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黄国产片一级视频播放,精品福利视频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亚洲免费99在线

<menu id="gkyya"><noscript id="gkyya"></noscript></menu>
  • <strike id="gkyya"><source id="gkyya"></source></strike>
  • <rt id="gkyya"><code id="gkyya"></code></rt>
  •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微生物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3 11:24:21

    序論:在您撰寫微生物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微生物學論文

    第1篇

        2靈活多樣,結合臨床,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學方法的選擇應根據(jù)不同的認知對象、不同的學科、同一學科的不同內容從而選擇不同的方法,但不管采取何種教學方法,關鍵在于把課上活,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因而根據(jù)教學內容的不同,我們采取了多種教學方法。如對于細菌的形態(tài)和結構這一章節(jié)內容,采用直觀的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形象地看到各種細菌的形態(tài)、基本結構及特殊結構;在細菌各論部分,選取部分教學單元由學生自主教學。教師事先根據(jù)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提出授課提綱、學習重點及難點并確定人員分組。小組成員細致分工、相互協(xié)作,在課后完成資料素材收集及教學課件的準備。在此期間,教師與學生進行充分溝通,及時為學生排疑解惑,引導學生在教學大綱的框架下安排課堂講授內容,并傳授講課技巧及注意事項。同時設計《學生自主學習實踐評價標準》,由學生從教學內容安排、課件制作、語言表達等多方面互相進行評議、分析和總結,教師最后進行點評總結。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活躍了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從學生獨特的視角中發(fā)現(xiàn)許多平時不會思索的問題;在學習引起人類疾病的常見病毒這一部分內容時,采取專題討論方式進行學習。專題討論式學習由教師提出專題,分組學生在本專題內提出應深入討論的問題,查資料,作綜述,課堂進行討論。例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討論式教學,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如HIV-1感染的分子機制及免疫反應、T細胞功能受損的疾病、HIV疫苗的研究等,經過討論,不僅全面完成了教學內容,而且為學生提供了一次“綜述訓練”的機會,教學效果令人滿意。此外,作為一門與臨床學科關系十分緊密的基礎課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十分注重微生物學知識的臨床應用,采用PBL教學法將臨床病例分析引入課堂討論教學,由病引入菌,菌中解析病,菌病結合,解除病菌。如此,在整個講授過程中就將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致病物質與致病機制、檢查及防治原則講解清楚。

        3反映前沿,開闊視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將教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為學生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要補充一些開拓性、時代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前沿內容。如微生物的耐藥性這一章節(jié),我們?yōu)閷W生播放與耐藥機制相關的視頻和短片,引導學生就微生物耐藥機制的產生及防控進行積極的討論,鼓勵學生查閱耐藥機制最新的高質量學術論文并就學習心得進行討論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在授課過程中結合教研室老師的科研方向,為學生講授該領域的研究進展,如人體微生態(tài)學與免疫性疾病的相關性研究進展、新出現(xiàn)的傳染病病原體、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研究進展等教材中鮮有介紹的前沿動態(tài),從而啟迪學生思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通過進行科學實驗研究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微生物學的興趣及愛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第2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對醫(yī)學微生物學的興趣和熱愛,是學好醫(yī)學微生物學的動力源泉。在對教學工作的不斷探索和改革中我們發(fā)現(xiàn),首次的緒論課會給學生帶來先入為主的影響,關系到學生對教師及課程的評價,直接影響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通過緒論課可以啟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在緒論課上可以設置一些問題(如人體自身腸道中的微生物與機體組織之間存在怎樣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的耐藥性是怎么產生的,我們應該怎樣解決耐藥現(xiàn)象日益嚴重這一問題?曾經一度被控制的傳染病又開始死灰復燃,原因是什么,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在后續(xù)的授課過程中逐漸揭開謎底。這樣帶著問題開展學習,可以較好地啟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開啟微生物知識的大門。近年來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傳染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大量的新聞報道使學生對這些病原微生物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將這些內容加入課堂教學內容中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內容變得更加生動,而且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微生物原來距離我們如此之近,使理論知識找到實際落腳點。比如2010年8月,美國雞蛋因受沙門氏菌污染從而導致至少1300人受到沙門氏菌的感染。2011年,德國下薩克森州的豆芽被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污染,從而造成22人因生食豆芽死亡,2200人住院治療。此外,還有近來流行的H7N9病毒、埃博拉病毒等。我們通過這些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引入,講解相關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及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法及防治原則,使學生有強烈的探索欲望,有效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2靈活多樣,結合臨床,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學方法的選擇應根據(jù)不同的認知對象、不同的學科、同一學科的不同內容從而選擇不同的方法,但不管采取何種教學方法,關鍵在于把課上活,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因而根據(jù)教學內容的不同,我們采取了多種教學方法。如對于細菌的形態(tài)和結構這一章節(jié)內容,采用直觀的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形象地看到各種細菌的形態(tài)、基本結構及特殊結構;在細菌各論部分,選取部分教學單元由學生自主教學。教師事先根據(jù)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提出授課提綱、學習重點及難點并確定人員分組。小組成員細致分工、相互協(xié)作,在課后完成資料素材收集及教學課件的準備。在此期間,教師與學生進行充分溝通,及時為學生排疑解惑,引導學生在教學大綱的框架下安排課堂講授內容,并傳授講課技巧及注意事項。同時設計《學生自主學習實踐評價標準》,由學生從教學內容安排、課件制作、語言表達等多方面互相進行評議、分析和總結,教師最后進行點評總結。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活躍了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從學生獨特的視角中發(fā)現(xiàn)許多平時不會思索的問題;在學習引起人類疾病的常見病毒這一部分內容時,采取專題討論方式進行學習。專題討論式學習由教師提出專題,分組學生在本專題內提出應深入討論的問題,查資料,作綜述,課堂進行討論。例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討論式教學,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如HIV-1感染的分子機制及免疫反應、T細胞功能受損的疾病、HIV疫苗的研究等,經過討論,不僅全面完成了教學內容,而且為學生提供了一次“綜述訓練”的機會,教學效果令人滿意。此外,作為一門與臨床學科關系十分緊密的基礎課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十分注重微生物學知識的臨床應用,采用PBL教學法將臨床病例分析引入課堂討論教學,由病引入菌,菌中解析病,菌病結合,解除病菌。如此,在整個講授過程中就將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致病物質與致病機制、檢查及防治原則講解清楚。

