進行專題研究,以增強學員素質,提高學員能力為目標,以研究解決重大理論問題或現(xiàn)實問題為導向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與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人們很難將兩種方式截然分開的,而是將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

    一、課題研究式教學實施過程

    高等院校教學目標就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的現(xiàn)代化人才,而體現(xiàn)高校教學工作的直接標準就是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能否適應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創(chuàng)新性直接表現(xiàn)為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述能力的培養(yǎng)都離不開在校期間扎實的以研究能力為核心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下面,結合我在宏觀經濟學教學實踐,就如何開展課題研究式教學談談個人體會。

    1.課題選擇。這里的課題選擇不是單純的學術研究,而是要充分結合教師學期內承擔的宏觀經濟學課程,研究目標都要與你所要講授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是有關的。在教學實踐中,我承擔的宏觀經濟學課題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教學本人承擔的研究課題,例如教師承擔或參與的學校立項課題、部級社會科學基金、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以及承擔的委托課題等;二是要求學生自己選擇當前重要的社會經濟問題,例如,房價問題、人民幣匯率、債務危機等。對于前者,由于教師本人自己承擔的課題,熟悉本領域發(fā)展前沿和存在的問題,能夠較好把握課題范圍和發(fā)展方向,因此,一般也是由教師本人確定課題方向,讓學生們在已有范圍內自己選擇;對于后者,這些課題都是學生們自己自由選擇下來的,學生之間的水平和經驗差異較大,影響到所選課題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因此,教師必須參與到最終課題的選擇確定上來。我往往組織學生進行小規(guī)模的開題報告,讓學生利用短短幾分鐘時間匯報一下自己選題的原因和想法,教師在這方面必須控制好課題難度,課題是否與課程相關、是否與學生實際水平相適應。通過上述兩種方式,就可以大致確定本學期展開研究式教學所需的課題了。

    2.課題調研。研究式課題以學生小組為單位展開,小組成員不超過5名。調研需要提前布置,因為在學期初已經就學生負責組織的課題了,在確定教學日歷、教學進度安排、考核文件時就應該將課題研究工作結合進來。由于學生普遍缺乏基本的研究基礎,經驗缺乏,教師應就課題研究工作進行專題講座,讓學生了解研究工作過程、關鍵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前期的文獻資料搜集、資料歸納、問題提煉是必須重要講解的。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學生組織進行課題調研的途徑包括:一個是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搜集與課題相關的資料,這部分資料絕大多數(shù)是與數(shù)據等實證資料;另一個是教師組織學生到學校圖書館查閱圖書文獻,同時到中國知網等專業(yè)性文獻檢索網站檢索文獻,也讓學生們掌握基本的文獻檢索方法,積累初步經驗,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和畢業(yè)論文寫作奠定一定基礎。此外,根據課題的實際需要,我們還組織學生有針對性的開展實踐調研,例如組織問卷調查、實地走訪等方式。

    3.課題討論。課題分析討論是課題研究式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討論的具體形式、時間安排、點評均由教師主導。在實際組織過程中,首先由教師介紹課題相關的背景知識和前沿課題發(fā)展,重點放在目前研究現(xiàn)狀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將來可能的創(chuàng)新方向上,然后要求每個小組組長匯報本小組研究過程、研究內容、提出問題和介紹觀點,小組其他成員補充意見,其他同學就此課題匯報情況展開討論,教師在此階段發(fā)言要少,把更多機會讓給學生。但教師在此階段卻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主要有:調控學生發(fā)言,控制課堂時間,讓每個人都有充分的機會表達思想,并讓發(fā)言集中在學術層面;引導學生發(fā)言,啟發(fā)那些在發(fā)言和表達思想上有一定困難的研究生,同時就有關背景知識可做進一步補充;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生在課堂上提出的技術途徑一般而言都不可能是成熟的,教師應及時發(fā)現(xiàn)研究生所提技術途徑所存在的問題,促使其做進一步的思考。討論局限于課堂上,學生們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觀點交鋒都可以通過網絡學堂“研究式教學”專欄出來。個人的研究文章也在這個期間完成,字數(shù)可規(guī)定1000字以上。小組集體研究成果和個人研究成果均通過網絡學堂“研究式教學”專欄出來。

    4.課題總結。經過上面充分討論交鋒,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對自己負責的課題顯然有了充分的知識積累和信心,這是值得鼓勵的,但是,課題研究最終目的還是服務于教學,因此,我們要在最后對課題研究成果進行總結,首先要肯定目前研究中已經取得了進步,特別是要表揚那些能夠運用教學課程中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生,還有能夠不囿于已有理論觀點大膽提出自己獨立見解的學生。在對學生研究成果進行總結時,必須要始終將學生的思考出發(fā)點拉回到教學內容上來,例如,我們討論災害影響有益還是有害時,可以歸結于人們對GDP基本概念的理解,也可從中發(fā)現(xiàn)GDP局限性。通過由實踐到原理的循環(huán)反復,讓學生恍然大悟,或由于英雄所見略同而帶來極大成就感,所以這些方式適合于學生感性、好奇的特點,可以讓學生們更加重視對課程中基本知識的學習以及實際的應用能力。