    3反映前沿,開闊視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將教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為學生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要補充一些開拓性、時代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前沿內容。如微生物的耐藥性這一章節(jié),我們?yōu)閷W生播放與耐藥機制相關的視頻和短片,引導學生就微生物耐藥機制的產生及防控進行積極的討論,鼓勵學生查閱耐藥機制最新的高質量學術論文并就學習心得進行討論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在授課過程中結合教研室老師的科研方向,為學生講授該領域的研究進展,如人體微生態(tài)學與免疫性疾病的相關性研究進展、新出現(xiàn)的傳染病病原體、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研究進展等教材中鮮有介紹的前沿動態(tài),從而啟迪學生思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通過進行科學實驗研究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微生物學的興趣及愛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4利用網絡,練習鞏固,搭建師生交流的良好平臺

    第3篇

    1.1醫(yī)學課程的設置造成臨床知識應用的局限性

    目前,我國醫(yī)學教學的課程設置未能與時俱進,依舊沿襲傳統(tǒng)的教學體系,通常是以基礎課程為起點,掌握基礎醫(yī)學之后再進行專業(yè)課程、臨床課程的學習,最后進行實踐課程。統(tǒng)觀我國高校??漆t(yī)學課程設置,醫(yī)學微生物學課程一般安排在大一,由于大一階段學生側重學習通識課程,接觸的臨床知識具有局限性與零散性,臨床知識的缺乏決定了醫(yī)學微生物教學很難真正應用臨床知識,否則只會增加學生學習醫(yī)學微生物學的難度,久而久之產生厭煩心理,最終起到了南轅北轍的后果。

    1.2醫(yī)學教師專業(yè)素質造成臨床知識應用的局限性

    醫(yī)學微生物學是醫(yī)學中的一門基礎性學科,要想將醫(yī)學微生物學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中的具體病案相結合,需要教師掌握專門、專業(yè)的醫(yī)學知識與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然而,目前我國高校專科教授醫(yī)學微生物學的教師有一部分畢業(yè)于非醫(yī)學專業(yè)或是剛從醫(yī)學院校畢業(yè),這些教師的專業(yè)知識與臨床實踐經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也很難在醫(y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過程中應用臨床知識。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要想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其專業(yè)素養(yǎng)必須放在突出位置。

    1.3學制與學時的臨床知識應用的局限性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大力改革,醫(yī)學院校的相關專業(yè)的學制與學時也發(fā)生了明顯變化。??漆t(yī)學專業(yè)由于具備系統(tǒng)性、知識繁雜、難度大等特點,采用的是三年制學制?,F(xiàn)在改革之后增加了一些相關專業(yè)的課程,這直接造成學時的減少。在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縮短后的學時使得臨床知識的應用舉步維艱,帶來了一定的局限性。

    2在醫(yī)學微生物學理論教學中運用臨床知識的有效對策

    2.1教師認真研究教學內容,適時應用臨床知識

    在醫(yī)學微生物理論教學中有效地應用臨床知識,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熱情,有利于活躍醫(yī)學課堂氛圍,有利于使學生通過具體、真實的病案加深對醫(yī)學微生物理論內容的理解程度,總而言之,將醫(yī)學微生物理論教學與臨床知識相結合對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大有裨益。然而,教師也應當注意,臨床知識的應用不是越多越好,病案的引入也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恰當、適時引入臨床知識。醫(yī)學微生物學從本質上來說仍然屬于帶有臨床實踐特征的基礎性學科,因此對于其中理論性強、臨床實踐性弱的知識點,教師不能一味追求臨床知識的應用。而對于一些與臨床實踐密切相關的醫(yī)學微生物學知識。

    2.2教師要精選病案,注重臨床知識運用的典型性與有效性

    臨床知識在醫(yī)學微生物學中運用的目的仍然是為了提高醫(yī)學微生物學的有效性,臨床知識作為一種輔助手段,促進基礎醫(yī)學課程教學效率的提升。為此,教師在引入臨床知識的過程中,要從學生的接受情況與教材內容的具體情況出發(fā),選擇有針對性、有代表性、典型的病案,通過分析研究、小組討論、反饋總結等環(huán)節(jié),使臨床實踐知識真正服務于醫(y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課堂之中。臨床知識要難易程度適中,盡量貼合生活實際,使學生在討論分析與總結反饋中提高學習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2.3加強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豐富教師的臨床實踐經驗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居于主體地位,教師發(fā)揮著主導作用,二者教學相長,以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尤其是對醫(yī)學學科而言,醫(yī)學教學具有嚴謹性與科學性,與人們的生命安全休戚相關,因此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成為必然。面對著我國高等醫(yī)學院校非醫(yī)學專業(yè)教師教授醫(yī)學微生物學的現(xiàn)狀,高等醫(yī)學院校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醫(yī)學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使醫(yī)學教師了解國內外最新醫(yī)學動態(tài),掌握最新的先進理論成果,充實豐富醫(yī)學理論素養(yǎng)。除此之外,醫(yī)學院校要創(chuàng)造多樣的機會,搭建良好的平臺,使一些教授基礎理論課程的教師。如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師能夠有充足的機會走入臨床實踐中來,在臨床實踐中學以致用,加深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師只有同時具備頂尖的理論知識與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才能在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有效地利用臨床知識,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結語

    第4篇

    2014年度微生物學科資助面上類項目354項,金額1.8301億元。其中,面上項目資助了143項,比去年有所減少,但資助率提高了9.01%,項目平均資助強度為85萬元,比去年上升了約6.25%,經費12134萬元;兩年期小額探索項目資助7項,資助強度30萬元,經費210萬元;青年科學基金資助165項,資助率比2013年度提高了4.05%,平均資助強度24.3萬元,與2013年度基本持平,經費4012萬元;地區(qū)科學基金資助39項,資助率提高了3.53%,平均資助強度50萬元,經費1945萬元。另外,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項,每項400萬元,經費800萬;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4項,每項100萬元,經費400萬元;重點項目6項,經費1952萬元?!拔⑸锎x生理的系統(tǒng)與合成生物學成人員未簽名或非本人親筆簽名;(4)中級職稱申請人未提供專家推薦信,或者提供的同行推薦人身份不明,未注明單位或職稱,或推薦人未簽字。所以請申請者在以后的申請中要高度重視以上問題。今年,基金委繼續(xù)對申請項目進行了相似度查詢,包括申請項目與以往獲得資助項目的相似度,申請項目與當年其它申請項目的相似度,申請項目與往年其他申請者申請過的項目的相似度。對于相似度高的項目,學部要求從嚴處理,對于相似度超過80%的項目,由基金委監(jiān)督委員會進行審查、核實和處理。研究”獲得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資助,經費600萬元。另外,共有20個國際(地區(qū))合作與交流項目獲得資助,資助經費為1378萬元。

    2面上類項目創(chuàng)新性評價和資助結果統(tǒng)計

    學科在對受理的項目進行分組的基礎上,選擇3位專家進行同行評議,對評議結果進行分析顯示,2014年度微生物學學科面上項目創(chuàng)新性評價為3A的比例占4.62%,較2013年度略有下降,但高于2012年度和2013年度(2012年3.53%;2013年5.49%);青年科學基金3A的比例為4.30%,比2012年度的2.63%和2013年度的1.99%都有較大上升;地區(qū)科學基金3A的比例仍低于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2014年度微生物學學科面上項目建議資助為3A的比例占4.10%,與2013年度的4.42%基本持平,高于2012年度的3.06%;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為3A的由2012年度的2.30%和2013年度的2.76%上升至3.70%;地區(qū)科學基金3A比例都明顯低于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