    二、課題研究式教學中注意的問題

    1.加強教學團隊建設。宏觀經濟學教學內容極其豐富,而其所聯(lián)系的社會經濟問題更是復雜多變,包羅萬象,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因此,研究式教學對教師本身提出了更高要求,單獨依靠一兩個教師承擔起來,是不可行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形成了穩(wěn)定的教學團隊,在團隊中不同教師具有不同研究方向和科研基礎,有的可能擅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分析,有的可能更喜歡研究匯率問題,有的擅長于計量模型分析。實踐證明,不同專業(yè)背景、研究經歷的教師組成教學團隊的效果會更好。

    2.加強教師科研工作。宏觀經濟學課題研究式教學難度要超出一般意義上的教學方式,主要是因為它要求教師要承擔起比平時更多的教學備課任務,不但要熟知教材上的內容,還要熟悉掌握本專業(yè)發(fā)展前沿問題,了解最新的研究文獻,并對研究課題有一定的研究積累,對問題有自己的觀點,能夠從實踐中發(fā)現(xiàn)經濟學原理的根源,對學生的研究內容、分析方法、觀點建議及時給予指導,引導學生按照教學要求有效開展課題研究,既要有一定的自由度和研究空間,又不能任由學生發(fā)揮,要時刻體現(xiàn)教學要求。顯然,這對教師的科研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如果教師沒有或很少承擔、參與課題研究,就不可能持續(xù)關注學術前沿發(fā)展動態(tài),深化自己的研究課題,在研究觀點和研究方法上就不能有創(chuàng)新,就會大大降低研究式教學的實際效果,導致學生消極參與。

    3.加強研究方法指導。在宏觀經濟學分析方法中最重要的是實證分析法,為此,我們需要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三方面:第一,在課堂講授中要求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經濟變量定義。第二,注意假設條件。我們都知道假設是一種理論所適用的條件,任何理論離開了假設可能就不成立或不完全成立了。學生在學習中往往習慣于現(xiàn)成的答案,滿足于對結果的記憶,他們并沒有認識到假設的重要性。第三,關注不同理論的表述方法。一般來說,經濟理論可以用文字、表格、圖形或函數(shù)關系來表述。在既往的學習中,數(shù)學與經濟等理論是分離的,也許一個學生數(shù)學學得很好,但在經濟生活中究竟有什么意義,他可能不太清楚。比如,曲線的斜率表示什么?它表示不同變量變化之間的關系,正斜率越大,表明橫坐標的變化比縱坐標的變化速率要慢,即橫坐標的變化對縱坐標的變化不夠敏感,或者說是缺乏彈性的。教師可讓學生回憶自己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并對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諸多變量之間的關系產生聯(lián)想,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用幾何方法分析更多的經濟問題。

    4.注意激勵與疏導。大學生承擔課題研究,既有優(yōu)勢也有不足,優(yōu)勢體現(xiàn)在求知欲強烈,有熱情,缺點是經驗缺乏,方法不得當,有時由于遇到困難和挫折,情緒低落,缺乏耐心。還有就是個別學生性格比較內向,發(fā)言不積極,不愿意接觸社會實踐,只對理論學習很感興趣。因此,這就要求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安排時,要針對學生特點和可能遇到的困難,設計實施方案和應對措施,根據參與學生的知識基礎、性格特征等,對以前研究活動中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做好知識和心理的準備;同時,要對課題研究的外在環(huán)境利弊進行分析,提高研究活動的針對性,減少學生在方案實施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既要輔導學生有關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又要指導與被調查者接近和交談的方式等。在教學設計時,要盡可能征詢與課題有關的政府部門、企業(yè)和社會專家的意見,收集相關的資料信息,為學生開展調查研究提供參考資料和便利條件,建立更多針對學生研究課題的調查渠道。

    三、結論

    課題式研究教學是一種將科研和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旨在培養(yǎng)學生經濟學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式,它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教師為主導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親身體會以及基于目標達成的問題解決。對于教師而言,通過課題式研究教學選擇教學內容作為研究課題,在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社會實踐能力,真正將教學活動轉變?yōu)閷W生為主體的發(fā)展過程,以教學促進科研,以科研帶動教學,實現(xiàn)了教師與學生、教學與科研共同促進、共同成長的良好循環(huán)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