    3微生物學學科評審會前網絡投票試點

    為了提高同行評議后項目遴選的科學性、減少學科評審組專家的工作量、會務時間和評審壓力,同時也是為了探索更為科學合理的基金評審程序和模式,2014年度,根據(j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委務會的統(tǒng)一安排,生命科學部一處在植物學和微生物學兩個學科試行面上項目評審會前網絡投票,網絡投票結果作為學科評審會的重要參考??茖W處綜合考慮了網絡投票分組大小、指標設定、專家回避、信息保密、計票排序方式、投票平臺、界面設計、專家時間等因素,制定了較為詳細的實施方案,在綜合計劃局、信息中心和相關部門的幫助下,逐步完善了網絡投票方案并進行實施。在綜合考慮研究方向和工作量等因素的基礎上,學科將微生物學按分支學科分為4組進行投票。為了保證項目投票的合理性,學科按照專家的資助意見、創(chuàng)新性評價并考慮非共識、績效、鼓勵研究領域等因素,推薦了209個項目參與投票,推薦率為指標數(shù)的146%。每組選擇13位專家進行投票,共有52位專家參與投票。每位專家平均審議投票的項目為50項左右。投票設置了各分支學科的最低和最高投票數(shù),以保證每個分支學科的均衡發(fā)展。為了保證投票的科學公正,每個分支學科的投票均為差額投票,另外,所有投票專家都回避本單位和直系親屬的申請項目,做到了投票過程的完全回避。最后的投票結果按照同意率排序。學科按照網絡投票的結果按序推薦建議資助項目,如果遇到贊成票比例相同而又難以做選擇的項目,交由學科評審組討論確定。在學科評審會上,贊成票達到2/3的項目不逐一討論,專家如有疑問可提出討論。第一輪投票前,只重點討論贊成票在1/2到2/3之間的項目,第二輪投票前可以討論所有的項目。對于創(chuàng)新性強的非共識項目,學科和學科評審組通過小額探索項目的形式進行了推薦和資助。從試行的情況看,網絡投票可以大大縮短學科評審會的時間,也能更大程度地發(fā)揮專家的集體決策功能,但也存在由于專家需求量大而導致信息保密壓力比較大的問題。學科對網絡投票的做法征求網絡投票專家和學科評審組專家的意見,81.55%的投票專家認為網絡投票可以試行并完善后推廣。

    4面上類各分支學科的申請和資助情況

    微生物學學科涉及多個研究層次,各分支代碼的申請和資助情況差異很大。在25個分支學科中,C010103、C010201、C010301、C010803等4個分支學科申請數(shù)量較大,均超過100項,占總申請項目的43.71%;C010702、C010104、C010901、C010902、C010601等5個分支學科申請數(shù)量較少,均少于15項,占總申請項目的3.16%(表4)。在申報項目多于10項的分支學科中,同行評議全同意比例較高的有:C010103真菌資源、分類及系統(tǒng)發(fā)育的面上項目(35%),C010301微生物功能基因的面上項目(37.33%)。在申報項目多于10項的分支學科中,全同意比例較低的有:C010101細菌資源、分類及系統(tǒng)發(fā)育面上項目(15.38%),C010101細菌資源、分類及系統(tǒng)發(fā)育青年項目(13.79%),C010501陸生環(huán)境微生物學面上項目(10.34%),C010502水生環(huán)境微生物學面上項目(10.00%),C010503其他環(huán)境微生物學面上項目(13.33%),C010602動物病原細菌與放線菌生物學面上項目(9.09%),C010703人類病原真菌學青年項目(14.29%),C010802動物病毒學面上、青年項目(均為12.5%)。為扶持弱勢學科,培養(yǎng)微生物分類學年輕人才,學科對從事微生物分類學研究的項目進行了傾斜。在平均資助率基礎上,共傾斜資助項目17項,經費907萬。其中,微生物分類學面上項目傾斜了7項,經費595萬,平均資助率為54.5%;青年科學基金也傾斜了7項,經費168萬,資助率為57.1%;地區(qū)科學基金傾斜了3項,經費144萬,資助率為46.2%。同時,學科還對鼓勵研究的領域如噬菌體(資助率31.6%)、支原體(資助率27.3%)、衣原體和立克次體(資助率36.4%)等進行了傾斜。

    5國際(地區(qū))合作與交流項目的申請和資助情況

    與2013年度相比,2014年度國際(地區(qū))合作與交流項目從資助類型、數(shù)量以及金額上都有較大增加。資助金額由2013年的603.5萬元,上升為1378萬元,資助項目數(shù)量由10項上升為20項。其中,(1)組織間合作研究10項:NSFC-ISF(中以)4項,每項200萬元,經費800萬元;NSFC-NRF(中南)項目6項,每項80萬元,經費480萬元。(2)合作交流NSFC-RFBR(中俄)1項,經費9萬元。(3)在華召開國際(地區(qū))學術會議6項,每項5–8萬元,經費39萬元。(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外國青年學者研究基金3項,經費50萬元。雖然國際合作的總資助經費有大幅提升,但是,重點國際(地區(qū))合作研究項目的資助情況不理想,希望申請者在今后的申請中能夠緊密圍繞雙方合作的領域選擇合適的研究內容,突出雙方互補的優(yōu)勢,體現(xiàn)良好的前期合作基礎,另外還要重視合作方案的的可行性。

    6重點項目的申請和資助情況

    2014年度,微生物學學科的重點項目申請采取立項領域和自由申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公布的立項領域“人類重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及致病機制”,受理了15項申請,經同行評議和學部評審會,最終“鼠疫菌致病性和傳播性的遺傳基礎:質粒獲得與基因調控重塑”項目獲得資助。受理重點項目自由申請30項,最終資助5項,分別是“低溫甲烷古菌對冷脅迫的轉錄后響應機制”、“從海洋疣孢菌屬中勘探和挖掘抗結核分枝桿菌活性的小分子”、“放線菌全局性調控蛋白GlnR調控細胞代謝的分子機理”、“微生物合成聚羥基脂肪酸酯調控新機制研究”和“以活性(抗腫瘤和抗感染)與作用機制研究為導向的硫肽類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7杰出青年基金和優(yōu)秀青年基金的申請和資助情況

    2014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的數(shù)量較2013年有一定上升,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也有所增加,最終有2人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4人獲得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金額由200萬提高到了400萬元。希望符合條件的年輕學者踴躍申請這兩類項目,學科也將積極推薦,努力為申請者爭取更多的機會。

    8結束語

    第5篇

    1.1微生物學教學方法優(yōu)化

    《微生物學》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知識點多且散、內容覆蓋面廣、知識點易混淆”等缺點,加之微生物本身肉眼看不見,在實際教學中抽象性概念及描述較多。教師在課堂講授過程中容易犯照本宣科、“填鴨式”教學的錯誤方法,造成學生學過就忘、考完就忘的問題,難以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結構,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由于《微生物學》實踐性較強,而且與人類健康休戚相關。因此,需要在緒論內容講述方面就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讓學生意識到微生物雖然個體小,但是其作用卻是一點也不?。粡娜粘I钪幸挛锱c食品的發(fā)霉現(xiàn)象,到生產中釀酒、制作腐乳等工藝,到微生物致病性和引起人類恐慌的傳染性疾病的蔓延等具體事例,引起學生對微生物的重視,激發(fā)學生對微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在知識講述方法上,注意前后結合,融會貫通,比如原核微生物的細胞結構與真核微生物的細胞結構差異、病毒一步式生長曲線與細菌群體生長曲線的對比、微生物分解代謝與微生物的營養(yǎng)之間的關系等。前后知識點系統(tǒng)聯(lián)系,對比記憶,歸納總結。以提綱式教學的方法向學生講授知識點、重點及難點,一方面既鞏固了知識,又加強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知識體系和一張系統(tǒng)的知識脈絡結構網,幫助學生快速高效的學習知識。

    1.2緊跟科學前沿,放眼學科動態(tài)微生物學作為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與科技發(fā)展緊密相連,教師在課堂講述過程中,除了系統(tǒng)介紹課本知識外,還應穿插當今科學研究前沿,以充滿激情的科學態(tài)度向學生展示微生物學的發(fā)展動態(tài)及當前的熱門話題。比如:介紹與微生物相關的諾貝爾獲獎者的研究成果;近期發(fā)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國際頂尖雜志上的科學文章;在講授病毒這一章內容時,結合目前流行的埃博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疾病的感染與治療講述病毒的特點等。以當今的科技成果和熱點話題,激發(fā)學生對微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和對微生物科研工作的崇拜感。

    1.3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變“被動”教學為“主動”教學。以往的理論內容教學就是以老師為主體,老師講學生聽,教師與學生互動較少,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也不高。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和“參與式”教學,例如:安排學生提問,讓學生提問老師,創(chuàng)造學生參與課堂及師生互動的機會,增加學生的個人成就感;布置課后問題,組成3-5人的科研小組,讓學生在課下積極思考,查閱資料,獲得自己的科研成果;開展“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活動,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其知識面和創(chuàng)新意識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4突出微生物學的課程特點,避免與其他課程知識重復微生物學作為一門專業(yè)基礎課,與普通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多門課程存在交叉重復的內容。而且這些課程在授課時間安排上不統(tǒng)一,有前有后,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課時里詳盡的向學生講述微生物學的知識但是又避免知識的重復累贅?如何突出本課程的教學特點,優(yōu)化課程講授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與其他課程的老師互相交流,相互協(xié)調授課內容,對于重復的知識點不做過多的贅述,僅作重點提示或簡單的復習;其次,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反饋,由于知識學習存在遺忘過程,針對這種情況,如果重復知識內容在不同學期或者學年開課,要注意適當加強復習,以課堂提問及重點提示的形式完成知識內容的學習。對于同學期開設的平行課程,有些重復知識內容僅作簡單的帶過。如,在微生物遺傳育種一章內容中,同學期生物專業(yè)開設了《微生物遺傳育種學》課程,那么在微生物學講授過程中,這部分的內容完全可以略過,提示學生此部分內容在其他課程中有詳細的學習。總之,需要授課教師在其他任課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聯(lián)動的關系,既與相關課程的教師經常交流,保證各課程在內容上互為補充、相互協(xié)調、相互促進;又要及時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將教學內容有順序有邏輯有重點的呈現(xiàn)給學生,建立優(yōu)質課堂教學,既讓學生系統(tǒng)學習理論知識又突出了本門課程的學習特色。

    2微生物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

    由于微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微生物實驗教學是微生物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xiàn)代生物學技術的重要基礎,其獨特的實驗技術在學科的發(fā)展中占據(jù)著突出的位置。

    2.1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微生物實驗教學對于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解、提高學生動手實驗技能、培養(yǎng)學生團隊意識與創(chuàng)新精神、樹立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至關重要?,F(xiàn)階段關于微生物實驗課程建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在微生物實驗課程建設方面重點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忽略了對學生獨立思考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鍛煉;課程講授與實驗課程課時安排存在著不一致性;實驗課時相對較少,實驗課教學最容易受到課時及實驗室具體條件的限制,對于實驗周期長或缺乏儀器無法直接完成的實驗,以往只能選擇不做。

    2.2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措施

    作為實驗課程建設及改革,應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專業(yè)特色及專業(yè)優(yōu)勢,根據(jù)課程內容適當調整實驗方向及實驗內容,凸顯專業(yè)優(yōu)勢;同時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鞏固加強以及不同專業(yè)優(yōu)勢互補和專業(yè)交叉合作。通過微生物實驗課程改革及完善能夠使學生熟練掌握微生物學實驗技術和操作規(guī)程,培養(yǎng)他們觀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樹立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勤儉節(jié)約、愛護公物的良好作風。其主要內容包括:

    (1)讓學生參與實驗準備工作:實驗課程的建設不單單是實驗過程,前期實驗準備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前期實驗準備工作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同時也讓學生對整個實驗過程有全面的認識與學習。

    (2)實驗內容及課時的調整:應結合學生在微生物課程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將理論課與實驗課合理安排。做到先學習理論知識,打牢基礎,再培養(yǎng)實驗技能,在實驗過程中真正理解書本知識,將理論與實踐合理結合。

    (3)凸顯專業(yè)優(yōu)勢與專業(yè)交叉:針對各個專業(yè)的優(yōu)勢,設計有針對性的專業(yè)微生物實驗,并設計能夠將生物專業(yè)、食品專業(yè)和煙草專業(yè)等各個專業(yè)優(yōu)勢合并的大實驗課程,增加探索性實驗,鼓勵學生自己成立科研小組,獨立開展創(chuàng)新實驗。

    (4)開展錄像實驗教學:由于實驗條件或實驗經費的限制,對于暫時不能開展的實驗內容不能棄之不做,雖然實際實驗條件不能滿足,但是借助于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對實驗原理、過程及操作要點有清晰的認識。通過對微生物實驗課程的優(yōu)化改革,能極大豐富實驗課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實驗技能與實踐能力。力爭做到:凸顯專業(yè)優(yōu)勢及專業(yè)互補,避免內容的重復及雷同;鼓勵學生獨立參與科研課題,拓展視野;通過實驗課程的講授培養(yǎng)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團隊合作意識。

    3結論

    第6篇

    用人的肉眼無法分別的微小生物統(tǒng)稱為微生物。微生物的結構十分簡單,且活性極強,數(shù)目龐大。在二十世紀中后期,一套包括顯微技術以及純培養(yǎng)技術和培養(yǎng)皿等在內的微生物學檢驗成為了一個獨立學科。

    2采集檢驗樣品

    筆者隨機對十家生產醫(yī)療器械的企業(yè)進行了樣品的隨機抽取,并對樣品進行了調查以及分析,為的是對于一次性使用醫(yī)療器械產品的微生物學指標的檢驗現(xiàn)狀予以較為精確的把握。首先,以隨機抽樣作為樣品的選取辦法,盡力保證選取的樣品可以代表被檢驗的物質。其次,在進行采樣環(huán)節(jié)的時候,筆者先對這些企業(yè)的生產流程以及周圍的環(huán)境等基本的情況加以了解和把握。對其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等等進行初步審視和檢查。這樣做也可以對這些樣本的衛(wèi)生狀況及其質量等方面進行初步的反映。對樣品的選取必須要依照無菌操作的程序要求,要對樣品進行滅菌處理,將環(huán)境當中的微生物污染等進行避免,為了免除殺掉樣品中的微生物這一隱患,包括所用的用具在內,一定不可以用酒精等等來進行處理。要使樣品當中的微生物狀況保持原來的樣子,在檢驗進行之前一定不能發(fā)生變動。要對項目和分析方法還有被檢驗物的均勻程度等要求為參照進行分析,以此為依據(jù)來確定采樣的數(shù)量。為檢驗和復檢以及留樣,樣品需要一式三份。

    3檢驗樣品管理程序

    迄今為止,判定某種產品的質量主要是通過檢驗該產品的樣品實現(xiàn)的,如果樣品檢驗合格就推斷所檢批次的產品合格,反之就不合格。樣品在這個推理鏈中起著紐帶的作用,應確保其可信度或可靠度。樣品從采集到檢驗以及最后的處置,經歷了多個環(huán)節(jié),如果失控,隨時都能改變其可信度或可靠度。因此,必須對樣品進行規(guī)范、科學和嚴格的管理。規(guī)范的樣品管理程序一般包括采樣管理、運送過程管理,輸入管理(接收、標識、貯存)輸出管理(確認、準備、流轉)等環(huán)節(jié)。根據(jù)ISO/IEC-17025實驗室國家認可對樣品管理的要求,實驗室(特別是第三方實驗室)在本單位的質量管理體系中,應根據(jù)上述環(huán)節(jié)建立如下的樣品管理程序:委托書→任務單→采樣→標識→運送→接收→唯一性標識→貯存、準備、確認→流轉→處置。需要注意的是:在對樣品進行檢驗的過程當中所使用的一切器皿和試劑還有溶液是必須要經過滅菌處理的;在檢驗實驗室當中可能會使用到的一切設備都應當對其進行校正和檢查;在采集選取完樣品之后,要以國家的標準檢驗方法為參照,保持負責和認真的態(tài)度來對樣品檢驗外觀,一定要注意,樣品不要受到環(huán)境中的微生物的污染;必須選用被玻璃器皿蒸餾過的蒸餾水抑或是無離子水來供培養(yǎng)基以及試劑所用;在結束對選取的樣本的檢驗工作之后,要立即清洗攜帶細菌的器皿等。

    4醫(yī)療器械的微生物學檢驗方法

    細胞以及分子等等都已經被微生物學檢驗所深入,在對醫(yī)療器械進行的微生物學檢驗中已經利用了不少新的方法以及技術。在微生物學檢驗的項目當中,當數(shù)細菌學檢驗為推廣廣度最廣的項目了。細菌檢驗的最為重要的方法就是細菌形態(tài)學檢查了。該檢查可以以其形態(tài)一級結構還有染色反應為參照根據(jù),也是細菌的分類以及鑒定的基本。

    4.1顯微鏡檢查

    顯微鏡可以觀察到人類肉眼無法分辨的個體及其微小的細菌。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光學顯微鏡;二是電子顯微鏡,其中光學顯微鏡是用來觀察一般的形態(tài)以及結構的,只用使用電子顯微鏡才可以觀察到新的內部結構。另外,光學顯微鏡主要包括普通光學顯微鏡、暗視野顯微鏡、熒光顯微鏡、微分干涉差顯微鏡等,電子顯微鏡主要包括透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等。

    4.2染色標本檢查

    細菌和周圍的環(huán)境在經過染色之后會產生比較鮮明的對比,細菌的大小以及排列等特征以及其特殊的結構會經由光學顯微鏡觀察到。細菌染色的程序大多是:干燥-固定-媒染-脫色-復染。染色標本檢查常用的方法為以下幾種:

    4.2.1單染色法。

    用一種染料將細菌和周圍物體染成同一種顏色。細菌經單染色法處理后,可觀察其形態(tài)、排列、大小及簡單的結構,但不能顯示各種細菌染色性的差異。

    4.2.2復染色法。

    用兩種或以上的染料染色的方法。常用的包括革蘭染色法以及抗酸染色法。革蘭染色是細菌學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除糞便、血液等極少數(shù)標本外,絕大多數(shù)標本在分離培養(yǎng)之前都要進行革蘭染色、鏡檢。進行革蘭染色可鑒別細菌,初步識別細菌,縮小范圍,有助于進一步鑒定??顾崛旧譃榭顾嵝约毦头强顾嵝约毦鷥深悺?/p>

    4.2.3熒光染色。

    熒光染色法敏感性強,效率高而且容易觀察結果,有很大的實用價值。除以上所述染色方法外,還有鞭毛染色、異染顆粒染色等等幾種。

    4.3不染色標本檢查

    細菌標本不經染色直接鏡檢,可觀察生活狀態(tài)下細菌的形態(tài)及其運動情況,一般常有懸滴法、壓滴法。懸滴法是在凹型載玻片的凹窩周圍涂上少量的凡士林,同時在干凈的蓋玻片的中間用接種環(huán)點少量無菌水,在其中再點上少許培養(yǎng)好的細菌。如果液體培養(yǎng)物就直接將培養(yǎng)液滴一小滴在蓋玻片上。然后,將此蓋玻片翻過來,使液滴下懸,正好使液滴容納在凹型載玻片的凹窩中,輕輕地按一下,使其和凡士林粘緊。而壓滴法是用接種環(huán)挑取細菌培養(yǎng)液或細菌生理鹽水懸液兩環(huán),置于潔凈載玻片中央,覆以蓋玻片。制片時,菌液要適量,不可外溢,并避免產生氣泡。

    4.4基因探針技術

    基因探針技術的作用原理是同源序列的核酸鏈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形成穩(wěn)定的互補DNA、RNA或DNA、DNA鏈條,此時可以利用具備高度特異性片段制成的基因探針來對不同細菌進行識別。基因探針具有減少因基因片段長度的多態(tài)性導致的分析條帶數(shù)的增多,例如法國生物一梅里埃公司的GEN、PROBE基因探針檢測系統(tǒng),對特定菌落進行分離并進行確證試驗僅需要30分鐘。這項技術的缺點是對目標菌以外的細菌無法檢測識別。

    4.5細菌直接計數(shù)法

    這種方法主要包括流式細胞儀(flowcytometry,F(xiàn)CM)和固相細胞計數(shù)(solidphasecytometry,SPC)法。這種方法的原理就是利用激光作為發(fā)光源,光束在聚焦、調整后對樣品流進行垂直照射,這樣被熒光染色的細胞就能夠產生散色光和激發(fā)熒光。光散射的信號能夠標志細胞體積的大小,信號強度則是細胞膜表面抗原的輕度或者核內物質濃度的反應,基于此散射光信號和熒光信號就能夠對微生物的大小、數(shù)量、形狀進行預估。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靈敏度高,且可以對細菌的性質與數(shù)量同時鑒定。目前這項技術可以對細菌總數(shù)、致病性沙門菌、大腸埃希氏菌等進行檢測。對特定細胞進行技術統(tǒng)計,就能夠對不同細胞進行精確度較高的檢測。進行過濾樣品的操作之后,實驗者可以存留的微生物進行熒光標記,用激光掃描儀就可以對其鑒別。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就是對生長速度慢的微生物能夠進行快速檢測,其檢測速度能夠遠高于傳統(tǒng)的平板計數(shù)法,缺點是成本較高,因此推廣使用具有一定困難。另外,除了上述醫(yī)療器械的微生物學檢驗方法外,還存在一些準確、省時、省力和省成本的快速檢驗方法,比如即用型紙片法、生物化學技術、選擇鑒定用培養(yǎng)基法、免疫學技術、全自動微生物分析系統(tǒng)等。

    5結束語

    第7篇

    【關鍵詞】醫(yī)學微生物學;直觀教學;教學研究

    直觀教學是從具體形象入手,通過直觀的感知刺激不斷強化,使學生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角度感知表象,開發(fā)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強化學生記憶認知效果[1]。筆者在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采用直觀教學法,討論如下。

    1實物直觀

    1.1標本觀察提供實物讓學生去感知,在此基礎上,再輔助以相應講解、強化,可以使學生牢固掌握微生物的生物學形狀,達到過目難忘,這種效果是單純抽象語言敘述所無法達到的。

    1.2實驗示教醫(yī)學微生物學實驗技術復雜,標本具有一定的致病性,且要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是實驗學習的難點。到位的實驗示教可以保證良好的實驗效果,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對學生今后從事臨床研究極為重要。

    1.3訪問調查醫(yī)學微生物學涉及面廣,涵蓋性強,與醫(yī)學免疫學、內科學、實驗診斷學等多學科相聯(lián)系,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領學生到醫(yī)院訪問實際病例,觀察臨床表現(xiàn),以了解微生物的致病性。

    實物直觀優(yōu)點在于學生直接接觸物體,所獲感性材料真實具體,有利于準確理解知識,在此過程中,學生易產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但實物直觀的缺點是易受客觀條件限制,需用模像直觀加以彌補。

    2模像直觀

    2.1圖片觀察提供實物照片或簡化了的示意圖,通過掛圖、投影方式展示出來,滿足學生的感官認識需要。

    2.2繪圖教學人的感知規(guī)律其中包含活動律,即在固定不便的背景上活動的物體容易被感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畫圖優(yōu)先于掛圖。

    2.3動畫展示課程中許多知識點研究微生物動態(tài)活動規(guī)律,如病毒的復制周期,衣原體感染細胞的過程,噬菌體的生活周期等,將這些書本上單純語言敘述的枯燥過程制成模擬動畫呈現(xiàn)出來,具體而直觀,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4電子課件應用計算機技術,教師根據(jù)課程需要制作個性化的電子課件進行微生物教學也是十分必要的。電子課件可以整合書籍、圖片、動畫、聲音等直觀素材[2],是最有效的模像直觀手段。

    3言語直觀

    3.1口訣式微生物學中零散的知識點很多,很難記憶,將這些知識點綜合起來,編成通俗易懂而又朗朗上口的口訣,則方便記憶。如描述破傷風芽胞梭菌生物學性狀有這樣的口訣:細長桿菌周鞭毛,幼齡運動很活躍,革蘭陽性鼓棰樣,端立芽胞要記牢。學生根據(jù)口訣,扎實記憶知識點,避免了造成相關特征的含糊和混淆。

    3.2類比式為了使學生深刻理解典型知識點,類比方式在微生物教學中使用較為普遍。如介紹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特性,將其擬人化總結為3個字:饞(專性需氧,營養(yǎng)要求極高,pH6.5-6.8)、懶(生長速度極慢,18-24h繁殖一代,2-4w見菌落)、賴(菌落極粗糙,聚集生長,呈菜花狀)。肺結核典型臨床表現(xiàn)3個字:熱(發(fā)熱)、汗(盜汗)、美(面部潮紅)。類比法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引起學生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3.3情境式這種方法是啟發(fā)式教學的一部分,設立問題情境,組織學生討論,使學生開動腦筋,運用課程相關知識解決問題,設立具體情境,啟發(fā)學生發(fā)散式思維,知識在頭腦中有意識地整合與重組,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言語直觀的優(yōu)點是不受時空條件限制,使用范圍廣,但言語直觀往往不如實物直觀和模像直觀鮮明、具體、完整和穩(wěn)定。

    【參考文獻】